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5267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5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 3.docx

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言语讲义+笔记3

方法精讲-言语3(笔记)

言语理解与表达方法精讲3

学习任务:

1.课程内容:

中心理解题(行文脉络)、细节判断题

2.授课时长:

2.5小时

3.对应讲义:

26页~37页

4.重点内容:

(1)中心理解题的中心句及分述句的特征

(2)细节判断题的解题思维及错误选项特征

【注意】

1.本节课是言语与表达的第三次课程,前两节课主要讲解中心理解题,需要找中心,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手”中的第一手是重点词,讲解了三大类(其中主题词和程度词考查得不多,但在关键时可起到作用):

(1)关联词:

①转折关系,转折之后是重点。

②因果关系,结论是重点。

③必要条件关系,“只有……才”如:

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成功上岸,“只有”之后“才”之前是重点。

④并列,与前面三者不同,没有侧重,都是重点,需概括全面、完整。

(2)主题词。

(3)程度词。

2.中心理解题“两手抓”的第二手行文脉络,为本节课重点讲解的内容,主要包括:

“总-分”“分-总”“总-分-总”“分-总-分”。

(1)讲解行文脉络是为了了解中心句(“总”句)及分述句(“分”句,即解释说明的内容)的特征。

因此,解题时需掌握中心句的位置。

(2)细节判断题(虽然对学员有难度,但是为必考题型)的解题思维及错误选项特征。

(3)虽然本节课内容没有前两节课多,但题目比较难,需要大家上课认

真听。

二、行文脉络1、总——分

2、分——总

3、总——分——总

4、分——总——分

5、分——分

【注意】行文脉络:

有的同学对其不理解,其实就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路、结构,在解题时,可将行文脉络划分为以下五种:

1.总-分:

是最基础的结构,中心句在开头。

如:

开门见山提对策,后面进行原因的解释。

2.分-总:

为基础的考点/结构,中心句在结尾。

如:

……因此……,“因此”之后的这句话是文段的总句(中心句)。

3.总-分-总:

是由第一种“总-分”变形而来的,是对首句观点的再强调。

4.分-总-分:

是由“分-总”变形而来的,在“分-总”的基础上再一次解释说明。

如:

……因此,他很有钱,在上海、北京有几套房,中间通过“因此”下结论,即“他很有钱”,后文“在上海、北京有几套房”是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5.分-分:

看上去好像很陌生,但是属于并列的考点,即并列关系,没有重点,需要概括全面、完整。

6.行文脉络的目的是要找到总句(中心句),对中心句同义替换就是正确答案,因此,需要掌握中心句和分述句的特点。

理论要点:

把握中心句及分述句的特征中心句特征:

观点(对策、结论、评价)分述句特征:

1.举例子:

“比如”“例如”“……就是例证”等

2.调查报告、数据资料等

3.正反论证

4.原因解释

5.并列分述

【注意】行文脉络:

1.理论要点:

把握中心句及分述句的特征。

2.中心句特征:

观点句。

(1)对策:

如: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点是“解决问题”

(对策)。

(2)结论:

如:

……因此……,“因此”之后的结论是中心句(总结句)。

(3)评价:

强调作者对事件的评论,体现出作者的态度、评价,代表作者的观点。

可联想到“逆向思维”这一技巧,如:

很多人认为某老师很丑,但是我/作者认为……,其中“作者认为……”是中心句。

3.做题时,如果中心句很明显,找到之后可快速锁定正确答案,但这种情况较少出现,如果遇到中心句特征不明显时,此时,需掌握分述句特征。

如:

文段有六行文字,开头两行无法判断其是否为中心句,但后四行字为举例子/解释说明,因此,文段中心句为前两行,可通过反向排除找到中心句。

虽然分述句非重点,可略读,但也要掌握以下特征:

(1)举例子:

平时考查得最多,当出现“比如”“例如”“诸如”“譬如”“比方说”“……就是例证”等词语时,可知引导的是例子,例子非重点,论证的观点才是重点。

(2)调查报告、数据资料等,如:

文段中有一段是引用调查、实验、数字数据等,属于解释说明、举例子的内容,需略读。

(3)正反论证:

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后文通过正反论证(正说说、反说说、换种说法再说说)论证观点。

如:

你应该好好学习,好好学习之后可以成功上岸,如果不好好学习就无法上岸,后文通过正反论证加强前文观点,正反论证不重要,强调你应该好好学习。

(4)原因解释:

开篇提出观点,接着通过“由于”“因为”引导的内容是原因解释,不是重点,观点是中心句。

(5)并列分述(考查得最多):

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从个人/企业/社会的角度论述,个人/企业/社会为不同层面的并列,本身不重要,是为了加强论证观点。

因此,个人/企业/社会为并列分述,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②开篇提出观点+比如……由于……如果不……,将前面的四种进行排列

组合、搭配,也是起到解释说明、加强论证观点的作用。

知识链接:

总—分(观点+解释说明)中心句后为不同类型的解释说明

【注意】总-分(观点+解释说明):

要明确“观点”,虽然解释说明不是重

点,但要了解哪些类型是解释说明。

【例1】(2018广州)肉食悖论指的是,一些人喜欢吃肉,但不能联想到提供肉的动物死去的场景。

研究者发现,人们通过一种被称为“语言伪装”的方法,让有感觉的生灵与潜在的食物来源之间的关联变得更模糊,以此来消除这种认知失调。

例如,我们提到肉时不直接说动物的名称,英语里把猪肉叫做pork,牛肉叫做beef,或者叫培根什么的。

而18世纪的日本,由于当时的幕府禁止人们吃兽肉,偷吃肉的人以植物名称代指肉类,把马肉称为樱肉,把鹿肉称为红叶,把野猪肉称为牡丹。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语言伪装”是人类自欺欺人的表现B.日本人对植物的热爱超过动物

C.文化因素是消解肉食悖论的关键D.“语言伪装”有助于克服认知失调

【解析】1.“主要说明”为中心理解题,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重点词,二抓行为脉络。

“但”表转折,“以此”的“此”指代前文“语言伪装”这种方式,通过“肉食……失调”无法判断文段中心句。

可继续阅读后文,“例如”为分述句的特征,分述句不重要,略读即可,“例如……称为牡丹”为例子,解释论证前文用“语言伪装”这种方法来消除认知失调,对应D项。

A项:

“自欺欺人”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B项:

“日本人”对应文段“而18世纪的日本”,属于举例子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C项:

文段论述“语言伪装”这一种方法,选项“文化因素”概念扩大,排除。

【选D】

【注意】本题是“总-分”结构,分述句特征是通过“例如”“比如”等进行举例子,例子的内容不重要,不能选。

【例2】(2020陕西)重大疫情面前,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开透明回应群众关切,能够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压减谣言等虚假信息传播空间,更好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部门和相关机构及时发布确诊、疑似、治愈和病亡人员数据,一些互联网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可视化技术,推出“实时疫情动态”“疫情地图”“同乘患者查询系统”“发热门诊地图”等产品,同步普及科学防护知识,有效满足了民众的信息需求,引导群众理性看待疫情,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信息公开透明有助于疫情防护B.利用技术手段增强自我防护能力C.利用技术手段普及科学防护知识

D.信息公开透明满足了人民信息需求

【解析】2.本题是陕西真题,不简单,“意在强调”为中心理解题,一手抓重点词,二抓行文脉络。

通过首句无法判断文段的核心句,首句强调面对疫情,我们要及时发布信息,公开透明回应。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部门……防护能力”列举“有关部门和相关机构”与“互联网企业”是如何做的,为举例说明,论证首句,强调面对疫情,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开透明回应群众关切,A项是对首句的同义替换,“信息公开透明”对应首句“及时发布……关切”,当选。

B、C项:

“利用技术手段”对应文段“一些互联网企业……等产品”,属于解释说明的内容,非重点,均排除。

D项:

是迷惑项,前半句可与文段对应,但“满足了人民信息需求”概念扩

大,文段论述疫情的信息,围绕疫情/抗疫进行阐述。

有的同学认为对应尾句“民众的信息需求”,属于解释说明,且应与疫情相关,故选项与文意不符,排除。

【选A】

【注意】本题是“总-分”结构。

【例3】(2020四川)或许是深受农业文明影响的缘故,中国古典艺术始终缠绕着一种对花草植物的敏感。

林徽因说:

“惜花、解花太东方,亲昵自然,含着人性的细致是东方传统的情绪。

”我们都会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但未必所有人都知道,所谓“蒹葭”,就是我们熟悉的芦苇。

《诗经》里的世界,其实并不遥远。

“参差荇菜”“南有乔木”“桃之夭夭”“彼黍离离”,这先秦时代的民歌,几乎首首离不开植物,一风一雨、一稼一穑,遍布着草木的声息,以至于《诗经》里的植物花卉,也成为一门学问,吸引一代代的学人研究考证。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中国古典艺术深受农业文明的影响B.花草植物是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元素

C.先秦民歌以花草植物为最主要的描写对象D.《诗经》为古代学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解析】3.“概括”为中心理解题,需“两手抓”,一手抓重点词,二抓行文脉络。

通过首句无法判断文段中心句,首句论述中国古典艺术与花草植物有关联。

“蒹葭”指芦苇,“林徽因说……研究考证”列举林徽因和《诗经》的例子,具体解释说明中国古典艺术与花草植物是如何关联的,论证文段首句,强调中国古典艺术与花草植物的一种联系,B项是对首句的同义替换,当选。

A项:

(1)文段首句并非强调农业文明的影响,而是强调“花草植物”,选项缺少“花草植物”;

(2)文段首句“或许”表示也许,为一种可能性,选项“深受”表示确实受它的影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C项“先秦民歌”、D项“《诗经》”对应文段解释说明的内容,非重点,均排除。

【选B】

【注意】本题为“总-分”结构,后文通过林徽因说的话进行解释,解释说明本身不是重点,是为了加强论证观点。

【例4】(2020浙江)把环卫工群体的人力资源利用起来,将之与规范共享单车停放的需求对接,是多赢之举:

兼管单车虽然会加重环卫工的劳动负担,但他们的收入也会增加;环卫工参与管理单车,有利于单车企业降低损耗和成本,将更多资金用在企业发展上;对于城市管理来说,单车摆放有秩序,市容市貌也会更好。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兼管单车能够增加环卫工收入B.城市管理应整合各方资源优势C.环卫工兼管单车可以一举多赢D.共享经济需多方参与才能共赢

【解析】4.“意在说明”为中心理解题。

“:

”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后文的内容可略读,首句强调让环卫工人规范共享单车,这是好的,为多赢之举。

“兼管单车……增加”论述第一个好处,即收入会增加;“环卫工……成本”论述第二个好处,即企业成本会降低;“对于城市……更好”论述城市管理。

“兼管单车……会更好”通过三个角度进行解释说明,论证首句,强调环卫工兼管共享单车可以实现多赢,对应C项。

A项:

“增加环卫工收入”属于解释说明第一部分的内容,排除。

B项:

“城市管理”属于解释说明第三部分的内容,排除。

D项:

“共享经济”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选C】

【注意】本题为“总-分”结构,分述句特征是通过冒号引导多角度进行并列分述。

【例5】(2020江苏)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形式,在书院发展的一千多年历史进程中,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国文化向域

外传播的窗口。

书院之名起于唐代,由最早的修书、藏书的机构,逐步演变为具有教学、研究功能的场所。

书院制度在宋代不断发展、壮大、成熟,清代是书院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穷乡僻壤,还是边陲小镇都可见到书院。

不仅如此,书院还随儒学走出国门,在朝鲜半岛生根、萌芽、兴盛起来,对中国文化传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书院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B.书院所承载的教育及文化传播功能C.书院与文明传承之间有着密切关系D.书院制度的影响遍布我国以及域外

【解析】5.通过“书院是……的窗口”无法直接判断中心句,首句强调书院是文化教育的形式,更是文化向外传播的窗口。

“教学、研究”为文化教育的形式,论述教育,“书院之名……见到书院”具体解释文化教育功能。

“不仅如此……作用”通过列举“朝鲜半岛”解释文化传播功能。

“书院之名……的作用”为举例子,论证文段首句,强调书院既有教育功能,更有文化传播的功能,B项是对首句的同义替换,当选。

A项:

文段并非强调书院的历史很长,而是强调书院的功能,选项非重点,排除。

C项:

文段论述文化传播,“传播”指范围上的扩大,选项“文明传承”的“传承”指一代一代往下传承,有继承之意,与文意不符,排除。

D项:

“书院制度”对应文段“书院制度在宋代……成熟”,属于举例/解释说明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选B】

【注意】

1.有的同学看选项只看选项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不将其看清楚、明白,因此,提醒大家一定要将选项看完整,因为很多“坑”会出现在一句话的开头/中间/最后,不能只看一部分,需要整体看。

2.本题为“总-分”结构,“总”句是首句,后文先论述文化教育功能,接着通过“不仅如此……还”论述另外一个传播功能,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

【例6】(2018陕西)当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到来之后,将会出现比现在的马云更能“云”的公司。

那个时候的公司,将在坚守其经济属性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其社会属性,呈现出社会组织的突出特征。

因为,互联网、数字化、云计算、移动终端等技术,一方面为企业赋能,让企业强大;另一方面也为消费者赋能,让消费者大联合。

如果公司不突出社会属性,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它就无法持续“经济”下去。

比如,一位消费者发现自己购买的汽车有“天然”缺陷,制造企业就会把同类车召回,否则,消费者就可能不再买它的任何一款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将改变公司的基本属性B.社会属性是公司在未来必须凸显的一种特质

C.“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是公司社会属性的核心内容D.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消费者团结的可能性

【解析】6.本题较难,为交叉型,解释说明部分为并列分述,“意在说明”为中心理解题,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首句强调有一个前提,通过“当数字化……突出特征”无法判断文段重点,但强调突出其社会属性。

“因为”为解释原因,不重要,可略读;“如果”进行反面论证;“比如”为举例。

“因为,互联网……任何一款车”通过原因解释、反面论证、举例子加强论证首句,强调突出社会属性,对应B项。

A项:

为易错项,文段强调“突出”,如:

某人要突出他男性的特性,表示要让他男性的特性更明显,并非表示要改变他的男性本质,因此“改变”与“突出”不是一个意思,选项与文意不符,排除。

C项:

(1)“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对应文段“如果公司……服务”,属于反面论证的内容,非重点,重点是其推导的对策;

(2)“核心内容”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D项:

“提高消费者团结的可能性”对应文段“让消费者大联合”,属于原因解释的一方面,排除。

【选B】

【注意】“必须”是必要条件的对策表达。

分述句特征:

1.举例子:

“比如”“例如”“……就是例证”等

2.调查报告、数据资料等

3.正反论证

4.原因解释

5.并列分述

【注意】

1.做题时,如果中心句特征很明显,可直接进行同义替换;如果中心句不明显,可通过分述句的特征进行排除,分述句特征如:

举例子、调查报告、正反论证、原因解释、并列分述,在考场上看到时可略读。

2.现在不是“秒杀”的时代,“秒杀”等于“自杀”。

做言语时,文段不能读一段,还有一段不读,只能是一段重点读,还有一段是略读。

3.分述句的特征可运用于申论写作、面试答题中。

如:

论证“读书好”这一观点,观点写完之后,可通过:

(1)举例子:

张某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2)调查报告、数据资料:

有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均阅读量一年是一本,韩国是七、八本,日本是五十本,俄罗斯是六十本,这些数据表示中国人均的读书状况与国外存在着巨大差距。

(3)正反论证:

多读书可以对人产生积极、正面的作用,培养自己的正能量;反之,如果不读书,会给你的人生带来不利的影响。

(4)原因解释:

为什么要读书呢?

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腹有诗书气自华。

(5)并列分述:

从个人角度而言,读书可以拓展视野、提升素质、陶冶情操;从企业角度而言,知识就是生产力,在21世纪人才最宝贵,而对于人才来说,知识是最重要的方面,这需要通过读书进行汲取;从国家/社会角度而言,读书可以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四个自信”中最根本的自信,即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综合国力。

(6)最后下结论:

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

知识链接:

分—总1.结论、对策

2.代词(“这”“此”)引导的尾句需关注

【注意】“分-总”结构(比较常见):

1.结论、对策:

(1)结论:

(前文列举现象)……因此……(结论)。

(2)对策: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对策最重要。

2.代词(“这”“此”)引导的尾句需关注。

如:

……对此/有鉴于此/尽管如此/在这个意义上/从这个角度来说等,这些代词相当于结论词,作用与“因此”一样,代词指代前文的内容,重点是在这些词之后。

【例7】(2018陕西)人工智能一旦变成现实,将带来截然相反的两种图景:

一种是乐观的,比如人工智能可以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或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变成无需工作的自由发展的人;另一种则是悲观的,被剥夺了工作权利的人类将变得一文不值,成为真正的“一无所有”者。

究竟是悲观,还是乐观,关键在于人工智能能否带来真正的社会革命,让大多数人或者代表大多数人的组织成为使用人工智能的主体,而不再是被少数大企业所垄断。

在这个意义上,人工智能也许会带来更大的社会危机,但危机也意味着浴火重生的可能。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工智能不论对于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是危机B.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社会图景并被接受

C.人工智能能够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浴火重生的希望D.人工智能会加剧大企业对相关产业的垄断局面

【解析】7.本题看上去很复杂、内容很多,在做题时需要圈画出重点词。

尾句出现“在这个意义上”,重点关注“在这个意义上”之后的内容,出现“但”,说明重中之重在“但”之后,总结前文,强调人工智能会给整个人类带来浴火重生的可能。

C项是对尾句重点的同义替换,“希望”对应文段尾句“可能”,如:

某人有追上李沁的可能,表示某人有追上李沁的希望,“希望”和“可能”是一

个意思,当选。

A项:

“危机”对应尾句“人工智能……社会危机”,属于转折之前的内容,文段转折之后强调希望、可能,选项非重点,排除。

B项:

文段“可能”表示有希望,不代表一定成功,选项“被接受”指一定会存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D项:

“垄断”对应文段“而不再是……垄断”,属于转折、结论之前的内容,且与文意相悖,排除。

【选C】

【注意】本题考点:

尾句出现“在这个意义上”,是对前文的总结,重点看其之后的内容。

【例8】(2018四川)据《2015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白皮书》披露,网络文学盗版的进化速度十分惊人。

近年来,专业化盗版网络文学站点由大站转向小站、由在线转向下载、由电脑端转向手机端等,变得更为分散、隐蔽。

面对花样不断翻新的盗版,在强调相关法律法规顶层制度设计、加强盗版惩戒力度之外,必须提高治理盗版的技术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数据对于网络文学产业的核心作用,就是保驾护航:

建立正版版权的大数据中心和全网监测系统,用大数据布下天罗地网,形成一个网络数字空间的“天眼”,使得分散、隐蔽的盗版侵权行为无处遁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治理网络文学盗版可用“大数据疗法”B.大数据可助推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

C.网络文学盗版对文化产业损害严重D.治理网络文学盗版需要多管齐下

【解析】8.“意在说明”为中心理解题,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近年来”表背景,“据……技术能力”强调提高治理盗版的技术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这个角度”指代面对前文的问题,要提高治理盗版的技术能力这一角度,之后是对前文的总结,引出解决前文问题的对策。

“:

”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建立正版……无处遁逃”可略读,论述大数据是如何保驾护航的。

文段重点是

“从这个角度来说”之后,“大数据对于……保驾护航”强调大数据对网络文学盗版的作用,对应A项。

B项:

文段论述治理盗版,选项对策应针对“盗版”,并非是“助推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排除。

C项:

“损害严重”为问题,而文段重点强调大数据,排除。

D项:

有的同学认为文段“面对花样不断……技术能力”对应“多管齐下”而误选。

如果文段未提及“从这个角度来说”,该想法是正确的,但文段出现“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对前文进行总结,强调大数据的作用,选项“多管齐下”属于结论词之前的内容,非重点,且未提及“大数据”,排除。

【选A】

【例9】(2017陕西)近年来,在资本的疯狂涌入下,网络漫画内容及平台的价值水涨船高,仿佛从原来的廉价处女地,一跃成为盖满豪华别墅的高档社区。

据报道,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各大网站漫画作品总量有15万部左右,网络漫

画作者9万多人,漫画点击量达2000亿次,用户规模达7000万。

但是应该看到,网络漫画的内容创作水平与市场价值提升并不匹配,用户黏性及消费转化率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换句话说,这些被资本捧起来的豪华别墅,很可能成为“鬼屋”。

当事物以远超其价值的价格被交易的时候,就产生了泡沫。

这段文字想要表达的是:

A.目前国内网络漫画的价值被高估了B.大量资金涌入网络漫画市场

C.目前中国的网络漫画的内容创作水平与市场不相匹配

D.国内网络漫画的用户黏性及消费转化率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

【解析】9.本题为陕西真题,“想要表达”为中心理解题。

“近年来”为背景引入,略读即可,首句描述当下网络漫画很厉害。

“据报道”为背景引入/举例子,“截至……7000万”论述网络漫画价格上涨。

“但是”表转折,“网络漫画的内容……不匹配”为问题,需关注,“也”表并列,说明转折之后讲述两个方面,一是市场价值,二是用户粘性及消费转化率。

出现“换句话说”,可联想到某首歌“说话的方式简单点”,类似于“简而言之”“简单点说”,对前文的核心进行概括、总结,“这些被资本……泡沫”强调

当下网络漫画的价值被高估了,是虚高的、全都是泡沫,对应A项。

B项:

“资金涌入”对应文段首句,属于背景引入,非重点,排除。

C项:

为易错项,虽然对应文段转折之后的内容,但只对应第一方面,未提及“用户粘性及消费转化率”,选项表述片面,且文段论述“市场价值”,选项“市场”不等于“市场价值”,偷换概念,排除。

D项:

仅对应文段“用户粘性及消费转化率”,表述片面,且文段论述“没有想象中那么高”,选项“短期内迅速提高”无中生有,排除。

【选A】

【粉笔提示】:

【典型标志】文段最后出现

换言之、简而言之、换句话说等标志词

【解题要点】标志词之后是对前文的总结概括

【注意】当文段最后出现“换言之、简而言之、换句话说”等标志词时,一定要多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