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6737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docx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

2.1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

第二单元共同富裕社会和谐

2.1走共同富裕道路

一、教学分析

(一)内容分析

主要内容: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我国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的内涵;共同富裕的内容、范围和实现途径;我国如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教情分析

1.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如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教学难点:

我国如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3.课时安排:

3课时。

4.目标要求: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中的发生巨大变化,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这对学生正确对待历史,认清现实,初步培养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形成求实向上、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使学生明白:

社会主义制度只有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知道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认同社会主旋律,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的意识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共同富裕观念,增强历史使命感。

(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知识目标:

识记: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理解: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三)学情分析

现在的多数学生对国情时事方面的了解十分有限,在情感上和思想上可能会有一些不到位的或错误的认识。

而本课知识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对于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九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懂得关心社会发展、国家大事,因此,要尽可能地从具体事实入手,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实例中去懂得道理,去感悟知识,去体会变化和发展。

二、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去收集和了解一些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历程的相关情况(文字或图片资料)。

布置学生搜集“先富”带“后富”的具体事例,了解我国致富路线图实现的目前状况。

第一课时: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导入新课

1.利用音乐flash“春天的故事”、祖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建设成就的代表性图片导入。

设计意图:

①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②通过图片对比直观地感受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

2.过程:

(1)播放歌曲,展示图片。

(2)提出问题:

①改革起步于哪一年?

谁被誉为总设计师?

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呢?

③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目的是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二)讲授新课

1.阅读教材,回答上述问题,并要求弄清经济体制改革历程中的几个重要的时间,明确我国已经步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

2.学生活动:

(1)学生表演自编自演的小品《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设计意图:

通过对话和简单的情节说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认识

市场经济。

(2)师生互动过程:

①学生表演。

②教师提出问题:

小品中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哪个更灵活更快速?

为什么?

③学生自由发言。

④教师归纳并板书:

3.阅读材料透视——老票证的故事,讨论:

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设计意图:

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生活的巨大变化,体会市场经济的作用。

(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2)教师展示图片资料,归纳总结并板书:

4.小结:

回顾主要知识点,加深理解。

(三)课堂练习

练习册。

(四)课后作业

学生查阅有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的资料。

设计意图:

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中的发生巨大变化,进一步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正确对待历史,认清现实,初步培养学

生的市场经济意识,形成求实向上,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

同时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只有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第二课时: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一)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引导学生从内容、范围、实现途径等方面真正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

这是本课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教师从国家的角度,注意讲清国民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加以理解。

课后布置“实践与评价”“扶贫济困,共同富裕”演讲稿的资料收集。

阅读与感悟

1.学生:

阅读《“共同富裕”造就大华西》的材料,引出共同富裕的概念。

2.教师可用视频或者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共同富裕的提出的原因,并带领学生进一步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

(1)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2)共同富裕的内涵。

设计意图:

启发思考,引出课题。

(三)课外作业

课后作业:

布置“实践与评价”“扶贫济困,共同富裕”资料收集,为第三课时作准备。

第三课时: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上节课布置做“扶贫济困,共同富裕”的资料收集情况。

2.“主题班会”:

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目前我国致富路线图完成情况:

存在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懂得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方法。

(二)讲授新课

1.学生阅读“阅读与感悟”:

青藏铁路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谈自己的理解: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2.教师归纳:

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理解: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学海导航”: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3.教师板书:

4.课后作业布置学生整理相关资料,撰写“扶贫济困,共同富裕”演讲稿,教师对学生撰写演讲稿要注意做好相关指导。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

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的理解。

三、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通过情景创设和活动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对于国家的基本情况是有所了解的,但并不完整、全面,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分析能让学生比较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认识自己国家的情况。

“共同富裕”这一系列知识的理解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他们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教师须提前布置他们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情况,做好铺垫,避免走过场。

篇二:

2.1_《走共同富裕道路》教学设计

2.1《共同富裕、城乡发展一体化》教学设计

授课人:

蒋维梅

一、目标要求: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道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认同社会主旋律,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的意识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共同富裕观念,增强历史使命感。

(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知识目标:

识记: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理解:

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二、教学重、难点:

共同富裕城乡一体化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

第二课时: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一)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引导学生从内容、范围、实现途径等方面真正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

这是本课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教师从国家的角度,注意讲清国民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加以理解。

课后布置“实践与评价”“扶贫济困,共同富裕”演讲稿的资料收集。

阅读与感悟

1.学生:

阅读《“共同富裕”造就大华西》的材料

2.学生观看视频龙江华西村、宁夏华西村、歪子镇的发展。

思考:

两则材料共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

我们要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讲授新课

二、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思考:

我们为什么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呢?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P40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并思考讨论上面的问题.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和根本要求是:

共同富裕

思考:

共同富裕的内涵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共同富裕?

学生活动:

观看共同富裕的视频,举行“演讲会”,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教师讲授:

共同富裕的内容、范围和实现途径。

2、共同富裕的内涵。

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互相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

3、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从内容来看:

物质、政治、文化生活

从范围来看:

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

从实现途径来看:

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而是逐渐实现的。

4.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

如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1)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复习前面内容)

(2)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3)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发展现状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几个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得出:

我们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就推动城乡、区域发展

三、推动城乡、区域发展

1、.推动城乡协调展: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分析总结得出:

(1)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形成城市与乡村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中、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3)主要举措举措: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B、全面取消农业税

C、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D、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

2、推动区域发展: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分析总结得出:

答: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优势。

(1)、主要措施

A、西部大开发战略

B、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C、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四、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通过情景创设和活动设计,多媒体教学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对于国家的基本情况是有所了解的,但并不完整、全面,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分析能让学生比较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认识自己国家的情况。

“共同富裕”这一系列知识的理解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他们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教师须提前布置他们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情况,做好铺垫,避免走过场。

篇三:

2.1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

2.1走共同富裕道路

一、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识记: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理解: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中的发生巨大变化,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这对学生正确对待历史,认清现实,初步培养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形成求实向上,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只有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知道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认同社会主旋律,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的意识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共同富裕观念,增强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内容分析

本课包括“主题词”、“探究园”、“学海导航”、“实践与评价”、“阅读和感悟”五个板块。

主题词揭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城乡发展一体化”。

探究园“材料透视”讲述了我国票证的变迁史,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

认真阅读和分析,不难看出,正是因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一切财富源泉的充分涌流,才使老百姓的消费生活发生了如此巨大的改变。

“演讲会”主题为“我理解

的共同富裕”,通过让同学们各自谈谈对共同富裕的理解,使学生懂得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懂得需要政府加大帮扶力度,先富的帮助后富的,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共同富裕。

学海导航共安排了三个子栏目。

第一目: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述了三个意思:

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二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三是明确我国经济建设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目: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指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首先解释共同富裕的内涵,然后分别从内容、范围、实现途径来对共同富裕加以解读,最后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明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目: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二是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实践与评价设置了一个主题班会活动。

先让学生搜集发达富裕地区帮助贫困落后地区、富裕起来的人们帮助生活困难的人们的相关资料;这一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具体感受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一些地区、城市、村镇人们的生活变化,同时了解“先富”带“后富”的众多实例。

然后通过撰写主题为“扶贫济困,共同富裕”演讲稿,使学生对共同富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阅读与感悟提供的材料有两个。

一个是“‘共同富裕’造就大华西”,另一个材料是“青藏铁路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实现小康,走向富裕,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

华西村的例子是共同富裕、先富帮后富的典型,不仅进一步验证了实现小康社会的可能性,同时用事实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是能够走向共同富裕的;走向共同富裕必须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而青藏铁路建设充分体现了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课内活动设计意图及操作建议

“材料透视”活动的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回顾中国票证的历史,感受改革开放后老百姓消费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本活动提出了两个问题:

1.向家中长辈了解,在改革开放之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是怎样凭票供应的,思考这一现象的原因。

2.阅读以上材料,观察自己和亲友家庭的消费生活情况,讨论交流:

改革开放为什么带来“社会财富源泉的充分涌流”?

参考答案:

1.计划经济时代,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大多是凭票证供应,老票证是当时物资短缺时代的历史见证。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一切财富源泉的充分涌流,极大地丰富了全社会商品供给。

探讨时注意正确对待历史,认清现实,比较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活动操作建议:

本活动可以安排在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时进行。

让学生通过思考个案后面的问题和收集相关资料,对本课内容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演讲会”活动的设计意图:

通过让同学们各自谈谈对共同富裕的理解,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

本活动设计了两个问题:

1.你认为上述发言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哪些说法是片面的?

2.结合你所在社区的情况,说说自己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小山和小斌的说法是片面的,小欣和小华的说法是正确的。

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而是逐渐实现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小山的家乡要实现富裕,也需要一个过程;小斌的家乡不仅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帮扶,更需要全体村民的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才能过上富裕的日子。

从内容来看,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所以小欣看到有些人的公民素质离共同富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是对共同富裕完整的理解;共同富裕需要先富的帮助后富的,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小华父母的做法也是正确的。

2.学生可以结合所在社区的情况,从身边的经济生活现象、人们的精神面貌等方面去描述对共同富裕的理解,也可以从共同富裕的内容、范围、实现途径等方面来谈。

活动操作建议:

本活动可以安排在课堂中间讨论,在讲解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时进行。

“主题班会”活动的设计意图:

让学生弄清楚共富与先富的关系,思考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同时也让学生练习书写演讲稿,锻炼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

它要求收集有关资料,写一份演讲稿,在班里开一个主题班会。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作全面的指导:

既要确定收集资料的主题,同时又要教给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渠道和演讲稿的撰写格式。

活动操作建议:

建议在本课或者本单元结束以后专门举行一场演讲比赛。

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

本课建议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以讨论法结合教师讲解为主。

每课具体安排建议如下:

课时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学内容:

“学海导航”: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材料透视”:

老票证的故事。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理解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以“材料透视”的老票证的故事导入,让学生回顾计划经济时代,讨论感受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

教师可以收集视频资料展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程,用数据等直观资料说明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

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己归纳。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学生查阅有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的资料。

课时2: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教学内容:

“阅读与感悟”:

“共同富裕”造就大华西;

“演讲会”:

我理解的共同富裕;

“学海导航”: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教学过程:

先让学生阅读华西村的材料,引出共同富裕的概念。

教师可用视频或者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共同富裕的提出的原因,并带领学生进一步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

举行“演讲会”,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内容、范围、实现途径等方面真正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

这是本课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从国家的角度如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教师要注意讲清国民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加以理解。

课后布置“实践与评价”“扶贫济困,共同富裕”演讲稿的资料收集。

课时3: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教学内容:

“阅读与感悟”:

青藏铁路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学海导航”: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实践与评价”:

主题班会。

教学过程:

本课首先检查学生上节课布置做“扶贫济困,共同富裕”的资料收集情况,再通过“主题班会”:

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目前我国致富路线图完成情况,存在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懂得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方法。

之后,要求学生阅读“阅读与感悟:

青藏铁路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解“学海导航: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认真阅读教材,让学生理解城乡共同繁荣是我们的努力方向,知道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整理相关资料,撰写“扶贫济困,共同富裕”演讲稿,教师对学生撰写演讲稿要注意做好相关指导。

教学提纲

课时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探究园”:

“材料透视:

老票证的故事”

二、“学海导航: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2.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意义;

3.我国经济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课后作业:

查阅有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情况的资料

课时2: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一、“阅读与感悟”:

“共同富裕”造就大华西

二、“演讲会”:

我理解的共同富裕

三、“学海导航”: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篇四:

2.1走共同富裕道路_教案

2.1走共同富裕道路

一、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识记: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理解: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中的发生巨大变化,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这对学生正确对待历史,认清现实,初步培养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形成求实向上,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只有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知道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认同社会主旋律,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的意识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共同富裕观念,增强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内容分析

本课包括“主题词”、“探究园”、“学海导航”、“实践与评价”、“阅读和感悟”五个板块。

主题词揭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城乡发展一体化”。

探究园“材料透视”讲述了我国票证的变迁史,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

认真阅读和分析,不难看出,正是因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一切财富源泉的充分涌流,才使老百姓的消费生活发生了如此巨大的改变。

“演讲会”主题为“我理解的共同富裕”,通过让同学们各自谈谈对共同富裕的理解,使学生懂得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懂得需要政府加大帮扶力度,先富的帮助后富的,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共同富裕。

学海导航共安排了三个子栏目。

第一目: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述了三个意思:

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二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三是明确我国经济建设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目: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指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首先解释共同富裕的内涵,然后分别从内容、范围、实现途径来对共同富裕加以解读,最后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明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目: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二是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实践与评价设置了一个主题班会活动。

先让学生搜集发达富裕地区帮助贫困落后地区、富裕起来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