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5161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材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材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材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材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材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材分析.docx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材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材分析.docx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小学数学/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材分析

教材简介: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在一至四年级,“数与代数”领域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

三年级(下册)曾经教学了一位小数,初步体会了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分数间的联系。

这些都是继续教学小数知识的必要基础。

本单元系统地教学小数知识,将使学生建立比较完善、比较深刻的小数概念,内容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比较小数的大小、把非整万(亿)的数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数等四部分编排,表现出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学小数的知识。

这些经验包括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金额,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长度等,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的。

这些经验能支持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发现小数的性质,进行比较小数大小的活动,从而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第二,数形结合,教学小数的知识。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小数的性质也是抽象的数学规律,小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

如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观成分,能有效地降低教学的难度。

教材编写时充分注意了这一点,如用大正方形表示整数“1”,它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分别表示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依托直尺显示几厘米是百分之几米,是零点零几米;在数轴上建立点与相应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联系……这些都有助于学生领会小数的知识。

  第三,始终把小数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

本单元编排的四部分教学内容是循序渐进的,小数的意义是进一步教学小数性质、比较小数大小的规则、改写大数的方法的基础,后面三个内容的教学又促进了小数概念的逐步清晰、逐渐深化。

  第四,选择大量有意义的现实数据。

如普通食品、常用物品的价钱,我国部分大城市的人口数,反映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数据,集知识性、应用性、思想教育为一体。

  1.以两、三位小数的意义为教学重点,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和计数方法。

  十进分数除了可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形式外,还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即小数。

具体地说,分母是1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教学小数的意义,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关系,这就是学生需要建立的小数概念。

  教学小数的概念编排了四道例题。

前两道例题联系具体的数量复习一位小数,引出两位、三位小数,初步概括小数的意义。

后两道例题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数位顺序和计数方法,进一步加强小数的概念。

  (1)例1从已有经验切入,先教学两位小数的读法,再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例题呈现三种物品的单价,都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其中0.3元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认识,0.05元和0.48元都是两位小数,它们的读法与意义都是新知识。

例题里设计了三项教学活动。

第一项是把0.3元、0.05元、0.48元这三个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来。

这是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以旧引新,既消除对两位小数的陌生感,又为下面体会小数的意义埋下伏笔。

第二项活动是以0.05和0.48为例,教学两位小数的读法。

教材在正文里写出“0.05读作零点零五,0.48读作零点四八”,让学生感受小数的读法是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要注意的是,关于小数的读法是陆续教学的,这里先读整数部分是0的两位小数,在后面的教学中还会继续读整数部分不是0的两位小数以及三位小数。

第三项活动是通过“1分是1元的1/100,可以写成0.01元;5分是1元的5/100,可以写成0.05元;4角8分是1元的48/100,可以写成0.48元”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这是例题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为此,提出三点教学建议:

第一,可以先让学生说说0.3元是1元的十分之几,通过对十分之几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一位小数的回忆,推动对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的认识。

第二,有条理地展开“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的过程。

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是1元的1/100;0.05元是5分,是5个1/100,是1元的5/100。

至于0.48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可以让学生照这样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述。

第三,提取两个问题的答案,在1元的5/100是0.05元、1元的48/100是0.48元这两个实例中,看到百分之几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意义。

  (2)例2在新的素材中继续体验小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小数概念。

  虽然例1已经展开了写出两位小数的过程,但对两位小数意义的体验还不够深刻,而且位数更多的小数尚未教学。

因此,例2选择长度的改写继续教学小数,让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获得对小数的更多体验,初步形成小数的概念。

  例2的教学分成三段进行。

第一段继续教学两位小数,先是1厘米还可以写成0.01米,在直观的刻度尺图上,从米与厘米间的进率想到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从而理解1厘米是1/100米,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突出这里的“1”必须写在小数点右边第二位上。

然后要求学生把4厘米和9厘米分别先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分数,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从中体会不仅是“元”为单位的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其他百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第二段教学三位小数,与前一段的教学相似,先示范了1毫米写成0.001米,并展开了改写时的思考:

1米是1000毫米→1毫米是1/1000米→1/1000米写成0.001米。

再要求学生把7毫米、15毫米分别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感受三位小数的含义。

首次教学三位小数,教材未出现读法,让学生把读两位小数的经验迁移到三位小数上,感受读小数的方法与要领。

第三段初步概括小数的意义,回顾和反思两道例题中的改写以及三年级(下册)里的感受,先指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揭示了这些特殊的十进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

再联系具体的改写活动,从一位小数是根据十分之几的分数写成的,理解“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从两位小数是根据百分之几的分数写成的,理解“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从三位小数是根据千分之几的分数写成的,理解“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试一试”和“练一练”都围绕小数意义而设计,要注意的是这里把整数“1”平均分成10、100、1000份,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其中的若干份,使小数概念更抽象、概括,并初步沟通整数与小数的联系。

在“试一试”里数形结合,一个正方形或一个正方体表示整数“1”,有助于例题教学的知识迁移、认识提升。

“练一练”第2题解释三个小数的意义,在演绎推理中清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3)例3和例4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相应的数位以及数位顺序。

  整数和小数都使用十进制计数法。

学生在四年级已经知道整数是十进制计数法,本单元例3教学的内容是小数也使用十进制计数法。

十进制计数法的本质特征是“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例3分两步教学这一点:

首先在表示整数“1”的正方形里涂颜色表示0.6和0.06,在涂色时感受0.6里面有6个0.1,0.06里面有6个0.01,从而明白0.1与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

学生已经知道0.1和0.01分别是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分别表示1/10和1/100,在此基础上能够接受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并由此联想得出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然后看看表示整数“1”的正方形,思考“1里面有几个0.1”“0.1里面有几个0.01”这两个问题,理解1和0.1、0.1和0.01等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类推出0.01和0.001间的进率,从而形成“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认识,把十进制计数法从整数扩展到小数。

这道例题安排的0.6和0.06是两个不同且具可比性的数,有利于巩固小数的意义,形成计数单位及数位的认识。

  例4里的小数的整数部分不再是0。

在写三百四十四点七二五之前,要分析这个数,分清它的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

三百四十四(整数部分点)小数点七二五(小数部分)。

在写出这个数以后,要体会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的读法是不同的。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要说出各个数字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只要顺次读出各个数位上的数,不必说出计数单位。

例题还要求说说344.725每一位上的数各是几,各表示什么。

要从它的最高位开始依次一位一位地说,从而理解这个小数的意义。

教材从学生的分析中选择“百位上是3,表示3个百”“百分位上是2,表示2个百分之一”通过比较进一步清楚百位与百分位是不同的数位,处于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计数单位。

类似地还可以对十位与十分位、千位与千分位作比较,为独立填写数位顺序表作充分准备。

  教材把数位顺序表留给学生填写,是考虑到亲自填表比看现成的表格效果要好得多。

其中整数部分已经写出的个位及计数单位,能引起对整数数位顺序的回忆。

小数部分写出的两个数位及计数单位,体现了前面教学的数位顺序,学生能够继续写出其他数位及计数单位。

把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后,可以围绕下面两点组织练习:

一是数位的排列顺序和各个数位的所在位置。

如顺序表里整数部分的数位从个位起往什么方向排列,小数部分呢?

又如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什么位,右边第一位呢?

再如百位和百分位分别是小数点哪边的第几位?

二是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如整数部分,1个千是几个百?

10个十是几个百?

又如小数部分的0.1是几个0.01?

10个0.001是几个0.01?

再如个位与十分位的计数单位,1里面有几个0.1?

10个0.1是多少?

  “试一试”和“练一练”里的都是两位小数或三位小数,整数部分一般都不是0。

选择这些小数,是为了巩固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的知识,尤其是个位与十分位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练习五配合四道例题的教学,以小数意义为重点,把小数的读、写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习题的设计与编排有三个特点:

一是从形象到抽象地写出小数,从说出小数的计数单位到分析小数的组成,有一条渐进的序线。

如第1题看图、涂色、写出小数;第4题在没有图形的情况下把六个分母是10、100或1000的分数写成小数;第5题直接写出“元”或“米”为单位的小数。

这三题都是写出小数,在要求上是递进的。

又如第2题分别说出一位、两位或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和各表示几分之几,第6题则分析小数的组成或根据组成写出相应的小数,要求也是递进的。

上面的练习在教学例题时一般都进行过,教材把它们再次有序地组织起来,重温认识小数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

二是联系实际读、写小数,如第7、8题。

在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同时,体会小数的现实应用。

三是提出挑战性的要求,激发热情、激励思维。

第9题在数轴上标出五个小数的位置,要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推理。

第10题用数字卡片摆出符合要求的数,熟练小数的读、写方法。

  2.教学小数的性质,突出对性质的体验。

首先体验性质的合理,然后体验性质的应用。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小数的性质,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又为教学小数四则计算作必要的知识准备。

教材分两段教学小数的性质,第一段是理解性质的内容,第二段是应用性质改写小数。

  (1)让学生在许多事实里体验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材里的小数性质,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让他们在数学现象中体验并发现的。

这样的体验,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多次。

有些安排在得出小数性质之前,有些安排在得出小数性质之后。

  例5通过“橡皮与铅笔的单价相等吗”这个实际问题,抽象出比较0.3元和0.30元的大小这个数学问题,联系小数的意义,得到0.3=0.30。

紧接着例5的“试一试”,看图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由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得到0.1=0.10=0.100。

例5和“试一试”为小数的性质提供了具体的感性材料,教材支持学生独立思考得到这两组等式,增强对等式的感受,体验等式的合理性,从而发现小数的性质。

  例6是为了进一步理解小数性质的内涵而设计的,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情境中的食品价钱都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各个小数里都有“0”,有些“0”在小数的末尾,有些“0”不在小数的末尾。

让学生判断“哪些0可以去掉”,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小数“末尾”的含义。

在这道例题中学生还能体验到,去掉小数末尾的“0”不改变小数的组成。

如2.80元是2元8角,2.8元也是2元8角;2.80是2个一和8个十分之一,2.8也是2个一和8个十分之一。

从而确信小数的性质是合理的。

  第35页“练一练”是发现小数性质以后使用的,两道题都数形结合,加强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其中第1题通过0.1和0.10、0.2和0.20、0.3和0.30……每组里的两个数对应于数轴上的同一个点,又一次证实小数的性质。

第2题通过涂色时的感受,体会0.6和0.60的大小相同,0.6和0.06的大小不等。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如果添上或去掉的“0”在小数末尾,不会改变原来数的大小;如果添上或去掉的“0”不是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随之发生变化。

  (2)让学生通过改写小数,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应用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化简了小数,在小数末尾添上“0”增加了小数部分的位数,都是在不改变小数的大小的前提下进行的。

教材让学生在改写小数的活动中,获得这些体验。

  第35页“试一试”,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三个数都写成三位小数。

这三个数中有一位小数0.4、两位小数3.16和整数10。

把改写这些数安排在“试一试”,是锻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改写以后,要抓住三点进行交流:

一是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二是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三是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练习六第1~5题是围绕小数性质设计的。

第1、2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的“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

第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的“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这些练习题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小数的性质。

  3.比较小数的大小,淡化统一的法则,鼓励个性化的思考。

  学生已经掌握的比较整数大小的知识,有些可以应用于比较小数的大小,也有些需要在认识上作必要的调整。

如,在整数中,位数多的数一定比位数少的数大(四位数大于三位数)。

而在小数中未必一定如此(三位小数不一定比两位小数大)。

因此,从比较整数的大小到比较小数的大小,不是单纯的认知同化和方法迁移。

  以前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重点是比较的法则,教材里列出若干方法与规则,要求学生理解和应用。

本单元把比较小数的大小作为小数概念教学的一部分,比较时的思考是根据小数意义展开的,并通过比较大小进一步充实小数的概念。

这部分教材设计成三个层次。

  (1)详细地展开比较的过程,鼓励方法多样化。

  这个层次里教学例7和它下面的“试一试”,有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的比较、两位小数与三位小数的比较,有整数部分都是0的小数相比较,也有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相比较。

教材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去比,在例7里可以联系实际数量,比0.6元与0.48元的大小。

还可以把0.6和0.48变成相同计数单位,比含有单位的个数;喜欢形象思维的学生,可以在相同的正方形里分别表示出0.6和0.48,看谁的图形大些。

如果学生使用其他方法,也是允许的。

各人比较时选用的具体方法虽然不同,本质上都是根据小数的意义展开思路的,学生在完成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小数的概念得到了加强。

教学“试一试”也要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思考,鼓励创新。

如7.90比8小,8.32比8大,所以7.90□.4的方框里可以填0、1、2……6等数,通过填这些数,学生可以发现:

两个小数中,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比较大。

在0.542<0.5□3的方框里,学生可能先想到的是填5、6、7、8或9,于是发现:

如果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数小的那个小数比较小。

学生还会想到方框里还能填4,这时,他们把刚才的发现又发展了一步。

练习六第11题把组成的6个两位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到表格中,学生又一次体验了在第10题的发现。

这些发现就是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法则,掌握这些法则,就能迅速比较小数的大小,正确作出判断。

  4.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学改写较大的整数和求小数的近似数。

  学生已经能够把整亿、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为单位的数,并体会了这些改写方便读数和写数,有助于理解较大数的意义。

他们还初步学会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整数的近似数。

本单元的例8,要把非整万、非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

例9教学求小数的近似数。

新旧知识有密切联系,已有的改写较大整数的经验和求近似数的方法,都可以应用于新知识。

新旧知识也有不同的地方,在改变数的单位和求近似数时,还要应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因此,教材既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

  (1)改写较大的整数,先教学思考与方法,再教学特殊情况的处理。

  例8以行星之间的平均距离为教学素材,所出现的较大整数都是有意义的数。

意义在于学生有兴趣,能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

而且感到这些数比较大,读与写都不大方便,乐意改变这些数的单位。

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把3844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在这个层次里着力教学改写时的思考,并得出改写的方法。

384400是一个较大的数,通过读数能够知道它是38个万和4400个一组成的数。

所以,用“万”作单位表示这个数时,“38”应该是整数部分里的数,“4400”应该是小数部分里的数。

教材给384400里的“4400”和38.44里的“44”加上同样的色块,显示了这一思考过程,从而得出改写的方法:

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

至于改写后的数要用“万”为单位,以及根据小数性质化简,都是学生能够解决的,教材不作过多强调。

第二个层次是把1496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在上一层次“扶”的基础上,这里采取了“放”,让学生完成改写。

教材只是通过问题“在哪一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提示改写的方法。

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两点:

一是抓住“为什么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组织学生讨论,理清改写时的思路。

二是组织两个层次的改写的比较,找到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使学生全面掌握改写的方法。

第三个层次是第40页的“试一试”,把5791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

这是改写时遇到的特殊情况,教材让学生在改写中遇到矛盾并想办法解决它。

可以让学生从两个角度去体会:

一是这个数比1亿小,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整数部分应该是“0”。

二是这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缺少整数部分,应该用“0”补足,使写出的小数完整。

“练一练”里把46411、4476、1433、409等数改写成用“万”为单位的数,让学生继续练习对上面情况的处理方法。

特别是409的改写,不仅要添整数部分的“0”,还要在十分位上写“0”。

  (2)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的着力点放在理解精确程度上。

  学生已经具有求整数的近似数的能力,初步会应用“四舍五入法”。

例9的教学内容首先是理解近似数的精确程度,即理解“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百分位”的含义。

教材通过“精确到十分位要保留几位小数”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有关的小数概念,体会近似数的精确程度:

十分位是小数点右边第一位,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留一位小数。

对“精确到百分位”,也采用了相同的教学方法。

然后是用“四舍五入法”写出近似数,教材在尾数的最高位上加色块,指导学生在求近似数时“要看小数的哪一位”,便于“四舍”或“五入”。

例9的第三点教学内容是,近似数1.5和1.50“哪一个更精确一些”,这是让学生体会精确程度。

1.5保留了一位小数,1.50保留了两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比精确到十分位的精确程度高。

虽然1.5和1.50从小数性质的角度上看,大小是相等的,但在精确度上看,它们表示了不同的精确程度。

所以,近似数1.50末尾的“0”一般不能去掉。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EducationalInstitu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