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事业单位《卫生类专业知识》试题.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05955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事业单位《卫生类专业知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下半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事业单位《卫生类专业知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下半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事业单位《卫生类专业知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下半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事业单位《卫生类专业知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下半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事业单位《卫生类专业知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事业单位《卫生类专业知识》试题.docx

《下半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事业单位《卫生类专业知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事业单位《卫生类专业知识》试题.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下半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事业单位《卫生类专业知识》试题.docx

下半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事业单位《卫生类专业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

  A、两肾生成的终尿量

  B、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C、1个肾单位生成的终尿量

  D、1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

  【答案】B

  【解析】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125ml/min左右。

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由肾小球滤入囊腔生成原尿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

故选B。

  2、某肝炎患者血清HBsAg(+),HBeAg(+),说明此病人()。

  A、无传染性

  B、病情稳定

  C、有一定免疫力

  D、有较大的传染性

  【答案】D

  【解析】HBsAg(+),提示体内存在乙肝病毒,HBeAg(+),提示乙肝病毒复制明显和传染性强。

  3、人的意志活动的前提是()。

  A、克服困难和挫折

  B、随意运动

  C、崇拜

  D、自觉确定的目标

  【答案】D

  【解析】意志行动有明确的目的性是意志的首要特征,也是意志活动的前提。

人在确定目的后,就会能动地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以目的来指导和修正自己的行动,使个体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

故选D。

  4、主要用于预防Ⅰ型变态反应所至哮喘的药物是()。

  A、氨茶碱

  B、肾上腺素

  C、特布他林

  D、色甘酸钠

  【答案】D

  【解析】Ⅰ型变态反应即速发型变态反应。

色甘酸钠可阻止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直接抑制引起气管痉挛的某些反射。

在接触抗原之前用药可防止Ⅰ型变态反应所致哮喘,并可防止运动诱发的哮喘。

故选D。

  5、语言运动中枢位于优势半球的()。

  A、角回

  B、额下回后部

  C、中央后回

  D、缘上回

  【答案】B

  【解析】语言运动中枢位于优势半球的额下回后部。

  6、下列哪项疾病属于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A、新生儿溶血症

  B、特应性皮炎

  C、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D、过敏性休克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学生对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的掌握情况。

常见错误是选新生儿溶血症,认为新生儿溶血症是红细胞抗原与相应IgG型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而引起的,应属于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又称血管炎型,指的是免疫复合物没有被及时清除而沉积在血管周围或其他组织后激活补体而引起的血管损伤,与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机制不同。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属免疫复合Ҵ搰ါ䜄ṯ䜄ṯ靠

  7、成熟的Th细胞的表面标志是()。

  A、CD3-CD8+CD4B、CD3+CD8-CD4C、CD3-CD8-CD4D、CD3+CD8-CD4+

  【答案】D

  【解析】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是CD4阳性T细胞按功能分类的一种。

所有T细胞均表达CD3。

  8、奥美拉唑属于()。

  A、胃泌素受体阻断药

  B、H2受体阻断药

  C、胃粘膜保护药

  D、胃壁细胞H+泵抑制药

  【答案】D

  【解析】奥美拉唑,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

对胃蛋白酶分泌也有抑制作用,对胃黏膜血流量改变不明显,也不影响体温、胃腔温度、动脉血压、静脉血红蛋白、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pH。

故选D。

  9、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取决于()

  A、药物的剂量

  B、药物的脂溶性

  C、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D、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答案】C

  【解析】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对某些组织或器官作用特别明显,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作用不明显或没有作用。

  称为选择性。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药物对不同组织器官的亲和力不同;不同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故选C。

  10、食物中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是动物蛋白还是植物蛋白

  B、蛋白质的绝对含量

  C、蛋白质与脂肪的比值

  D、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比值

  【答案】D

  【解析】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是衡量食物中蛋自质营养质量的一项指标,以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在体内被利用的氮量占被吸收氮量的百分率。

食物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高低主要取决于食物中必须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

  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是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基础,只有蛋白质含量高,其他指标也较好,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故选D。

  11、下列有关患者角色遵医行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遵医行为即患者的依从性

  B、遵医行为是指当人们发现自己处于疾病状态时寻求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帮助的行为

  C、患者不能很好地理解医嘱或护嘱时遵医行为就会下降

  D、由于以往不良的治疗经历而造成了对治疗方案的偏见从而降低遵医行为

  【答案】B

  【解析】患者求医行为是指当人们发现自己处于疾病状态时寻求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帮助的行为,即患者对于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认同和执行。

故选B。

  12、主要用于预防Ⅰ型变态反应所至哮喘的药物是()。

  A、氨茶碱

  B、肾上腺素

  C、特布他林

  D、色甘酸钠

  【答案】D

  【解析】Ⅰ型变态反应即速发型变态反应。

色甘酸钠可阻止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直接抑制引起气管痉挛的某些反射。

在接触抗原之前用药可防止Ⅰ型变态反应所致哮喘,并可防止运动诱发的哮喘。

故选D。

  13、结核性胸膜炎与癌性胸膜炎的鉴别要点是()。

  A、年龄

  B、草黄色渗出性胸腔积液

  C、血性渗出性胸腔积液

  D、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

  【答案】D

  【解析】胸腔积液腺昔脱氨酶(ADA)在细胞免疫疾病中活性都增加,结核病增加较明显。

在结核性胸膜炎时胸腔积液ADA升高。

以ADA>45U/L为诊断临界值。

胸腔积液(P)ADA/血清(S)ADA>1更有价值,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在癌性胸腔积液时ADA较低,可鉴别结核性胸腔积液与癌性胸腔积液。

  14、促胃液素的生理作用有()。

  A、刺激胃黏膜细胞增生

  B、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

  C、抑制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D、刺激胰液、胆汁和肠液分泌

  【答案】ABD

  【解析】促胃液素的主要作用有:

  

(1)刺激胃黏膜细胞增殖;

  

(2)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和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3)刺激胃窦与肠运动,有利于胃排空;

  (4)刺激胰液、胆汁和肠液分泌;

  (5)抑制幽门与回盲括约肌收缩。

故选ABD。

  15、肾糖阈是指()。

  A、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B、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C、肾小管开始吸收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D、肾小管吸收葡萄糖的最大能力

  【答案】A

  【解析】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的。

当血糖浓度达180mg/100ml血液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以达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称为肾糖阈值。

故选A。

  16、下列关于协同凝集试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属于间接凝集反应

  B、菌体的细胞壁中含有SPA,可与IgG特异性结合

  C、以上均错

  D、IgG通过其Fab段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

  【答案】D

  【解析】协同凝集试验的原理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成分中的A蛋白能与人血清中IgG类抗体的Fc段结合。

  17、患者,男,52岁,1周来无诱因出现终末血尿4次,伴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

胸片示陈旧肺结核,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

对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肾炎

  B、膀胱癌

  C、肾结核

  D、膀胱结核

  【答案】D

  【解析】膀胱结核表现为终末血尿,肾结核为全程血尿。

  18、大肠埃希菌的IMViC试验结果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大肠埃希菌的IMViC试验结果是++--。

  19、大肠埃希菌的IMViC试验结果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大肠埃希菌的IMViC试验结果是++--。

  20、以下对卫生管理的公正原则理解,错误的是()。

  A、基于我国国情,公正原则强调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权利

  B、对老少边穷地区应当给予更多的支援

  C、公正原则应与区域化的发展相结合

  D、公正原则强调事实与结果的完全平等

  【答案】D

  【解析】卫生管理的公正原则是指由于经济、阶层、种族、文化、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造成了资源、风险、负担、受益等分配不公正的社会现实,损害了部分社会成员的健康水平。

因此,公正原则要求在同一个社会,所有成员都应有均等的机会获得相同的公共卫生资源,或者是按照某种相对公平次序分配资源。

不可能完全平等。

故选D。

  21、女性,25岁,低热,便秘腹泻交替2年,查体:

右下腹4cm×5cm肿块,质中等,较固定,轻压痛。

最有可能的是()。

  A、结肠癌

  B、克罗恩病

  C、肠结核

  D、肠血吸虫病

  【答案】C

  【解析】考虑该患为肠结核。

  22、防止子宫下垂的结构有()。

  A、子宫韧带

  B、子宫主韧带

  C、子宫圆韧带

  D、骶子宫韧带

  【答案】AB

  【解析】子宫韧带是子宫附件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固定子宫,子宫韧带共包括4条韧带,分别是:

子宫主韧带、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和骶子宫韧带。

子宫主韧带是维持子宫颈正常位置,防止子宫脱垂的重要结构。

故选AB。

  23、哪种肝炎病毒所致的急性肝炎最易转为慢性()。

  A、丙肝病毒

  B、戊肝病毒

  C、丁肝病毒

  D、甲肝病毒

  【答案】A

  【解析】常见错误:

选答“乙肝病毒”,在儿童时期,“乙肝病毒”感染易转为慢性携带,成年感染则大部分痊愈,丙肝病毒感染无论在儿童或成年均易转为慢性。

要点戊型肝炎无慢性感染病例,大部分情况下,血液中戊型肝炎病毒特异性抗体较其他型肝炎病毒lgG抗体更易消失。

在上述5种肝炎病毒中,只有HBV为DNA病毒。

临床上由乙肝引起的重型肝炎患者最多。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异质性最大。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易转为慢性。

  24、下消化道是指()。

  A、从胃到大肠的消化管道

  B、食管以下的消化管道

  C、从口腔到胃的消化管道

  D、空肠及其以下的消化管道

  【答案】D

  【解析】由口腔至肛门,为粗细不等的弯曲管道,长约9m,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又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和大肠等部分。

临床上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称为上消化道;空肠到肛门的一段,称为下消化道。

  25、家兔静脉内注入20%葡萄糖10ml,尿量将增加,其原因是()。

  A、ADH分泌减少

  B、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C、醛固酮分泌减少

  D、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答案】B

  【解析】高浓度葡萄糖使得血糖超过肾糖阈,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出现尿量增多。

  26、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病理性血红蛋白减少的原因是()。

  A、红细胞丢失过多

  B、各种原因的缺氧

  C、造血功能障碍

  D、造血原料不足

  【答案】B

  【解析】由于造血原料供应不足(如缺铁性贫血)、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红细胞破坏、丢失过多等原因引起,简称为病理性贫血。

故选B。

  27、关于血浆蛋白生理功能的描述,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运输物质

  B、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C、参与生理止血过程

  D、形成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答案】D

  【解析】血浆蛋白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可保持部分水于血管内。

故选D。

  28、细胞核的组成包括()。

  A、核膜

  B、核仁

  C、核基质

  D、染色质

  【答案】ABCD

  【解析】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结构,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它主要由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基质等组成。

故选ABCD。

  29、医师应该向病人说明病情、治疗过程及预后状况。

这是医师的()的义务。

  A、维护健康,减轻痛苦

  B、帮助病人知情

  C、对病人特殊病情及隐私保密

  D、帮助病人获取病历资料

  【答案】B

  【解析】临床医师在为病人作出诊断和治疗方案后,必须向病人提供包括诊断结论、治疗决策、病情预后及诊治费用等方面的真实、充分的信息,这是医患关系的知情同意原则所决定的,也是医生帮助病人知情的义务。

故选B。

  30、口服苯妥英纳几周后又加服氯霉素,测得苯妥英钠血浓度明显升高,这种现象是因为()。

  A、氯霉素使苯妥英钠吸收增加

  B、氯霉素增加苯妥英钠的生物利用度

  C、氯霉素与苯妥英钠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使苯妥英钠游离增加

  D、氯霉素抑制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减少

  【答案】D

  【解析】药物代谢酶包括药酶诱导剂和药酶抑制剂。

药酶抑制剂能降低肝药酶活性,减慢药物代谢速率。

使药物浓度增高、甚至产生毒性反应。

氯霉素属于药酶抑制剂,使得苯妥英钠代谢减慢,药物浓度增高。

故选D。

  31、斯金纳认为解释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是()。

  A、条件反射

  B、刺激—反应

  C、强化训练

  D、复习

  【答案】C

  【解析】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

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故选C。

  32、主要用于表面麻醉的是()。

  A、丁卡因

  B、普鲁卡因

  C、苯妥英钠

  D、利多卡因

  【答案】A

  【解析】表面麻醉是将穿透性强的局麻药根据需要涂于黏膜表面,使黏膜下的神经末梢麻醉,用于眼、鼻、口腔、咽喉、气管、食管和泌尿生殖道黏膜的浅表手术,常选用丁卡因。

其优点是既有麻醉作用又有缩血管作用,减少手术创面的出血。

故选A。

  33、结核杆菌侵入胸腔而发生渗出性胸膜炎,同时还应具备()。

  A、儿童时期抵抗力差

  B、人体对结核菌免疫力下降

  C、耐药性结核杆菌的侵入

  D、人体对结核菌处于高度过敏状态

  【答案】D

  【解析】引起渗出性胸膜炎的途径有:

①肺门淋巴结核的细菌经淋巴管逆流至胸膜;②邻近胸膜的肺结核病灶破溃,使结核杆菌或结核感染的产物直接进入胸膜腔内;③急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性结核引致胸膜炎;④机体的变应性较高,胸膜对结核毒素出现高度反应引起渗出;⑤胸椎结核和肋骨结核向胸膜腔溃破。

  34、绒癌最常转移到()。

  A、肺

  B、肝

  C、肾

  D、胃

  【答案】A

  【解析】毛膜癌简称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

早期就可以通过血液转移至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引起出血坏死。

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依次为肺、阴道、脑及肝等。

故选A。

  35、老年患者突然发生寒战、高热、咳嗽、咳痰,痰黏稠,砖红色,胶冻状,引起感染最可能的病原菌是()。

  A、克雷伯杆菌

  B、葡萄球菌

  C、流感嗜血杆菌

  D、铜绿假单胞菌

  【答案】A

  【解析】克雷白杆菌肺炎多见于多见于老年体弱、营养不良和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群,起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寒战、高热、咳嗽、咳痰、胸痛和呼吸困难,可有发绀、气急、心悸,约半数患者有畏寒,毒血症状明显,可早期出现休克。

其痰常呈粘稠脓性、量多、带血,灰绿色或砖红色,可因血液和黏液混合而呈现砖红色痰,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但临床上少见。

  36、在海平面条件下,诊断成人呼吸衰竭的根据之一是PaO2值()。

  A、<

  5.3kPa

  B、<

  6.67kPa

  C、<

  8.0kPa

  D、<

  9.3kPa

  【答案】C

  【解析】在海平面大气压下,静息状态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

  8.0Kpa(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6.7Kpa(50mmHg)为Ⅱ型呼衰,单纯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或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6.7Kpa(50mmHg)则为1型呼衰。

  37、MHC编码的Ⅱ类分子主要分布在()。

  A、NK细胞

  B、B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MHC-Ⅱ分子分布的记忆理解。

常见错误是选静止的T细胞,认为MHC-Ⅱ分子可存在T细胞上,属记忆混淆。

MHC-Ⅱ分子存在于抗原递呈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上,而B细胞既是抗体生成细胞也是抗原递呈细胞。

  38、不属于坏死标志的是()。

  A、核内出现包涵体

  B、核溶解

  C、核固缩

  D、组织结构崩解

  【答案】A

  【解析】坏死包括:

1)细胞核的表现为:

①核浓缩②核碎裂③核溶解2)细胞浆的改变:

嗜酸性染色增强。

  3)间质的改变:

在各种溶解酶的作用下,间质的基质崩解,胶原纤维肿胀、崩解、断裂或液化。

坏死的细胞和崩解的间质融合成一片模糊的颗粒状、无结构的红染物质。

  39、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

  A、因子Ⅲ

  B、因子Ⅶ

  C、PF3D、Ca2+

  【答案】A

  【解析】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并形成因子Ⅷ复合物激活因子Ⅹ,完成血液凝固,而因子Ⅲ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因子Ⅲ与Ⅶ形成复合物,在Ca2+存在的情况下,激活因子Ⅹ,完成血液凝固。

故选A。

  40、体格检查时,鉴别是否为黄疸,下列判断哪项是正确的()。

  A、皮肤有黄染肯定是黄疸

  B、巩膜有黄染肯定为黄疸

  C、巩膜均匀黄染

  D、皮肤黄染仅在手掌、足底

  【答案】C

  【解析】假性黄疸见于过量进食含有胡萝卜素的胡萝卜、南瓜、西红柿、柑桔等食物。

胡萝卜素只引起皮肤黄染,巩膜正常;而黄疸皮肤、巩膜等组织均黄染。

故选C。

  41、葡萄糖在体内代谢时,通常不会转变发生的化合物是()。

  A、乙酰乙酸

  B、胆固醇

  C、脂肪酸

  D、丙氨酸

  【答案】A

  【解析】乙酰乙酸属于酮体,酮体由脂肪酸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转变生成,葡萄糖分解产生的乙酰CoA不能用于生成酮体。

故选A。

  42、有关低体温的叙述,下列何者错误()。

  A、放置中心导管会引发心室颤动

  B、若电击无效应先将体温上升后再继续电击

  C、体温低于30℃为重度低体温,此时病人身体会持续颤抖

  D、低温时药物代谢减慢,故须延长用药间隔

  【答案】C

  【解析】体温下跌在32℃以下为重度低体温,情况严重并最终致命,颤抖只能在几个小时内有效,因为最终会导致肌肉的葡萄糖过度减少和疲劳。

  43、人在患病后,有权选择愿意接受或拒绝医生制定的诊治方案,这种权利是()。

  A、不伤害原则的体现

  B、有利原则的体现

  C、尊重原则的体现

  D、公正原则的体现

  【答案】C

  【解析】尊重原则是指医务人员尊重病人的伦理原则。

包括尊重病人的生命、人格、隐私权、自主权及处理好相关的一些特殊问题。

患者有权选择愿意接受或拒绝医生制定的诊治方案,体现的就是对病人自主权利的尊重。

故选C。

  44、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全身小动脉收缩属于()。

  A、神经-体液调节

  B、神经调节

  C、自身调节

  D、反馈调节

  【答案】A

  【解析】通过神经影响激素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行调节的方式,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45、伤寒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

  A、肝

  B、牌

  C、回肠和空肠

  D、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

  【答案】D

  【解析】常见错误:

选答“回肠和空肠”都可受伤寒病变累及,但回肠末段病变才最为显著。

应复习伤寒的病理改变及病变部位。

要点伤寒病变可影响上述各器官组织,但最显著的病变部位则见于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

  46、下列有关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头痛显著

  B、发热退完后咳嗽可继续存在

  C、胸膜累及时,可有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秘液体征

  D、咳嗽不重,初为干咳,以后咳大量黏痰

  【答案】D

  【解析】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一般缓慢,潜伏期较长,发病时可有头痛,咳嗽,少量咳痰,一般无大量咳黏痰的临床表现,咳嗽症状可持续到发热退完后,累及胸膜者可见到胸膜摩擦音及胸腔积液体征。

  47、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结果应为()。

  A、红晕直径≥20mm

  B、硬结直径≥12mm

  C、红晕直径≥15mm

  D、硬结直径≥20mm

  【答案】D

  【解析】硬结直径≤4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20mm或虽<20mm但局部出现水泡和淋巴管炎为强阳性。

  48、肺有效的通气量是指()。

  A、肺活量

  B、肺泡通气量

  C、潮气量

  D、用力肺活量

  【答案】B

  【解析】肺有效的通气量是指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它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49、关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哪项是错的()。

  A、病后均有巩固免疫力

  B、某些传染病有地方性和季节性

  C、有病原体

  D、有传染性

  【答案】A

  【解析】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

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

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

  50、患者陈某,因晨起眼睑肿胀,尿泡沫多2周来诊,1月前有感冒病史。

门诊医师初步诊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下列项目中,为诊断该病的必备项的有()。

  A、大量蛋白尿,尿蛋白>

  3.5克/天

  B、凹陷性水肿

  C、血浆白蛋白<30克/升

  D、血脂升高。

  【答案】AC

  【解析】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大量尿蛋白(超过

  3.5g/24h);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水肿;高脂血症即高胆固醇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

其中

  1、2两项为诊断必备条件,加上

  3、4中的一项或二项,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即可成立。

故选AC。

  51、骨骼肌细胞锋电位的超射顶端接近于()。

  A、Na+内流

  B、Na+平衡电位

  C、K+平衡电位

  D、K+外流

  【答案】B

  【解析】骨骼肌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Na+内流造成的,动作电位的峰值接近于Na+的平衡电位。

  52、杵状指(趾)一般不出现在下列哪种情况()。

  A、肺癌

  B、慢性支气管炎

  C、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D、脓胸

  【答案】B

  【解析】杵状指(趾)为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

其发生机制一般认为是与肢体末端慢性缺氧、代谢障碍及中毒性损害有关。

临床上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脓胸等;在循环系统疾病中常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其次也可见于肝硬化等。

除慢性支气管炎外,其他四个选项所指的疾患均可在临床上出现杵状指(趾)。

  53、不参与构成大脑动脉环的动脉是()。

  A、大脑中动脉

  B、大脑后动脉

  C、颈内动脉

  D、大脑前动脉

  【答案】A

  【解析】大脑动脉环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