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654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docx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docx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附答案1

一、选择题

1.下图漫画中,罗斯福和丘吉尔手中各拿着一根魔术棒,在庆祝一个1942年诞生的被称为“联合”的新生儿。

这个“新生儿”是

A.《凡尔赛条约》

B.《波茨坦公告》

C.《开罗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2.历史概念图是一种空间网络结构图,可以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也可以把碎片知识系统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概念支架图如下,图中括号处应该是

A.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B.发表《开罗宣言》

C.发表《波茨坦公告》

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3.20世纪30年代,大量的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往世界其他国家,中国也接受和保护了不少犹太人。

当时犹太人主要受害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B.日本法西斯

C.意大利法西斯D.德国法西斯

4.如图所示的战役

A.标志二战达到最大规模B.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D.宣告二战欧洲战事结束

5.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增多”“达到最大规模”这些关键词直接有关的事件是

A.凡尔登战役B.日本偷袭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

6.“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这段材料主要体现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项措施

A.调整工业

B.整顿银行

C.调整农业

D.以工代赈

7.1933年5月面对因经济危机而陷入极端贫困的民众。

美国联邦救济署把单纯救济的方案进行修改,这一做法极大地恢复了失业者的自尊心和自立精神,受到广泛赞誉。

美国政府的做法是

A.逐渐恢复银行信用B.规定雇员的谈判权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

8.“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

”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  )

A.国家干预经济

B.建立法西斯专政

C.兴建公共工程

D.实行计划经济

9.今天恐怖活动已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30年代笼罩着世界的恐怖力量是

A.反革命势力B.殖民势力C.垄断组织势力D.法西斯势力

10.在世界反法西斯统战线建立前,中国独立抗击了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

在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海外派遺军中有120万被牢牢钉在了中国。

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

B.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C.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1.如下图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其中的①②分别是指()

A.凡尔登战役;诺曼底登陆B.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格勒战役

C.慕尼黑阴谋;诺曼底登陆D.日军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

12.下列图片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的重大战役,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

13.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的影视回顾展,以下是某班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

“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

”根据片段判断,该影片为

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

14.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国民收入(亿美元)

680

220

100

170

60

40

国防开支所占比例(%)

1.5

5.7

9.1

23.5

14.5

28.2

 

A.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15.“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这一规定出自

A.《权利法案》

B.《九国公约》

C.《凡尔赛和约》

D.《慕尼黑协定》

16.1933年,罗斯福总统收到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来信:

“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

A.兴建公共工程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D.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17.罗斯福在“二战”期间的演讲词中提到:

“彩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

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罗斯福这句话的主要观点是()

A.提议在美国召开万隆会议

B.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面对共同的利益是可以结合在一起的

C.开始实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D.倡导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18.1933年,德国先后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5年德国重新实行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德国这一系列举动

A.得到了其他法西斯国家的支持B.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和否定

C.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D.标志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19.“罗斯福无意发动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

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

”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A.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

B.继续坚持白由放任政策

C.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20.1929—1933年,一场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根据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农场主倾倒“过剩”的牛奶田纳西水坝工程

A.倾倒“过剩”的牛奶意味着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吃不尽、用不完

B.危机的爆发并没有影响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水平

C.这场经济危机促使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D.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从危机中走出来,田纳西水利工程是新政的典范

21.年代尺有助于我们整体把握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

与下面年代尺中的“最大规模”相对应的一项是

A.莫斯科保卫战B.珍珠港事件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

22.在罗斯福”新政”的所有计划中,受到最严厉批评的是农业玫策。

这种在千百万人处于饥饿的情况下去减少粮食生产的设想,在人道主义者看来,是极其错误的。

但农业政策的实施,不仅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是因为该政策

A.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

B.使银行的信用得列了恢复

C.缓解了生产过剩的状况

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

23.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下面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搭配不正确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B.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C.签署《波茨坦公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4.2018年4月4日,美国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决定对中国输美的1333项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

其实,历史上也有类似大幅提高关税的现象。

1930年间美国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了40%,许多国家采取报复措施,把进口税率提高60%到100%,法、德、英还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抑制进口。

当年这些措施

A.开创了新的发展模式

B.加剧了经济危机

C.直接引发世界大战

D.使美国经济恢复发展

25.1975年生产计机软件的微软公司仅是一家小型企业。

比尔・盖茨为其创始人之一,到1999年,在短短的24年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90.5万倍,公司市值达5000亿美元左右。

该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的时代B.社会保制度的建立

C.经济全球化的开启D.信息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1942年”、““联合”的新生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新生儿”是《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美、苏、中、英等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即《联合国家宣言》,其内容是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故D符合题意;1944年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不合题意;发表《开罗宣言》、发表《波茨坦公告》与题干无关,故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开始统治德国,它执行迫害犹太人的政策,犹太人逃往其它国家,故D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复国运动兴起,故A不符合题意;日本法西斯发动了对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兴起,故B不符合题意;意大利法西斯主要在地中海区域扩张,试图建立新罗马帝国,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德国对苏联重镇斯大林格勒发动了进攻,德国战败,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重要的转折点,题干图片描述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B项符合题意;珍珠港事件标志二战达到最大规模,A项不符合题意;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C项不符合题意;德国投降宣告二战欧洲战事结束,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图片有足够的敏感度,有较高的理解能力,通过分析图片得出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结合这一战役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

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增多”“达到最大规模”这些关键词直接有关的事件是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达到最大,B符合题意;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A排除;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转折点,与“达到最大规模”不符,C排除;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D排除。

故选择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6.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打击了美国,为了巩固资本主义统治,罗斯福实行了新政,在工业上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了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有效的缓解了危机的危害,A项符合题意;金融业上采取了整顿银行的措施,恢复了银行的信誉,B项不符合题意;农业上,调整农业政策,缩减农产品,政府给补贴,C项不符合题意;公共工程方面,实行以工代赈,有效的解决了失业人口的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能够判断“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内容来源于《国家工业复兴法》,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识记能力。

7.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33年5月,面对因经济危机而陷入极端贫困的民众,美国把单纯救济的方案进行修改,推行“以工代赈”,这一做法既解决了失业问题,又进行了建设,又极大地恢复了失业者的自尊心和自立精神,故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逐渐恢复银行信用是解决经济危机的金融措施,故A不符合题意;规定雇员的谈判权,是解决劳资纠纷的一种方法,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描述的是经济大危机,经济大危机给各国带来巨大破坏,为了挽救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度过了危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A符合题意;美国没有建立法西斯专政,B排除;兴建公共工程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之一,C排除;罗斯福新政中没有实行计划经济,D排除。

故选择A。

【点睛】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准确识记罗斯福新政的有关内容。

9.D

解析:

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德国、日本与意大利结合了法西斯侵略集团,对世界实行侵略扩张的恐怖主义政策。

故选D。

10.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在世界反法西斯统战线建立前,中国独立抗击了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

在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海外派遺军中有120万被牢牢钉在了中国。

”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D选项符合题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

A选项不符合题意;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

B选项不符合题意;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

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仔细观察图片,图所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

其中①“1941年12月、美国对日宣战”可知,这是日军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军队出动大批飞机,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

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随后,中英等国家也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其中②“德军进攻苏联失败、二战发生重要转折”可知,这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

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

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所以①②分别是指日军偷袭珍珠港和斯大林格勒战役,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2.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①诺曼底登陆发生在1944年6月,②德军突袭波兰发生在1939年9月,③苏军攻克柏林发生在1945年4月,④日本偷袭珍珠港发生在1941年12月。

所以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④①③,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13.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实施登陆。

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迫使法西斯德国两线作战,对德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覆亡,故A符合题意;1941年,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故B排除;1943年,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故C排除;1945年,苏军取得柏林战役的胜利,故D排除。

故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是解题的关键,考查诺曼底登陆。

1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1933年希特勒上台,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了。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互相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扩军备战,它的形成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从而得出《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A符合题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于一战后,B不正确;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于一战前,C不正确;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与题干无关,D不正确;故选A。

1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九国公约》的有关知识。

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际上进一步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宣布实行新政,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取得显著成效。

罗斯福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属于干预经济的具体表现,排除;C选项与加强对经济的监管相矛盾,排除;D选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排除。

17.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彩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这句话的主要观点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面对共同的利益是可以结合在一起的。

二战中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中、美、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苏、英、美、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奠定了打败法西斯国家的基础,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1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召开了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规定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经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确立了一战后统治世界的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材料中的德国的举动严重违反了《凡尔赛和约》,即破坏了凡尔赛体系。

B项符合题意;题干不能体现“得到了其他法西斯国家的支持”,排除A项;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排除C项;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标志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排除D项;故选择B。

19.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

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故A符合题意;继续坚持白由放任政策、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表述错误,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2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从危机中走出来,田纳西水利工程是新政的典范。

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使大量失业者和穷人有工作可做,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吸引大量失业者,增加了就业机会。

这些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有利于农业生产,在客观上刺激了消费需求,公共工程兴建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D符合题意;ABC说法都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择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是把握的重点。

2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B符合题意;莫斯科保卫战是东欧战场的战役,属于二战规模扩大的内容,A不符合题意;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C不符合题意;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罗斯福一上台,就实行新政,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以防止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可见,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缓解了生产过剩的状况。

C符合题意;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是以工代赈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使银行的信用得到了恢复是整顿银行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故C搭配不正确,符合题意;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故A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日军偷袭珍珠港,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故B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故D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1930年间美国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了40%,许多国家采取报复措施,把进口税率提高60%到100%,法、德、英还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抑制进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是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而是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设置关税、贸易壁垒,各国加紧在世界市场上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结果危机不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5.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合所学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

1945年底,美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windows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发的一套操作系统,它问世于上世纪80年代,起初仅仅是Microsoft-DOS模拟环境,后续的系统版本由于微软不断的更新升级,不但易用,也慢慢的成为家家户户人们最喜爱的操作系统。

题干“1975年生产计机软件的微软公司仅是一家小型企业。

比尔・盖茨为其创始人之一,到1999年,在短短的24年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90.5万倍,公司市值达5000亿美元左右”反映了信息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战争与革命的时代、社会保制度的建立、经济全球化的开启,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