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76分卷及课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5700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76分卷及课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76分卷及课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76分卷及课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76分卷及课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76分卷及课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76分卷及课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76分卷及课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76分卷及课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76分卷及课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76分卷及课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76分卷及课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76分卷及课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76分卷及课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76分卷及课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76分卷及课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76分卷及课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76分卷及课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76分卷及课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76分卷及课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76分卷及课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76分卷及课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76分卷及课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资源要素互补互促

二、多选(共3小题,总分:

20分)

1.本讲提到,京津冀的总体定位是(BCD)。

A.经济优先发展示范区

B.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C.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

D.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2.本讲提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包括(ABCD)。

A.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

B.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

C.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

D.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3.根据本讲,我国城市群中未来有望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有(AC)。

A.京津冀鲁城市群

B.海峡西岸城市群

C.泛珠三角城市群

D.长江中游城市群

三、判断(共5小题,总分:

1.天津市的定位是科技创新中心。

错误

2.根据本讲,形成城市群的条件包括城市之间要有联系。

3.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

正确

4.“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到,要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高起点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正确

5.“大城市病”的治理,重点是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肖金成国家发改委国土所原所长/研究员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3|4000:

00:

13|01:

18:

09首页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

肖金成国家发改委国土所原所长/研究员

肖金成,1955年9月出生。

毕业于辽宁财经大学基建经济系,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研究领域:

投资理论与管理、区域发展理论编辑本段主要著作、国有资本运营论、西方股份制概要、建设项目经济评估与决策教程、企业重组理论与实务、西部开发论、中外西部开发史鉴、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第三增长极的崛起。

主要著作:

学术论文有“关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再探讨”、“投资体制改革的新探索”、“关于投资公司运行机制的研究”、“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若干设想”、“政策性银行的性质与作用”等等。

社会兼职:

曾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室主任、所长助理。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来推动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

本课程主要论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和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三方面的内容,使我们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主要内容,以及北京的“大城市病”相关内容都有了深刻全面的认识,同时对于长江经济带的范围、功能定位及促进其发展的意义和措施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对城市群的含义、形成原理及现况都有了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区域发展空间的拓展奠定思想基础。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

肖金成国家发改委国土所原所长/研究员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

《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已经经过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现在主要内容已经对外公布,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我梳理了一下,一共五条。

第一条要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

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推进产业升级转移。

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形成世界级城市群。

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加快市场一体化的进程。

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那么指导思想实际上有五个方面,第一个就是要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

第二是优化空间产业布局。

第三个要建立交通网络系统,要依照事实交通的互联互通。

第四公共服务。

第五就是要形成一个很新的格局。

我觉得这是京津冀的指导思想。

(三)京津冀的战略定位

京津冀的这个战略定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里边也比较明确,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的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的示范区”,这是一个总体定位。

那么北京的定位是四个中心,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这个定位也非常明确,就是北京就是四大中心。

我把它概括叫区域功能化,因为现在北京的功能叠加,各种功能集于一体。

所以吸引了很多人口进来,那么这一次四大中心这是首都功能,其他是非首都功能,要逐步疏解转移出去。

天津市的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我们知道天津市原来的功能定位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现在这三大中心不见了。

代之于三区一基地,那么我把它概括叫区域中心化。

河北省的定位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移转型升级的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的支撑区。

河北的定位也是三区一基地,我们发现这三个北京、天津、河北这个定位,它的一个特点就是要分工,要合作,各自要突出自己的功能,突出自己的,不要大家什么都搞。

比如北京发展经济,天津也要搞总部基地,河北什么产业也要搞,这样实际上通过分工才能合作。

这样解决了相互恶性竞争问题。

(四)协同发展的主要内容

协同发展的主要内容,这个有五条,第一条就是基础设施相联互通。

第二,产业发展互补互出。

第三,资源要素对接对流。

第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第五,生态环境联防联控。

这五个方面,我想在这五个方面如果能有所突破,那么就表明协同发展向前推进。

(五)北京的“大城市病”及治理措施

我想讲一讲北京的“大城市病”,大家觉得“大城市病”原来离我们很远,现在发现这个“大城市病”越来越近,甚至大家已经不怀疑,北京已经患上了严重的“大城市病”。

这个“大城市病”体现在什么方面呢?

实际上《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里边已经做了概括,有这四条,第一条是集聚过多的非首都功能。

刚才我们说的四大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在这个之外,北京市还有很多的功能,这些功能实际上都是非首都功能。

那么这些功能也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这样也带来了人口的聚集,每年都有几十万人口涌到北京来。

所以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日益拥堵,大气污染严重。

那么这个人口过度膨胀,也导致了房价持续高涨,社会管理难度大,还有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

那么现在就是这些人口聚集的势头还没有减下来,原因是什么?

就是北京的功能太多,那么功能多就创造了很多的就业岗位,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很大,所以大家来到北京可以找到工作,而且收入也不低,尤其是比河北收入还是高很多。

尤其是河北的人,有大量的河北人进入北京。

这样实际上核心是要把功能疏解出去,把产业转移出去,那么人是跟着产业走的,比如人到北京来,除了一些旅游者,短期旅游之外,大部分人是为了要找到工作。

如果找不到工作,他也不会在北京待下去,也不要认为北京很好,我就要在这儿待着,想在这儿生活。

实际上北京的雾霾很严重,不如在外地空气更好。

那么找工作是他的主要动因。

那么这些功能转移到河北,产业转移到河北,工作岗位在河北,所以这些人就会跟着产业走。

所以人是跟着产业走的。

那么这张图就是叫北京的一个空间规划图,这个空间规划图有二环、三环、四环、五环,现在六环也修通了,现在正在修七环。

那么这种模式我认为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把它概括为“单中心摊大饼”。

将来的空间布局,北京的空间布局要进行调整,要改变这个单中心摊大饼的模式,这也是造成北京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来看看2001年和2011年这十年时间北京的城区规模一个对比图,左边这是2001年北京的城区规模,红的这是建成区,那么右边是2011年的城区的规模,大家可以看到,北京的城区规模比十年前扩大了不是一倍,甚至也不是两倍,这个扩大得很快。

那么这种城市规模不断地扩大,会带来环境的恶化,会带来机动车的增加,那么机动车的排放对环境也是影响很大,所以这一点大家要非常的清楚。

之所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把北京的“大城市病”作为治理的出发点,我觉得是基于这个状况。

另外我们再看这张图,这张图是京津冀的地形图,从这张图上我们看到这个燕山山脉,北边是燕山山脉,西边是太行山脉,两大山脉,像两堵围墙一样把整个京津冀围绕起来。

那么两大山脉我感觉到挡住了西伯利亚的寒流,也挡住了内蒙古高原的风沙,但是也把这一块土地的环境容量大大缩小了。

所以在这个空间内,我们的高排放产业,会对环境带来很大影响。

所以我们环境保护压力很大,如何改善环境,实际上就要改善产业结构,对于高排放产业要进行严格限制。

所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对于环境问题,也做了部署,重点是产业结构调整。

我们来谈谈看看北京的“大城市病”如何治理?

那么重点就是要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

那么疏解哪些功能?

转移哪些产业?

这个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里边也明确了,要坚决退出一般性制造业。

那么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要转移出去。

还要转移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

要转移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这些是要转移的。

转移和疏解的原则有四条,第一条是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第二,集中疏解与分散疏解相结合;

第三,严控增量与疏解存量相结合;

第四,统筹谋划与分散施策相结合。

那么通过治理北京的“大城市病”,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我想我们说京津冀到底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我想这个《纲要建议》里边也明确了要规划发展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应该说它是规模比较大,城市数量比较多。

但是我们也发现,这个城市体系不是很合理,比如说北京规模很大,现在人口已经超过了2000万人,天津的规模也很大,人口超过了1000万人,但是我们发现河北省的城市规模都比较小,300万人的城市一个也没有,所以从300万到1000万之间,这有个很大的断层,这个就证明了这个城市体系不太合理。

那么城市体系如何才能合理?

就是河北的城市规模要扩大,而且扩大就说明了有很大的潜力。

假如说河北的城市比如有5万人的城市,有300万人的城市,有100万人的城市,那么这样形成这个城市体系就比较合理。

第二,空间布局也不是很合理,我们认为京津冀它有临海,这个临海就是我们说沿海地区,有秦皇岛、有唐山、有沧州,实际上这三大城市,现在有三大新区,北戴河新区、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再加上天津滨海新区,实际上沿海有四大新区。

这四大新区实际上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通过这四大新区的发展,我认为对于京津冀的实力会带来很大的变化。

我们还看到,北京到邯郸中间有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这五个城市,这五个城市正好在京广线上,西部是太行山,它是背靠太行山。

太行山区给它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水资源,那么这些城市实际上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通过这些城市的发展,我想这个空间结构就会比较合理,还有这个张家口、承德,这是京津冀的生态屏障。

生态环境要保护,整个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里边都作为一个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也要加强保护。

通过这样的这个结构的调整,我想京津冀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而且所谓世界级的城市群就是它的辐射力很大,影响力也很大,那么会对世界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我想这就是我们这个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还有我们京津冀的这些节点城市,要通过高铁把它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交通网络,将来生活在京津冀的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将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四、长江经济带发展

“十三五”规划建议里边这样概括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高起点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和分工协作”。

那么长江经济带作为三大战略之一,它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我们知道长江是从青海发源,一直流到上海入海,有万里之遥。

那么长江经济带它是依托了长江,但是它不是一个流域的概念,是一个区域的概念。

(一)长江经济带的范围

长江经济带这个规划的时候,范围涵盖了九省二市,我们就简称“9+2”,包括了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面积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那么从这两个数据来看,我们说人口占全国40%,地区城镇总值也是40%,这两个数据说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性。

另外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前面讲到了“十三五”期间,我们要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那么怎么统筹?

如何协调?

实际上要求我们通过经济轴带来统筹来协调,长江经济带就是因为它横跨了东部、中部和西部,通过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可以带动中西部的发展。

那么这个是长江经济带的范围图,我们看这个图,我们就感觉到从西向东像一条巨龙,那么我们发现长江经济带东部、中部、西部,发展条件都非常好。

比如说东部有长三角城市群,中部有长江中游城市群,西部有成渝城市群。

这三大城市群都有它的核心城市,规模都比较大,比如上海、南京、杭州、武汉,还有重庆、成都,这些城市规模都比较大。

尤其是长江上游地区,比如成渝盆地,还有云南,都是生态环境比较好的,物产也非常的丰富。

(二)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意义

那么在《长江经济带的指导意见》里边,阐述了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意义,实际上有三个概念,就可以体现到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性。

第一个就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我们知道这个引擎就是发动机,所以我们说长江经济带将来是中国的经济发动机。

另外是拓展我国经济增长空间的重要支撑。

那么现在长三角比较发达,长江中游比长三角要有一定的差距,长江上游比长江下游有更大的差距。

我们说缩小这些差距,那么就等于是我们的发展水平要上一个台阶,所以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支撑力更强。

第三个是带动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

我们说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要以东带西,让东部地区支持中西部地区,那么支持也不是说我们仅仅靠财政转移支付就能够实现的,而是说通过产业的转移、人口的流动才能够实现。

那么产业转移、人口流动,除了有一个投资环境改善一方面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它的区位要有大的改变。

比如说长江经济带它原来我们叫通江大海,现在向西开放,通过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可以达到印度洋,可以向欧洲拓展。

这样开放我们就变成了双向的开放,而不是过去只向东部开放。

这样西部地区的区位也有很大的改善。

通过长江上游地区的发展,就能够带动整个西部的发展,这就是说作为重要平台,这样的意义。

(三)长江经济带的功能定位

长江经济带的功能定位有四条,第一条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第二是东中西互动合作在协调发展带;

第三是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第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我觉得这个概括也比较准确。

长江是我们的第一大河流,在全世界是第三大河流。

那么河流很长很大,但是影响力还不大,所以通过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那么长江的影响将是全球性的。

另外,这个对内对外开放,不仅是沿海的对外开放,要推动沿江的对外开放,还要推动沿边的对外开放。

由于长江经济带这个云南,云南属于有很长的边境线,这个边境线实际上和缅甸接壤,和印度也接壤,还有孟加拉都接壤,还和老挝接壤,实际上通过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也可以对推进沿边的对外开放;

还有长江上游地区,尤其是云南、贵州、四川,这是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屏障,如果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既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又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所以我们说把它定位为先行示范带,也是有重大意义的。

(四)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举措

我们来看这个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举措,这里有一段话实际上是指导意见里的,我把这一段话先给大家念一下。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规划和政策的引导作用,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增强动力、以开放提升竞争力,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高起点高水平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沿海沿江沿边全面开放,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长江经济带。

这段话不长,但是内涵非常丰富,第一句话实际上就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那么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还是要以市场为主体。

要素的流动这个我们是要通过市场,长三角对于长江上游地区,这个产业如何转移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企业的选择。

那么通过比如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通过向西开放实际上西部地区潜力就能发挥出来。

比如说成渝地区,资源非常丰富,环境非常优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现在有重庆、成都两大都市,但是长江沿岸还有万州、庐州、宜宾。

那么成都和重庆之间,还有内江、自贡,那么嘉陵江流域还有南充、绵阳、德阳,实际上长江成渝城市群城市数量还是很多的,应该说除了重庆、成都之外,其他的城市也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过去因为远离沿海,企业在那里因为要素成本很高,尤其是物流成本比较高,这样呢大家在那里发展的可能不如沿海这个区位更好。

现在是向西开放,比如说向东南亚开放,东欧十国,那么我觉得在长江上游去发展更有优势。

比如说南亚,像印度人口超过10亿,还有孟加拉,还有斯里兰卡,这些市场很多。

所以通过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可以把我们的商品销售到这些国家去。

而且我们说可以通过缅甸的港口,可以通过印度洋到达欧洲,也可以通过印度的铁路网到达欧洲。

所以我认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实际上把长江上游的区位,都能有一个根本的变化,这样长江上游地区就可以有更大的发展。

还有长江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包括了湖北、湖南和江西,那么湖北有沿江的城市,有黄石、黄岗、鄂州,还有荆州、宜昌。

湖南的沿江城市有岳阳,江西的沿江城市有九江,这些城市实际上区位条件都很好,发展空间都很大。

那么通过产业的聚集,人口也会在沿江城市集中。

这些城市都可以发展成为规模比较大的城市。

此外,还有支流,我们发现那个长江有很多支流,这些支流实际上都是可以通江达海的,比如汉江,汉江上面有孝感、荆门、随州、襄阳,还有十堰、安康这些城市。

这些城市实际上也是可以利用汉江航运,得到发展。

尤其是襄阳,在汉江也沿着汉江来发展,所以我觉得未来有很大的潜力。

还有湘江,湘江这个长沙,除了岳阳之外,往南还有长沙、衡阳、宜阳这些城市。

长株潭现在的发展条件也很好。

还有赣江,赣江是从南昌到赣州,这些城市都有比较好的发展条件。

所以长江经济带不仅把这些沿江的城市发展好,也可以把这个长江的支流上的城市发展起来。

”十三五”规划建议里边也提出来要发展中心城市,尤其是长江干支流上的中心城市,我认为条件都很好。

通过中心城市的发展,可以辐射带动区域的发展,这就是我们讲的长江经济带。

五、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

下边我重点讲一下,城市群的问题。

由于城市群在我们国家有特殊的意义,“十三五”规划建议里边,不仅提出了要发挥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明确了要优化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等城市群。

就是说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三大城市群,是比较成熟的城市群。

那么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关中这五大地区,实际上是正在形成中的城市群。

下边我就对城市群做一个介绍,然后使大家对”十三五”规划建议里边,提出这么多的城市群,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一)城市群的概念

首先我讲一下城市群的概念,现在当然中国城市群很多,有很多地方,有很多学者,也都在研究讨论城市群,有些也划出了很多的城市群,我认为城市群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是不断发展的,不是说靠规划,我们说画一个圈,这个地方给它起个名字,叫什么城市群。

你画圈也没有太大作用,尤其是你即使规划了,比如说达不到这些条件,实际上也很难实现这个目标。

所以首先我介绍这个城市群的概念,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以一个或几个特大城市为核心,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这个城市群的定义很长,因为我们知道这个很多概念,一句话就能说清楚。

比如城镇化,城镇化我们给它定义,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的过程,就是城镇化,很短。

或者说你再丰富一点,也就是说农村人口伴随着工业化向城市和城镇转移的过程,都可以说就行了,一句话。

但是城市群用了一段话,没有这些话就很难概括城市群的内涵,也很难表述城市群的外延。

那么我们说这里边有三个条件,从这个概念里边可以看出来,城市群的形成有三个条件。

第一个就是要有一定数量的城市,如果说我们就有一个城市,两个城市,三个城市,你说是不是城市群?

我觉得可能就不能叫我们的这个概念上的城市群。

那么比如说五个可不可以?

那么五个也是要有一定的规模的城市。

你要说太小,有人说五个城镇是不是叫作城镇群,我觉得你可以叫城镇群,但没有意义,你叫没有意义,五个城镇我们可以,现在我们19000多个城镇,你要除五的话,我们可以搞很多。

但是关键的问题,你给它搞一个城镇群有什么意义。

第二个条件是以一个或几个特大城市为核心。

这个是第二个条件,就是要有特大城市,或者说要有大都市,后边我会讲到,为什么要有大都市?

没有大都市行不行?

第三个条件,不仅仅有大都市就能够形成城市群,一定是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

要有联系,要能形成相互的分工。

具备这三个条件,我们说才能成为城市群。

我发现很多地方政府一看那边有城市群,长三角是个城市群,珠三角是个城市群,京津冀是个城市群,我为什么不能成为城市群啊?

我的也有很多城市啊,但是要从这三个条件来考虑。

(二)城市群形成的原理

借此机会,我讲一下城市群的原理,因为我们说城市群是个自然历史过程,实际上城镇化也是个自然历史过程。

那么最初的时候没有城市群,那么几十年前大家就没有听到过城市群这个概念,城市群概念也就是这几十年的事,为什么以前没有?

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城市,有的上千年历史,有的百年历史,都很长。

比如说京津冀,北京有3000年的历史,建都有800多年,不是现在才有的。

保定也不是现在才有的,包括我的老家邯郸,历史有3000多年,而且这3000多年没有改过名字,一直叫邯郸。

所以它不是说现在才有,现在有了所以咱们搞一个城市群,它不是。

那么说100年前它是不是城市群?

我觉得不是。

这个30年前是不是城市群?

我觉得也不是。

就是这近几十年或者说就近几年,我们说才形成了城市群。

这就是说原来都是一个单个的城市,我们说单个城市它是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它有自己的腹地,以邯郸为例,邯郸它是一个区域性的中心城市。

那么它周边大概有50公里到100公里半径,这是它的腹地。

它周边的县城,是以它为核心的。

比如说它的消费,工业品的供给,一般都要从邯郸来取得,这个县城和它有密切的关系,那么周边农村的人口,很多活动要到中心城市去,周边和它有密切的关系,那么它周边地方的老百姓,和周边的另外一个城市,比如和邢台,和石家庄这个关系就不是很密切,甚至和安阳它也不是很密切,就是说它的走向是一定是固定的,比如说进城,他是到邯郸去。

他的农产品大量要销往邯郸,他是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他和周边的安阳虽然离得很近,和邢台离得很近,和聊城离得很近,和长治离得很近,但是尽管离得很近,联系并不是很密切。

这就是它在这个阶段它应该是一个中心城市,比如这是一个中心城市,它周边有六个县城,这六个县城是围绕这个中心城市,这个距离都不远,联系很密切。

然后县城假如让它作为二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