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6821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

  “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

  

(二)病因病机

  气虚和血热。

  1.气虚(固摄)可分为脾气虚和肾气虚。

  

(1)脾气虚:

中气虚弱,冲任不固,经血失统。

  

(2)肾气虚:

肾气虚弱,冲任不固,不能约制。

  2.血热

  

(1)阳盛血热:

热扰冲任、胞宫,迫血下行。

  

(2)阴虚血热:

虚热内生,热伏冲任,血海不宁。

  (3)肝郁血热:

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热扰冲任,迫血下行。

  (三)辨证论治

  月经先期的辨证,着重于周期的提前及经量、经色、经质的变化,结合全身证候及舌脉,辨其属实、属虚、属热。

  1.气虚证

  

(1)脾气虚证

月经周期提前,或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方药: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若心脾两虚,症见月经提前,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益心脾,固冲调经,方选归脾汤(《济生方》)。

  

(2)肾气虚证

周期提前,经量或多或少,色淡黯,质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晦暗或有黯斑,舌淡黯,荅白润,脉沉细。

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固阴煎(《景岳全书》)。

  2.血热证

  

(1)阳盛血热证

经来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稠,或伴心烦,面红口干,小便短黄,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数或滑数。

清热凉血调经。

清经散(《傅青主女科》)。

  

(2)阴虚血热证

经来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或伴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养阴清热调经。

两地汤(《傅青主女科》)。

  (3)肝郁血热证

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稠,经行不畅,或有块,或少腹胀痛,或胸闷胁胀,或乳房胀痛,或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

  (四)丹栀逍遥散、清经散和两地汤的药物组成

  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

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煨姜、薄荷、炙甘草。

  清经散(《傅青主女科》):

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黄、青蒿、黄柏、茯苓。

  两地汤(《傅青主女科》):

生地黄、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月经每次提前8天左右。

量少色淡黯,质稀。

平素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

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辨证为

  A.血热

  B.血瘀

  C.脾气虚

  D.肾气虚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辩证:

月经先期,肾气虚证

  月经提前8天左右。

血色深红,质稠有块,经行不畅,伴有乳房以及少腹胀痛,胸胁胀满,情绪抑郁;

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其辨证为

  A.肝郁血热

  E.肝气郁结

『正确答案』A

月经先期,肝郁血热证

  月经周期提前10天。

经血量少,色鲜红。

伴有五心烦热,咽干口燥,潮热盗汗,心烦失眠;

舌红,少苔,脉细数。

  A.阴虚血热

  B.气滞血瘀

  C.气虚虚弱

  D.肾气不固

月经先期,阴虚血热证

  肾气虚型月经先期,最适宜的处方是

  A.左归丸

  B.固阴煎

  C.补中益气汤

  D.右归丸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肾气虚证

  细目三 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

  “经行后期”“月经延后”“月经落后”“经迟”

  

(二)月经后期与早孕的鉴别

  早孕者,有早孕反应,妇科检查宫颈着色,子宫体增大、变软,妊娠试验阳性,B超检查可见子宫腔内有孕囊。

(妊娠诊断)

  (三)病因病机

  虚者:

肾虚、血虚、虚寒

  实者:

血寒、气滞

  1.肾虚

  肾虚精亏血少,冲任亏虚,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2.血虚

  营血亏虚,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3.血寒

  

(1)虚寒:

脏腑失于温养,生化失期,气虚血少,冲任亏虚,血海不能如期满溢。

  

(2)实寒:

寒搏于血,血为寒凝,冲任阻滞,血海不能如期满溢。

  4.气滞

  素多忧郁,气机不宣,血为气滞,运行不畅,冲任阻滞,血海不能如期满溢,因而月经延后。

  (四)辨证论治

  1.肾虚证

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淡,质清稀,或带下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晦暗,或面部黯斑,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补肾养血调经。

当归地黄饮(《景岳全书》)。

  2.血虚证

周期延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稀,或小腹绵绵作痛,或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补血益气调经。

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3.血寒证

  

(1)虚寒证

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稀,小腹隐痛,喜暖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细弱。

扶阳祛寒调经。

温经汤(《金匮要略》)。

  

(2)实寒证

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或面色青白,舌质淡黯,苔白,脉沉紧。

温经散寒调经。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4.气滞证

月经周期延后,量少或正常,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或精神抑郁,经前胸胁乳房胀痛,舌质正常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或弦数。

理气行滞调经。

乌药汤(《兰室秘藏》)。

  (五)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金匮要略》)的药物组成

  温经汤(《金匮要略》):

当归、川芎、芍药、丹皮、人参、肉桂、甘草、吴茱萸、法夏、生姜、阿胶、白芍、麦冬。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当归、川芎、芍药、丹皮、人参、肉桂、甘草、莪术、牛膝。

细目四 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愆期”“经乱”。

  1.肝郁

  疏泄太过,则月经先期而至,疏泄不及,则月经后期而来。

  2.肾虚

  若应藏不藏则经水先期而至,当泄不泄,则月经后期而来。

  1.肝郁证

经来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色黯红或紫红,或有血块,或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嗳气食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疏肝理气调经。

逍遥散(《和剂局方》)。

  2.肾虚证

经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黯,质清,或腰骶酸痛,或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

补肾调经。

  若肝郁肾虚,症见月经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色黯红或黯淡,或有块,经前或经行乳房胀痛,腰膝酸软,或精神疲惫,舌淡苔白,脉弦细,治宜补肾疏肝调经,方用定经汤(《傅青主女科》)。

细目五 月经过多

  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

“经水过多”。

  >

80mL正常:

30~50mL。

  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

  1.气虚——中气不足,冲任不固,血失统摄

  2.血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

  3.血瘀——瘀阻冲任,血不归经,以致经行量多。

  经期以辨证止血固冲为主,平时应根据辨证,益气、清热、养阴、化瘀。

  慎用温燥动血之品。

经行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补气摄血固冲。

举元煎(《景岳全书》)。

经行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黏稠,或有小血块,伴口渴心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保阴煎(《景岳全书》)加地榆、茜草、马齿苋。

  3.血瘀证

经行量多,色紫黯,有血块,经行腹痛,或平时小腹胀痛,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

活血化瘀止血。

失笑散(《和剂局方》)加益母草、三七、茜草。

  (四)举元煎及保阴煎的药物组成

  举元煎(《景岳全书》):

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

  保阴煎(《景岳全书》):

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

  血瘀型月经过多,最适宜的处方是

  A.逐瘀止血汤

  B.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

  C.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D.生化汤

『答案解析』月经过多之血瘀证

  如何辨证?

(重点训练)

  病案

  症状——辨病——辨证——治法——处方

  给出症状,求辨证(证型?

病机?

证候?

辨证?

  给出症状,求治法

  给出症状,求处方(最难)

  直说证型,求处方

  给出处方,求对应证型

  辨证看舌脉

  弦:

肝气郁结弦数:

肝火

  涩:

瘀血

  迟:

寒滑:

痰湿,高热,食积

  濡:

湿细:

阴血虚

  细数:

阴虚火旺

  弱:

气虚沉弱无力:

肾阳虚

  缓:

脾虚

  浮紧——风寒浮数——风热

  舌淡,苔白腻或齿痕——脾虚湿盛

  舌边尖红——风热

  舌苔黄腻——湿热

  苔少——阴虚

  舌紫暗,瘀斑瘀点——瘀血

  舌红苔少——阴虚火旺

  兼证总结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肾虚

  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手足心热,骨蒸劳热,口干咽燥——阴虚,尤其肾阴虚

  小便清长,夜尿多——肾阳虚

  形寒肢冷——阳虚

  纳差便溏——脾阳虚

  面色无华,心悸头晕——血虚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气虚/阳虚

  心烦口渴,小便黄,大便秘结——热

  刺痛,按之不移——血瘀

  肥胖,胸闷呕恶,胸脘痞闷,头晕沉重,痰多——痰湿

  胁肋胀痛、胸闷、乳房胀痛、善太息——肝气郁结,气滞

  头胀痛,眩晕,胸胁胀痛——肝阳上亢

细目六 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

  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

  <

20mL。

  禀赋素弱或少年肾气未充,或房劳伤肾,以致肾气不足,精血不充,冲任血海亏虚,经血化源不足,以致经行量少。

  素体血虚,或久病伤血,营血亏虚,或饮食、劳倦、思虑伤脾,脾虚化源不足,冲任血海不充,遂致月经量少。

  3.血瘀

  感受寒邪,寒客胞宫,血为寒凝,或素多忧郁,气郁血滞,均使冲任受阻,血行不畅,经血受阻致经行量少。

  4.痰湿

  素多痰湿,或脾失健运,湿聚成痰,痰阻冲任,血不畅行而经行量少。

经量素少或渐少,色黯淡,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足跟痛,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脉沉弱或沉迟。

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归肾丸(《景岳全书》)。

经来血量渐少,或点滴即净,色淡,质稀,或伴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舌淡红,脉细。

养血益气调经。

滋血汤(《证治准绳·

女科》)。

经行涩少,色紫黯,有血块,小腹胀痛,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活血化瘀调经。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妇科心法要诀》)。

  4.痰湿证

经行量少,色淡红,质黏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带多黏腻,舌淡,苔白腻,脉滑。

化痰燥湿调经。

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

  (四)归肾丸和苍附导痰丸的药物组成

  归肾丸(《景岳全书》):

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山茱萸、当归、熟地黄、山药、茯苓。

  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

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生姜、神曲、当归、川芎。

细目七 经间期出血

  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氳之时(排卵期),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

  

(二)应与经间期出血鉴别的疾病

  1.月经先期

  2.月经过少

  3.赤带

  1.肾阴虚

  氤氲之时,阳气内动

  2.湿热

  经间阳气内动,引动内蕴之湿热,热扰冲任子宫,以致出血。

  氤氲之时,阳气内动,血瘀与之相搏,瘀伤血络,以致出血。

  本病治疗重在经后期,以滋肾养血为主。

  1.肾阴虚证

两次月经中间,阴道少量出血或稍多,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腰酸,夜寐不宁,五心烦热,便艰尿黄,舌体偏小,舌质红,脉细数。

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两地汤合二至丸。

  若阴虚及阳或阴阳两虚,症见经间期出血量稍多,色淡红,无血块,头昏腰酸,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尿频,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治宜益肾助阳,固摄止血,方用大补元煎加减。

  2.湿热证

两次月经中间,阴道出血量稍多,色深红,质黏腻,无血块,平时带下量多色黄,小腹时痛,神疲乏力,骨节酸楚,胸闷烦躁,口苦咽干,纳呆腹胀,小便短赤,舌质红,荅黄腻,脉细弦或滑数。

清利湿热,固冲止血。

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经间期出血量少或多少不一,色紫黑或有血块,少腹两侧或一侧胀痛或刺痛,情志抑郁,胸闷烦躁,舌质紫或有紫斑,脉细弦。

化瘀止血。

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

  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最适宜的处方是

  C.两地汤合二至丸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经间期出血之肾阴虚证

  经间期出血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少腹两侧或刺痛,情志抑郁,胸闷烦躁,舌质紫或有紫斑,脉细弦。

其治法是

  A.清热利湿

  B.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C.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D.健脾益气,固冲摄血

『答案解析』经间期出血之血瘀证

细目八 崩漏

  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沥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泄失常。

常见病因病机概括为虚、热、瘀。

  1.脾虚

  脾虚血失统摄,发为崩漏。

  肾气不足,命门火衰,肾阴亏虚。

  3.血热

  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发为崩漏。

  4.血瘀

  瘀阻冲任、子宫,血不归经而妄行,遂成崩漏。

  (三)治崩大法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塞流、澄源、复旧”——治崩三法。

  塞流:

即是止血,用于暴崩之际。

  澄源:

即正本清源,亦是求因治本。

切忌不问缘由,概投寒凉或温补之剂,或专事炭涩,致犯虚虚实实之戒。

  复旧:

即固本善后,是巩固崩漏治疗的重要阶段,用于止血后恢复健康,补肾、扶脾、疏肝三经同调。

  1.出血期

  出血期以塞流、澄源为主。

  

(1)脾虚证

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沥日久不尽,血色淡,质清稀,面色白,神疲气短,或面浮肢肿,小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弱。

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

  

(2)肾虚证

  1)肾气虚证

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或经断前后妇女,经乱无期,出血量多势急如崩,或淋沥日久不净,或由崩而漏,由漏而崩,反复发作,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面色晦暗,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

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中医妇科治疗学》)加党参、黄芪、阿胶。

  2)肾阳虚证

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沥不尽,或停经数月后又暴下不止,血色淡红或淡黯质稀,面色晦暗,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眼眶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党参、黄芪、三七。

  3)肾阴虚证

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淋沥累月不止,或停闭数月后又突然暴崩下血,经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左归丸(《景岳全书》)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罗元恺论医集》)。

  如肾阴虚不能上济心火,或阴虚火旺,烦躁失眠,心悸怔忡,加生脉散,加强益气养阴,宁心止血之功。

  (3)血热证

  1)虚热证

经来无期,量少淋沥不尽或量多势急,血色鲜红,面颊潮红,烦热少寐,咽干口燥,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上下相资汤(《石室秘录》)。

  出血淋沥不止,久漏必有瘀,选加失笑散、三七、益母草之类化瘀止血;

若阴虚阳亢,烘热汗出,加白芍柔肝,龟甲、珍珠母、三七育阴潜阳,化瘀止血。

  2)实热证

经来无期,经血突然暴崩如注,或淋沥日久难止,血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便秘溺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

  若兼见心烦易怒,胸胁胀痛,口干苦,脉弦数,为肝郁化热或肝经火炽之证,治宜清肝泄热止血,上方加柴胡疏肝,夏枯草、龙胆草清泻肝热;

若兼见少腹或小腹疼痛,或灼热不适,苔黄腻者,为湿热阻滞冲任,上方加黄柏、银花藤、连翘、茵陈清热利湿,去阿胶之滋腻。

  (4)血瘀证

经血非时而下,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或淋沥不断,或停闭数月又突然崩中,继之漏下,经色暗有血块,舌质紫暗或边尖有瘀点,脉弦细或涩。

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或将军斩关汤(《中华名中医治病囊秘·

朱南孙卷》)。

  2.止血后

  止血后以复旧为主,结合澄源。

  

(1)辨证论治:

寒热虚实均可导致崩漏,针对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澄源以复旧。

可参照出血期各证型辨证论治,但应去除各方中的止血药,并配合补血以纠正贫血。

  

(2)按年龄阶段论治:

  由于“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

故对青春期——主要是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以达到调整月经周期或同时建立排卵功能。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经后期滋肾养血,促进卵泡生长发育,经间期补肾活血促排卵,经前期调补肾阴阳和补肾疏肝以维持黄体功能,行经期活血化瘀通经,进行序贯治疗,一般连用3个月经周期。

  围绝经期崩漏患者排除器质性和恶性病变后,以健脾养血善其后为主。

  (3)按盈虚消长规律论治:

止血后开始以滋肾填精,养血调经为主,常选左归丸或归肾丸或定经汤等先补3周左右,第4周在子宫蓄经渐盈的基础上改用活血化瘀通经,多选桃红四物汤加香附、枳壳、益母草、川牛膝。

  (4)中西医结合论治:

根据病情可采用中药结合激素治疗。

  (5)手术治疗:

宫内膜切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

  (五)清热固经汤的药物组成

  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

黄芩、焦栀子、生地黄、地骨皮、地榆、生藕节、阿胶、陈棕炭、龟甲、牡蛎、生甘草。

  肾阴虚型崩漏,最适宜的处方是

  A.左归丸合二至丸

  C.加减一阴煎

『答案解析』崩漏之肾阴虚证

  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