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4887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阳区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朝阳区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朝阳区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朝阳区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朝阳区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朝阳区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朝阳区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朝阳区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朝阳区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朝阳区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朝阳区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朝阳区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朝阳区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朝阳区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朝阳区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朝阳区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阳区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朝阳区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朝阳区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

高三历史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

24.周朝封建卫、鲁时,命二国“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封建晋国时,命晋国“启以夏政,疆

以戎索”。

据查,商政、夏政是商、夏两朝对被统治民族因其故俗制定的统治制度。

这说明周

A.被分封地都沿用商夏的旧制B.分封制达到“以蕃屏周”的目的

C.放松了对分封地的管控力度D.对分封地采

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

25.汉武帝以后,周王城制成为都城营建的主要参考对象,其意在

A.强化大一统的统治思想B.完善都城建造的理念

C.恢复西周礼乐维护统治D.确立君权神授的观念

26.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

“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词曲(戏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

”此“词曲贵浅”的主张

A.体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B.推动了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D.体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

27.下图为18世纪中外黄金与白银的兑换比(单位:

每两黄金合白银数)示意图。

这一变化反映了

A.18世纪的中国曾出现了经济危机B.清中叶中外贸易的联系渐趋密切

C.自然经济使得清朝白银大量外流D.初期的差距大源于中国生产力高

28.1923年中共三大上,陈独秀提出“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口号。

张国焘等提出反对意见,认

为:

“发展共产党的唯一途径是独立行动,而不是在国民党内活动。

”大会最终决定实行党内

合作。

1926年后,陈独秀正式提议两党由党内合作改为党外联盟。

而共产国际“坚决谴责退

出国民党倾向”。

这说明

A.共产国际在国共两党中动摇B.中共对国共合作持审慎态度

C.国民党已经背叛了国民革命D.国共合作的道路艰难而曲折

29.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中规定:

“承租人应依本条例所定减租之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有力能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缴之权。

”该规定

A.旨在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B.表明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

C.有利于扩大抗日联合战线D.延续了土地革命路线精神

30.五四宪法起草时,毛泽东为高级干部开列了阅读资料,包括1936年苏联宪法、1953年罗马尼亚宪法、1952年波兰宪法、德国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捷克宪法、旧中国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等。

这主要体现了五四宪法

A.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B.是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

C.超越了国家与社会形态差异D.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

31.美国亨利·基辛格说:

“毛泽东治理国家靠的是中国人民的耐受力……;邓小平则仰赖解放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实现他们自己理想的未来”。

这一评判

A.反映了美国战略中心转移B.带有深刻意识形态色彩

C.基本符合中国发展事实D.促进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32.古希腊集市广场布置着一些相关的设施:

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

这主要反映了古希腊

A.宗教神话的传播B.人文精神的觉醒

C.崇尚运动的风尚D.公民政治的实行

33.1534年,为应对新教的挑战,欧洲天主教会成立了耶稣会组织,该会主要从事传教和教育,扩大天主教的影响。

耶稣会维护教皇和经院哲学的传统权威,却反对追逐世俗权力,提倡道德自律,注

重科学和艺术的素养,特别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

耶稣会的这些做法

A.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B.着力于天主教世俗化

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D.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34.1945年9月22日美国宣称,欢迎其他在对日作战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国家派遣部队来参加占领(日本),但一切占领部队概归美国指派的最高统帅指挥。

美国的意图是

A.以德国方式处理战后日本问题B.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阵营

C.以日本为反共桥头堡予以扶植D.排斥苏联以单独占领日本

35.进入20世纪70年代,维护国家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反对跨国公司的控制和掠夺,管制和没收外资企业的斗争有所发展。

1976年,发展中国家接管了1447家外国企业。

目前,大部分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都实行了国有化,其他原料生产国也通过逐渐增股直至国有化的办法把某些重要原料掌握到本国政府手里。

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B.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抵制作用

C.自然资源成为南北争夺的重点D.当今世界需要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职业教育一开始就是同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内容不断丰富,有力地推动了古代生产力的发展。

夏朝出现学校,其主要职能是向贵族子弟传授军事、卜筮等方面的技能,具有很

强的“职业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政治职能日益突显,政治道德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随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腐朽观念的传播,劳动者地位降低,职业技术教育逐渐不被人重视。

但医学、算学、天文、艺术等职业教育,受到统治者重视,先后被列入官学课程,并创立了相应的专科学校。

《国语·齐语》记载:

“饬其子弟,相语以事,相示以巧”,说明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父子兄弟间传承。

——摘编自陈名树《中国古代的职业技术教育》

材料二中国古代以世代守土为主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古代基本上没有社会性的就业问题,学校教育主要以培养政府官员为目的,近代职业技术教育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

从19世纪60年代起,民族危机严重,最先发展起来的是军事工业,为这类企业培养相应的技术人员的职业教育也随之出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救国思潮兴起,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诞生,凝聚了当时教

育界、实业界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由政府主持建立近代新职业教育体制,仿效日本、

美国的教育在中国建立了新的学制,并且把职业教育的某些做法渗透到普通中小学教育之中。

——摘编自俞启定《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形成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发展及影响。

(13分)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1902年梁启超在《中国地理大势论》中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见下表)。

北方

南方

结论

政治

历代王霸定鼎,北方占绝大多数,历时共2783年。

历来建都于长江流域者,除明太祖外,要么创业未定,要么败亡苟安,历时共计366年。

北方视南方常占优势。

哲学

春秋战国时,孔、墨在北;汉初北方独盛儒学;宋明时北人好言象数,多经世之想。

春秋战国时,老、庄在南;汉初南方尤喜道家;宋明时南人首倡心性,多穷理之气。

凡此者,皆受地理上特别之影响,虽以人事揉杂之,然其结果殆有不容假借者存也。

军事

北人南伐者得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最能举事。

南人北伐者不得志。

其所用兵,虽有种种特别原因,不能尽以归诸地理,要之地理为其一重要之主因。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梁启超的研究进行探讨。

(12分)

(说明:

可以对梁启超的研究方法、论据、论证过程、结论等进行评述;也可以对其观点进行论证、批判、修改或提出新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立论科学、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请从下面所给的44、45、46三道历史题中选定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所答第一题评分;多

答按所答第一题评分。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东汉时期土地兼并不断地促使大批农民破产,使其成为流离失所的流民。

小农的破产,直接影响着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在东汉一代,流民也成了最尖锐的社会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东汉采取了一些社会改良措施以安辑流民。

东汉统治者,不断地发布赐爵命令,以防止人民流亡。

从历史上看,东汉是赐爵最多的朝代,而东汉的赐爵,主要是在前期进行的。

刘秀在东汉王朝建立之初,放免刑徒为庶民,以争取民心,安定社会秩序。

另据史书统计.从公元六六年(永平九年)到公元一〇五年(元兴元年)的四十年间,东汉政府假民公田近二十次。

有大量的流民被安置在国有土地上,国家增加了收入,流民也暂时得到生产、生活的条件。

在历史上,东汉一代也是赈济贫民最多的朝代,如章帝建初元年(公元七六年)诏令:

“流入欲归本者,郡县其实

禀令足。

”尽管东汉王朝采取了一些改良措施,但是,随着田庄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小农的破产和流亡仍然是不可遏止的。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分析东汉政府“安辑流民”的原因,并归纳其主要措施。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东汉的“安辑流民”政策。

(5分)

 

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开始后不久,爱好和平的人们就在思考建立一个有效的和平国际组织。

1939年中国国民党发表的《宣言》,呼吁“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皆为此一崇高目的,即建立一有效的集体安全组织而努力。

”联合国是在二战中建立起来的,也是在总结国际联盟没有能够阻止二战发生的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建立的。

在新创的联合国中,“一切明确的国联职权都以这个形式或那个形式复活了;就所有新的机构来

说,它们都有回溯到它们前身的经历的不断的线索。

”“每个组织以这个形式或那个形式吸收了国联相应机关的职能、计划、案卷,并且在许多情况下吸收了国联机关的工作人员。

大多数新机构由于在重建时具有比较远大的眼光和由于美国加入而增加的信心、主动性和资源,因而能以国联的事业所没有达到的规模开始它们的事业。

但是连续性仍然没有中断。

”正是由于对国际联盟的超越,联合国才避免了国际联盟在维护和平方面的诸多尴尬。

在此基础上,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难以数计的决议,其中相当大一部分都是为了维护国际和平的决议。

当然,还有一个方面

应该看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如今的世界贸易组织)等,是“联合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它们,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相对稳定的自由化发展,而战后的和平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经济的相对稳定与发展。

当然,和平的维护,关键并不在于是否维护和平的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是否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规范和准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依然与战争相伴而生息。

——改编自杨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和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对国际联盟继承和超越的表现。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

(7分)

 

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徐继畲(1795-1873),山西五台人,号松龛,字健男。

他在闽广地区任职时,于1848年撰成《瀛环志略》10卷。

全书以近15万字,42幅地图,展开了对世界五大洲的叙述,给人以完整的世界地理全貌。

《瀛环志略》不同于《海国图志》,它不是一部资料汇编,而是撰述之作。

作者经过长时间收集资料,且利用工作之便取材于外国人,故其所记较为准确。

该书对历史的记载偏重于近代,对各国的记载偏重于亚、欧、北美,对主要国家的面积、人口、税收、海陆军规模等都有具体数字。

其论述触及欧美先进制度,例如对美国共和制大加赞赏。

就当时的标准来看,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在徐继畲作成的《瀛寰志略》初版中,他将“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放在了“亚细亚”之后,但是他的好友张穆担心他的这一安排可能会触动国内文人士大夫的抵触,因此建议他把皇清一统舆地全图的位置加以调整。

徐继畲听从了建议,将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放在了卷一的卷首。

19世纪中叶,徐继畲及其著作是西方人特别是传教士们观察中国的风向标。

它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也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了广泛影响。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瀛环志略》的特点。

(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徐继畲。

(7分)

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24.D

【解析】因其故俗制定的统治制度说明七统治政策是灵活的。

A选项中都沿用夏制与材料中还有商政不符;B选项是分封制的目的,材料说得是因俗而治;C选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来。

25.A

【解析】周王城制是礼制的表现形式,礼制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其本质是维护封建大一统统治的需

要。

26.A

【解析】“词曲贵浅”说明了“词曲”的通俗易懂,体现了戏曲的通俗性、平民化和社会生活化。

27.B

【解析】1818世纪金银兑换比由差距巨大到基本一致的变化源于和世界经济的交流密切和接轨,

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促进中西经济交流逐渐密切产物。

28.B.

解析】材料的核心内容一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合作方式存在极大争议,二是陈独秀对国民党

合作方针的思想变化。

二者的共同点是对国共合作的方式进行细致的思考和抉择,其说明了中国共

产党的慎重。

29.C

【解析】“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是对土地革命政策的调整,其背景是民族危机的加深,

其目的是团结一切力量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1941年的条例是这一政策

的具体贯彻,必然有利于维护和巩固扩大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0.D

【解析】材料说明中国五四宪法借鉴了历史和国际上的立法经验。

31.C

【解析】基辛格的评判基本符合毛泽东计划经济时代高积累和邓小平时代利用市场经济充分调动人

民创造性的基本事实的。

32.D

【解析】材料主要内容是古希腊广场陈设着一系列公共设施和各种设施的平等性,其原因是古希腊

公民政治理念的体现。

33.C

【解析】重视科学和艺术素养,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等信息反映

了其人民主义色彩。

34.D

【解析】二战后由于分区战略德国导致了美国战略构想没有获得很好的实现,材料反映了在占领日

本的问题上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企图单独占领日本。

35.D

【解析】材料的核心内容是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国家资源、经济主权和反对发达国家的掠夺而不得不实行国有化政策。

这说明了现实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性,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公平性,因此急需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40.

(1)特点:

学校教育与家族传承相结合;历史悠久,不断发展;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下降;行业间发展不平衡(6分,任答3条即可)

因素:

传统观念的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政府的政策(6分)

(2)发展:

与近代大工业生产相适应,以培养适用性人才为目的;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社会认可度提升。

(6分,任答3条即可)

影响:

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进步,有利于教育的近代化;推动了近代

人才的培养,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需要,有利于我国走向经济工业化;有利于推动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实现救亡图存。

(7分)

41.

示例一:

观点:

我赞同梁启超的观点,即地理环境是造成南北文明差异的重要因素。

(2分)

论述:

梁启超认为,中国历史上南北方在政治、哲学、军事上的差异与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别有关。

历史上,南北方气候、土壤、水流等自然条件的差别,使得北方的经济总量与人口数量都曾高于南方。

所以北方一度取得了政治、军事、文化上的优势。

梁启超的研究并非以孤例穿凿附会,而是经过了统计分析,具有一定科学性。

尽管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的能动性逐渐增强,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与历史进程的影响会减弱,但其对古代文明重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8分)

总结:

地理环境是影响文明特征与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

(2分)

示例二:

观点:

我赞同梁启超的一个观点,即地理环境是影响文明特征与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2分)

论述:

梁启超认为,中国历史上南北方在政治、哲学、军事上的差异与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别有关。

但他的观点并非地理环境决定论,他认为地理并非唯一的因素,“人事”对历史也有重要影响。

人类早期文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确实比较大。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的能动性逐渐增强,地理环境的影响力会逐渐减弱,例如工业革命后征服自然的能力明显增强。

史上,相似的地理环境下存在着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民族。

地理环境决定论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属于机械唯物主义。

(8分)

总结:

尽管梁启超的研究强调地理环境对文明特征与历史进程的重大作用,但没有绝对化。

(2分)

示例三:

观点:

梁启超重视人地关系,重视数据统计,其史学研究方法受西方思想的影响。

(2分)

论述:

梁启超以地理环境解释中国南北文明特征与古代历史进程,研究过程中使用了数据统计方法,而非以孤例穿凿附会。

这些做法都带有科学化的特点。

西方近代科学的特征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以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部分西方思想家强调物质的重要性,把文明特征与历史进程都归结为地理环境。

近代西学东渐,梁启超提倡史学革命,不可能不受西方思想的影响。

(8分)

总结:

人是时代的产物,梁启超的史学思想也是特殊时代的产物。

(2分)

示例四:

观点:

北方对南方的政治优势与经济、军事、民族等因素有关。

(2分)

论述:

梁启超发现,中国古代北方政权“王霸定鼎”的时间远远长于南方,但并没有说明原因。

我认为,中国古代前期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北方对南方有较大的物质、人口和文化优势。

所以当时北方征服南方的次数较多。

在进入工业文明以前,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并没有军事上的优势。

所以经济重心南移以后,南方仍然有可能被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所征服。

这就是北方对南方有较大政治优势的原因。

(8分)

总结:

北方对南方的政治优势的成因是复杂的。

(2分)

44.(15分)

(1)原因:

土地兼并导致大批农民破产,沦为流民;大量流民的出现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赋役征发,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4分)

措施:

赐以爵位;减轻刑罚;假民公田;于以赈济。

(6分,任答出三点即可)

(2)评价:

东汉的“安辑流民”政策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但是难以从根本上遏制土地兼并和田庄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小农的破产和流亡仍然在所难免。

(5分)

45.(15分)

(1)表现:

继承:

宗旨一致,维护世界和平(l分);机构基本一致。

(1分)

超越:

设立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大国一致;构建世界经济体系;完善解决国际争端的规则和机制。

(6分,任意三点即可)

(2)作用:

维护了世界和平,防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推动了世界经济合作,促进了全球化进程;但是联合国一段时间成为美苏冷战角逐的舞台。

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联合国在解决地区冲突等问题上作用有限。

(7分,任意三点即可)

46.

(1)图文并茂,地图完整;不是资料汇编,而是抒发作者个人见解;记载全面而详尽,较为准确;

触及到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有一定思想突破;一定程度上受西方思想影响;具有局限性,依

然受天朝上国思想的影响。

(8分,任意4点即可)

(2)

地位:

晚清名臣、学者,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积极:

是挽救统治危机的尝试;促进了中国社会思想解放(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国学术进一步

发展;对先进政治制度的介绍,有助于中国政治近代化;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例如日本。

(4分,任答出2点即可)

局限:

仍然无法跳出天朝上国的理念,目的依旧是挽救封建统治,具有阶级局限性。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