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导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476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花夕拾》导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朝花夕拾》导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朝花夕拾》导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朝花夕拾》导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朝花夕拾》导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朝花夕拾》导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朝花夕拾》导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朝花夕拾》导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朝花夕拾》导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朝花夕拾》导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朝花夕拾》导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朝花夕拾》导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朝花夕拾》导读.docx

《《朝花夕拾》导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花夕拾》导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朝花夕拾》导读.docx

《朝花夕拾》导读

《朝花夕拾》导读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

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

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计划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

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

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的认识。

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二、写作背景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三、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

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四、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

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

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五、艺术手法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

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

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

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读

一、作者: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二、特色:

1、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保尔•柯察金的光辉形象。

2、表现了一种对革命理想无限忠诚、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具有史诗风格,在单线叙述中采取了多种叙述手法。

三、小说概要:

自传性长篇小说。

作者对自己一生的经历加以概括和提炼,以自己为原型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个平凡又伟大的英雄形象。

小说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四、内容:

描写保尔•柯察金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

保尔四次死里逃生:

第一次:

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

第二次:

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头部受了重伤;

第三次:

是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

第四次:

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这四次“死里逃生”表现了保尔顽强的生命力,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保尔四次受伤:

1、1920年保尔参加日托末尔战役,头部负伤,右眼失明。

2、在筑路中得格鲁布性肺炎兼肠伤寒。

3、医生在他脊柱上发现了弹片的伤痕后回乡养病。

4、1927年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开始文学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题目的含义:

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

因此它很坚固。

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在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六、小说人物:

保尔•柯察金:

诚实、质朴,浑身是胆,无所畏惧,对剥削阶级有着刻骨的仇恨;个性倔强、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意志坚定。

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

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保尔。

要求结合名著中的其它情节,最少使用一个成语。

保尔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双目失明却决不碌碌无为,在病床上完成了著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他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保尔精神——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朱赫来(茹赫腊依):

关心他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遇事沉着,有主见,认真负责,雷厉风行,组织能力强,善解人意,对保尔思想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冬尼娅:

前:

天真、纯朴,待人和善友好,真诚关心自己的朋友;后:

自私、个人主义、爱出风头和骄傲,与保尔的距离越来越远

丽达:

保尔的真爱,她漂亮、机智、干练、勇敢,心地善良,爱憎分明,有着顽强的革命意志。

工作积极认真,富有创造性,善解人意,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与保尔志同道合。

精彩语录: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生命的意义:

保尔是病愈后,在烈士墓前面对新生和缅怀烈士时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思考的。

因为保尔自己就多次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这段名言就是他自己光辉一生的写照,所以他想得那样深刻。

作品主题:

可以这样来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

人的一生应当象保尔.柯察金那样去度过。

作品展现了青年人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以及在和平建设时期无私奉献精神和忘我的工作热情。

七、艺术特色:

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八、阅读感悟:

这部小说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意义,让我们学会了用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磨难,用钢铁般的意志与顽强的奋斗精神迎接生活的各种挑战。

学习保尔身上闪光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九、精彩片断:

①苏联红军与彼得留拉匪徒开战(第一部分第七章)

②熔铸“钢铁”的过程(第二部分第二章)

③打消自杀念头(第三部分第八章)

十、练习:

1、(朱赫来)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领导人。

2、保尔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冬妮亚);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团书记时认识的(丽达);还有他的结发妻子(达雅)

3、小说的情节线索:

(1)少年保尔的生活与反抗;

(2)战士保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3)建设者保尔的忘我工作;

(4)与疾病顽强斗争

4、小说中的“钢铁”有什么含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

“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

这”烈火和骤冷“指特殊的、艰苦的环境和条件。

在小说中具体体现为艰苦的战争环境,异常恶劣的劳动条件及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

5、概括保尔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

形象特征:

伟大的革命理想、崇高的道德品质、钢铁般的意志、勇于献身的精神。

意义:

保尔是革命英雄,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保尔是生命英雄,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意义。

筑路者:

筑路者面临着恶劣的劳动环境和生活条件:

秋雨,泥泞,寒冷,饥饿……

物资匮乏:

没有枕木、运输工具,

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具有钢铁般的意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献身精神

《骆驼祥子》名著阅读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投湖自尽。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有: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二马》、《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柳家大院》、《断魂枪》;剧本《龙须沟》、《茶馆》、《方珍珠》。

他的作品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骆驼祥子》是老舍三十年代的优秀代表作,它标志著老舍小说的成熟,也是老舍小说的最高峰,是五四以来小说中颇受读者喜爱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长篇之—。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二、《骆驼祥子》的背景

小说的主人翁——祥子,是个来自农村的破了产的青年农民,20一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混乱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阔连年不断地进行争权夺势的战争,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肆行,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

因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

三、主要情节

1、一流车夫:

祥子十八岁带着乡下的足壮与诚实来到北平,成了当时一流的人力车夫。

他立志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2.祥子买车:

经过三年努力,祥子终于凑足了100块钱。

他马上用其中的96块钱买上了自己的新车。

3.丢车与卖骆驼:

不到半年,军阀乱兵就抢走了祥子的车并让他做苦力。

后来祥子逃出来并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用它们换了三十五块钱回到了北平。

由于在梦话中透露了自己的经历,从此人们开始叫他“骆驼祥子”。

在虎妞的威逼利诱下,他只好再一次回到了人和车厂。

4.二次奋斗:

祥子回到了人和车厂,老板刘四爷家三十七八岁的闺女虎妞十分喜欢祥子。

祥子租了他家的一辆车,又开始为自己第二次买车而没命的赚钱。

后来在杨宅拉车,整天紧得发昏,受不了折磨后又回到了人和车厂。

5.被敲钱空:

回来受到虎妞的诱惑,为躲避虎妞,祥子到曹先生家拉包月。

而曹先生因为学生阮明陷害,被迫离开北平。

也是因为这件事,祥子被孙侦探勒索,积蓄一空。

在虎妞的威逼利诱下,他只好再一次回到了人和车厂。

6.被迫结婚:

祥子认了命,只好把自己交给刘家父女了。

可刘四爷并不肯“便宜了这个臭拉车的”招他做女婿。

于是刘四爷在与虎妞激烈争吵后,把女儿也一同赶出家门。

虎妞靠着自己的私房钱与祥子在一个大杂院里租房完婚。

7.再次买车:

和虎妞结婚,进而忍受家庭生活的牵系与精神上的痛苦。

虎妞终于拗不过祥子,为祥子买了一辆二手车,可是祥子想做一流车夫的信心已被不愉快的婚姻生活所磨灭。

8.妻死卖车:

虎妞因为难产而死。

祥子为了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

同时因为生活的压力,又拒绝了心爱的小福子再次和祥子组建家庭的请求。

9.彻底堕落:

虎妞去世后,祥子对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已经失去信心。

特别是在小福子吊死以后,祥子对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

从此,祥子憎恨任何人。

他染上了恶习,吃喝嫖赌。

拉车不勤快,干脆不拉车。

他开始骗钱,借钱不还,甚至为钱出卖人命,彻底堕落成一具行尸走肉,由“人”变成了“兽”。

四、体会《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

1、结构紧密,线索分明

作品采用了传统小说的单线结构的方式。

作品紧紧围绕希望——奋斗——绝望——堕落这条主线,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祥子性格发展变化的轨迹,揭示了祥子和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情节曲折而具有戏剧性。

2、语言朴实自然,生动明快,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幽默和“京味”语言的熟练运用。

3、善于通过富有特征的肖像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发展变化。

4、深厚文化的底蕴。

写北京的生活,北京的车夫,旁及北京种种的人情风俗。

在炎凉的世态中揭示文化。

五、人物形象分析

1、祥子:

出身于旧社会下层劳动人民家庭,勤劳善良、忠厚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注重信用和讲义气,有小生产者共有的积极进取的求生意志和人生理想。

可是自己不爱的虎妞和爱的小福子想继死后,他丧失了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最终成为一具行尸走肉,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

2、刘四爷:

人和车厂的老板,土混混出身,是个典型的剥削阶级,极端的自私自利,残忍霸道。

晓得怎样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哪里该松一步。

但他又讲面子,绝不一面儿黑。

人老心却不老实。

3、虎妞:

人和车厂厂主刘四爷的女儿,长得虎头虎脑,性格大胆泼辣,办事爽快利落,在和祥子的感情纠葛中,她一直处于主动地位,敢于追求个人自由爱情。

但她贪吃懒惰,好逸恶劳,市侩气很浓。

由于是车厂主人女儿,在钱财和地位上有很大优越感,她不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这是她和祥子理想的主要分歧所在,祥子要的是自食其力。

最后因为难产而死。

虑妞既是个旧社会沾染了许多恶习的妇女,又是社会的牺牲品。

是剥削者也是被剥削者。

4、曹先生:

旧社会的小知识分子,有点钱。

他对祥子这样的下层人民表现出一定的关心和同情,不但生活上关心祥子,还在精神上鼓励祥子积极生活,并给他出一些好的主意。

可以说他是一个较为正直和进步的的旧知识分子,但他的思想很受时代的局限,所以他并没有成为真正的战士。

六、阅读感悟

老实、健壮、坚韧的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后,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它不让好人生存。

七、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