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6141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

不断提升的对外开放水平、逐步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十二五”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专栏1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单位

“十一五”

规划

2010年

预计

规划增

长率(%)

实际增

一、生产总值

亿元

27.8

28.3

15.9

16.1

二、人均生产总值

16600

18080

23

24

三、工业增加值

9.4

9.9

28.7

四、财政总收入

万元

22800

27200

30.6

35.3

其中:

地方财政收入

8800

10689

31.7

37

五、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6.6

79.1

--

--

六、高速公路总里程

公里

22.3

34

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12

5.2

16.6

16.9

八、劳务输出人数

万人

14

15.7

九、城镇登记失业率

%

3.5

3.1

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30

35

十一、工业废气处理率

80

90

十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65

95

十三、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60

73

十四、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

十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96

十六、常住人口

16.8

15.65

--

十七、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

98

98.84

--

十八、人口自然增长率

2

2.28

--

十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500

15675

4.6

18.2

二十、农民人均纯收入

2206

3684

10

21.8

二十一、城镇化率

二十二、森林覆盖率

66.5

二十三、粮食播种面积

万亩

17.8

17.9

二十四、五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平方公里

350

490.7

在充分总结“十一五”发展成就的同时,还应该看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欠发达的县情还没有改变。

从发展阶段看,我县还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初级阶段,农业基础差,农村发展较慢,农民收入偏低;

工业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含量低,产业依赖工业、工业依赖矿产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

城镇发展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较低;

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从发展方式看,循环经济模式刚刚建立,高耗能、高排放的粗放经济仍占主导,节能减排压力大,产业聚集度不高,层次低,链条短,特别是发展与环保、安全的矛盾仍然突出,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依然很多。

从发展动力看,关键领域和环节改革滞后,体制机制创新活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人才引进滞后,对外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从发展进程看,我县还处在加快发展的起步阶段,经济总量小,基础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2010年经济综合实力虽在陕南片区中位居前列,但在关天经济区和全省的排名仍然比较靠后。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县发展面临的仍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环境。

从外部发展环境看,一是金融危机没有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国家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陆续出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扩大居民消费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面将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倾斜,省上出台了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12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加重视优势特色产业和重点区域建设,为我们向上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和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国家制定出台的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将我县定位为三级城市,为柞水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充足的空间,不仅能够充分享受国家在金融、土地、财税、项目等方面的支持,而且可以在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更加有利于我县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

四是大西安都市圈、关中先进设备制造业基地规划直接将我县纳入其中,使我县成为西安及关中地区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再加之交通条件的根本改善,使柞水贴近西安、融入西安的区位优势更加显现,在服务西安、依托西安中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是我县未来新的、最大的经济增长点。

从我县发展形势看,“十二五”期间,正处在加速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经济发展由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阶段。

随着山柞高速公路、西康铁路二线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开工建设,我县区位、资源、市场及要素成本优势不断上升,加快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日益向好。

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协调发展,我县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国内500强企业落户柞水,以大西沟铁矿矿钢一体化为重点的重大矿产冶金项目、以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为重点的重大生态旅游项目和以医药龙头企业上市融资为重点的现代医药项目,将成为县域经济新一轮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

“十二五”期间,我县发展也面临许多挑战:

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全球经济增速减缓与我国周期性结构调整叠加,国内经济持续增长难度增加、预期减弱,我县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压力加大。

二是美欧等西方国家出现“再工业化”倾向,国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东部沿海地区抢占先机,中西部地区竞相发展,加大了我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难度。

三是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更加凸显,国内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更加突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成本扩张的发展模式受到严重制约,加大了我县发展矿产冶金工业和节能减排的压力。

四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将发生重大转型,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公共需求急剧增长,社会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呈现多元化,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各种社会矛盾将会呈现多发的态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

综合判断,“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释放潜能、率先突破、缩小差距的总体特征,进入新一轮重要发展期。

一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

人均生产总值由1.8万元向4万元靠近,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经济社会发展整体上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在转变中促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变是“十二五”发展的主旋律,必须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发展转变,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消费、出口协同拉动转变,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三是推进社会民生改善的突破时期。

改善民生、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十二五”社会建设的战略重点,必须加快调整分配结构,把公共财力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深入推进民生八大工程,力争使我县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赶上并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四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时期。

绿色、低碳、生态、安全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追求,必须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必须牢牢把握、大有可为的一个重要时期。

全县上下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倍加珍惜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强化忧患意识,深化县情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

第二章总体要求及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和项目带动、城镇带动、开放带动战略,始终坚持“一个目标揽全局、两大工业立支柱、三大产业为主导、四大项目促增收”的发展思路不动摇,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一区三基地”,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确保城乡居民财富有较大幅度增加,确保全县社会和谐稳定,奋力推进率先突破发展、建成陕南经济强县、打造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县域板块。

二、发展原则

——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柞水所有问题的关键,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发挥优势,释放潜能,瞄准先进,实施赶超,更加自觉地推动加快发展。

——坚持调整结构转型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强化产业融合,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区域互动,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坚持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双拉动,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坚持为了人、依靠人、发展人、富裕人,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

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和战略思维,敢于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用好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努力实现多元化发展和包容性增长。

三、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实现循环经济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民生和公共服务保障“三个上水平”,全县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四项指标翻番。

经济社会发展在商洛率先突破、在陕南保持上游、在关天经济区争先进位。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跨越。

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以上,达到7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47倍;

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7%,达到4.08万元,是“十一五”末的2.26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1%,累计达到300亿元,是“十一五”的3.79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达到11.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29倍;

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1.5%,达到7.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65倍;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2%,达到2.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62倍;

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突破百亿元大关,是“十一五”末的3.05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2%,达到3.32万元,是“十一五”末的2.12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8%,达到8000元,是“十一五”末的2.17倍。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三次产业比由“十一五”末的12:

41调整优化到8:

56:

36,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3%以上,三大主导产业提供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65%以上。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

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16%,COD氨氮削减20%、SO2氨氧化物削减1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市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以内,主要河流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规划要求,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空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0天以上,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

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新老城区一体化,城区面积达到10.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8.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8%以上。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

城乡医药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科技、文化、体育、广电、残疾人等社会事业明显加强。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公共安全防控能力大幅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年均控制在3%左右,城乡居民居住、出行和享受服务的条件明显改善。

专栏2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实际

十二五

市规划

年均增

长(%)

市增速(%)

属性

生产总值(亿元)

70

650

16

15

预期性

人均生产总值(元)

40816

26100

17.7

财政总收入(万元)

72000

500000

21.5

20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万元)

28000

250000

21.2

18.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79.1)

〔300〕

〔2500〕

20.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1.9

200

18

高速公路总里程(公里)

81

378

17.6

经济结构

R&

D经费占GDP比重(%)

1.5

2.5

工业增加值比重(%)

34.6

45

40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41

35.7

城镇化率(%)

48

资源环境

耕地保有面积(万亩)

14.7

14.5

298.5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20〕

〔16〕

〔15〕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³

/万元)

125

115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50

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85

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

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

100

COD、SO2减排率(%)

14.5、73.2

20、10

森林覆盖率(%)

72

66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

490.7

4000

人民生活

总人口(万人)

15.65

17.15

249

人口自然增长率(‰)

2.28

5

5.8

解决贫困人口(万人)

〔2.9〕

〔1.3〕

〔40〕

城镇新增就业(人)

〔3880〕

〔5000〕

〔260000〕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

〔15.7〕

〔200〕

转移农村人口(万人)

〔0.5〕

〔2〕

〔32〕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

城市绿化率(%)

4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5675

33200

30000

16.2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3684

8000

注:

〔〕表示五年累计数。

四、空间布局

——功能布局。

着眼融入关天经济区,统筹考虑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区域特色,科学确定区域发展布局,建设以三廊六区九点为布局的西安第二生活区,以小岭工业区为核心的钢铁工业及有色金属材料基地,以盘龙生态产业园为核心的现代中药生产加工基地,以汇生源、金台、杏坪等农业园区为依托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形成以“一区三基地”辐射带动全县发展的格局。

——城镇布局。

围绕建设关天经济区三级城市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整体谋划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基本形成以乾佑河、社川河、金井河为轴线的城镇空间格局,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小城镇为支撑、以中心村为依托的城镇体系。

——产业布局。

按照全县抓主导、区域抓特色的要求,不断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乾佑河流域重点发展现代医药和生态旅游产业,社川河流域重点发展矿产冶金产业,金井河流域和其他流域的纵深地带重点发展绿色农产品产业。

——经济核心区布局。

以产业开发和重大项目为抓手,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着力打造以矿产冶金为主导的小岭工业区、以现代医药为主导的盘龙生态产业园、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营盘旅游产业园和县城商贸流通集散地等四个经济核心区,使之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带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强目标。

——生态保护布局。

以争创全国生态示范县为目标,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型经济,着力构建以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柞水溶洞风景名胜区、九天山森林公园、五华山森林公园及乾佑河、社川河、金井河上游水源保护地为核心,辐射全县的生态保护体系,努力实现生态强目标。

第三章产业兴县

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为重点,按照“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促进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对接,形成产业集群”的思路,做强矿产冶金,做精生态旅游,做优现代医药,做大绿色农产品,加快形成黑色金属采选及加工、有色金属和贵金属采选及加工、非金属采选及加工、尾矿等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旅游开发、现代中药生产及加工、绿色食品生产及加工等七大产业链,大力实施“1212”工程,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着力打造西安第二生活区和钢铁工业及有色金属材料基地、现代中药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产品基地,推进产业升级、产业延伸、产业多元,促进产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

到“十二五”末,力争三大主导产业对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超过65%。

专栏3

“1212”工程

1个产值超70亿元的产业,即黑色金属采选及加工业;

2个产值超20亿元的产业,即现代医药产业和有色金属及贵金属加工业;

1个产值超5亿元的产业,即非金属加工业;

2个产值超3亿元的产业,即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和绿色农产品加工业。

一、做精生态旅游,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

抓住省市打造“人文陕西·

山水秦岭”、“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和实施旅游精品工程的机遇,坚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按照“三廊六区九点”建设架构,做精生态旅游,重点完善牛背梁生态景观旅游区、溶洞风景名胜区、凤凰古镇民俗风情区和县城综合服务接待区四大旅游版块,逐步开发九间房、丰北河高山景观等特色旅游景点和红岩寺红色旅游基地,全面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

——景区景点建设。

坚持速度与质量、内涵与外延相结合,推进景区精品化建设,加快牛背梁生态景观旅游区、溶洞风景名胜区和凤凰古镇民俗风情区三大核心景区建设,提高景区质量和发展水平。

依托营盘旅游产业园,加快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二期开发、秦楚古道、秦岭狩猎俱乐部等生态旅游项目建设。

深入推进柞水溶洞景区深度开发,着力实施百神湖、西甘沟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将柞水溶洞建成国家级地质公园。

稳步推进凤凰古镇保护与开发,加大古民居、老街老店保护和修复,恢复老作坊和荷塘、稻田、水榭,建成水上乐园。

“十二五”末,力争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创建5A级景区,柞水溶洞创建4A级景区,九天山森林公园、秦楚古道创建3A级景区。

——配套设施建设。

围绕游憩颐情、购物消费、康体养生、异地养老四大功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升旅游发展承载能力。

改造提升牛背梁、柞水溶洞、凤凰古镇三大核心景区交通、停车场、邮政通讯、环境卫生、导游标识等设施,加快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综合服务区、S102溶洞段改线、凤凰古镇异地养老区等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陕西五洲(万国)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