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4139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2 大小:86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2页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2页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2页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2页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2页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2页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2页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2页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2页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2页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2页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2页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2页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2页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2页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2页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2页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2页
亲,该文档总共1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1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Word下载.docx

经济基础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

同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具有反作用,适应、保护、促进或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3、人类社会运动、发展、变化的永恒性

  为了生存发展,为了不断满足自身的物质需要,人类总是力求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生产不断地向前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1、生产方式

  通常指人们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

它一方面表现为由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所形成的劳动结合方式和生产的技术方式;

另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在社会生活生产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这二者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即以资本形式存在和展现出来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具体运作形式、内在机制和本质规律.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

  1、唯物辩证法

  包括唯物主义、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2、科学抽象法

  以抽象思维方式分析经济运动形式与过程。

包括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两个方面。

  3、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要求人们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要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类认识发展的逻辑过程。

  4、社会的阶级的分析方法

  经济制度由多种因素和历史条件形成,社会又分为不同利益的阶级和集团,因此分析经济现象必须运用社会和阶级的分析方法。

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直接关系着社会不同阶级的基本经济利益,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科学回答历史课题,揭示客观规律,同时,它又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而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1、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

  自由竞争-私人垄断-国家垄断.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随时代变迁而发展随实践变化而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对垄断发展的新认识;

列宁对帝国主义的认识;

斯大林、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探索;

邓小平在和平发展时代的新发展。

  

八、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1、帮助我们从社会发展规律角度研究发展变化了的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2、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积极成份。

  3、有利于把握时代特征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和所处历史地位,理解我们的国际战略和内外政策

                   

  通过对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过程的介绍及其内容的剖析,认识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上的重大贡献,理解劳动价值论在揭示资本主义实质和把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中的基础作用,从而把握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石

    

           

一、如何着手分析资本主义

  1、以商品为逻辑起点入手分析

  2、以商品为历史起点

  3、从经济细胞到经济体

二、抽象劳动的认识过程

  1、劳动的演进

  2、对劳动认识的提高与抽象劳动的认识

  3、马克思的抽象劳动范畴,与斯密“劳动一般”范畴没有质的区别,而是进一步发展

三、如何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价值量范畴的规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抽象过程

  3、该范畴的意义

四、价值范畴的社会性

  1、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的社会性

  2、关于抽象劳动的分析,深刻论述了决定价值的劳动这一范畴所具有的历史性与社会性

  3、关于价值的量的分析从另一个层面论证了价值的质的特性

  4、价值形式的演进从动态上反映了价值的社会性

五、劳动价值论在当代

  1、理解劳动价值论存在的误区

2、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服务商品的价值

 

一、如何着手分析资本主义:

从商品入手

             ——学习马克思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找到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

1、以商品为逻辑起点入手分析

  ·

商品——货币——资本:

逻辑分析序列

  研究资本主义,似乎应该直接从资本开始。

但资本是什么?

是能够带来价值增殖的货币。

要剖析资本,先要了解货币是什么。

再进一步,货币是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本质上不过是一种特殊商品而已。

因此,了解商品的属性后,分析货币、资本的特性就会势如破竹了。

从简单商品经济开始,以此为假设前提来展开分析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之一,就是从最简单的规定性开始,暂时撇开更复杂的规定性。

把经济形式的最简单的规定性弄清以后,再将原来舍象掉的因素引入研究过程。

先对简单商品经济作出最单纯的假设,然后再逐渐深入,逐渐复杂化,这样,对于错综复杂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能逐步对其丰富的规定性达到科学认识。

2、以商品为历史起点

·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小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简单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前提,马克思解剖资本主义,选择了这样一个锲入点。

先有商品,后有货币,然后有资本

  在资本形成以前,货币就已存在相当长的历史了;

在货币出现以前,商品早已存在。

  3、从经济细胞到经济体

商品中包含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胚芽

  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构成社会的经济细胞,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

或者说,资本主义的一切矛盾,都可以从商品内在所包含的矛盾中找到其根源。

从普遍的存在发现人所未知的视野

  商品是无处不在的,人人都无时不接触它。

但恰恰是最普遍的存在,却被“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真正的本领体现在从“人所共知”的现象中发现“人所未知”的新天地。

       商品

注解:

(1、马克思给自己出的题目是撕破资本主义剥削的面纱。

理解这一过程的第一步,是研究资本主义交换的基本单位——商品,所有的东西迟早都会变为商品。

2、商品首先是一个外在之物,一个以其属性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之物。

  劳动本身的演进推动人们对劳动的认识的提高。

  1、劳动的演进

  在中世纪,行会内劳动是具体化的、固定的、世袭的。

鞋匠的劳动是制鞋,他的儿子也只能是制鞋,而不能去制伞,或制衣,他的劳动都受到行会的严格限制。

如果鞋匠不制鞋了,生存就会出现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的具体化十分明显,不同劳动之间的差别昭然。

在人们的观念中,也就只能形成无数的具体劳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以后,工人受雇于工厂,其具体劳动形式也受到雇主的支配而随时改变,也许今天是在制鞋的一个工序,明天又转到另一个工序;

今天是一家工厂制鞋,明天却到另一家工厂制伞。

无论是哪一种劳动形式,只要能获得劳动报酬,对工人来说都是没有区别的。

任何一种劳动已不再是一种支配一切的劳动,个体很容易从一种劳动转到另一种劳动,特定种类的劳动对他们来说只是偶然的形式,因而是无差别的。

劳动已经不仅在范畴上,而且在现实中成了创造财富的一般手段,而不再是特殊的个人结合在一起的规定了。

  当工人可以在现实中通过交换,把自己各种各样的具体劳动转化为被社会承认的抽象劳动的时候,就可以不关心自己所从事的劳动的内容与特殊的形式。

劳动形式的改变,在原则上都是可以接受的。

  在斯密以前,人们意识到了劳动在创造财富中所起的作用,认为农业劳动创造财富,工业劳动创造财富,但都不能从各种各样的具体劳动中抽象出“劳动一般”。

只有到了斯密时代,才第一次从形式多样、纷繁复杂的具体劳动中抽象出这个范畴。

这是劳动演进过程中人的认识的升华。

  另一方面,劳动的分工越来越细,劳动种类、劳动能力的品种不断增多,都可以获取工资。

新的劳动部门和新劳动方式的建立,促进整个社会内部的分工和现代劳动体系的深化与发展。

不管从事什么劳动,都可以获取工资。

无论是生产工序中的某一个环节,都是最终产品的完成中必不可少的劳动形式。

劳动创造价值也更为表象化,而且这种劳动并不是单一的某一环节,而是劳动一般。

  抽象劳动范畴克服了“劳动一般”在形式上、内涵上的模糊性和局限性,把一切形式的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都算在“劳动”范畴之内,从而保证了范畴使用的彻底性,增强了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

并进一步明确了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对应关系,突出了抽象劳动范畴的历史性与社会性。

     如何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但是,生产商品价值的并不是某种形而上学性质的劳动,只有耗费在生产有用产品或服务上的技术劳动才能够生产价值。

2、可能会有人这样认为,既然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那么一个人越懒,越不熟练,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他制造商品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比他人多。

3、熟练劳动只是在强度上,而不是在特性上不同于非熟练劳动。

4、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加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和掌握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

认识和理解以生产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历史进步性及局限性;

进一步思考和分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在今天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引言

一、剩余价值问题的由来:

探寻利润的来源是马克思研究剩余价值理论的最初动因。

这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探究已久的历史性课题。

  1、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通过多种方式探究利润的来源和“剩余价值”的本质。

  2、“所有经济学都犯了一个错误:

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

    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

二、马克思研究利润及资本关系的出发点--当作资本的货币流通公式G-W-G'

  1、当作资本的货币的流通公式G-W-G'

和当做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流通公式W-G-W

  2、当作资本的货币流通公式G-W-G'

是马克思研究资本关系的一个出发点。

它在联系现实和开创理

    论中起到双重作用

三、从W-G-W到G-W-G'

――货币转化为资本以及资本的2个规定。

  1、资本“最初的规定”:

起源于流通并在流通中保存自己

  2、W-G-W怎样在流通的过程中转化为G-W-G'

――资本的第2个规定:

“使自身变大或增大”的

    货币

  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和解决这个矛盾的限制条件

  4、能使资本增殖的劳动必须不是物化劳动,而是作为“活的主体”、作为“可能性而存在”于“工人”

    身上的劳动能力。

所以,资本只有与劳动联系起来才能增殖并成其为资本。

四、货币转化资本的前提条件――劳动转化为雇佣劳动,劳动力成为商品。

  1、马克思对“雇佣劳动”作的3个规定

  2、劳动力为什么要直接与货币相交换,“以货币的形式”、“以财富的抽象社会形式取得维持自己生

    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3、劳动者为什么要与生产资料分离?

  4、工资是如何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特殊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恰好满足了资本增殖的渴望。

五、利润是工人创造出来的大于劳动力商品价值、同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1、为什么工人创造的价值必然大于劳动力商品自身的价值?

人类社会世代积累的剩余劳动在资本主义

    社会表现为剩余价值。

  2、为什么是资本家而不是工人占有代表剩余劳动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占有规律使剩余劳动这个人类

    文明进步的表现和结果,成为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源泉。

六、资本及雇佣劳动关系在历史上的确立。

它们对社会经济运行方式产生的影响。

  1、“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

    生;

而单是这一历史条件就包含着一部世界史。

  2、只有资本和雇佣劳动关系发展起来了,社会化的生产方式才能真正确立,商品价值的社会属性也才

    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3、马克思如何认识资本的积极作用

  4、马克思如何认识雇佣劳动的进步作用

七、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最好的地方”在于它是“剩余价值”理论。

 我们常说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深入学习和仔细领会,但是学习之前,应该首先弄清楚,马克思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是他仅仅为了揭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而创造出来的自己的理论?

还是继承了他的时代所提出的历史课题和前人未竟的研究,对社会经济运动过程中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正确的答案显然是后者。

本章就来研究一下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创新性贡献和部分重要内容。

探寻利润的来源是马克思研究剩余价值理论的最初动因,这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探究已久的历史性课题

  1、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通过多种方式探究利润的来源和“剩余价值”[1]的本质。

  马克思以前的、同时代的、或比他晚的经济学家从各自所观察的现象和理论入手,提出了五花八门的利润来源说,还通过对地租、利润、利息的分析,试图分析“剩余价值”的本质。

西尼尔的“节欲”说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西尼尔把利润说成是资本家“节欲”的结果。

他认为生产要素有两个:

一是劳动,二是资本。

而安逸是人的欲望之一,劳动者节欲的报酬是工资,资本家节欲的报酬就是利润。

他还反对缩短工作日,认为资本家的纯利润是工人在工作日的最后一小时生产出来的,劳动时间每天缩短1小时,纯利润就会消失,缩短1个半小时,总利润就会消失。

巴师夏的“和谐经济论”

   巴师夏则竭力消除工资与利润的对立,把利润称作利息,说成是资本家“服务的报酬”。

在他看来,工人劳动提供服务,得到的报酬为工资;

资本家牺牲即时的满足,增加了生产资料,理应得到一部分收入予以补偿。

他把服务交换看做是统治人类社会的“最高规律”。

萨伊的“三位一体”说

   萨伊认为劳动、资本和土地三要素各自提供“生产服务”,创造效用和价值,因而也创造了各自所得,即三种收入:

“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劳动--工资”,用这样的“三位一体”来掩饰剩余价值的来源。

马尔萨斯的“让渡利润”说

   作为地主贵族阶级代表的马尔萨斯,将利润说成是“让渡利润”。

他认为,工人在劳动中获得的要比他们所创造的、付出的少,而资本家又用高于商品价值的价格将商品卖给工人,这样就使工人受到双重损失。

马尔萨斯看到了劳动和资本交换的不平等,并从生产领域最后转向流通领域去探求利润的来源,确实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事实。

但他认为工人阶级的贫困是必要的,只是资本主义不合理,所以应该退回到封建的生产方式中去。

法国重农学派把地租当作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

   法国重农学派揭示了剩余价值是在农业生产部门中创造的,从而第一次把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转到了直接生产领域。

马克思评价他们的理论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奠定了基础。

然而,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是惟一的生产部门,只有农业才能生产剩余价值,地租才是剩余价值的真正形式。

反映了他们作为重农学派的局限性。

亚当·

斯密尽管对利润、地租和利息等范畴首次作了系统研究,但没有把剩余价值作为一个专门范畴同它在利润、地租中所具有的特殊形式区别开来。

   亚当·

斯密作为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经济学家,把利润当做独立的基本的经济范畴进行研究是他的一大功绩。

他在事实上把工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一部分补偿资本家垫支的工资,一部分是为资本家生产利润。

马克思称赞斯密认识到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

但斯密以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因而无法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解释利润的来源。

“所有经济学家中惟一懂得剩余价值的人”是大卫·

李嘉图

   大卫·

李嘉图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论述了工资和利润的关系以及利润和地租的对立,认为利润来自商品价值的一部分,是劳动者生产的商品价值中除去抵偿工资那部分价值以后的余额,他所说的利润实际上已相当于剩余价值,因而被马克思称为是“所有经济学家中惟一懂得剩余价值的人”。

可他同其他一切经济学家一样,也没有研究剩余价值本身,只是进一步探讨了剩余价值的一些特殊形式,如利润和地租等。

由于他非常重视分配问题,专注于利润、地租、利息之间数量关系的探讨,没能发现剩余价值一般的范畴,因而,没有使剩余价值起源及本质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总之,马克思以前的经济学家,都没有抽象出剩余价值的范畴,倾向于把利润说成是资本本身的产物,割裂了利润与工人劳动之间的关系,未能真正揭示出利润与剩余价值的本质联系。

2、“所有经济学都犯了一个错误:

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

”[2]

  马克思则是这一历史性课题后来居上的、同时又是极为成功的加入者。

他之所以能够在这个问题上作出历史性贡献,一方面在于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运行规律越来越深刻地暴露出来,为揭示剩余价值的一般形态创造了客观前提,另一方面,则与马克思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精神,以及他在这个问题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有关。

一语而言之,有着一定的主观和客观上的历史必然性。

  进入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之后,马克思系统地研究了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50年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他发现,这些研究者对价值的不同规定,制约了他们对纯粹形式的剩余价值的认识,从而认识到了自身研究的价值,并自豪地指出:

“我的书最好的地方是……研究剩余价值时,撇开了它的特殊形态--利润、利息、地租等等。

……古典经济学总是把特殊形态和一般形态混淆起来,所以在这种经济学中对特殊形态的研究是乱七八糟的。

”[3]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实际上揭示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未能深入研究利润问题的一个原因,即他们实际上未找到研究问题的正确角度和方法。

  马克思是在研究利润的过程中找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和本质的。

他最终发现,剩余价值和利润都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在数量上也是相等的。

所不同的是,剩余价值反映了雇佣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而利润则把自己看成是预付总资本的产物。

因此,利润范畴掩盖了剩余价值同工人剩余劳动的关系。

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之所以会千方百计论证利润这一剩余价值“转形”形式的合理性,其实在于“这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实际上具有正确的本能,懂得过于深入地研究剩余价值的起源这个爆炸性问题是非常危险的。

”[4]寥寥数语,马克思揭示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研究利润问题的阶级局限性。

  那么,马克思到底是怎样从剩余价值最初的具体表现形式----利润出发,从利润这个具体形态中抽象出剩余价值一般,从而建立起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呢?

  当作资本的货币流通公式G(货币)-W(商品)-G'

(增大了的货币),是马克思对应于当做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流通公式W(商品)-G(货币)-W(商品)提出来的另一个重要的公式。

这二者之间决不仅仅是顺序的颠倒,而是分别具有各自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意义。

当做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流通公式W-G-W,可以看成是一个普通的商品生产者用商品通过货币换商品的过程,是一个简单的商品流通过程。

具体地说,第1个W是生产者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G是他卖掉这个商品换得的货币,第2个W是他用这个货币再次换取的与第1个商品W的使用价值不同的、同时也主要是供自己使用的商品。

  这个公式一方面反映出商品经济与自给自足经济的差异,生产者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再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供自己使用,而是会通过货币媒介来交换使用价值更为丰富的商品。

于是,生产开始表现出社会化,生产和消费将逐渐突破封闭的体系,纳入到一切生产和消费都必须通过货币来媒介的商品经济及市场经济关系中。

这在人类的历史上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和飞跃,意味着普遍的社会生产和普遍的社会联系开始建立。

  不过,在另一方面,这个公式也仅仅反映出这时的商品交换只是简单的商品交换。

因为在这个公式中,存在的只是使用价值的转化和货币充当流通媒介的职能,它反映不出价值量的变化,即价值的增殖,参与流通的当事人也不以商品价值增殖为目的。

这个公式揭示的只是以使用价值为目的的简单商品流通中的货币运动关系。

  但在实际中,这个公式必然会向前发展,转化为当作资本的货币流通公式G-W-G'

其中,后一个货币G'

表示比前一个货币G在数量上有所增大。

通过后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公式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但在这里,从最表面的层次,用最简单的方式理解,它可以表示:

将要成为或已经成为资本家的当事人,先用一定的货币额G,换取从事商品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要素W,如劳动力、生产资料、劳动对象等,使其相互发生作用,生产出一定的商品,这些商品将不仅具有最初投入的价值额G,而且有增大的价值额,当它们在市场上出售之后,最初的投资者就可以得到一个增大了的货币额G'

这里包括我们所要研究的利润。

  2、当作资本的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