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4539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中市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晋中市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晋中市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晋中市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晋中市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晋中市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晋中市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晋中市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晋中市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晋中市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晋中市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docx

《晋中市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中市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晋中市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docx

晋中市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

晋中市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积累运用(共13题;共30分)

1.(2分)下列加横线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厦门 高楼大厦  安得广厦千万间    

B.因为  为什么  为人民服务    

C.应该  应答  一应俱全    

2.(2分)下列词语中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帐篷(péng)    波滔汹涌   发奋图强  波澜壮阔(波浪)发愤图强    

B.草棚(péng)    惊恐万壮  寸步不让  若有所悟(明白)    

C.烦躁(zào)     天经地义   唇枪舌剑  大名鼎鼎(一种容器)    

D.缝隙(xì)      浮想连翩   恼羞成怒  脱颖而出(尖子)    

3.(2分)给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

()

A.努力    

B.鼓励    

C.竭力    

D.将就、凑合    

4.(2分)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提高(认识) 价钱(便宜) 生活(简朴) 保卫(公物)    

B.反映(情况) 身体(强大) 发扬(风格) 灌溉(稻田)    

C.改善(生活) 天空(晴朗) 安排(工作) 工作(认真)    

5.(2分)“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诗句中“没”的意思是()

A.淹没    

B.扎进    

C.没有    

D.消失    

6.(2分)选词填空

叔叔从上海回来,()给我买回了一把小提琴。

A.特意    B.执意    

7.(2分)诗句填空()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满山原白满川,           。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A.无边光景一时新    

B.子规声里雨如烟    

C.梅子金黄杏子肥    

D.水村山郭酒旗风    

8.(2分)(2018六上·保定期中)下面的句子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A.比喻与排比    

B.对比与排比    

C.拟人与对比    

D.夸张与比喻    

9.(2分)"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守信用"与这句话意思不一样的是()

A.答应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吗?

    

B.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

    

C.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吗?

    

D.答应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

    

10.(2分)在句子中的横线上依次填人关联词,恰当的一组是()。

洗衣服不宜久泡,     衣服上的污垢在15分钟内便会渗入水中,     过了这段时间,水中的污垢     会再次被纤维吸收,     ,衣服浸泡太久反而适得其反。

A.如果…但是……就……因此……    

B.因为……如果……就……因此……    

C.只要……如果……就……都……    

D.只要…一不但……就……而且……    

11.(6分)(2018三上·浙江期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花的学校》的作者是俄罗斯的泰戈尔。

(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中,作者把他穿的那双雨鞋比作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3)《去年的树》一文中,树最后变成了灯火;而《那一定会很好》一文中,树最后变成了木地板。

(4)《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中,红头在牛肚子里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三个胃,又从第三个胃回到的牛嘴里。

(5)《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中,老屋帮助了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

12.(1分)填写同音字。

lì:

呕心________血  再接再________  勉________   ________书

róng:

________液   ________岩  ________合   ________树

qīng:

________注   ________盈  ________澈   ________蜓

zhàng:

________篷   赊________  打________   拐________

yù:

________寒   ________兆  沐________   监________

yōu:

________静   ________愁  ________久   ________秀

13.(3分)读课文《识字2》填一填

①我在院子里,一边喂________,一边做________,我真希望我做的航模能像鸽子一样飞翔。

②傍晚时分,广场上自由活动的人可真多呀!

有的拉________,有的下________,有的唱________,真是一派悠闲的景象。

二、阅读感悟(共3题;共39分)

14.(9分)(2017六上·郑州期中)重温课文经典,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1)解释划线的字。

①其人弗能应也。

弗:

________   应:

________

②誉之曰   誉:

________   曰:

________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意思是________。

这句应读出________的语气。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________。

15.(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奇妙的“人体海洋”

①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

②经科学测定,一个体重70千克的成年人,分布在各种组织和骨骼中的水达到45~50千克,占体重的60%~70%。

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第3天时,所含的水达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蜇等)所含的水一样多;发育到3个月时,所含的水达91%;新生儿身上含水量达80%;1岁以上的孩子身体内的含水量就和成人一样了。

③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以后,海洋中的生物逐渐向陆地迁移,并把诞生地的海水带到自己的体内,而在后代中留下了从海洋起源的印记,这一点人类也不例外。

为了说明人身上的血液与大洋中的纯海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科学家特地对海水和人类血液进行了对比测量,结果发现海水和人血中溶解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惊人的接近。

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人类来自海洋的最好佐证。

④海水的固有特征就是带有成味,否则就不称其为海水。

人体血液中就带有这种海水特有的稍咸的味道。

当你在进食时,如果不慎咬破舌头,伤口流出了血,你就会尝到血的咸味。

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盐度(3%~3.5%)要低一些,但比世界上最淡的波罗的海的含盐度(0.2%~0.3%)却要高许多。

况且,科学家在考察地球历史中发现,在原始生命诞生时期海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盐分,比之今日要低得多。

之后大陆上的盐分逐渐随水流注入海洋,海水才慢慢变得咸起来。

而在鱼类进化到两栖类,并由海中登上陆地的时候,其成度就相当于现在的血的成度。

会不会是因为人类的远祖在登陆时只带上了当时的海中物质,并以此代代相继,所以人血的含盐度就比现在的海水要低一些呢?

⑤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承认。

当人体因某种疾病而大量失水时,或者出血过多时,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给患者皮下或静脉中注射生理盐水,最常用的是含0.85%氯化钠的水溶液。

炎热的夏天,在地里劳动的农民和在炼钢炉前干活的工人,每天都要流掉大量的汗水,出汗过多,人的机体就会因失水失钠而致病,医生总是要劝这些人多喝些淡盐开水。

这就是向人体内部“海洋”中补充“海水”,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⑥如此看来,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生物教科书。

它告诉人们:

我们的身体一半以上由水组成,我们的血液像海水般微咸。

(1)在作者看来,“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这个“奇妙”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回答。

(2)文章第②、③、④自然段分别说的是什么?

第②自然段:

________。

第③自然段:

________。

第④自然段:

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人在生病或出汗过多时,为什么要及时补充淡盐水。

16.(1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

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型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

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度地集中在脸上的一块区域里。

他戴上一副墨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

他的身材高大,但是肩总是耸得高高的,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一摸……他常穿的是一件灰色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我没有赶得上看,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它已油渍斑斓。

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我很难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地进了课堂。

这一堂是作文,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

“这题目怎样讲呀?

”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

“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

……”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

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

我一向是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便挺身分辩了几句。

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发在我的头上。

他在讲台上来回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一句:

“×××!

你是什么东西!

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

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

“你是什么东西?

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

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

批改之不足,还特别地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了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1)用文中原句回答。

“我”至今不能忘记先生的原因是________。

(2)先生给“我”的印象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刻画的。

(3)用横线画出描写先生外貌的句子。

(4)眼镜成了先生最显著的特征,这说明()

A.先生知识渊博    

B.形象滑稽,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    

C.突出先生的“凶”    

D.既点明先生的特征,又说明其知识的渊博    

(5)先生说的“一眼望到底”的意思是________,加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

三、写作(共1题;共1分)

17.(1分)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发生的意外的事太多了,如意外的收获、惊喜、发现……请你以“意外”为题眼,以《一次意外的_______》为题,也可以直接以“意外”为题,写一件发生在你身上或你身边的事。

要求内容具体,叙述清楚。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13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1-2、

11-3、

11-4、

11-5、

12-1、

13-1、

二、阅读感悟(共3题;共39分)

14-1、

14-2、

14-3、

15-1、

15-2、

15-3、

16-1、

16-2、

16-3、

16-4、

16-5、

三、写作(共1题;共1分)

1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