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5963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由第二十五步兵师和巴什基尔骑兵旅组成的一支部队奉命渡过第聂伯河,并在伊尔沙车站附近切断基辅到科罗斯坚的铁路线,舍佩托夫卡共青团组织的一个团员米什卡·

列夫丘科夫在这次渡河时牺牲了,谢廖沙是四天以后才知道的。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表述错误,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的是王伦。

B

【点评】名著知识要识记,并对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情节要熟知。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艾青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

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和反抗,风格凝重、深厚而大气。

以“土地”和“光明”为主要意象,具有自由诗的特点:

简洁化、散文化、口语化。

擅用象征手法融入对青春的感受,细腻地描述恋爱中男女的幸福与忧伤,含蓄优美。

1978年“归来”以后,诗意变得更警策,通过镜像反观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答案】C

【解析】【分析】C选项描述的是泰戈尔《园丁集》的特点。

故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 

做本题时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4.下面关于唐诗中的题材或意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诗歌中,“月”的意象除了代表相思,往往还蕴含孤独或苍凉,如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歌中,“酒”的意象一般蕴含解愁忘忧,如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从题材方面来讲,唐诗大致可分为边塞诗,如李白《夜上受降城闻笛》;

山水田园诗,如杜甫《月夜忆舍弟》;

思乡诗,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从情感上来讲,唐诗大致可分为表达愉悦之情的,如岑参的《逢入京使》,还有表达哀伤之情的,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解析】【分析】A.分析正确。

B.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C.杜甫《月夜忆舍弟》不是山水田园诗,也是思乡诗。

D.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的是喜悦之情。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吴敬样,字敏轩,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其代表作《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讽刺和夸张是该书运用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旅行”和“求索”是贯穿《简·

爱》的比喻。

小说中由彼此对立的自然因素(如冰与火、雨日与风雨等)构成的比喻形象,呼应着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斗争。

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

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浪之歌》选自黎巴嫩诗人纪·

哈·

纪伯伦的散文诗集《泪与笑》,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艺术地描绘了“浪”的生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答案】C

【解析】【分析】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

①作者:

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

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表现手法。

C项,“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错。

在戏曲中,动作是虚拟的,程式化的,在虚拟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提取选项中的关键词语比对相关知识,仔细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6.下列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按传统说法是属狗人的本命年。

据此推算,2019年是农历丁酉年,是属兔人的本命年。

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

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

《故乡》《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掌握。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它主要考查:

(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

(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A项有误,2019年应该是农历己亥年,是属猪人的本命年。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7.在下列文段空白处填入的词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王義之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刚健而________、朴素而________、真率而________、飘逸而________,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色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到炉大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①精巧 

②端庄 

 

③娟秀 

④含蓄

①③④② 

②①④③ 

③①④② 

③①②④

【解析】【分析】王羲之,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有“书圣”的赞誉,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是极具有美的观赏性的。

C项正确,注意前后词语的意思相反。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以及对书法常识的了解。

答题时应注意,必须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可从范围、轻重、感情色彩等辨析,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王羲之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博大精深,比如刚健而娟秀,从相对的角度选择。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舒婷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抒发对土地的炽恋之情。

“子规”指布谷鸟,“鸿鹄”指天鹅;

一人一马为一骑,一车四马为一乘。

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

B项表述错误。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应该是诗人艾青的诗句。

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

做此题时,学生应该认真读题,核实各个选项的表述的正确与否。

作家和作品一定要牢固掌握,切记张冠李戴找出错误。

要求学生平时要多积累一些文学文化常识,包括古代一些特定称谓的词语都要有一定的了解。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

文中“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谈读书》《屈原》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德国的培根、中国的郭沫若。

“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如《送东阳马生序》;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出师表》。

【解析】【分析】C、应是:

英国的培根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与朱元思书》虽是一封书信,文中却并无书信格式,但从内容看,又与一般书信无异。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门对”,它是中华民族艺术形式,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作者借小石潭景色与环境的清幽来表现他孤寂和悲凉的心境。

从汉武帝起,皇帝开始用自己的年号纪年,如“庆历四年春”中“庆历”指的就是年号。

【解析】【分析】A.表述有误,《与朱元思书》虽是一封书信,文中却并无书信格式,内容也都是写景的,描绘出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时注意回忆的准确性,平时学习时注意将这些知识整理成体系并积累下来。

11.文学常识与名著

(1)阅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桑梓是________的代名词,我们认识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________,我们了解了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________。

(2)杨志在汴梁买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鲁达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

你怎么评价这两位英雄好汉的做法?

________

【答案】

(1)家乡

陶渊明

《论语》

(2)我赞美鲁达的做法,他深深知道封建官府的黑暗与腐败,如果投案自首,等于自投罗网,绝没好下场。

我也佩服杨志的为人,敢作敢当,不连累他人才称得起真正的英雄好汉。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及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

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

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论语》是一部我国最早的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

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积累能力。

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

该题考查的是对《水浒传》中人物行为的评价能力。

【点评】

(1)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

(2)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

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

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12.“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曹操 

刘备 

谢安 

孔子

【解析】【分析】东山再起:

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古时,指出山为官,为褒义词。

出处:

《晋书·

谢安传》:

“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故答案为:

【点评】东晋谢安,才学过人,但在朝廷遭到一帮小人的嫉妒,使得皇上一刻儿用他一刻儿贬他。

谢安一气之下就辞官来到土山隐居,邀人下棋,落个耳根清静。

他人在外,心念家,就模拟浙江会稽东山景色,在土山上大兴土木搞建筑,并改土山为东山。

13.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戏剧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诗剧。

他每一天每个小时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

“皇上在更衣室里。

”--这句话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孔乙己》选自《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白话小说。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写的一篇讽刺小说。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这句话的感叹号运用正确。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它主要考查:

(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

B项,说法错误。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

【点评】做文学常识的题目,要求学生应该有丰富的知识,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相关作家作品等知识。

1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海燕之歌》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春天的旋律》.作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高尔基,著有长篇小说《母亲》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简单来说,红脸代表忠勇;

黑岩代表猛智;

蓝脸绿脸代表草莽英雄;

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

金脸银脸代表神秘。

《云南的歌会》是一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沈从文是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边城》。

这篇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种歌唱场景。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其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辨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了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答案】D

【解析】【分析】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其言行的一本书。

类似于语录体,并不是散文。

本项有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1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故称“诗三百”。

《逍遥游》出自《庄子》,作者庄子,战国时宋国人,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文学家、史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

“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古人对别人的敬称,指对方;

而“陛下”则是对皇帝的敬称。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B.“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说法有误,应改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

解答时注意联系平时的积累,可对文学常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

16.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鼎湖山听泉》作者是谢大光,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作,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见解:

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前苏联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中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表现出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陈涉世家》这篇课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客观地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在一定程度上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反映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作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时的诗歌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类,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所谓兴,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D错,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识记及理解的能力。

解答时需要平时进行积累,并结合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

注意细节。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

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

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有没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材料三】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把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写境”即写实之境,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特征。

(2)针对【材料二】中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

(至少说出两点)

(3)阅读【材料三】,指出下面诗句属于“写境”的一项(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

(1)对于诗词大会,19岁以下的群体(年轻人)关注度较高,50岁以上人群关注度较低。

(或:

关注人群数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

(2)我认为有必要,因为背诵古诗词能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

(3)A

(1)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

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

答案:

对于诗词大会,19岁以下的群体(年轻人)关注度较高,50岁以上人群关注度较低。

(2)解题此类开放性试题。

1、要紧扣文章的主旨;

2、要紧密联系实际谈感想和认识,要真切,从生活中来;

3、有时要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态度要正确、鲜明;

4、思想观念要健康向上。

示例:

我认为有必要,因为背诵古诗词能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

(3)按材料三所说“写境”即写实之境,而A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即写实之境。

而其它几项则不是写实。

(1)对于诗词大会,19岁以下的群体(年轻人)关注度较高,50岁以上人群关注度较低。

);

(2)我认为有必要,因为背诵古诗词能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

(3)A.

【点评】本综合题对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平时多练习这些题型,解答并不难。

18.某校组织了以“书法+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收集了丰富的材料(见链接),发出了“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倡议,呼吁更多的师生学习书法。

【链接】

新闻摘录:

近日,各地纷纷出台文件,规定本地七至九年级学校,在语文课程或校本课程中每学期安排不低于10课时的书法课。

调查数据:

各学校书法教师中,书法专业教师占15%,语文教师兼任占56%,美术教师兼任占29%。

学者感言:

写字时,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图成字的轮廓。

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让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

(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书者留言:

◇柔软的毛笔,可以写出有力的线条:

一个个不同的汉字,都有优美的结体;

写字还是自己心情的记录,真是太有超了!

◇练字需要凝神静气,汉字书写中的姿势、笔顺、运气等对如何做人都有启发意义。

(1)从【链接】材料中,再提炼两个要点作为倡议书的内容。

①学校开设书法课,为培养学生热爱书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活动中,下面这幅陈列在兰州碑林的作品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对这幅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张芝《冠军帖》(局部)

A.线条曲直互生,刚柔相济。

B.采用行书书体,用笔灵话。

C.写法上下牵连,富于变化。

D.笔势有力而丰润,展现书者胸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