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4065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docx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docx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班级:

MBA00B

姓名:

开心

学号:

20002256613

摘要

港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梁,是区域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依托。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港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首先,港口是交通的枢纽,是各种交通工具转换的中心,大量的货物聚集在这里,拉动经济的发展。

同时,港口周边地区又发展加工工业,带动了工业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它是全球资源配置的枢纽。

当前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著,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资源在全球共享,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这些都要靠海运来支撑,因为海运的运量最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

在港口周围就变成了资源配置的枢纽。

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港口对于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发展各种产业集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贸易基础理论、港口生长点理论和中心-边缘理论等,并通过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为例,来阐述港口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一、引言

港口是连接水域和陆域的桥梁和纽带,它不仅对其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而且能带动周围地区也和区域的经济发展。

下面,来对港口的基本概念做一个简单了解。

1.1港口的基本概念

2003年6月28日通过,200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对“港口”的概念作了以下描述:

港口,是指具有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具有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

在真虹教授编著的《港口管理(第二版)》里,给出了以下“港口”的定义:

港口是运输网络中水陆运输的枢纽,是货物的集散地以及船舶与其他运输工具的衔接点;它可提供船舶靠泊、旅客上下船、货物装卸、储存、驳运以及其他相关业务,并具有明确的水域和陆域范围。

1.2港口的功能

港口基本具备以下三大功能:

1)港口是适应现代化各类船舶活动,发展河海水运的重要设施,包括各种泊位、码头、锚地,有齐全的水上建筑物和机械设备。

2)港口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枢纽,是海运、河运、铁路、公路、航空、及管道汇集的地方。

3)港口是发展沿海沿江工业的基地,既是航运的生产设施,又是城市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包括有关货物流通存储、工商产业、金融保险等,可以满足客货运输及相关产业等多种需要的综合性物质生产部门。

它不但反映一个城市地区的面貌,甚至代表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1.3港口的分类

港口按不同的地理条件可以分为:

1)海港:

位于海岸线上的港口,如大连港。

2)河口港:

位于河流入海口出的港口,如上海港。

3)河港:

位于河流沿岸的港口,如重庆港。

4)湖港:

位于湖泊岸壁的港口,如云南的大理港。

5)水库港:

建于水库岸壁的港口。

港口按运输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

1)支线港:

这类港口拥有规模较小的码头或部分中型规模的码头,主要挂靠支线运输船舶和短程干线运输船舶。

世界上大多数港口均属这种类型。

2)中转港:

这类港口的地理位置优越,在水路运输发展的过程中已成为海上运输主要航线的连接点,同时又成为支线的汇集点。

这类港口拥有大型码头,主要功能在再港区范围卸船、收受、堆存货物和装船发送货物。

3)腹地港:

这类港口是国际运输主要航线的端点港,与内陆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相连接,是水陆交通的枢纽。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内陆腹地货物的集散运输,同事兼营海上转运业务。

在货物运输从“港至港”发展到“门到门”的进程中,这类港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港口按用途可分为:

1)商业港:

供商船进出使用的公共性质港口。

2)工业港:

附属于某工矿企业的,主要为企业自己使用的港口。

3)军用港:

用于军事目的的设施。

4)避风港:

具有良好的天然地势,为船只躲避台风等灾害而设置的港口。

在中国,沿海港口建设重点围绕煤炭、集装箱、进口铁矿石、粮食、陆岛滚装、深水出海航道等运输系统进行,特别加强了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建设。

港口是一种战略资源,港口经济是一个有机体,因此,要充分发挥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能力,提高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提升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

二、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港口是一个国家和所在地区的重要经济资源,因此天然良港对于港口所在地区(或城市)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无论在任何国家,港口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35个国际化的城市,其中有31个是因为有港口而发展起来的国际化的城市。

前10名的城市几乎都是港口城市。

有资料显示,全球财富的50%集中在沿海港口城市。

  我国的长三角地区,正是因为有强大的港口群,比如说上海港、宁波港等等。

因此,港口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港口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港口经济带动了当地、腹地、区域的经济发展,逐渐形成一种“港口经济”效应。

主要有一下几种理论。

1)贸易基础理论和港口生长点理论

贸易基础论认为,港口是由于贸易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港口生长点理论认为港口的存在促进了贸易的增长。

因此,港口和贸易是一对孪生兄弟,互相起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经济的发展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

对城市经济而言,需求是外生变量,可划分为两部分,一是为了满足城市本身的需求,二是为了满足城市与外部进行物资交流的需要。

由此可见,对于那些进出交通不便的区域,它们的对外物资交流量不大,生产知识为了满足本地区的需求,因而只能获得经济的自然增长率。

而那些航运交通繁忙、港口吞吐量大的城市的经济增长则要快得多。

而且对外贸易量越大,对外贸易的增长越快,总的经济发展也越快。

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湾三大港口城市群的外贸生成量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2)中心-边缘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经济活动空间结构形态基本上可分为四种,即离散型、聚集型、扩散型、均衡型。

港口的经济生长点作用,不仅体现在促进港口城市本身的经济发展,而且还有力地推动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因为港口具有扩散效应、聚集效应和港口对货物的吸引中转效应。

“所谓扩散效应,是指当一个中心地区的经济增长后,会扩散到周围地区,随着中心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形成经济规模,有意味着生产率的提高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其产品可以较容易地销售到边缘地区,促进边缘地区的经济繁荣。

“所谓聚集效应,是指当一中心地区的经济发展后,会带来对需求的增长,七边缘地区的产品(原料、生产资料等)自然地汇集到该城市,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的需求。

同时,由于中心城市的先进生产力和生活方式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促使边缘地区的技术力量、生产要素等,特别是有价值的生产资源向中心城市集中。

2.2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港口经济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区域经济,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般来说,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有一下三大方面的作用。

1)港口对区域经济的聚集作用

正如“中心-边缘理论”所分析的,港口内联腹地,外联其他港口,作为城市的窗口和门户,港口是生产要素最大的结合点,是聚集国内外资本、设备、技术等的重要渠道。

围绕港口的聚集效应,形成综合性、多行业的港口产业布局,再扩散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整合和发展。

港口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2)港口对区域经济的扩散作用

港口产业涉及仓储、运输、物流、加工、贸易、金融、保险、代理、信息、口岸相关服务的支持,同时也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

“有数据显示,港口生产经营与其他相关产业及简洁诱发的经济贡献为1:

5,提供就业比值为1:

9。

如德国汉堡港每10万吞吐量创造GDP的贡献约为120万元,对地区就业的贡献为26人。

港口经济发展带来直接的经济效应,如运输成本的降低,进一步催生区域经济效应,由运输业、加工业以及其它产业的设立和发展,产生额外区域收入,扩散港口本身的经济动力。

3)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整合作用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资源。

然而,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资源的分布都是不平衡的,这就需要通过运输来调节,港口又是水上运输和陆上运输的节点,起到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各种资源物流成本降低,节省区域内的交易成本,加强区域间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流,强化所在地区的同质因素,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作用,从而提高效益,形成良好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的竞争优势,进而促成产业集群,促使整个区域的联系更为紧密、

整体性更强、各行业协同发展。

港口对于货物具有吸引中转效应。

随着港口规模的扩大,装卸效率的提高,航线的集中,货运量的增多,港口的到发船密度必然增加,由此加速了货物的周转等。

所以,港口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是多层次的。

直接的影响包括就业、税收、物流成本等,还间接影响了区域内的土地增值能力和吸引外资的能力。

2.3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模式

简单来说,港口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可以归纳成两种模式。

1)腹地扩张

由上图可以看出,扩展腹地会带来货量的增加,港口竞争力增强,城市集聚力增强,腹地产业布局合理,规模经济效应更为明显,扩大港口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另一方面,港口对腹地内各种要素的集聚能力得到增强,有利于形成港口为中心的产业协作体系,促进区域的产业布局合理化.

2)产业延伸模式

如上图所示,港口直接产业与港口相关产业发展构成的空间凝聚力,进一步促进城市,乃至整个区域的产业链发展,并未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港口的产业链延伸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案例

长三角地区已逐步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具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之一。

上海、江苏、浙江历史上形成的紧密的经济联系和地缘经济优势。

在谈过了港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对区域经济的聚集、扩散和整合作用,以及港口影响区域经济的方式之后,在此,以长三角港口一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为例,对上述观点,更好地加以说明。

传统概念中的长三角经济区包括上海、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以及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共计十六个城市。

长三角城市群以其产业的集聚、基础设施和人才资源,在全国和全球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港口的地域组合是为某一腹地或地区提供运输服务、在发展规模与性质上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充的、在地域上彼此相邻或相近的一组港口的空间组合。

在同一港口空间组合中的所有港口集合称港口群体,港口组合区内所拥有的港口数量各自的规模、类型、功能和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特点,构成港口组合结构。

就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而言,长三角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正朝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

目前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以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南京港、镇江港、南通港等组成的中国最大的港口群,其中沿海港口19个,内河港口10个。

以上海港为中心,江浙分别为南北两翼。

目前,南翼除了宁波港和舟山港以外,没有比较优质的港口,而北翼则不同,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港口,比较大的有南京港、南通港、镇江港等,而扬州、江阴、常熟等也都在兴建港口。

长三角港口群主要承担了长江经济带海运中转以及腹地内的吞吐任务,上海港主要作为长江近、远洋货物和集装箱运输的中转枢纽港,定位是国际性的枢纽港、航运中心;宁波的北仑港、苏州的太仓港以及南京港的定位是地区性的枢纽港,可以承担近洋运输。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国家制定的“以上海为中心,以浙江(宁波港)、江苏(太仓港)为两翼进行港口组合”的港口规划是具有长远战略考虑和发展眼光的。

北翼的太仓港作为与上海港配套的散杂货港口,南翼的宁波港凭水深优势成为上海的深水外港;南通港、镇江港、扬州港、江阴港、舟山港、泰州港等港口则作为一般的喂给港。

港口一体化体现了区域港口协调发展的理念,区域港口资源整合,有效利用,区域港口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内部竞争趋于合理,内耗明显减少,区域整体国际国内竞争力显著增强。

四、结论

港口是城市乃至区域发展的推动力量。

港口经济是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并实现彼此间互相联系、密切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经济。

港口一体化为区域内各港口通过创造良好开放的港口发展环境,通过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部分改善行政壁垒和市场壁垒的约束,各自优势和作用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局面,实现港口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港口经营机制不断完善,港口综合通过能力不断增强与有效利用的发展过程。

“长江战略”的实施,有利推进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印证了区域港口一体化的优越性。

港口的发展,为城市经济扩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带动城市经济、腹地经济、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通过港口本身的聚集效应、扩散效应,促进所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五、参考文献

真虹教授编著的《港口管理(第二版)》

高鸿丽.长三角地区港口与区域经济关系及港口群合理定位的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

戴梓岍.长三角集装箱港口群港口合作竞争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

袁兵.港口群资源整合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