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4875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3、GPS。

四、报告正文(详细内容、过程、数据、结果、体会等,不够可加页)

一、庐山旅游经济的现状

集文化名山、教育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的庐山,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981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庐山自然保护区;

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3年成立庐山山南国家森林公园;

1996年以“世界文化景观”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1年以“冰川标本”的独特地质景观,被授予国家地质公园称号;

2002年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同年率先引进IS0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并获得中国环境科学院环境体系认证中心现场通过;

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评选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庐山游客2002年达到了150万人次,是1984年以来游客最多的一年;

2003年财政收入达到了1.31亿元;

接待海外游客从1978年的5806人次增至2000年的3万多人次,外汇创收在1978年7.82万美元的基础上翻了二十多倍,庐山旅游人数和收入呈波浪式递增。

二、庐山旅游景区吸引力因素

一一各旅游点或旅游区的核心是旅游吸引力。

能否称得上是旅游点、旅游区,关键是看它对本地、周边以更远的范围外的居民能否产生吸引力,让他们产生旅游动机,成为现实游客,至于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则是其后的问题。

所以旅游吸引力的研究不可回避。

人们常以年旅游接待量作为指标,来研究衡量一个旅游区的旅游吸引力大小。

一个旅游区开发理念越先进,发展思路越正确,那么这个旅游区的吸引力就越大,年旅游接待量也就越大。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滨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庐山于1996年根据文化遗产遘选标准C(13)(III)(IV)(VI)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13,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首批5A级旅游景,整个风景旅游区山体呈椭圆形,长约25公里,宽约1O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

庐山不仅地域辽阔,而且江西庐山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蕴藏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一)庐山旅游景区质量规模

景区质量方面,庐山于199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此,第一大要素庐山景区质量规模已经确定,可以利用专家评分法给予打分,并将所列分值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将质量、规模、潜力三个子指标标准化处理以后,并按照4o%、40%、20%权数将它们加权组合得x1的时间序列,见表1

表1庐山景区质量规模潜力表

t指标

98

99

00

O1

02

03

04

05

06

07

质量

7

8

9

10

1l

12

规模

16

潜力

5

6

X1

-0.67

-0.55

-0.31

-0.20

-0.33

0.02

0.36

0.81

1.19

资料来源:

《龙虎山景区策略研究》

由表1可以看出,xl时间序列逐渐增大,说明景区质量规模逐年改善。

(二)庐山旅游景区经济环境

主要要素包括二个方面:

①景区所在市区的GDP,即九江市GDP;

②景区基础设施投资,即庐山用于景区投资建设资金。

将上述二个子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后,并按50%、50%的权数,加权组合得)(2的时间序列,见表2:

表2庐山景区区域经济环境表

o7

九江市GDP(亿元)

170.2

192.0

213.1

232.2

263.3

307.6

360.2

428.9

5o6.2

576.8

景区基础设施投资(万元)

730

2834

4263

6523

8519

l126o

14484

4l967

42431

X2

一1.67

一1.27

一O.67

一O.27

0.o9

0.17

0.86

1.57

1.98

2.30

资料来源:

《九江市统计年鉴》

由表2可以看出,x2时间序列逐渐增大,说明景区经济环境逐年改善。

(三)庐山旅游景区政策环境

这一要素包括四个方面:

①景区法律法规:

2005年12月,将庐山综合垦殖场、庐山茶科所、市林科所、庐山水电厂四单位划归庐山风景区管理局统一管理。

②确定新的旅游发展目标:

预计到2020年,九江市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可达80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6亿美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11倍和l3倍;

接待国内旅游者可达3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20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分别增长3倍和6倍;

旅游业总收入可达340亿元,约占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8%,真正成为我市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③旅游宣传力度:

卓有成效的市场开拓,提高了庐山的知名度,以庐山每年用于旅游宣传促销的投资额表示。

④旅游政策倾向:

指九江市和庐山景区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

旅游景区每年招商引资反映了景区管委会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政策和所下的力度,这里用庐山每年招商引资额来表示庐山景区政策环境。

庐山历年招商引资标准化处理以后情况如表3:

表3庐山景区区域政策环境表

t

Ol

o4

o6

X3

一1.3

一0.99

一O.87

—0.76

—0.57

O.25

0.39

O.26

1.19

2.45

资料来源:

《九江市统计年鉴)

由表3可以看出,x3时间序列呈上升趋势,说明景区政策环境逐年改善。

(四)庐山景区对应的客源地收入水平客源地收入水平包括二方面:

①客源地人均收入水平,指客源地年人均收入。

这里指实际购买能力,用当年各地消费品物价总指数修正年人均收入,从而更能真实反映客源地的旅游外出能力。

②客源地外出旅游消费支出系数。

客源地居民要将旅游动机转化为现实,不仅取决于客源地年人均入水平,而且还取决全居民外出旅游的偏好倾向。

他们希望通过旅游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尊重的期望值有多大,这里用娱乐消费支出与年人均总支出比例来代表客源地居民外出旅游消费支出系数(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1993-2002年》)。

在得知各客源地(省市)实际人均收人(实际购买能力)和娱乐支出偏好系数以后,将二者相乘即为客源地居民用于外出旅游的实际支付能力,即用娱乐支出偏好系数来反映客源地居民购买能力。

客源地居民实际旅游支付能

力数据,反映各个省市客源地居民实际旅游支付能力时间序列,要将几个省客源地时间序列综合为一个序列)(5,用

于代表客源地居民的整体旅游支付能力,这里把湖北、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各个省市游客

分别占总游客的比例作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从面得到时间序列)(详见表4、5)

表4庐山景区各省市游客权重表

客源地

湖北

广东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权重

l20.3%

10.4%

9.4%

4.5%

3.1%

4.1%

2.3%

45.9%

表5庐山景区客源地收入水平表:

()(5单位:

万元)

T

o0

0l

X5

109.56

l08.85

l24.89

l41.97

l54.67

166.58

173.84

182.0

201.37

220.60

X6

1.29

—1.3l

一0.89

—0.43

—0.10

0.21

O.4l

1.62

1.14

1.64

由表6可以看出,)(5时间序列呈上升趋势,说明客源地旅游外出能力逐年增强。

三、庐山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总量较小,潜力有待挖掘。

自1978年以来,庐山旅游开始有了历史性的进展,随后的10多年接待游客一直在年6o万至80万人次的关口徘徊,直到2000年首次突破105万人次。

但旅游人数和收入与同期的黄山、泰山等景区相比显得太少。

根据专家估算,庐山全年旅游环境容量为134万人次,但这个容量仅仅是庐山山顶的容量,就整个山体来看,旅游总量非常小。

(二)交通网络不便。

九江市便利和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早巳形成,而九江辐射到庐山各景点的交通就不是那么便利、快捷和舒适,这严重制约着庐山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资源开发不够,承载受力不均,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据庐山志记载,庐山有景点大约400多处,现在开发的景点为46处,只占11.5%。

山顶的资源开发已近成熟,而山体其他部分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

2002年山顶游客达到150万人次,大大超过了全年134万人次的旅游环境容量上限,常住人口2万人,这与其常住人口为8850人的上限超出1倍多,使得庐山形成了“旅游资源承载不均,山顶城镇化日益凸显”的局面。

各种建设性破坏和野生植物、四纪冰川遗迹遭偷盗现象日益严重,环境破坏严重。

(四)管理体制不顺。

庐山历来就有“一山六治”之说,其实应该是“一山七治”。

其整体规划面积为31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

整个282平方公里的山体被人为的分成六块,其中,有50%位于九江市星子县境内,20%与16%的山体坐落于九江县和庐山区,约14%的山顶由庐山风景区管理局管辖,小部分由庐山垦殖场和江西省自然保护区管辖。

列入庐山世界文化遗产的石钟山、鞋山在九江湖口县境内。

分而治之,直接导致景点的支离破碎,打不出统一“品牌”,形成不了合力。

四、对庐山旅才有发展的基点建议

(一)深度开发气候资源旅游。

庐山地处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具有鲜明的季风性湿润气候,兼具山地气候的特点,气象万千,气候宜人。

年平均温度11.4℃;

年平均降水量,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多500毫米,达1900多毫米,降水期为170天;

相对湿度达78%,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

有变幻莫测的云海、飞流直下的瀑布、银装素裹的雪景,形成了气温适中、湿度适宜、气象景观丰富的特点。

鉴于庐山的气候资源的特点,可开展四季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使旅游呈现多样性。

(二)深度开发地理水文资源旅游。

庐山有着丰富的地质资源。

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冈岭26座,壑谷2O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

著名三叠泉瀑布,世称“庐山第一奇观”,它因三级跌水而得名,总落差达600余米,是我国落差最大的瀑布。

有保存完整的第四纪冰川遗迹26处,是保存冰川遗迹较为典型的山体。

附近有喀斯特溶洞地貌的龙宫洞、狮子洞、涌泉洞。

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地质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三)旅游经济的管理体制创新风景名胜资源是集人文、植物、山水等于一体的综合景观,这一特点要求庐山必须统一管理。

长期以来,庐山这种局面分割了大庐山,直接导致景点的支离破碎,导致游客难识庐山“真面目”,导致旅游规划大打折扣。

既然“一山七洽”的局面,是因为经济利益而起,那么就要用市场的办法去解决这一历史难题,用企业家的眼光去经营庐山。

因此,要对庐山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打出统一的品牌。

组建庐山股份有限公司或庐山旅游集团,七方按比例参股。

这样,庐山的管理体制就理顺了。

庐山的开发由公司负责,这样就有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有利于当地旅游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当地老百姓的利益。

同时秀峰、白鹿洞、周瑜点将台、爱莲池、南康古街、陶渊明故居和岳母墓等景观,都能为新庐山锦上添花。

(四)发挥旅游院校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本地区旅游院校师资的作用,如九江学院公关旅游系的师资。

通过旅游院校的教学来带动庐山旅游人才资源的深度开发。

四、心得体会

地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我们行走在这个浩瀚的海洋之中,吸收着是那一点点的水蒸汽。

它让我们认识到宇宙的无边无际,看到了到大自然的神奇,让我们慢慢翻开大自然的这本多姿多彩的历史书,同时也感受着人类的渺小和伟大。

这次庐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我们一行师生共47人,出门在外,行走在丛山险路都陡坡之中,在老师的领导之下,我们不仅仅是学到了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感受和体会到了同学之情、师生之情、友谊之情!

还有那坚不可摧的集体的力量。

在学习方面,我们进行了野外自然地理实习和人文地理实习。

在这次认为实习过程之中,我们小组五人是通过分工与合作的方式进行的。

我们在庐山实习期间,前四天都是进行自然地理方面的实习的。

而我们的人文地理实习,主要是利用晚上、第五天以及前四天的自然实习的行程之中进行的。

我们主要是谈谈庐山风景区旅游业的发展。

集文化名山、教育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的庐山,其旅游资源既有既有自己的优势,又有自己的劣势。

庐山滨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

构成旅游资源的核心因素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

旅游资源或旅游景观大体分为三类: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自然人文景观。

庐山的旅游资源,主要是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以自然旅游资源为辅的。

庐山北的人文旅游资源中,又以政治家、诗人等为主;

而自然旅游资源以陡峭的崖壁,神秘的云雾、瀑布等等。

庐山的牯岭街也是重要的而具有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

在历史悠久的中国建筑史册中,近代涌现出的牯岭山城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它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城市和花园城市的规划实例、第一个国家公园的雏型、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将自然风景与城市相结合的模型、中国最早的具有理想意义的“世界村”。

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他的环境与旅游资源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也就是说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观念。

我们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自身对庐山景区的观察,对当地居民的调查访问,对景区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的调查和对景区游客的谈话以及组员讨论来进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