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6160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docx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文学时代表人

期物

.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作业》

 

魏晋南北朝诗歌文学一览表

 

代表作品特点

 

三曹:

曹操、

曹丕、

曹植;

七子:

孔融、

陈琳、

王桀、

徐干、

阮瑀、

刘桢、

应玚

 

蔡琰

 

建安文

 

诗歌

 

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

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

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

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

如徐干的《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

得细腻深厚。

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

"古诗"晚,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辞赋

 

"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

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

"七子

"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

 

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

 

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

 

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

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干二人

是曹魏一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文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干、王粲的论说

 

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

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

 

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质。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

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

“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特征,建安文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

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

 

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建安文学中所反映的人在社会角色义务之外,还有个人的情趣,爱好,公共的社会生活之外还有私人的日常生活。

建安文学是充分展示个体生命的文学,它充分展示着伟大的生命精神,具有恒久的魅力和价值.。

 

东汉王朝恢复,曹操便制订了“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七子"散文名篇有孔融《荐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

 

书》,陈琳《移豫州檄》、《为曹洪与魏太子书》,阮瑀《为

 

曹公作书与孙权》,王粲《务本论》、《荆州文学记官志》

 

等。

"七子"散文在形式上有逐步骈化的趋向,尤以孔融、

 

陈琳比较显著。

他们的一些作品对偶整饬,又多用典故,

 

成为从汉末到西晋散文骈化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略的环

 

节。

 

作品集

.

 

的治国方针。

曹操在逐个消灭各个割据势力,消除战乱,实施一系列富国强兵措施的同时,身体力行,积极领导发展文学事业,“御军三十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以及追随他们的建安七子:

孔融(唯其与曹操政见不一)、王灿、陈琳、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及一、二十位文人学士亦仿照曹操

"七子"著作,原集皆已佚,今独存徐干的政治伦理专

积极努力创作。

建安时期,无

论《中论》。

明代张溥辑有《

孔少府集》、《王侍中集》、

论是诗歌、辞赋,文章等都获

《陈记室集》、《阮元瑜集》、《刘公干集》、《应德琏

得了极大的进步,尤其是诗

休琏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清代杨逢辰辑

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有《建安七子集》。

次文人诗的创作高潮,使汉乐

府诗完全成熟,五言诗体得以

发展,七言诗体从此开创。

操又率先冲破儒学的禁锢,打

破当时盛行的骈体文格式,采

用通脱的文体作文章,追随他

的文人学士亦积极响应。

在北

方,不仅出现了一个文学繁荣

的局面,而且使一代文风得以

转变。

这一时期的文学被称之

为“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为

推动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

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

献,尤其是对后来的文化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阮籍著有《大人先生传》、《达庄论》、《通易论》、五言咏怀八十二首,嵇康作品有《赠兄喜秀才入军诗》十九首、《幽愤诗》一首、《叙志诗》二首、《游仙诗》一

正始文首、《六言诗》十首、《重作四言诗》七首、《思亲诗》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

发生了重大变化。

建安文学的

昂扬的基调是对於建立不朽

功业的渴望和自信。

但是,也

 

学一首、《答二郭诗》三首、《与阮德如诗》一首、《酒会

诗》七首、《杂诗》一首

 

书《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吕长悌绝交书》赋《琴

嵇康、

赋》、《酒赋》、《蚕赋》、《怀香赋》

阮籍、

 

《声无哀乐论》、《养生论》及《答难养生论》、《释私论》、《管蔡论》、《明胆论》《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及《答解宅无吉凶摄生论》、《难自然好学论》

 

其他

 

《琴赞》、《灯铭》、《卜疑》、《太师箴》、《家诫》、《圣贤高士传赞》、《春秋左氏传音》

.

 

存在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于个

体生命能否实现其应有的价

值的怀疑。

阮瑀的诗已有这样

的内容,曹植后期的某些作品

更为突出。

正始文人面对远为

严酷的现实,很自然的发展了

建安文学中表现“忧生之嗟”

的一面,集中抒发了个人在外部力量强大压迫下的悲哀。

换言之,建安文学中占主导地位

的、高扬奋发、积极进取的精

神,在正始文学中已经基本消

失了。

由于周围环境危机四伏,动辄得咎,也由于哲学思考的盛行,正始文人很少直接针对政治现状发表意见,而是避开现实,以哲学的眼光,从广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来观察事物,讨论问题。

也可以说,他们把从现实生活中所得到的

感受,推广为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考。

这就是正始文学呈现出浓厚的哲理色彩。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

前者代表人物

 

、王弼、夏侯玄。

他们主要成就在哲学方面。

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稽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人。

其中阮籍、嵇康的文学

 

西晋文

 

三张、

潘岳、

陆机、

 

左思、

刘琨、

郭璞、

.

 

成就最高。

 

潘岳、《西征赋》、《闲居赋》、《怀旧赋》陆机、《辩一是模拟古人的拟古之风甚

亡论》、《叹逝文》、《哀武帝文》》、《寡妇赋》左思盛。

拟古是文人创作追求技巧

作品今存十四首。

除《咏史》八首外,还有四言诗《悼离化的一种表现方式,而这种方

赠妹》二首,《招隐》二首,《杂诗》一首,《娇女诗》式则成为西晋文学的一大特

一首,另外还有《三都赋》。

左思是一个诗赋皆能的作家,殊景观。

西晋一代的大部重要

但在这些作品中,影响较大的还是《三都赋》与《咏史》作家,如傅玄、张华、束皙、

八首,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

“左思奇才,业深陆机、陆云等都在模拟上下了

覃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无遗力矣。

”很大功夫,其中陆机最为著

这两类作品,《咏史》八首是奠定他在文学史上地位的成名。

二是追求词藻的华美与对

名作。

我们先介绍一下《三都赋》,然后再谈《咏史》八偶的工整。

这种追求由于大多

首。

刘琨的诗歌现存的只有三首,一首四言《答卢谌》,是刻意为之,是出于呈才炫博

两首五言即《重赠卢谌》和《扶风歌》。

的目的,因而显得文字雕琢堆

砌,有失简洁明快,潘、陆二

人最具有典型性。

张华曾批评

陆机说:

“人之作文患于不才,

至子作文,乃患才多也”,孙

绰评西晋文章说:

“潘文烂若

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

简金,往往见宝”。

所谓烂若

披锦见其雕琢,所谓排沙简金

者,显其堆砌。

三是总体风格

而言,繁缛成为其基本特点。

这种风格的形成则是其刻意

呈才,过分追求对偶与藻饰的

必然结果。

葛洪、

葛洪《抱朴子。

自叙》(书)

孙绰、

《遐观赋》(赋)

王羲

之、

《法婴玄灵之曲》(曲)

袁宏、

《洗药池诗》(诗)

谢混、

殷仲文

《钧世》(文)《毛诗》(诗)

顾恺之

孙绰《遗孙浩书》(书)

殷仲堪

《遂初赋》(赋)

 

东晋士人则追求闲淡,无意功

名,文学上或表现为枯淡或呈

现出清新自然

.

 

东晋文

陶渊明

《游天台山赋》(赋)

《喻道论》(论)《列仙传赞》()

《于法威赞》()《?

公诔》(诔)

《表哀诗》(诗)《赠温峤诗》(诗)

《秋日诗》(诗)

王羲之《与会稽王?

》(杂帖文章)

《遗谢安书》(杂帖文章)

《又遗殷浩书》(杂帖文章)

《书论》《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兰亭诗》(诗)

袁宏《咏史诗》(诗)《东征赋》(赋)

《北征赋》(赋)《七贤序》(文)

《去伐论》(文)《祖逖碑》(文)

《孟处士铭》(文)《吊嵇中散文》(吊文)

谢混《游西池诗》(诗)《诫族子诗》(诗)

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诗)

顾恺之《筝赋》(赋)《冰赋》(赋)

《观涛赋》(赋)《雷电赋》(赋)

《王衍画赞》《虎丘山序》《神情诗》

(诗)

殷仲堪《游园赋》(赋)《将离赋》(赋)

《致谢玄书》(文)《答桓玄四皓论》(文)

桓玄《凤赋》(赋)《鹦鹉赋》(赋)

《鹤赋》(赋)《登荆山诗》(四言诗)

《南林弹诗》(五言诗)《王孝伯诔》(文)

.

 

方生《庐山神仙诗》(诗)

 

《上贞女解》(诗)《列女传》(诗)

 

《天晴诗》(诗)《怀归谣》(诗)

 

《有缘咏》(诗)《后斋诗》(诗)

 

《风赋》(赋)《怀春赋》(赋)

 

《七欢》(文)

 

陶渊明《扇上画赞》(接近四言诗的韵文)

 

《读史述九章》(接近四言诗的韵文)

 

《饮酒》(诗)《咏贫士七首》(诗)

 

《归园田居》(诗)《怀古田舍》(诗)

 

《于西田获早稻》(诗)《示庞主簿邓治中》(诗)《有会而作》

(诗)

 

《杂诗》(诗)《读山海经》(诗)

 

《咏荆轲》(诗)《拟古》(诗)

 

《赠羊长史》(诗)《桃花源诗并记》(诗)

 

《五柳先生传》(自撰的小传)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传)

《桃花源记》(散文)《与子俨等疏》(散文)《自祭文》(祭

文)《祭程氏妹文》(祭文)《祭从弟敬远文》(祭文)《归去

来辞》(抒情小赋)《闲情赋》(赋)

《感士不遇赋》(赋)

谢i灵运《登池楼》(诗)《临川被收》(诗)

综观这一时代的文学,描写

(诗)《石门岩上宿》(诗)《拟魏太子

自然景物、男女爱情、朋友交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谊的作品中不乏感情真挚和

邺中集诗八首》(诗)

语言清新的佳作,但大量出现

ii

(诗)

在诗文集中的是那些饮宴、应

《白石岩下径行田》

酬、咏物的作品,等而下之的

颜廷之《北使洛》(诗)《还至梁城作》(诗)《五君咏》(诗)

就是艳体诗。

这种现象还祸延

 

南朝文

 

谢灵

运、颜

廷志、

谢庄、

鲍照、

谢眺、

王融、

范云、

何逊、

吴君、

 

《秋胡诗》(诗)

 

《庭诰》(散文)《赭白马赋》(赋)

 

谢庄《五马赋》(赋)《五马歌》(歌)

 

《殷贵妃诔》(诔文)《北宅秘园》(诗)

 

《怀园引》(诗)《月赋》(赋)

 

鲍照《瓜步山揭文》(五言乐府)

 

《代出自蓟北门行》(五言乐府)

 

《代东武吟》(五言乐府)《代放歌行》(五言乐府)《代贫贱愁苦行》(五言乐府)《代白头吟》(五言乐府)《拟古诗》(五言乐府)《拟行路难》(乐府诗)

 

《夜坐吟》(诗)《梅花落》(诗)

 

谢朓《游东田》(诗)《王孙游》(诗)

 

《咏风》(诗)《咏竹》(诗)《蔷薇》(诗)

 

《杂咏五首》(诗)《游敬亭山》(诗)

 

《游山》(诗)《将游湘水寻句溪》(诗)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

 

《冬绪羁怀示萧谘议虞田曹刘江二常诗》(诗)《随王鼓吹曲·入朝曲》(诗)

 

《暂使下都夜发辛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始出尚书省》(诗)《观朝雨》(诗)《答王世子》(诗)《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诗)《思归赋》(赋)

 

《酬德赋》(赋)《临楚江赋》(赋)

 

《野鹜赋》(赋)《拜中军记室辞随王笺》(骈文)

 

王融《曲水诗序》(诗)《策秀才文》(诗)

 

《别王丞僧孺》(诗)《古意二首》(诗)

.

 

乐府民歌。

今存的南朝乐府民歌十之八九是情歌,尽管坦率而健康,但比起汉乐府和北朝乐府来,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要狭窄得多,其原因也应当是搜录整理者摒弃了怨刺之音,只收录那些可以满足上层人士

声色之娱的作品。

创作活动受到空前的重视,作品的社会功能又日见其广,高门世族的自我标榜、互相欣赏,寒士的进取仕进,都离不开文学。

为了掩饰内容的贫乏,作家们就在形式上锐意潜心,力求精美。

自晋代以来,士族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标准偏重于辞藻

华美、声律和谐、隶事精当、属对工切这些形式方面。

《文心雕龙·明诗》说:

“晋世群才,稍入轻绮。

”轻可以指内容的单薄空虚,绮应当指形式上雕文织采、侧艳华丽。

这种轻绮之风,从陆机、潘岳发端,到南朝已成为文学的时代风貌

《江皋曲》(诗)《思公子》(诗)

.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骈文)

 

沈约《饯谢文学离夜》(诗)

 

《酬谢宣城朓》(诗)《怀旧诗》——《伤谢朓》(诗)《别

范安成》(诗)《八咏诗》(诗)《寒松》(诗)《咏孤桐》(诗)

《咏梧桐》(诗)《霜来悲落桐》(诗)《早发定山》(诗)《新

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泛永康江》(诗)

 

《石塘濑听猿》(诗)《四时白鑏歌》(诗)

 

《六忆诗》(诗)《秋白鑏》(诗)

 

《郊局赋》(赋)《于徐勉书》(赋)

 

《修竹弹甘蕉问》(赋)

 

范云《赠张徐州谡》(诗)《闺思》(诗)

 

《临江仙》(诗)《四色诗》(诗)

 

张融《门律》亦名《少子》《通源》(家诫)《遗令》《白

日歌》(诗)《箫史曲》(诗)《别诗》(诗)《海赋》(赋)孔稚

 

《北山移文》(骈文)《褚伯玉碑》

 

《道馆碑》《奏劾王奂》(弹奏)

 

《奏劾王融》(弹奏)《游太平山》(诗)何逊《临行与故游夜

别》(诗)

 

《从镇江州与游故别》(诗)

 

《与胡兴安夜别》(诗)《酬范记室云》(诗)《边城思》(诗)

《下方山》(诗)

 

吴均《行路难》(诗)《古意》(诗)

 

《边城将》(诗)《酬周参将》(诗)

 

《陌上桑》(诗)《与朱元思书》(骈文)

 

柳恽《捣衣》(诗)《江南曲》(诗)

 

萧衍《子夜四时歌》(歌辞)《襄阳蹋铜碮歌》(歌辞)《芳树》

(乐府古题)《有所思》(乐府古题)《拟青青河畔草》(乐府

《新成安乐宫诗》

《和樊晋陵伤妾》

.

 

古题)《古意》(歌辞)《捣衣》(歌辞)《织妇》(歌辞)《十喻》

(诗)

 

《还旧乡》(诗)《登北顾楼》(诗)

 

肩吾《九日侍宴乐游园应令》(诗)《山池应令》(诗)《岁

尽应令诗》(诗)

 

《乱后行经吴邮亭》(诗)《乱后经夏禹庙诗》(诗)《书品》

(书法评论)

 

徐陵《奉和咏舞》(诗)《新亭送别应令》(诗)《山斋》(诗)

《别毛永嘉》(诗)

 

《陇头水》(诗)《关山月》(诗《出自蓟北门行》(诗)《与

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书)《玉台新咏》

 

阴?

坚《和登百花亭怀荆楚》(诗)

 

(诗)《渡青草湖》(诗)

 

(诗)

 

北朝文

温子升

北齐时代的少数民族作品今

存者只有一首高车族将领斛

在东魏末被高澄(即后来的北齐文襄帝)囚于晋阳狱饿死。

律金所唱的《□勒歌》,历来

但和他同时齐名的邢劭则活到了北齐。

邢劭传世的作品除

视为诗歌中的杰作。

和北齐相

诗和骈文外,还有一篇《新宫赋》,见于《艺文类聚》,

对立的北周,由于有来自南方

恐非全文。

这篇赋的手法似受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何

的王褒和庾信,所以文坛颇不

晏《景福殿赋》影响较深。

如:

“兽狂顾而犹动,鸟将骞

寂寞。

庾信和王褒都是著名的

而以疲,木神水怪,海若山祇,千变万化,殊形异宜”等

诗人和骈文家。

庾信的辞赋尤

句,主要是铺陈和夸饰,而句法却又是四言、六言相对,

多名作。

但除他们以外,并没

已具骈赋特点。

有产生什么重要的作家。

因此

邢劭

《周书》不立《文苑传》,关

于当时的文学状况都见于《王

邢劭的诗存者不多,诗风似较温子升要质朴些,然而感情

褒庾信传论》。

北周的赵王宇

比较真挚,尤以自伤及忧时之作为佳。

如《冬日伤志篇》:

文招,滕王宇文□都曾受庾信影

昔时惰游士,任性少矜裁。

朝驱玛瑙勒,夕衔熊耳杯。

响,吟诗作文。

现存的庾信集序

花步淇水,抚瑟望丛台。

繁华夙昔改,衰病一时来。

重以

是宇文□所作,文风很接近庾

三冬月,愁云聚复开。

天高日色浅,林劲鸟声哀。

终风激

信。

北周的创始者宇文泰曾经

檐宇,余雪满条枚。

遨游昔宛洛,踟蹰今草莱。

时事方去

命令苏绰作《六条诏书》和仿

 

矣,抚己独伤怀。

这首诗大约是他晚年所作。

在北齐后期,孝昭帝高演杀了大臣杨愔,朝政日乱。

邢助和杨愔有交谊,曾受到一定的连累。

他目睹北魏旧都洛阳经历尔朱氏之乱

以及高欢挟持魏帝迁都邺城后的荒凉景象,抚今思昔,颇有悲愤之感。

他的骈文虽多属应用文字,但他所作《萧仁祖集序》,强调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作家,文风不能相袭,这个论点显然是不错的,不过他的创作实践,却主要还是学习南朝齐梁的文风,这是当时北朝文人总的趋势。

 

魏收

 

稍后于邢劭的魏收,曾与邢齐名争胜。

据说魏收认为要能作赋才算“大才士”,他的赋写得比邢劭多,然而现今却一篇也没有留传下来。

魏收的骈文与温子升、邢劭也不过是伯仲之间。

他的诗存者不多,其佳句如“泻溜高斋响,

添池曲岸平”(《喜雨》):

“凌寒翠不夺,迎喧绿更浓”(《庭柏》)等,似亦未脱齐梁诗习气。

北齐还有一些作

家如刘逖等人,诗风都学习齐梁。

尤其是南朝后期经过侯景之乱及西魏攻克江陵以后,一部分南方文人也避乱逃往北齐,如颜之推、萧悫、郑公超等,对北齐文学的繁荣也作出了贡献。

北齐后期出现了卢思道、薛道衡和孙万寿等人,都由齐入隋,历来被视为隋代诗人。

他们的诗作实际上已超过南朝陈代的多数诗人。

试看隋代诗人中较有成就的大抵是北方人,相反地,由陈入隋的江总、虞世基、虞世南等人却没有写出多少佳作。

这说明北朝文学是越到后来越繁荣,而南朝文学却到梁中叶以后就走上下坡路了。

 

北齐人物

 

北齐诗歌除了文人作品外,还有一首少数民族的民歌《敕勒歌》。

“敕勒”是高车族的别名。

此歌据云本用鲜卑语唱,经译为汉语,便成了杂言体。

诗中反映了高车族的游牧生活与北国的草原风光,为历来所传诵。

金元好问曾称赞此诗说: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北齐也产生了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和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两部散文名著。

前者写佛寺和贵族邸宅的建筑以及北魏末年一些人的生活面貌,颇为生动;后者写梁朝中叶和北齐一些上层人物的小故事也颇具特色。

.

 

《尚书》作《大诰》,想纠正浮艳的文风,虽未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但对后来隋代李谔的上疏请正文体和唐代的陈子昂、韩愈等人改革文体,则有一定的影响。

除上述诗文作家以外,有一些少数民族人士所写的应用文字,则和文人们不同。

例如《周书·晋荡公护传》所载宇文护的母亲阎氏给宇

文护的信及他的复信,都比较接近口语。

尤其是阎姬那封信中有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如“阿摩敦”等,信中写家常琐事及离乱中的遭遇,颇为细致;两封信都颇有感情。

这种文字,虽不是专门的文学作品,却是相当重要的语言文学史料。

.

 

北周人物

 

和北齐相对立的北周,由于得到了南方的王褒和庾信,所

以文坛也颇不寂寞。

庾信和王褒都是著名的诗人和骈文

家;庾信的辞赋尤多名作。

但他们成名都在来到北方以前,

只是入北以后,,由于生活经历的变化而趋向刚劲。

在庾、

王入北以前,西魏统治区并未产生什么重要作家,仅有申

徽等少数人能写一些骈文。

但执政者宇文泰已对文体的华

靡很不满意,而命苏绰仿《尚书》作《大诰》,想纠正文

风。

但他那种完全复古的文体,完全不切时用,所以实际

上并未产生影响。

后来庾信等人一到长安,连宇文泰的儿

子们也模仿起庾信的文风来。

不过他们却并没有写出什么

有价值的作品。

总的来说,北朝文学的繁荣主要是出现于

北齐境内,北周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则主要靠庾信和王褒

二人。

这是因为北魏一百多年中,关中一带的文化已远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