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与模式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6870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与模式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与模式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与模式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与模式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与模式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与模式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与模式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与模式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与模式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与模式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与模式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与模式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与模式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一、以完善的机制构建心育体系,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规范化

  所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系、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实施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等环节的有机整合和协调运转。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八有制”:

  1.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

  实施“一把手工程”,在教育法规制度的框架内用行政手段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因为“领导的眼光有多高,心理健康教育之路才能走多远”。

  2.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灵魂与核心,“心育”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取得教师资格和心理咨询师资格,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并切实解决其职务(职称)评聘问题;

专职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兼职教师工作量由学校核计并兑现相应待遇。

要分期分批对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轮训,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3.有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这是有效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

目前在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行的是地方教材与校本教材。

湖北省的地方教材《心理健康教育》由湖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教材由省政府采购,免费发放;

城市学校学生教材由各地采购,免费发放,高中阶段教材由学生购买。

  4.有心理健康教育课时

  要严格的实施“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课堂”,每2周1课时,列入课表。

  5.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

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6.有心理咨询室

  这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平台与亮点。

要实施《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必备条件。

原则上,中心小学以上及有条件的农村学校都应建立心理辅导室。

  7.有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

  这是学校“心育”可持续性发展的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之中,教育督导部门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检查。

教育部要适时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

  8.有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积极组织相关课题申报和优秀成果评选。

要积极引导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要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各级教研机构应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

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专家学者、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

  二、以多样的模式传递心育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元化

  所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构、活动形式相对规范、稳定的标准样式,从专业侧重上分,可分为医学模式、社会学模式、教育学模式、心理学模式四种。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应构建一个多维立体的综合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八合八维”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所谓“八合”是指对学生心理构成影响的各个方面构建积极的、良性的刺激,并且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心育课程与各科知识的教学之间、心理专业活动与日常活动之间构筑起一种和谐的、合力的关系。

即专兼职心育教师相结合、心育课程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心育与德育相结合、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发展预防与危机干预相结合、关注学生与关注教师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等八类因素的结合。

凸显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用教师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塑造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八维”是指心理健康教育的八大基本内容、八大基本措施、八大基本手段。

  八大基本内容:

组织、任务、原则、内容、措施、方法、策略、途径。

  八大基本措施:

①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进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

②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组织形式;

③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调适方法、预防心理问题、消除成长烦恼为基本任务;

④以全员性、预防性、主体性、个性化、针对性、操作性为基本原则;

⑤以传授心理发展常识、心理训练方法、心理保健技术为基本内容;

⑥以认知领悟、行为训练、行为矫正、心理暗示、环境陶冶、案例分析为基本方法;

⑦以师生互动、友伴教育、自我教育为基本策略;

⑧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为基本途径。

  八大教育手段:

心育课程中普及、心育活动中训练、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咨询中矫正、教师心育中突破、家庭教育中延伸、校园环境中陶冶、社会实践中磨砺。

  1.心育课程中普及

  心育课程是最核心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为主线,以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择业辅导为主要内容,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等多种形式的系列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树立理性的价值观,增强其情绪调控能力和耐挫能力,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活动课程。

以活动体验为主,要防止学科化倾向。

  

(1)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①讲授式教学模式:

问题导入→知识讲授→实际运用

  ②活动式教学模式:

设计活动→参与活动→体验感受

  ③对话式教学模式:

确定主题→分组对话→解决问题

  ④诱导式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操作体验→问题感知→交流感悟

  无论何种教学模式,都在有机地服务于主旨,有助于实现活动目标,且都是通过感受体验,通过感知训练,最后达到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的目的,通过“感受、感知、感悟”使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达到了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

  

(2)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一般程序。

  ①热身准备

  ②心理激荡:

①故事联想式;

②情境式

  ③自我宣泄:

①讨论―澄清式;

②实话实说式

  ④共同分享:

角色――体验式、哑剧表演、空椅子表演、角色互换、双重扮演;

活动――体验式

  ⑤评价引导:

契约、奖赏、惩罚、示范

  (3)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特点。

  ①四性:

形式的活动性、结构的开放性、训练的系统、学生的主体性

  ②三个避免:

避免心理学学科化、避免德育化、避免流于形式

  2.心育活动中训练

  积极开展阳光心理教育活动,塑造学生阳光心灵。

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可分为“校级活动”“班级活动”“自发活动”三大种活动,可开展宣心委员培训活动、心育班会活动、心灵感悟读书活动、心理剧表演、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结合文体开展有益身心活动等。

应当从校情出发,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创造性地设计具有本校、本班特色的,能给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活动。

需注意的是,每次活动前要有周密的方案,事后要有总结、有讲评,最好能设立活动竞赛奖。

这样才能使活动开展得更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3.学科教学中渗透

  学科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最有效途径。

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要力求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设计心育目标,准确把握切入点和结合点,使各科教学都能起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作用,学科渗透可使心育目标在教学工作的自然状态中得以实现,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思想品德课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语文课中要找准课文与学生心理的“对应点”,点拔给学生,及时发现、捕捉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闪光之处;

数学教学中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消除学困生“恐惧”心理;

体育课上克服畏惧心理;

劳动课中开展劳动竞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所以,只要广大教师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渗透,就会取得良好效果,就会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这样,就会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各科的教学活动当中,收到“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的效果。

  4.心理咨询中矫正

  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

教育部将对心理辅导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做出统一规定。

  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遵循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向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帮助。

心理咨询必须持证上岗。

开展心理辅导必须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

  5.教师心育中突破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成长,要抓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抓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否则,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

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改善与学生、家长、同事的关系,体验家庭的幸福生活,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提升教师的心理素养。

学校要定期开展教师的心理辅导或相关培训,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

  6.家庭教育中延伸

  学生所有的心理问题几乎都可以在童年找到背景,因此,可以说,学生心理问题主要形成于家庭,表现于学校,如不及时矫治,将来就会危害于社会。

因此,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同步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

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7.校园环境中陶冶

  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特定的“心理场”,人不仅能改造环境,环境也能影响人的心态。

要不断地优化育人环境,创设符合心育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是要绿化美化校园,校园各处、甬道两旁插上标牌、温馨语、格言等;

二是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将学生的绘画、书法作品、手工制作做成镜架在楼道墙壁上展览,以此搭建学生才能展示的平台;

三是开展“展班级风采”活动,各班制作心理板报橱窗,在展示班级特色、宣传班集体的同时,增添校园一景。

为此,努力做到“绿化、美化、香化、亮化”,打造“三园”式学校(学园、乐园、花园),使每一寸土地都成为育人育心的基地;

心理环境的教育要在“软件环境”上狠下功夫,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端正校风、班风、教风、学风、考风,使师生能在赏心悦目、轻松怡人的氛围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

  8.社会实践中磨砺

  中小学生最终都要步入社会,而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严重,不能不让人忧虑。

心理健康教育要抓住学生缺少社会实践、缺少实际体验这个问题,为学生“补课”,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经风雨、见世面”。

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这对于中小学生顺利完成社会化进程,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将起到无可估量的作用。

  三、以科研课题引领心育实践,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科学化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已成为一种共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当然需要教育科研。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积极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全方位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作为工作重点,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3年的研究,课题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促进了区域内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潜江市按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全面推进、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根据本地实际,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市10所实验学校各具特色,2014年秋已在全市所有中小学推广。

  2.刊发论文20余篇,论文获奖10余篇。

其中《发挥心理效应构建和谐校园》刊发于《中小学德育》2011年第1期,2013年获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湖北省第6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四个阶段的心理问题研究》刊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第9期(下),2013年“潜江市第5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远离教师猥亵性侵构建和谐校园》刊于《平安校园》2014年第1期(上),2014年1月获“湖北省第5届中小学德育专家论坛”一等奖;

《探索八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和谐校园》刊于《课堂内外.教师版》2014年第1期,2012年12月获省教科所主办的“第4届湖北省中小学德育专家讲坛学术征文”一等奖。

  3.参编学术专著、参编教材。

参编了学术著作《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那点事》,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参编了学术专著《德育在行动》,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

参编了湖北省中小学地方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

参编了教师教育精品教材《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将于2015年8月出版。

  “八有制”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与“八合八维”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模式,虽经多年的研究与探索,但也只是初步的尝试,有待进一步完善。

总之,对于教学模式的选用,教师应由没有教学模式进入到有教学模式;

由掌握运用现成的教学模式到走出模式,取得教学上的自由,最终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华.发挥心理效应构建和谐校园[J].中小学德育,2011,

(1).

  [2]张华.探索八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和谐校园[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4,

(1).

  [3]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Z].2012.

  [4]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管理工作的通知,2014.

  (编辑:

赵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