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制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4594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制度.docx

《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制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制度.docx

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制度

 

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颁布和施行,我院制为科学合理、节约用血,把降低输血总量,提高成分输血比例作为医院的目标,根据国家卫生部制订医疗用血评价制度,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的要求,将对患者在临床治疗时,是否有必要使用大量的血液和血液成份制品正确应用进行用血前评估,对是否有必要用血以及用血能起多大的作用进行输血后评价。

第一条、本暂行规定输血专指输注红细胞,其他血液制品暂不列入本暂行规定范畴。

第二条、本暂行规定不适用于临床急诊抢救患者用血、择期手术术中大出血抢救用血、自体输血、稀有血型输血和新生儿输血。

医师在对上述五种不列入评估的类型进行输血时,请在“用血前评估(附件1)和或用血后效果评价表”(附件2)中相应处注明。

第三条、除了上述情况外,其他住院患者临床用血和择期手术患者术中用血必须遵照本暂行规定执行。

第四条、输血前评估:

(一)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按照“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附件3)和或内科输血指南”(附件4)对患者是否需要接受输血进行输血前评估。

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并由评估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

(二)医师应将评估内容详细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第五条、手术中麻醉科医师决定的输血,在输血后八小时之内必须由临床医师给患者开急复查血常规医嘱并切实落实到位。

第六条、输血后评价:

(一)本份输血病例(自评价)由本治疗组最高级别医师进行输血后评价,并在“双流县中医医院合理用血评价表”(附表1)填写结果、签名。

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表作为科室医疗质控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备查,不得丢失。

(二)质控科和输血科每个月按照“双流县中医医院合理用血评价表

”(附表1)抽查至少20%的输血病例资料,对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每个月医疗质量简报的一部份内容。

并针对医务人员输血质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对出现较突出质量问题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输血技术规范的学习、培训。

(三)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个月对本科所有的输血病例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一式三份,一份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其余两份分别送质控科、输血科,以供进行“临床科室用血情况考核”,见附表2

(四)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要根据每个月医院医疗质量简报中有关各科室输血质量内容,提出各自科室的整改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好整改措施。

以确保临床用血质量不断提高。

本暂行规定从发文之日起实行。

二O一二年五月二十六日

附件1

临床用血前评估表

一、外科评价标准

•Hb<70g/L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

•Hb70-80g/L,择期手术术前输血

•Hb70-100g/L,伴有:

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岁)严重缺氧(持续昏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

二、内科评价标准

•Hb<60g/L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

•Hb<70g/L或Hct<0.22,急性出血患者

•Hb70-100g/L,伴有: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昏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三、儿科评价标准(<4个月)

•出生24h:

Hb<120g/L;Hct<0.36

•1周内:

累计失血达血容量10%

•急性失血:

血容量的10%

•ICU:

Hb<120g/L

四、其他

•慢性低氧血症:

Hb<110g/L

•迟发性贫血(稳定):

Hb<70g/L(>4个月)

•急性失血低血容量,对其他治疗无反应

•围手术期贫血急症手术

•手术期间失血量≥总失血量15%

•围手术期贫血,药物治疗难以纠正

•Hct<24%:

放/化疗期间

•慢性原发性或获得性系统性贫血

•Hct<40%:

重症肺炎、体外循环膜肺

•Hb>100g/L:

遗传性血红蛋白病(高量输血)

附件2

临床用血后效果评价表

一、红细胞:

1.1、每输注1个单位红悬可使Hb上升5-8g/L

输注红细胞后24h查该患者Hb,计算Hb恢复值

Wt×V×(输血后Hb值-输血前Hb值)

Hb恢复率=——————————————————×100%

输入Hb总量

备注:

Wt:

患者体重(Kg)

V:

每公斤体重的血容量

成人0.07L/Kg.BW

婴幼儿0.08L/Kg.BW

每单位红细胞Hb总量按24g计算(200ml全血制备)

疗效评估

Hb恢复率>80%显效

Hb恢复率>50-79%有效

Hb恢复率>20-49%效果不佳

Hb恢复率<20%无效

1.2、输注2个单位红细胞血红蛋白升高约10g/L,血细胞容积升高0.03,临床症状改善视为有效。

二、血小板:

2.1、临床出血症状好转;

2.2、计算血小板增高纠正指数(CCI);

2.2.1、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11)*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数(1011)

注:

输注后血小板计数为输注后一小时血小板测定值,CCI>10者为输注有效。

2.2.2、血小板回收率(PPR)

2.2.3、PPR是通过检测患者输注血小板一小时或24小时后的血小板计数来评价血小板输注后的实际效果。

通常认为,输注1小时后的PPR<30%或输注24小时后的PPR<20%,应考虑血小板输注无效。

PPR=(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血前血小板计数/L)*血容量(L)输入血小板总数*2/3

计算公式:

2/3表示输入的血小板有1/3进入脾脏的血小板储存池

三、血浆:

•200mL血浆升高白蛋白1g/L,临床症状改善视为有效。

四、冷沉淀:

•15IU/kg,每12小时1次或2次,FⅧ水平维持在30%,临床症状改善视为有效。

附件3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一、浓缩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二、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三、新鲜冰冻血浆(FFP)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

5-8ml/kg)。

四、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回输自体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根据患者血容量决定。

注:

①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机体的组织细胞。

贫血及血容量不足都会影响机体氧输送,但这两者的生理影响是不一样的。

失血达总血容量30%才会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年轻体健的患者补充足够液体(晶体液或胶体液)就可以完全纠正其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

全血或血浆不宜用作扩容剂。

血容量补足之后,输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自选红细胞制品,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用于大量输血。

②无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红细胞压积达0.20(血红蛋白>60g/L)的贫血患者不会影响组织氧合。

急性贫血患者,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可以被心输出量的增加及氧离曲线右移而代偿;当然,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血红蛋白浓度>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③手术患者在血小板>50×109/L时,一般不会发生出血增多。

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

手术类型和范围、出血速率、控制出血的能力、出血所致后果的大小及影响血小板功能的相关因素(如体外循环、肾衰、严重肝病用药)等,都是决定是否输血小板的指征。

分娩妇女血小板可能会低于50×109/L(妊娠性血小板减少)而不一定输血小板。

因输血小板后的峰值决定其效果,缓慢输入的效果较差,所以输血小板时应快速输注,并一次性足量使用。

④只要纤维蛋白原浓度大于0.8g/L,即使凝血因子只有正常的30%,凝血功能仍可维持正常。

即患者血液置换量达全身血液总量,实际上还会有三分之一自体成分(包括凝血因子)保留在体内,仍然有足够的凝血功能,应当注意,休克没得到及时纠正,可导致消耗性凝血障碍。

FFP的使用,必须达到10-15ml/kg,才能有效。

禁止用FFP作为扩容剂,禁止用FFP促进伤口愈合。

附件4

内科输血指南

一、红细胞:

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

二、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指征:

血小板计数>50×109/L,一般不需输注

血小板计数10-50×109/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

血小板计数<5×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

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

有出血表现时应一次足量输注并测CCI值。

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11)×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数(1011)

注:

输注后血小板计数为输注后一小时测定值。

CCI>10者为有效。

三、新鲜冰冻血浆:

用于各种原因(先天性、后天获得性、输入大量陈旧库血等)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一般需输入10-15ml/kg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四、新鲜液体血浆:

主要用于补充多种凝血因子(特别是Ⅷ因子)缺陷及严重肝病患者。

五、普通冰冻血浆:

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

六、洗涤红细胞:

用于避免引起同种异型白细胞抗体和避免输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如补体、凝集素、蛋白质等),包括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患者。

七、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

主要用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0.5×109/L)、并发细菌感染且抗菌素治疗难以控制者,充分权衡利弊后输注。

八、冷沉淀:

主要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vWD),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因子ⅩⅢ缺乏症患者。

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Ⅷ用因子浓缩剂。

九、全血:

用于内科急性出血引起的血红蛋白和血容量的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70g/L或红细胞压积<0.22,或出现失血性休克时考虑输注,但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仍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主要输血方案。

附表1

双流县中医医院合理用血评价表

申请用血时间

患者姓名

住院号

申请医生

申请时患者情况

输血适应症

输血品种

输血量

效果评价(HB)

合理用血

情况评估

评价人员

签字

□有□无

□有□无

□有□无

□有□无

□有□无

□有□无

□有□无

□有□无

□有□无

附表2

双流县中医医院成分输血比例、自体输血季度统计表

科别:

年季度

医生

输血总量

成分输血量

成分输血比例(%)

输血总例数

自体输血例数

自体输血率(%)

合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