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小区景观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621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档小区景观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档小区景观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档小区景观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档小区景观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档小区景观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档小区景观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档小区景观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档小区景观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档小区景观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档小区景观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档小区景观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档小区景观设计.docx

《高档小区景观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档小区景观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档小区景观设计.docx

高档小区景观设计

1绪论

1.1城市园林绿化的趋势

1.1.1“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导向

作为人居环境的城市居民区,其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小区住户的要求,即居住区的绿化造景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居民的生活和休闲的要求。

【1】现代人所要求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围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展开的,在物质生活得以满足、精神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人们会追求一个更健康、和自己更有亲和力地环境。

居住区绿化中,不仅要考虑到美的要素,更要充分考虑居住区里的主体——人的需要,只有了解了这种需要,再从这种需要出发进行设计,进行必要的美的处理,才能达到居民满意的效果。

对于一个能满足实用、美观的原则小区设计,要“以人为本”的思想作思想基础,以人立足点,从人的方位去综合考虑,在此同时,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人和自然和谐的发展是城市发展到现在的一种趋势,就现在及未来很长时间都有其正确性。

1.1.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发展方向

18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均以工业化发展的程度作为衡量经济强国的标准,即“把追求GDP的增长看做是建设强国的唯一目标和动力”,在这各思想导向下,人类对自然造成了无穷的破坏。

不过人类很快看到了自己对世界所起到的负面影响,1972年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1982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在各界引起高度重视而用来指导城市小区绿化的直接表现就是出现了生态型小区绿化景观,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规划呈现空间结构,使廊道、镶嵌体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有一定的美学价值,适于人类聚居。

1.1.3居住小区的健康理念

2002年,零点调查公司,在全国做了一次市场调查:

“你最想拥有什么?

”被调查者中有70%以上的人选择了“健康”。

由此可见,现代人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

”【1】在现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单调的生活内容、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围绕下,保持健康有其难度。

为此重视环境问题的设计师们应努力为现代人创造一个更适合的人居环境,从单纯的对艺术形式和视觉的追求中走出来,注重生态对人类身心的调剂功能。

将自然引入居住区,引到每个居民身边,以景观学、行为学、生态学、美学等学科理论综合考虑、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区环境。

2、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要求

2.1追求生活情趣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休暇时间,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

因此,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位,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了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2.2注重动态的景观效果

在静态构图上,景观设计要求讲求图案的构成和悦目的视觉感染力,但景观设计更为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织,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形成居民区景观轴线,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如各种绿轴、蓝轴等。

这种流动的空间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效应,使人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和情趣体验,对构筑居住区的文化氛围和增强可识别性起到积极作用。

2.3强调可参和性

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

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和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和自然交融的确空间。

例如,成都一些居住区通过各种喷泉、流水、泳池等水环境,营造可观、可游、可戏的确亲水空间,受到人们的喜爱。

2.4坚持因地制宜

   住宅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地方,建筑风格多为现代建筑风格,各地区在建筑装饰上也强调要突出地方特色。

绿化设计首先应该从这一大的前提出发,做到不同地域和建筑形式的小区绿化各具特色。

特色是绿化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和对户外活动的要求不同,作出不同设计。

由于北方四季分明,冬春风沙大,因此绿化首先从防护功能出发,充分考虑冬季防风,降低风速,防尘的效应;夏季应考虑通风,遮荫降温的作用,应以乔、灌、草为基本形式,并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

楼间绿地应有足够的遮荫乔木。

其次,为了方便居民的户外活动,在空间组织上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应通过绿化带等形式划分出若干大小不同的活动空间;在道路,小广场的安排上,还必须考虑日常生活上的行动方便以及突发事件发生后的防灾及人员疏散问题,因此绿化种植不应阻碍交通。

 

2.5经济实用 

  所谓"经济实用"就是说居住区的绿化设计应考虑以最适当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效益。

 

  2.5.1 要善于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居住区毕竟不同于公园,绿化应以满足居民生活为主,给居民创造一个生态环境良好,有一定户外活动场地为宗旨。

因此,应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根据已有的地形地貌,适当整理,没有必要大量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这也符合我国造园一向强调的要"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的优良传统。

 

2.5.2适地适树 

  小区房屋建设,对原有土壤破坏极大,建筑垃圾往往就地掩埋,已经造成了原有城市土壤的贫瘠化。

再者,居住区环境的日常管理水平也不可能像公园绿地那样高。

因此应从较粗放的管理投入考虑,在树种选择上一定要以地方树种为主,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6主题化的设计思想

以某种主题为主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或营造独特的社区文化、艺术氛围,或表达对某种生活情调的追求,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需求中特定群体的需求。

设计的主题思想既可以从市场分析出发,又可从居住区区位环境的景观特质提炼出来。

如华阳府河音乐花园,以音乐为概念的环境设计策划、设计,迎合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得到了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同,从而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3.景观设计的总体空间布局

3.1景区空间的划分和组合

【3】把单一空间划分为复合空间,或把一个大空间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空间,其目的是在总体结构上,为庭园展开功能布局、艺术布局打下基础。

划分空间的手段离不开庭园组成物质要素,在中国庭园中的屋宇、廊、墙、假山、叠石、树木、桥台、石雕、小筑等,都是划分空间所涉及的实体构件。

景区空间一般可划分为主景区、次景区。

每一景区内都应有各自的主题景物,空间布局上要研究每一空间的形式,大小、开合、高低、明暗的变化,还要注意空间之间的对比。

如,采取“欲扬先抑”,是收敛视觉尺度感的手法,先曲折、狭窄、幽暗,然后过渡到较大和开朗的空间,这样可以达到丰富园景,扩大空间感的效果。

 3.2景区空间的序列和景深

人们沿着观赏路线和园路行进时(动态),或接触园内某一体型环境空间时(静态),客观上它是存在空间程序的。

若想获得某种功能或园林艺术效果,必须使人的视觉、心理和行进速度、停留的空间,按节奏、功能、艺术的规律性去排列程序,简称空间序列。

早在1100年前,中国唐代诗人灵一诗中“青峰瞰门,绿水周舍,长廊步屐,幽径寻真,景变序迁,……”,就已提出了景变序迁的理论,也就是现在西方现代建筑流行的空间序列理论。

【3】中国传统景园组景手法之一,步移景异,通过观赏路线使园景逐步展开。

如登高-下降-过桥-越涧-开朗-封闭-远眺-瞰-室内-室外——使景物成序列曲折展开,将园内景区空间一环扣一环连续展开。

如,小径迂回曲折,既延长其长度,又增加景深。

景深要依靠空间展开的层次,如一组组景要有近、中、远和左、中、右三个层次构成,只有一个层次的对景是不会产生层次感和景深的。

景区空间依随序列的展开,必然带来景深的伸延。

展开或伸延不能平铺直叙地进行,而要结合具体园内环境和景物布局的设想,自然地安排“起景”、“高潮”、“尾景”,并按艺术规律和节奏,确定每条观赏线路上的序列节奏和景深延续程度。

如,二段式的景物安排,即序景一起景一发展一转折一高潮一尾景;三段式,即序景一起景一发展一转折一高潮一转折一收缩一尾景。

3.3观赏点和观赏路线

观赏点一般包括入口广场、园内的各种功能建筑、场地,如厅堂、馆轩、亭、榭、台、山巅、水际、眺望点等。

观赏路线依园景类型,分为一般园路、湖岸环路、山上游路、连续进深的庭院线路、林间小径等。

总之,是以人的动、静和相对停留空间为条件来有效地展开视野和布置各种主题景物的。

小的庭园可有1~2个点和线;大、中园林交错复杂,网点线路常常构成全园结构的骨架,甚至从网点线路的型式特征可以区分自然式、几何式、混合式园。

观赏路线同园内景区、景点除了保持功能上方便和组织景物外,对全园用地又起着划分作用=一般应注意下列四点:

 1)路网和园内面积在密度和型式上应保持分布均衡,防止奇疏奇密:

 2)线路网点的宽度和面积、出入口数目应符合园内的容量,以及疏散方便、安全的要求。

 3)园入口的设置,对外应考虑位置明显、顺合人流流向,对内要结合导游路线。

 4)每条线路总长和导游时间应适应游人的体力和心理要求。

4景观节点要素

4.1居住区区域位置及配套设施对居住区位置选择

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保证住区有清新的空气、便利的交通、充分的日照、良好的通风条件,根据其所在地段因地制宜地和大环境结合,善于发挥地段优势。

居住区可借鉴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手法,在功能上,像钱学森所说的“有学校、有商场、有饮食店、有娱乐场所,日常生活都可以步行来往,又有绿地园林可以休息。

这是把古代帝王所享受的建筑、园林,让现代中国的居民百姓也享受到。

”住区以居住为主体,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

4.2居住区的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

交通中以人为本,即人行优先,不能让车干扰居住环境,有条件可人车分流。

居民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从而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住区道路系统要分级明显,架构清楚,通而不畅、顺而不穿。

环境景观道路要求道路有生动曲折的布局,人在通过道路的过程中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通过道路表现出景观的主题。

景观中的道路不是指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街道,而是通过道路引人人胜,引导居住者进入情景之中。

这就要求景观道路要做得“出人意外,人人意中”。

适当时候,通过巧妙布置,让人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给人带来感叹和美的感受,使道路充满人情味受到欢迎。

另外,优美容易认知的道路线型、清晰的道路系统、良好的断而组织和路面铺装,也是体现居住环境质量的重点。

4.3居住区的停车场

居住区停车场的停车位要数量合适、设置合理,有利于优化环境,节约用地,减少对居民的干扰。

停车位的布置不能影响环境的美观,要尽可能减少空气污染、噪音干扰,且应节约用地,住区停车场以设在地下、半地下较为适宜,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a.半地下停车场和绿化组合——在同出地面的车场顶种植

灌木、花卉、草坪,以及花架、花坛,一举两得。

b.全地下车库——其顶面的覆土应绿化,并和周围地面园林

融为一体。

c.架空平台下停车库——在数幢住宅围合的空间设架空平

台,其下停车,其上为绿化、交往空间。

但由于车库靠近住宅,要

设法防止对住户的十扰。

d.在绿化带搭棚架停车——应尽量少用。

不靠近楼旁,噪音

少、棚顶有绿树。

4.4居住区的绿地

绿地作为居住区景观的一个元素,是居住区中唯一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对保障一个可持续的居住区环境,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居住区园林化没计,有一条明确的景观主轴线,沿这条主轴线,没计绿化步行街,有条件的话,在步行街旁把水引入、开人工小河流和省水泊体。

住区园林景观和植物花草应有层次,丰富多彩。

从小的楼顶、楼旁绿化、路边绿化,到组团绿化、小花园,到中心花园,都应做到空间层次分明。

在居住区环境建设中,注重营造人际交往空间。

组团绿化空间是理想的、方便的人际交往空间,应作为住区园林的重点,使之成为既有观赏景观又有交往设施(亭台、桌椅等),又是便于居民就近享用的绿化空间。

住宅楼首层架空也是绿化空间和增大人际交往的好办法。

可在架室层设置居民休息、健身、老人、儿童活动的设施,种植喜阴的矮科植物和花卉,发展立体绿化,营造空中景观。

房前屋后布置园艺,多层次主体绿化,造成无处不绿的居住空间。

4.5建筑对景观的影响

【4】建筑外型、色彩、组合居住区中的建筑物是各种物质要素的主体,数量大、类型多对人们视觉识别的刺激性强,是反映居住区特色的重要内容。

包括建筑风格和形式,最重要的是屋顶形式和建筑材料及建筑色彩运用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建筑布置错落有致,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建筑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中、色彩协调,和环境配合相宜。

建筑立面造型和色调采用可多式多样,根据特定的环境精心设计,应注重协调性、和谐性、耐重性。

立面要防止单调沉闷,尽量做到流畅大方、简洁明朗、虚实有度、刚柔相济,有节奏旋律感和时代特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墙面垂直绿化,屋面绿化、美化建筑物景象。

在居住建筑的组合中,要创造充满生活气息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

一种方式是以居住建筑群体围合一个公共性的建筑空间,围绕公共空间的周围形成若干个次空间;另一种组合方式是建筑组团被分割为若干个各自独立的小空间。

居住建筑的组合形式是多样的,空间内部形式变化是无穷的。

一个好的建筑单体设计,不仅是建筑本身功能设计的成功和外形的优美,更重要的是和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创造生动、优美的居住区空间景观。

4.6园林小品

建筑小品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是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计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

【5】建筑小品往往是建筑群体构图中一个延伸或不可分割体,作为美化环境、烘托气氛、隔断空间、装饰陪衬主体建筑,供人们休憩和观赏之用。

如亭、池、廊、桥、漏茶墙、棚栏、华表、路壁、花坛、喷泉以及各种建筑雕塑等。

适当的加以运用可以充实文化艺术的氛围,反映居住区特色,点缀景观。

环境景观小品在居住区景观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城市住宅区空间环境形象在城市景观点、线、面构成中,属于量大面广的“景观面”,其景观环境建设对于城市整体景观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设计的核心是引导“家园”形象的形成。

5、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手法

5.1小区步道设计

有调查表明,小区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是休息散步,而且居民多喜欢在小区绿化较好的道路上散步,而不是仅限于小区的小游园。

因此,小区的步道设计应以使用者的舒适度为重要指标,当曲则曲,当窄则窄,不可一味追求构图,防直放宽。

力图做到有收有放,树影相荫,因坡而隐,遇水而现。

5.2小区广场设计

小区广场称之为休闲场地更为合适,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的人车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

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

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小区尽量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越是高档的小区越不应该搞。

别墅区中则绝对不要设,不仅尺度不合适,而且也难于适应小区的休闲、交往等功能。

小区广场的形式,不宜一味追求场地本身形式的完整性,应考虑多用一些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

非凡是广场的外延可采用虚隐的方式以避其生硬,和四周的小区环境有机的结合。

此外,小区内的广场设计,一定要避免城市广场设计中缺乏绿荫的通病。

5.3架空设计

首层架空的手法可创造出满足居民需求的特色空间:

架空的底层首先解决了首层居民的地面返潮问题;其次架空的底层得以延伸;此外架空的底层还可以停放自行车、摩托车,减少了额外的停车场占地。

营造架空层的园林景观,首先要结合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功能布局,道循设计的理念,考虑视距的比例,适当缩小景物的尺度,巧妙运用借景、框景、障景等造景手法,让室内空间向室外延伸,从而起到增大空间、加深景深的作用。

总之按照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理念所创造出来的景观生态模式,能够完善城市居民住宅及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居住区环境的质量。

于开发商而言,景观生态环境良好的居住区有着更好的市场前景;于消费者而言,人们更愿意选择环境好的住宅,这在成都市房地产开发市场上已得到了验证:

营造好环境已经是居住区开发策划的重点,也是市场销售不可缺少的卖点。

另一方面,美丽宜人的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亦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

景观生态模式,将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提高到协调人和环境、人和自然关系的局面。

从这个意义上说,景观生态模式,为实现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统一创造了条件,也是未来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演化进程的必然。

6城市居民小区中植物的配置

6.1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

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

利用乔灌、地被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这样再进行空间的分割及联系,通过各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

【6】在进行这种层次的搭配之时,应注意乔木和灌木的比例约为1:

3—6为宜,草皮面积(乔、灌木投影范围除外),不高于绿地面积的30%,另外要注意植物种类的丰富多彩。

小区在注重运用色块组合的同时,应该彻底摒弃以往的一种大色块造景的误区。

但是色块的处理手法仍然在园林造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色块布置时色彩简洁明快,可按设计者的要求任意作出各种图形图案;采用色块的模纹形状可以达到最快的成形效果,满足快速绿化美化的要求;养护相对简单,只需要一次成形后经常间断性进行修剪,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只要合理选择色叶树种,就可以让色块四季基本不变,更加重要的是色块的设计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特别在欧式建设的小区中和环境比较和谐;容易使人感觉环境整洁有序,现代气息较浓。

合理运用色块,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现在常见的色块组合有:

红色块为红叶小檗,红花檵木;绿色块有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杜鹃;黄色块有金叶女贞、洒金珊瑚、金边黄杨;也有用红绿草、雪叶菊等草本花卉。

6.2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

“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荫好乘凉,秋季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

”这首诗道出了季节变化及对小区设计的最直接要求:

应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另外注意整个小的色相变化,在有色树种的搭配上,可以采用一些色彩对比度较大的树种,这样可以使小区的绿化更加生动活泼。

6.3以草本花卉弥补木本之不足

【6】虽然草本花卉在应用中的管理比较烦琐,但是相对来说更容易为进行控制,易于成为造景要素。

在组合时必须考虑到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生长势等方面,才能互相协调。

对于每个组合的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周围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

6.4主基调及主景

每一个园林都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一个园林也必须有一个视觉焦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个园林中的主景。

对于城市居住小区设计来说不可能不考虑其焦点景物的配置,可以是水景,也可以是山石景,也可以是植物造景,只要能和环境相协调就是好的,能被小区居民所认同的就是优秀的。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小区的主基调的问题。

现在的园林不是空洞的、没有思想的、没有内容的园林。

现代园林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的存在,我们尊重这种存在的同时,就必须理解园林中主基调的作用,定了基调才能创造出小区的园林氛围,才能表达出主题。

城市居住小区的绿化,作为城市园林的一部分,为城市人群聚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只有园林设计师尊重生态学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追求人和自然相和谐为目标,不断进取,才能使居住区的绿化更贴近居民、贴近生活。

 

致谢

走的最快的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三年多的努力和付出,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下完美的句号。

本论文设计在陈小梅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论文初稿和定稿无不凝聚着朱加平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设计期间,陈小梅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陈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使我深受感动,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和熏陶,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

在此向陈小梅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三年中给予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三年来的辛勤栽培。

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以及我的各位室友,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参考文献

【1】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王仰鳞<<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2001

【3】王仰麟.赵一斌.韩荡<<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概念、指标和案例>>[期刊论文]-地球科学进展1999(3)

【4】黄华明<<现代景观建筑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5】卢仁金承藻《园林建筑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6】朱丹粤<<城市园林绿地植物配置>>广州园林2002第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