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5340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1,完成1~3题。

美国

墨西哥

哥伦比亚

北回归线

60°

60°

90°

90°

120°

120°

图1

 

1.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

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

答案:

C。

解析:

北半球冬半年日期是9.23到次年3.21,2月14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美国气温低,不利玫瑰(花卉)生长,哥伦比亚地处赤道附近,气温较高,对玫瑰生长有利。

2.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

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D.海洋运输

答案:

C。

解析:

哥伦比亚位于赤道附近,距美国本土相差20多个纬度,距离遥远,且玫瑰易腐烂变质,对交通要求较高,航空运输速度快,利于保鲜。

3.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A.运费低B.热量足

C.技术高D.品种全

答案:

A。

解析:

墨西哥比哥伦比亚距美国近,鲜花的运输距离短运费低。

墨西哥比哥伦比亚的纬度高,在热量方面不占优势。

拉丁美洲国家技术都不是优势。

图2为45º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共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澳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

 

01020km

植被覆盖区

高原荒漠区

山峰

图2

N

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地形

C.纬度位置D.洋流

答案:

B。

解析:

图示区域位于45°N附近,属于西风带内,距海较近(180km),西侧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植被较好,东侧为山地背风坡,降水少为高原荒漠,所以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5.该区域位于()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答案:

D解析:

该地位于西风带,西侧植被较好,东侧为高原荒漠,说明距西侧海洋近,根据美国区域地理知识点,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

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

答案:

C。

解析:

45°N纬度较高,且位于山区,海拔较高,根据自然带景观的知识点,判断为针阔混交林。

图3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

据此完成7~8题。

自然增长

国内净迁移

国际净迁移

总人口增长

总人口增长

国际净迁移

国内净迁移

自然增长

1981~1990

1991~2000

人口年变化率/%

4

3

2

1

0

-1

-2

-3

4

3

2

1

0

-1

-2

-3

图3

 

7.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答案:

D。

解析:

该城市总人口增长速度变缓,但仍大于零,总人口数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增加,所以A、B、C错。

国际、国内净迁移率都下降,迁入人口减少,D正确。

8.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

答案:

A。

解析:

该城市自然增长率较高,而且国际净迁移率较高,美国是发达国家而且是移民最多的国家,应该是美国。

俄、德自然增长率低,甚至是负增长。

日本国内人口迁移率较小。

图2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式,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

读图4,完成9~11题

N

0100200km

等压线/hPa

1000.0

1000.0

1005.0

997.5

图4

L

 

9.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B.偏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答案:

B。

解析:

甲地位于低压中心东侧,而且在北半球的我国,高压指向低压向右偏,所以吹偏南风。

10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日14时B.14日19时

C.15日4时D.15日11时

答案:

B。

解析:

在低压中心控制下,可能出现暴雨。

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根据图例所示,甲地距低压中心以东约100km,低压中心向东接近甲地大概需要12个小时,只有B答案19时与6时相差13个小时,最接近,所以暴雨开始时间约为14日19时。

11.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式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华北平原,3、4月份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D.东南丘陵,4、5月份

答案:

D。

解析:

此月份该地气压较低,我国陆地气压较低应为夏半年,10、11月份黄土高原气温开始降低,气压应该升高,此考查我国雨带的推移,所以选D。

第Ⅱ卷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7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7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图7a图7b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8分)

(2)推测攀枝花1月份天气特征。

(6分)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

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质疑。

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

(8分)

试题解析:

材料题读图非常重要,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出攀枝花在金沙江的谷地地区,且北边有山地。

攀枝花为钢铁城市,环境问题比较严重,此地为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参考答案要点:

(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8分)

(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6分)

(3)论据:

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

)(8分)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

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

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

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

图8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湖泊

河流

瀑布

时令河

尼罗河

维多利亚湖

30°

36°

图8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

(6分)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

(6分)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6分)

(4)说明尼罗河鲈鱼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6分)

试题解析:

此题要对非洲地形有深刻了解,第1问要弄清维多利亚湖位于高原(东非高原)盆地上,尼罗河下游海拔较低。

第2问由材料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湖泊,在世界淡水湖中,仅次于北美洲的苏必利尔湖而居世界第二,因此能够为鱼类提供广阔空间和饵料。

第3问,由材料知识知,尼罗河鲈鱼属肉食性鱼,会引起传统鱼类的灭绝,因此将会影响传统捕捞业。

鲈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

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就会出现专门的尼罗河鲈鱼捕捞业。

第4问,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欧洲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需求量大,所以有利于出口创汇。

由此出现相关的捕捞、加工工业,有利于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参考答案要点:

(1)(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6分)

(2)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6分)

(3)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6分)

(4)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兴起,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6分)

42.(10分)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21日,我国正式公布在海南省建立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三沙市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强烈地吸引着游客。

图11示意三沙市的地理位置。

说明三沙市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及当前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图11

 

试题解析:

三沙市纬度低,属于热带,所以有美丽的热带海域风光,图列和图中

信息告诉我们这里有珊瑚礁景观。

岛屿环境开发旅游要注意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应做好规划。

海岛淡水和生活用品不足,需要解决配套设施和日常供给,另外要注意旅游环境容量。

参考答案要点:

旅游地理(10分)

独特性:

热带海域风光;岛礁(珊瑚礁)景观。

(4分)

 应注意的问题:

做好旅游规划;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适当配置旅游服务设施,保障生活用品供给;处理好旅游环境容量与旅游规模的关系。

6分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2所使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图12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要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原因:

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

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

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

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

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44.(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企业在甲地(图13)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图13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要点 :

环境保护(10分)

  危害:

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

若将上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

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答案

第Ⅰ卷1-5:

CCABD6-10:

CDABB11:

D

第Ⅱ卷36

(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8分)

(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6分)

(3)论据:

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

)(8分)

37

(1)(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6分)

(2)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6分)

(3)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6分)

(4)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兴起,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6分)

 42、旅游地理(10分)

独特性:

热带海域风光;岛礁(珊瑚礁)景观。

(4分)

 应注意的问题:

做好旅游规划;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适当配置旅游服务设施,保障生活用品供给;处理好旅游环境容量与旅游规模的关系。

6分

 

 43、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原因:

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

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

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

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

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44、环境保护(10分)

  危害:

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

若将上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

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