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4967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9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与题解附精选高三生物实验试题Word格式.docx

4、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

5、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6、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的等速离心实验

7、验证细胞膜流动性实验

8、肺炎球菌转化实验

9、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0、孟德尔杂交实验

11、低倍镜的使用

12、向光性实验

13、DNA杂交实验

14、叶片脱色淀粉鉴定实验

15、动物激素实验

16、种子活性鉴定实验

17、种子发芽率测定实验

(三)课本实验复习要求

1、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例1:

2、学会移花接木,灵活套用

例2:

验证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基本单位

例3:

制作酒酿

四、探究性实验

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通过观察提出设计并完分析数据

提出问题假说成实验得出结论

例4:

腐肉生蛆

2、实验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例5:

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实验

(2)对照性原则

例6:

补全对照组

例7:

比较两组分析结论

下表数据是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的树苗在不同溶液中的生长结果,其中受N、P元素影响最大的树苗是()

植物

最初干重(g)

2个月后的干重(g)

只含水

含N、P

不含K

含N、K

不含P

含K、P

不含N

含N、P、K

0.038

0.077

0.47

0.75

0.079

0.48

0.056

0.082

0.084

0.65

0.091

0.68

0.044

0.063

0.065

0.71

0.72

0.083

0.12

0.81

0.13

0.14

0.83

A、甲B、乙C、丙D、丁

(3)单一变量原则

例8:

运用单一变量原则看懂图线

3、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往往是解答实验题的难点,但只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和突破口,也能化难为易。

实验的设计可遵循以下思路和方法进行。

(1)首先确定实验目的,并对其去粗取精,提炼要点

(2)运用所学知识,找准实验原理,并要做到对原理理解透彻

(3)根据实验原理,对照实验目的,通过初步分析,在头脑中搜寻教材上或曾做过的实验模型,初步形成大致方案,实验设计大多与单因子变量和对照实验有关。

(4)结合实验所给的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简便性原则),开始草拟具体步骤方案,设计具体步骤后,要顺藤摸瓜,通过实验结果(现象)的判断,分析综合得出实验结论。

回归检验。

看看自己设的实验是否存在科学性原则,紧扣实验原理来进行分析;

是否有遗漏的地方;

是否还有其它可能性存在,即检验实验的严密性、科学性问题。

实验设计的检验过程最终应该对照实验原理,回归实验目的。

[例9](2000年生物高考上海卷)根据下述条件设计一实验,鉴别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并分析结果。

一瓶10%的蔗糖溶液,一瓶30%的蔗糖溶液,250ml烧杯1只、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1只、刻度玻璃管1支、细线1根、支架1个。

(1)实验步骤:

(2)结果分析:

[解析]

(1)了解题目要求。

首先要明确题意,只有明确题意才能方向明确,少走弯路。

本题的要求有二个:

一是设计实验步骤,二是分析实验结果。

(2)明确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本实验的目的题目中已告知,即鉴别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实验只要求定性区别两瓶蔗糖溶液的浓度,不要求作具体的浓度测定。

(3)分析实验原理。

 

鉴别蔗糖溶液浓度的方法很多,如用化学方法直接测定蔗糖溶液的浓度,用物理方法通过测定不同蔗糖溶液的比重,用生物方法通过不同蔗糖溶液的渗透性差异来确定等。

原理不同设计方法显然不同。

在分析实验原理时要充分利用实验所给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来解决。

本题实验条件中给出的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告诉我们,所运用的原理是根据不同溶液的蔗糖溶液其渗透性不同,即:

通过半透膜,水分总是从溶液浓度较低的一侧向溶液浓度较高的一侧渗透。

(4)确定实验思路。

这一步尤如做作文的构思,是建立实验设计的基本框架。

运用半透膜来测定两组蔗糖溶液的浓度方法也可以是多样的,如可以设计两组或三组实验进行对照操作,但本题提供的器材只有一组,显然不可能设计成两组或三组实验,只能设计一组实验。

这样,将两种蔗糖溶液分别置于半透膜两侧,就成了最佳选择。

基本思路就是,将蔗糖溶液之一置于透析袋中,另一蔗糖溶液置于透析袋的外侧,通过观察渗透作用的进行情况来判断溶液的浓度。

(5)设计实验步骤。

有了思路,具体怎样操作?

这就需要在确定思路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的设计。

这一设计一定要充分利用题目中所给的实验条件,要思考题目中所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分别是起什么作用的?

怎样运用?

要注意:

一是题目给出的实验试剂和材料都必须充分运用;

二是除非题目条件允许,否则不能自己随意增加实验试剂和材料。

本题的具体设计应为:

(有下划线的为题中所给的实验试验和材料)

4、实验步骤的书写

(1)准备步骤

(2)实验步骤

(3)培养、检查、观察、统计步骤

5、实验结论的表述

(1)现象→分析→结论(由特殊上升到一般的提炼归纳过程)

例10:

(2)两种表述句式:

A.验证性实验:

因为(现象)说明(分析原因)证明(结论)

B.探究性实验:

如果(现象)那么说明(结论)

高三生物实验试题精选

1、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3)实验方法和步骤

取1支试管,注入2ml浆糊。

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

向试管内加入2ml唾液。

往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

将试管振荡后放十分钟。

取出试管,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4)结论:

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该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结论有没有错误?

如果有,请指出并改正。

答案;

有三处错误:

(1)未设立对照实验,步骤

还应取1支试管,

往这支试管中加入2ml清水;

(2)步骤顺序颠倒,步骤

应与步骤

对调;

(3)实验结论错误,本实验只能证明淀粉被水解,而不能证明水解产物是什么

2、黄瓜花是单性花,雄花和雌花容易分辨。

现在生物园里有几株黄瓜正在开花,为你提供必要的器具和药品,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证明:

黄瓜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种子提供的生长素。

器具药品:

透明纸袋、回形针、小纸牌、剪刀、镊子、毛笔、烧杯、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步骤一:

选择一批发育正常,即将开放的黄瓜雌花,为每朵花套上透明纸袋,用回形针将纸袋固定好,然后,将这些雌花分为3组,分别挂上1、2、3的小纸牌。

步骤二:

待纸袋中的雌花开放后,打开纸袋,将各组花作如下处理:

1组—授以黄瓜的花粉,2组—在子房壁上涂抹适宜浓度的生长素,3组—不作任何处理,之后,都套上纸袋。

结果预测:

第一组雌花__结出有籽黄瓜___;

第二组雌花_____结出无籽黄瓜______;

第三组雌花__不结黄瓜___。

3、小明在做完“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的实验后,突发奇想:

动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是否也有交换吸附的现象呢?

请你利用上述实验的器材用品,以白色多细胞动物—蝇蛆为实验对象,帮小明验证:

动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是否有交换吸附的现象。

(1)实验步骤:

参考答案】

(1)染色取8只大小相近的蝇蛆放入0.01%的亚甲基蓝溶液中染色2分钟。

(2)冲洗取出蝇蛆,用蒸馏水反复冲洗,直到洗掉蝇蛆身上的浮色为止。

(3)对照将8只蝇蛆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盛有蒸馏水及等量CaCl2溶液的小烧杯中,静置3分钟。

(2)预测实验结果:

若CaCl2溶液变蓝色,蒸馏水不变色,则证明了动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有交换吸附的现象;

若CaCl2溶液及蒸馏水都不变色,则表明动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没有交换吸附的现象。

4、给你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新鲜的)、10%的盐酸、蔗糖、蒸馏水、显微镜、玻片、小刀、烧杯、吸水纸等材料用具。

请从中选用部分器材,用最简单的方法,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1)你准备选用的实验材料和器具是_1)萝卜、蒸馏水、蔗糖、小刀、烧杯

(2)操作过程是(写出要点即可)。

(2)①配制浓蔗糖溶液,②在两只萝卜上用小刀各挖一个大小相等的小洞,③在两个洞中分别倒入蒸馏水和浓蔗糖溶液,④观察。

(3)过一段时间后,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①注入浓蔗糖溶液的萝卜,小洞液面降低,萝卜变硬;

②注入蒸馏水的萝卜,液面升高,萝卜变软。

(4)实验结论是;

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5、为检测光质(不同波长的光)对衣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现提供如下的材料:

红、绿、白3种颜色的40W灯泡数个,试管数只、足量衣藻、pH试纸、石蜡油、NaHCO3溶液。

请你完成下图的实验设计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开始步骤为:

按图2—7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放在20℃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1)写出后面的实验设计的主要步骤是:

(2)请预测并简要分析上述实验结果:

(3)在不改变实验方法和材料的情况下要提高实验效果就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是最早发现抗生素——青霉素的科学家弗莱明所进行的探索过程。

观察及对问题的认识:

细菌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细菌没有生长。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假设:

进行实验:

把青霉菌放在培养液中进行培养,然后观察使用这种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结果:

这种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结论:

弗莱明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了这一物质,分析出它的特征,并将它命名为青霉素。

说明:

①在实验室里培养细菌、真菌常用琼脂配制成凝胶,平铺在培养皿里作为培养基(图2—9A)。

②某细菌需要添加特殊培养液才能正常生长(图2—9B)。

请回答:

(1)作为这一实验的下列假设中,最为恰当的是

A.青霉菌能产生有利于人类的物质

B.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C.青霉菌可能吞噬了细菌

D.青霉菌可能产生了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2)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培养液和培养基中的其他物质产生的,则应设计对照实验,其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对照组实验结果为,则充分证明青霉素确实能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

7、取4株大小相同、来源相同、具有等量叶片的嫩枝,依图2—10所示方法处理:

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至80g,其后每隔4h,记录各装置的质量。

图2—11曲线表示实验结果:

(1)曲线I代表A、B、C、D中的哪两组装置的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

(2)曲线Ⅱ、Ⅲ分别代表哪两组装置的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

比较图中显示的实验结果,指出该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中,哪一面气孔数量多?

(3)若将装置A放入①玻璃钟罩内;

②暗室中。

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为什么有这种影响?

8、新鲜叶类蔬菜常残留有水溶性有机农药。

人们一般认为:

把蔬菜浸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即可大大减少蔬菜的农药残留量。

对此,某研究机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

(一),取同一新鲜蔬菜样本各1000g,用不同方法处理,结果如下

处理方法

未作处理

仅用纯净水冲洗1分钟后

浸入纯水30分钟后

1000g蔬菜农药残留量

0.196mg

0.086mg

0.123mg

实验

(二),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所得数据可绘出如下曲线:

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对实验

(一)结果的解释是:

用纯净水冲洗1分钟后,蔬菜农药残留量比未作处理减少了半以上,这是因为

而浸入纯水30分钟后,蔬菜残留农药量反倒比仅用纯水冲洗1分钟的蔬菜农药残留量多,这说明

(2)从对实验

(二)曲线的分析中可知,从A→B点,植物细胞液浓度变化的原因是

而从B→C点,细胞液浓度变化的原因则是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说明,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和可溶性有机农药的关系是

(3)农业上常采用根外追肥(即向植物叶片喷洒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的方法,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

根据有关原理,根外追肥选择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效果最好?

为什么?

9、为了研究种于萌发时所需的条件,某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装置(A、B和C),放在阳光下,如右图所示:

(1)以下两种情况,能否得出结论?

如有的话,是什么结论?

试作解释。

①只将装置A和装置B的实验结果比较。

②只将装置B和装置C的实验结果比较。

(2)举出两项理由解释①②所研究的条件对种子萌发的重要性。

(3)装置B中种子的干重一星期后减少,试作解释。

10、现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实验。

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免子甲状腺的放射量。

4d后,向A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兔子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

(1)开始的4d内三组兔子体内甲状腺放射量升降的原因是

(2)第二次注射后,三组免子甲状腺放射量下降的速率不同,原因是

11、右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放入2个试管,然后将2个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用T℃表示)环境中持续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的时间。

装置

水浴温度(℃)

凝乳时间(min)

A

10

∞不凝固

B

20

7.0

C

30

4.0

D

40

1.5

E

50

F

60

通过实验记录在不同的温度下凝乳所需的时间,结果如右表:

(1)为什么酶和乳汁混合之前在同一水浴环境中保温15min,实验结果更准确?

(2)若将酶和乳汁直接放入同一试管内混合并保温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3)比较并解释装置B和D的结果。

(4)解释以下两种处理时实验结果有无什么变化。

①将装置A内混合物加温至40℃______________。

②将装置F内混合物冷却至40℃______________。

(5)除了温度,再指出一种能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______________。

12、右图表示研究小型哺乳动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所有接头处均密封:

(1)实验结束时,U形管内有色水溶液的水平面怎样改变?

解释你的回答。

(2)B瓶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

(3)若给你提供一烧杯KOH溶液,描述并解释你将怎样在不用其他仪器的情况下,调整此实验装置,以证明小型哺乳动物吸收氧。

13、下面为某校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人工孵化蛙卵的试验记录表。

项目

水源

水量

水温

水深

孵化天数

孵出蝌蚪数

池水

500mL

25℃

5cm

4

245

自来水

13℃

8

165

(1)分析B组孵化率低的原因有哪些?

(2)如果B组的孵化温度改为25℃,再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孵化率?

(3)从A组取出30只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再提供相同容积的玻璃缸几只、池水、蝌蚪、饲料和未经处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以及把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放在50℃的温水中处理10分钟。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经处理后是否还有生物活性。

14、取分别编号的锥形瓶4个,各加入等量的清水,向3、4号雏形瓶加入等量的河泥,再向2、3、4号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金鱼藻,在各个锥形瓶中分别放入1条金鱼,并加清水至各瓶液面位于同一高度,然后并用橡皮塞塞紧,把4号锥形瓶放在不透光的纸箱中。

结果发现,瓶中金鱼的生存时间不同,详见下表。

瓶号

1

2

3

瓶中金鱼生存时间(天)

5

11

请分析回答:

(1)为什么1号锥形瓶比4号锥形瓶中的金鱼生存的时间长?

(2)说明3号锥形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最长的原因。

15、将盛有等量衣藻的8只密闭试管编号后,在暗室中放置1~2天,然后用太阳光通过棱镜色散后的色光,分别照射各试管l~2h(见如下表):

试管号

6

7

光线种类

紫外

绿

在衣藻试管中加入酒精,并在水浴中加热0.5h,随后使之冷却。

问:

(1)若用酸碱指示剂对8只试管的溶液进行检测,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号试管,原因是

(2)取出衣藻并滴加碘酒,则变蓝最显著的三份是_________号衣藻。

(3)根据不同光对生物的影响推测,_________号衣藻最易发生基因突变。

16、请设计一个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现象。

推荐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紫色洋葱、吸水纸、滴管、清水、质量分量为30%的蔗糖溶液、质量分量为10%的KCl溶液、质量分量为5%的酒精溶液等。

设计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第一步:

将一小块洋葱表皮平展在载玻片中央的清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原生质层紧贴在细胞壁上。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现象。

17、植物开花受开花激素的影响。

下图所示是光周期(日照长短)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以及影响开花的实验。

图中植物去掉了顶端的全部叶子,A、D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

B、C植株方框内为受短日照处理的部位。

(1)对照实验A、D可说明该植物属于_______________(长日植物、短日植物)。

(2)根据B、C实验,在实验报告表中的结果分析栏中填写叶或顶端。

测试项目结果分析

感受光周期的部位

接受诱导产生开花激素的部位

开花激素作用的部位

(3)依据以上所有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鉴“生长素的发现”的科学实验方法,设计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

证明B株产生的开花激素可使A株条件下的同种植物开花。

切取一小段B株带叶枝条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实验:

18、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装置B内的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可进行_____作用,写出

发生此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D处扎紧,E处打开,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如何检验绿色植物产生何种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加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在A装置中加入_____盐和稀HCl(此时把D处打开),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黑纸把B装置罩上一昼夜(D处扎紧),绿色植物主要进行________作用,初步分析,从异化作用来看,它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型,写出其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把F插入C瓶的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将发生何变化?

_______。

(5)光合作用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__结构上:

有氧呼吸主要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__结构上。

19、某校高二学生为验证玉米幼苗胚牙鞘对光敏感的部位是在胚芽鞘的尖端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右图。

几天后,出现了明显的实验结果。

①请你根据以上提供的材料,把实验结果图画在右图内。

A:

将黑色的小纸帽套在幼苗上

B:

将环状黑色的纸套在幼苗上,露出幼苗顶端

C:

②有同学提出A苗的生长情况是由帽的重量引起的,请你再设计一个C苗的实验来说明A苗生长情况并非由帽重量引起,并把处理方法和结果分别画在上图的相应位置上,处理方法的文字说明填在C项空格内。

20、请写出探究“大豆幼苗生长最佳的日温和夜温组合”的实验方案,预测最佳的温度组合,并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解释原因。

实验材料和用具:

大豆幼苗若干、大小相同的装有等量完全营养液的玻璃瓶若干、温箱(可        满足幼苗生长)若干、量尺等

提示 温度组合范围:

日温20℃-30℃、夜温17℃-22℃,幼苗生长其它件相同

(一)实验方案:

1.

2.

3.

(二)预测的温度组合及解释:

21、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注入3mL浆糊。

然后在甲试管中注入2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