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5255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docx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

不规则球形

证据:

看帆船远去;登高望远;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最能准确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等。

2、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

1、名称:

地轴——地球和自转轴(北极、南极)

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2、纬线和经线比较:

纬线

经线

形状

半圆

长度

赤道最长,向两极缩短

长度相等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3、纬度和经度比较:

纬度

经度

0º线

赤道

本初子午线

度数划分

以赤道为界:

北纬(N):

0º~90º

南纬(S):

0º~90º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

东经(E):

0º~180º

西经(W):

0º~180º

半球划分

以赤道为界:

北半球

南半球

以(20ºW,160ºE)为界:

东半球

西半球

三、地球的运动:

1、两种运动方式比较:

自转

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1天

1年

产生现象

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2、公转特点:

地轴倾斜,并且空间指向不变。

3、公转示意图:

(七上P11)

4、温度带划分图:

(七上P12)

5、几点说明:

①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现象;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②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当北半球是春季时,南半球是秋季;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是冬季。

③在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春分和秋分,昼夜等长。

④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

夏季>冬季

四、地图:

1、比例尺:

①计算方法: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

单位要统一)

②大小比较:

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2、方向判定:

①一般方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经纬网定向:

纬线代表东西方向,经线代表南北方向

③指向标定向:

指向标箭头指向北。

3、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把海拔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高线。

①定义:

绝对高度,也叫海拔,是指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指两地的海拔之差。

②说明:

a、同一条等高线上,各处海拔相等;

b、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差相等;

c、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陡;越稀疏,坡度越缓;

d、山脊凸向低处,山谷凸向高处,两个山顶之间的空白处为鞍部,等高线断开处为陡崖。

4、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七上P18)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

一、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海陆所占比例:

陆地29%、海洋7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分布特点:

a、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

b、北极附近是海洋,南极附近是陆地。

c、把地球任意划分成相等的两半,在每个半球里,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分布图:

(七上P29)

①七大洲面积比较: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积比较: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分界线:

亚欧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界线:

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界线:

巴拿马运河

(二)、海陆变迁: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提出“板块运动学说”:

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组成,(见七上P37图)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运动产生的。

二、天气和气候:

*天气和气候区别:

天气:

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

气候:

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一)、天气:

1、风向图:

(七上P45)

天气符号图:

(七上P46)

空气质量等级划分:

(七上P48)

(二)、气温:

1、观测:

百叶箱中的温度计

2、气温变化:

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二者之差叫“气温日较差”

年变化: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

最高气温在7月份,最低气温在1月份;

北半球海洋:

最高气温在8月份,最低气温在2月份。

南半球正好相反。

二者之差叫“气温年较差”。

3、气温变化曲线图的绘制和读图:

4、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②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º)

(三)、降水:

1、观测:

雨量器

2、降水的季节变化: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

3、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①降水量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②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

③在温带地区,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少。

(四)世界气候:

1、世界气候名称、分布图:

(七上P58)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三、居民和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人口数量:

2006年,世界人口总数65亿。

2、世界人口分布:

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

沙漠、雨林,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区。

3、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不同的人种及分布:

白种人:

欧洲、亚洲西部、非洲北部、北美洲北部,大洋洲大部、南美洲东南部;

黄种人:

亚洲东部、北部及东南部,南美洲西部,北美洲北部;

黑种人:

非洲南部,大洋洲北部,美洲地区。

(二)、世界语言和宗教:

1、世界主要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它们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三大宗教:

(P77图)

分布

发源地

规模

建筑物特点

基督教

欧洲、美洲、大洋洲

亚洲西部

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尖顶

伊斯兰教

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阿拉伯半岛

第二大宗教

圆顶

佛教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古印度

第三大宗教

塔形

四、发展与合作:

1、世界上国家数量:

220多个。

2、面积排在前六位的国家: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六国的轮廓图区分:

七上P86)

3、按制度分:

社会主义国家和资金本义国家

按经济发展水平分: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

4、国际组织:

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

中国是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五、世界区域地理:

[大洲]:

亚洲:

1、自然环境:

①位置:

从半球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从海陆位置看,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②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的分布:

(七下P3图)

③地形特点:

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特点:

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地形、河流名称及分布图:

七下P4)

④气候特点:

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气候名称及分布:

(七下P7)

2、人文环境:

①各大洲人口数量排序:

亚洲>非洲

人口增长速度排序:

非洲>拉丁美洲

②亚洲经济发达国家为:

日本

[世界主要地区]:

(一)、东南亚:

1、范围: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在七下P26找出以下内容: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印度洋、南海、湄公河。

2、位置重要性: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3、气候与农业:

①东南亚属热带季风(中南半岛)和热带雨林(马来群岛)气候,高温多雨。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②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的最大产地:

(七下P29图)

橡胶——泰国油棕——马来西亚

椰子——印度尼西亚蕉麻——菲律宾

4、城市与地形:

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原因:

中南半岛山脉、河流多由北向南沿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河流下河谷变宽,泥沙沉积,两岸形成冲积平原,这些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地带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人口集中。

(在七下P31图上找出国家首都及城市:

越南——河内、老挝——万象、柬埔寨——金边、

泰国——曼谷、缅甸——仰光。

主要河流:

湄公河、湄南河、伊洛瓦底江)

5、华人、华侨:

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6、旅游胜地:

“新马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

名胜:

缅甸——大金塔、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柬埔寨——吴哥窟

(二)中东地区:

1、在七下P51图上找出下列内容:

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土耳其海峡、黑海、里海(它是世界最大的湖泊,而不是海)、波斯湾。

2、中东地区一直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为什么?

①中东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自古以来,中东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

②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③中东水资源匮乏。

④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流,多民族在这里汇聚,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是圣城。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也导致了中东地区的不安定。

*有关中东石油运输的说明:

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所产石油大部分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主要石油输出路线:

七下P53图、表:

经过的主要海洋、海峡、运河

到达的国家和地区

航线A

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

西欧、美国

航线B

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

西欧、美国

航线C

阿拉伯海、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

日本

(三)欧洲西部:

1、欧洲西部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

为了加强欧洲各国政治、经济联系,本区成立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

2、七下P64欧洲西部地形图。

3、畜牧业发达,原因是:

本区地处中纬度的大陆西岸,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地形以平原为主,牧草优良,草场广布。

人们把草称为“绿色金子”,有利于发展畜牧业。

4、旅游业发达:

一些名胜(七下P65图)

(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本区地处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之中,动物种类丰富。

2、本区人种90%以上为黑种人,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

3、经济: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

本区低价出口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高价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

成品。

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大洲之首,旱灾较重,粮食不足,为增加粮食和肉类,

人们毁林开荒,过度放牧,使生态环境恶化。

(五)极地地区:

1、范围:

北极地区:

是指北极圈(66.5ºN)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北部。

南极地区:

是批南极圈(66.5ºS)以南的地区,包括南极洲大陆及周围的海洋。

2、南极地区环境特点:

①地表特点:

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被称为“冰雪高原”。

蕴藏着丰富的淡水资源。

(暖季为11月到次年的3月,这个季节是到南极科考的大好时间)

②气候特点:

酷寒、干燥(被称为“白色沙漠”)、烈风(被称为“风库”)③④

③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的原因):

它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

它的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它的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

3、北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虽没有南极那样的严寒,但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矿产丰富。

4、两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北极——北极熊、海豹、海狮、海象等;

南极——企鹅,鲸等。

5、读图七下P100—101找出以下内容:

北冰洋、亚洲、欧洲、北美洲、格陵兰岛、南极洲、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中国的两个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

[世界主要国家]:

(一)、日本(位于东亚,首都——东京):

1、自然环境:

①领土组成:

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组成。

(在七下P18找出以下内容:

太平洋、日本海、濑户内海、四大岛、东京、富士山)

②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2、人文环境:

①经济:

发达国家。

a、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

地域狭小,资源贫乏。

b、经济发展特点:

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然后依靠科学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开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②工业分布特点:

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

a、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外联系便利;

b、原料和燃料主要依靠进口,产品主要出口;

c、沿海地势平坦,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消费地。

③日本民族:

大和族,日本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

(二)、印度(位于南亚,首都——新德里):

1、名胜:

泰姬陵

2、主要地形:

在七下P35图上找出:

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新德里、

加尔各答(海港和印度最大麻纺织中心)、孟买(海港和印度最大棉纺织中心)。

3、主要灾害:

水旱灾害频繁

产生原因:

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由于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

形成示意图:

(七下P37风向图说明:

如果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盛,就会产生水灾;相反,如果西南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就会产生旱灾。

4、粮食生产:

20世纪60年代以来,印度实行“绿色革命”(改进农业生产技术等),粮食能够自足。

主要粮食作物是:

水稻和小麦。

5、工业:

不仅钢铁、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棉麻纺织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三)、俄罗斯:

(位于北亚和欧洲东部,地跨亚欧两洲,俄罗斯欧洲部分面积占全国的1/4,但人口却占全国的3/4,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首都莫斯科也位于欧洲,所以历来被公认为欧洲国家。

1、气候特点:

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主要地形:

(七下P41图上找出以下内容:

东欧平原、伏尔加河、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鄂毕河、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莫斯科)。

3、工业:

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资源能够自给。

重工业发达。

4、交通发达:

部门齐全,分布不平衡:

以铁路为例,欧洲铁路网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铁路稀疏,但有一条重要的铁路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四)澳大利亚:

(位于大洋洲,首都——堪培拉)

1、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动物古老而独特,例如:

袋鼠、鸸鹋、考拉、鸭嘴兽等(其中袋鼠、鸸鹋是澳大利亚国徽上的动物。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澳大利亚又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农场规模很大,机械化生产程度很高。

主要的农牧

产品大部分供出口,除羊毛外,还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小麦出口国。

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矿产丰富,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

现在,服务业已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4、七下P75图找出:

大堡礁、大分水岭、澳大利亚大盆地、西部高原、太平洋、印度洋、堪培拉、悉尼、墨

尔本。

(五)美国(位于北美洲、西半球、北半球。

首都——华盛顿)

1、移民国家:

美国是世界各国移民的大汇集,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土著居民。

2、农业生产实现地区专业化和机械化。

效率高,产量大。

许多农产品产量、出口量居世界

前列。

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平原面积占国土一半以上,耕地广大;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提供了有

利条件;美国地处温带,气候适宜;美国科技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3、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美国工业部门完整,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位于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4、资源消耗大国: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5、美国地形图:

(七下P82图)找出:

大西洋、太平洋、墨西哥湾、五大湖、密西西比河、落基山脉、华盛顿

6、美国农业带分布图(七下P85图)

(六)巴西:

(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首都——巴西利亚)

1、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印第安人是土著居民,15世纪末,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在此落脚,后来,

非洲黑人被作为奴隶贩卖到此。

各色人种经通婚后,产生混血种人。

拉丁美洲是一

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2、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工业:

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

农业:

热带经济作物,如:

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咖啡豆、蔗糖、橘汁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3、热带雨林的危机:

*亚马孙河(世界水量最大、长度第二)流经巴西;

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①亚马孙雨林的作用:

为全球提供新鲜的空气;

调节全球气候;

提供木材;

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②危机产生的原因:

修路而砍伐木材;

采矿、开辟农牧场而毁林;

农民开荒种地。

③造成的危害:

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野生动物遭劫等等,而且使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④保护: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

4、城市化问题:

*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十分集中。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高度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的优点:

给人们带来财富和繁荣;

缺点:

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就业难;垃圾污染严重等。

5、巴西地形图:

(七下P90)在图上找出以下内容:

亚马孙河、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

(P93)伊泰普水电站(已建成的世界最大水电站)。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一、从世界看中国:

1、辽阔的疆域:

    位置:

半球位置:

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温度带位置:

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属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疆域:

*陆地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管辖的海域面积:

300平方千米;

       *陆上疆界长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相邻;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6个国家相望。

       *领土四至点: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约53ºN)

          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约4º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约135ºE)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约73ºE)

南北相距:

5500千米;东西相距:

5000千米。

*濒临的海洋:

(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行政区划:

①分省、县、乡三级:

一级:

(共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

23个省:

5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4个直辖市(: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2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澳门)。

二级:

县、自治县、市。

三级:

乡、民族乡、镇。

*(八上P4图上找出:

邻国、临海,四至点;P7图上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和省会;P10找出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2、众多的人口:

①人口数量:

12.95亿(2000年)

②人口特点: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③人口政策:

计划生育(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

④人口分布:

以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划一直线,人口东南多西北少。

3、多民族的大家庭:

(56个民族:

汉族占92%;其它55个民族只占8%,称少数民族。

4、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5、民族政策:

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等。

6、民族习俗:

如:

朝鲜族——长鼓舞傣族——泼水节、干栏式木楼

回族、维吾尔族——伊斯兰教哈萨克族——冬不拉乐器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马头琴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

1、地势和地形:

①地势特点: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好处:

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地,形成降水;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主要地形

平均海拔

第一阶梯

青藏高原

4000米以上

分界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1000—2000米

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第三阶梯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500米以下

②地形特点:

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约占2/3)。

(山区面积大的好处是:

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

缺点是:

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且多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③四大高原地形特点比较:

青藏高原——白雪皑皑、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见八上P24图

2、气候:

*气候特点: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好处是:

动植物多样,自然景观丰富,人文景观差异大,雨热同期,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

①气温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

温度带划分:

见八上P33我国温度带划分图。

②降水特点:

从时间上看:

我国降水集中于夏季;

从空间上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干湿区的划分:

见八上P36图

③季风:

我国位于太平洋和亚欧大陆之间,受海陆位置影响,大部分冬季盛行西北风,

寒冷干燥;夏季盛行东南风和西南风,温和多雨。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界线(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叫季风区,相反是非季风区):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见八上P39图)

④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台风、寒潮、水旱灾害等。

*秦淮一线:

a、是1月份0º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B、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c、是温度带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d、是干湿区中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e、是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

f、是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3、河流和湖泊:

①内流河:

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流经区域叫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