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1634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15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

 

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可行性报告

题目:

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项目

院别:

班级: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项目名称

XX库车广汇新能源开发XX60万吨/年聚乙烯、聚丙烯项目。

1.2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XX位于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化工园区东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本项目是用催化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生产规模为60万吨/年。

项目占地面积为3400亩。

1.3项目背景

经过2004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世界经济增长在2005年、2006年明显放缓,但增长依然较为强劲,世界石油石化行业继续呈现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2005年以来三年间国际原油价格在高位区间波动运行,在2007年创下98美元/桶的历史新高,直逼100美元大关。

在国际油品价格大幅攀升,国内需求增长强劲、供给资源趋紧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天然气、原油加工以及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受成本压制影响,原油加工量和大部分油品产量增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石油和化工行业市场需求依然旺盛,需求增速下降;石油化工产品总体价格在高位波动中上涨,价格增幅趋缓;进出口贸易活跃,石油进口量和净进口量下降,石油和化工出口创汇大幅提高;行业经营业绩显著,主要指标增长均保持在30%以上。

近几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2005年增长10.9%,预计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2006年增长11.5%,极大地刺激了国内石油石化的消费增长。

从我国石化市场看,近两年尽管我国能源供应比较紧X,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但没能阻挡石化产品需求量继续攀升,两年来我国原油产量连续小幅上升、天然气产量明显增加,主要石化产品产量继续较大幅度增长并创出历史记录;原油进口继续保持增长、各项指标均再刷新记录,而由于成品油国内价格明显低于国际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进口量有较大幅度降低;乙烯装置建设热情高涨,乙烯工业加速发展,对裂解原料的需求增长强劲;石化行业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格局,国外石化产业加速向中国转移、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关税减让、贸易活跃;出口退税减免使出口依赖型企业景气受阻;同时,替代石油产品的新兴产业--生物产业在我国崭露头角。

我国能源结构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发展替代能源,减轻石油进口压力,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对保障能源安全、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具有重大意义。

为此,国家决定实施替代能源战略,提出的发展思路是:

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逐步提高替代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当前,重点发展车用燃料和替代石油产品,搞好煤炭液化,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和煤基多联产技术的试验示X和开发应用;积极发展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水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尽可能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XX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

阿克苏地区是塔里木石油天然气开发的主战场,是“西气东输”工程的起始点,油气总资源量为205亿吨,其中天然气8.4万亿立方米。

著名的雅克拉、东河塘、牙哈等油气田地处库车县境内;还有其它一些油气田的部分油气井也在库车境内,使库车成为塔里木盆地北部油气构造的中心。

库车牙哈油气是新近探明的亿吨级的凝析油气田,探明储量占全盆地已探明储量的四分之一。

近两年塔里木会战发现的含油气构造大都在阿克苏境内,特别是集中在库车境内,这预示着库车区域石油勘探开发的良好前景。

2002年,XX广汇实业投资(集团)XX公司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自治区实施“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和发展契机,进军液化天然气(LNG)产业,自此广汇集团拉开了进军洁净能源的序幕。

广汇集团用10年时间分四期投资280~350亿进行煤基醇醚项目建设和开发,用8年时间分两期投资58.2亿元投资液化LNG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XX库车60万吨烯烃项目。

LNG项目首期工程投资15.75亿元,在XX鄯善县吐-哈油田气源地建设了一套日处理150万立方米天然气的液化装置,已于2004年9月3日正式对外供气,2006年全年向终端用户供气约3.2亿立方米,实现经营收入7.86亿元、利润1.06亿元,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陆地LNG生产商。

醇醚项目首期工程计划在XX伊吾县淖毛湖镇投资67.6亿元,建设期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8月,项目建成后年产120万吨甲醇、80万吨二甲醚。

XX广汇实业投资(集团)XX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的产业领域和综合竞争实力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为进一步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实现XX地区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战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进步,广汇集团拟在库车县建设烯烃项目,项目建成后年产60万吨聚乙烯和聚丙烯。

1.4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落实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推动西部开发和经济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已作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指出,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强调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转换为现实生产力,把潜在市场转换为现实市场,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推动力。

党中央的决策,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

2、有利于减少国家石油风险,符合国家能源安全政策

2005年全国原油产量1.81亿吨,较2004年上升3.9%。

2005年我国原油加工量2.86亿吨,占原油总消费量的95.3%,2005年,石油净进口达1.4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40%。

在此形势下,采用先进可靠技术,适当缓解中国石油短缺的矛盾就成为国内相关产业关注的热点。

当烯烃装置停产或甲醇市场较好时可生产甲醇,甲醇不仅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重要的有机溶剂,也是重要的能源载体。

我国对汽油掺烧甲醇已经进行了长期的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汽油掺烧甲醇被世界公认是可行的、经济的、安全的、环保的。

为了在全国推广汽车用汽油掺烧甲醇,国家标准局在国家经贸委各有关司局的配合下正积极制订汽油中掺甲醇5%、10%和15%的各项标准规X和实施细则。

由于石油资源的短缺,使得发达国家对如何更好、更经济地利用天然气或煤给予极大关注。

近年来UOP和鲁奇公司分别开发出由甲醇制造烯烃的工艺技术。

甲醇的这两大用途,为其工业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缺少石油,进口原油逐年递增,仅2005年我国进口石油就高达1亿4千余万吨。

无论是将甲醇作为燃料还是作为化工原料,本项目的建设和投产都可替代部分进口石油,派生出高附加值的烯烃、汽油、液化气、精甲醇等产品,既满足了市场需要,缓解了供需矛盾,又减少了我国石油进口量及石油供应风险,符合国家石油安全战略和产业发展政策。

3、利用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落实国家科学发展观的战略

本项目以天然气和煤为原料制甲醇,然后再进一步生产烯烃,甲醇制烯烃的技术为中国科学院XX化学物理研究所、XX集团XX石化工程公司和XX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XX公司联合开发的DMTO技术。

DMTO技术已完成中试和工业化试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商业化运行的风险小。

DMTO技术计划在国内多个项目上实施,生产原料以煤为主,因多方面原因目前各项目总体进展较慢,还没有一个实现商业化运行的示X装置。

本项目甲醇装置生产能力有一半来自天然气为原料,是国内目前唯一采用天然气制烯烃的项目,由于天然气制甲醇工艺流程简节,投资少,建设周期较以煤为原料短,DMTO技术在本项目实施后必将加快该技术商业化运行的步伐,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对落实国家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具有现实意义。

4、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符合国家循环经济政策

一般天然气中氢碳比大于3.7,煤中氢碳比约0.8,生产甲醇要求的氢碳比约2.0,因此单纯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甲醇时一般需采取补碳工艺,从烟道气中回收CO2气体,而单纯以煤为原料的甲醇装置需将煤气化粗煤气中的CO转化为H2,CO变换深度约60%,然后再脱除CO2,以此来满足甲醇生产的要求,在回收CO、脱除CO2和CO变换的过程中需要消耗额外能量。

本项目以天然气和煤为原料制甲醇,然后再进一步生产烯烃,实现了两种原料的优势互补,不需要从烟道气中回收CO2,补碳采用对甲醇合成更有利的CO气体来实现,而且可降低粗煤气的CO变换深度,减少了净化气脱除CO2的总量,意味着节省了回收CO2、CO变换和脱除CO2的能耗,降低了单位产品能耗,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多种能源的综合利用,达到了循环经济的目的。

5、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

一方面,天然气作为燃料直接燃烧,CO2气体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本项目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聚丙烯,原料天然气中的碳绝大部分最终转化到聚丙烯中;另一方面,本项目以天然气和煤为原料制甲醇,实现了两种原料的优势互补,降低了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以节省的回收CO2、CO变换和脱除CO2的能耗计算,每年可直接减少CO2排放量约9.5万吨。

因此本项目从两个方面实现了温室气体CO2的减排,符合国家环保政策。

1.5编制依据和原则

1.5.1编制依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中华人民XX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4、《中华人民XX国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XX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5.2设计原则

在本工程项目设计中,遵循创新、先进、可靠、实用、效益的指导方针。

保证本工程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保证进度、节省投资、提高效益,充分利用实践经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本项目具体设计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采用国内成熟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生产技术,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产品品质,保证装置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2、工厂总平面布置充分考虑清镇市化工工业园区现有用地的总体布局和周围拟建装置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布置,留有发展余地。

3、在满足生产安全的前提下,采用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节约工程投资,节省占地。

装置采用露天和半露天布置,充分体现“五化”(一体化、露天化、轻型化、社会化、国产化)的要求。

4、充分依托清镇市化工工业园区已有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条件,优化设计方案,节省工程投资。

5、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消防、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和法规,建设既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又清洁环保的现代化工厂。

6、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

治理工艺要落实可靠,排出物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尽可能综合利用。

贯彻“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装置符合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保证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1.6研究X围

本项目的研究X围包括:

天然气转化装置、煤气化装置、空分装置、净化装置甲醇装置、甲醇制烯烃(MTO)装置、聚乙烯(PE)装置、聚丙烯(PP)装置、硫回收装置、配套的给排水、配电、热电站、仪表空压站、废水处理、罐区、总图运输、安全卫生及消防设施等。

1.7结论和建议

1.7.1初步结论

(1)本项目利用阿克苏地区丰富的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生产聚乙烯和聚丙烯,采用的工艺技术先进可靠,符合国家的能源安全政策和产业政策,环保效益优异。

(2)本项目将天然气和煤两种能源优势结合生产甲醇,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时大量减少了温室气体CO2的排放。

(3)本项目原料、燃料供应有可靠的保证,用水供应有保证,交通运输方便,建厂条件优越。

(4)本项目的建设将推动阿克苏地区的经经济发展,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5)本项目投资收益良好,高于目前社会资金平均投资回报率。

项目总投资1296834万元(含外汇45296万美元),项目报批投资1263036万元(含外汇45296万美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150890万元(含外汇45296万美元),建设期利息97660万元,流动资金为48283万元。

年均销售收入692511万元,年均利润总额293075万元,所得税后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0.25%,全投资回收期为7.00年(税后,含建设期)。

综上所述,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项目是可行的。

1.7.2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鉴于本项目排出的灰渣量较大,而这些灰渣又是水泥生产的好原料,建议进一步落实其用户。

(2)从市场分析看,本项目生产的产品在国内有较大的缺口,需要进口来弥补。

但是其市场主要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如何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或利用其它公司的网络需要进一步探讨。

(3)作为石油替代产品,聚乙烯和聚丙烯具有极好的市场潜力,项目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建议尽快实施。

第二章市场分析和价格预测

2.1产品概述

2.1.1聚丙烯(PP)

聚丙烯(PP)是丙烯的聚合物,聚丙烯塑料因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腐蚀性、电绝缘性和密度低等特点,其应用在近20年来得到迅速发展。

国外聚丙烯的主要用途是生产货物的周转箱、工业零件等注塑制品,同时由于其密度低,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也大量用于汽车配件;另外,纤维和薄膜在聚丙烯消费结构中占的比例也较大。

聚丙烯的其他应用领域包括聚丙烯片材、板材和工程用土工格栅等。

PP片材、板材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建筑装饰、汽车、文具、箱包、化工环保与水处理、瓶盖及日用消费品等等。

工程用土工格栅主要应用于道路、堤坝建设方面的地基加强。

2.1.2聚乙烯(PE)

聚乙烯(PE)树脂是由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一种热塑性塑料,是当今世界上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通用塑料产品之一。

PE树脂工业化生产在世界上已有50多年历史,其中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分别在上世纪30年代末和50年代实现工业化,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大规模生产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在比较短的时间内,LLDPE以其优异的性能和较低的成本,在许多领域已替代了LDPE。

目前LLDPE几乎渗透到所有的传统聚乙烯市场,包括薄膜、模塑、管材和电线电缆。

具有最大优势的领域是包装,如:

拉伸缠绕包装、杂物袋和重包装袋,但在高透明度薄膜及电线电缆等绝缘应用中LDPE仍占优势,HDPE主要应用于注塑和吹塑领域。

2.2市场分析

2.2.1世界市场分析

1、聚丙烯

(1)生产状况

世界聚丙烯消费近10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1996年以来,世界聚丙烯生产能力以年均8.5%速度递增,2002年世界聚丙烯产能达到3947万吨,产量达到3422万吨,消费量达到3383万吨,2004年世界聚丙烯产能达到4657万吨,产量达到4025万吨,消费量达到3995万吨,供需基本平衡。

(2)供需状况

2004年世界聚丙烯供需状况详见表2-1。

表2-12004年世界聚丙烯供需状况(单位:

万吨)

区域

产能

产量

消费量

北美

1040

890

896

南美

235

198

178

西欧

1145

965

975

东欧

295

235

126

中东

246

220

145

亚洲

1576

1377

1560

其它

120

140

115

合计

4657

4025

3995

(3)市场预测

世界聚丙烯的需求持续增长,2004年较2002年增长了约17.6%,达到了3995万吨。

其中亚洲地区的消费量为1560万吨,较2002年增加18.3%,列第一位;其次为北美地区,消费量约为896万吨,较2002年增长16.2%;西欧2004年聚丙烯消费量约为975万吨,较2002年增长15.8%;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2004年聚丙烯的消费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2008年世界聚丙烯的需求量达到了4728万吨,2012年需求量将达到5263万吨,详见表2-2。

表2-22002-2012年世界PP供需状况(单位:

万吨)

实际

预测

2002年

2004年

2005年

2008年

2012年

能力

3947

4657

4817

5256

5663

产量

3422

4025

4285

4728

5263

需求

3383

3995

4250

4728

5263

1996年后,亚洲聚丙烯生产能力以年均10.3%的速度递增,2004年亚洲聚丙烯的产能达到了1576万吨,2005年亚洲聚丙烯的产能达到了1669万吨,2008年达到1858万吨,2012年达到1975万吨。

是世界上最大的聚丙烯生产地区。

预计2012年将达到2150万吨。

虽然世界聚丙烯产销大体平衡,但由表2-3可见,亚洲地区聚丙烯的需求量要大于生产能力。

表2-31996-2012年亚洲PP供需状况(单位:

万吨)

实际

预测

1996年

2004年

2005年

2008年

2012年

能力

848

1576

1669

1858

1975

产量

778

1377

1508

1714

1879

需求

847

1560

1682

1995

2217

2、聚乙烯

(1)国外生产情况及供应预测

2004年全球聚乙烯树脂生产能力达到7049.1万t/a,其中低密度聚乙烯占28.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占31.6%,高密度聚乙烯占39.6%。

在三种聚乙烯产品中,LLDPE和HDPE近年来生产能力的增长比较快,在过去几年里LLDPE年均增长率达到13.4%;而LDPE近年的发展速度比较慢,同一时期其全球年均增长率仅为1.8%。

目前,全球聚乙烯树脂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亚洲地区,2004年这三个地区聚乙烯树脂总生产能力达5555.5万t/a,约占当年全球聚乙烯树脂总生产能力的78.7%。

近几年世界各地LLDPE产能均显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是非洲、东欧和拉丁美洲,但以上地区的生产能力比较小;而亚洲地区(不含日本)在生产能力比较大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率。

HDPE发展也比较快,目前HDPE仍是三种PE产品中生产能力最大的品种。

预计到2012年,全球聚乙烯树脂生产能力将达到9400万t/a,年均增长率约为4.9%左右,其中中东地区将是生产能力增长最快的地区,产能增长速度将达到15%;预计到2015年全球聚乙烯树脂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0060万t/a。

(2)国外消费情况及需求预测

2004年全球聚乙烯树脂总消费量约5868万t,主要消费地区为亚洲、北美和西欧,其中亚洲消费量约1955万t,占总消费量的33.3%;北美消费量为1574万t,占总消费量的26.8%;西欧消费量1306万t,占总消费量的22.3%。

上述三个地区合计占全球总消费量的82.4%。

2004年世界聚乙烯供需状况如表2-4:

表2-42004年世界聚乙烯供需状况(单位:

万t/a,万t)

地区

能力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实际消费量

非洲

124.8

85.4

76.5

15.4

146.5

亚洲

1936.4

1791.7

716.1

552.6

1955.2

中东欧

340.9

246.9

95.5

112.2

230.2

中东

651.5

606.7

120.3

489.9

237.1

北美

2062.7

1746.9

359.8

533.1

1573.6

大洋洲

41.7

35.5

33.8

2.5

66.8

中南美洲

345.9

285.3

148.9

81.4

352.8

西欧

1545.2

1216.3

979.7

890.4

1305.6

合计

7049.1

6014.7

2530.6

2677.5

5867.8

2004年全球聚乙烯树脂总消费量约5868万t,其中HDPE消费量约为2451万t,占41.8%,LDPE消费量约1858万t,占31.7%左右,LLDPE消费量约1559万t,占26.6%。

预计今后五年中全球LDPE需求将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长、LLDPE将以6.1%的速度增长、HDPE将以5.7%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全球PE需求中,LDPE的消费比例将降低到26.8%,LLDPE和HDPE则相应增加到28.9%和44.3%。

2004年世界乙烯消费结构及2010年需求预测情况如表2-5:

表2-52004年世界聚乙烯消费结构及2012年需求预测(单位:

万t,%)

品种

2004年

2012年

2004-2012年年均增长率

消费量

比例

需求量

比例

HDPE

2451

41.8

3411

44.3

5.7

LDPE

1858

31.7

2063

26.8

1.8

LLDPE

1559

26.6

2225

28.9

6.1

合计

5868

100.0

7699

100.0

4.6

表2-62004年我国主要聚丙烯生产商产能及产量(单位:

万吨/年)

生产商

产能

产量

XX石化

40.0

47.2

扬子石化

36.0

40.0

燕山石化

35.0

37.1

XX石化

23.0

17.1

XX石化

14.0

15.8

XX石化

11.0

14.9

XX石化

10.0

11.9

XX石化实华公司

10.0

11.5

XX石化

10.0

11.4

XX石化

10.0

10.9

独山子石化

14.0

10.5

XX太平洋石化

10.0

10.2

XX石化

10.0

10.1

XX长岭公司

10.0

10.1

XX石化

9.0

9.4

2.2.2国内市场分析

1、聚丙烯

(1)生产状况

我国聚丙烯生产厂商能力大多偏小。

到2004年底,我国聚丙烯生产厂家约有78个,生产能力为455万吨/年,其中连续法聚丙烯装置35套,生产能力为346万吨/年;间歇法小本体装置109套,生产能力约109万吨/年,当年聚丙烯总产量为384万吨/年。

2004年国内聚丙烯主要生产企业及能力详见表2-6。

1995年-2004年间,国内聚丙烯产量由102万吨增长到455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19%。

(2)供需状况

尽管近几年我国聚丙烯发展很快,但仍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从80年代初开始,我国每年都要进口几十万吨聚丙烯树脂,1995年,我国聚丙烯进口量突破100万吨,到2004年达到341万吨,1995年-2004年聚丙烯进口量年均增长率12%;1995年我国聚丙烯表观消费量为207.6万吨,2004年增长到795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6%;2004年国产满足率仅为58%。

1995年-2004年聚丙烯产量、进口量、表观消费量见表2-7。

数据表明,到目前为止我国对聚丙烯的需求还是有很大的缺口,2005年产量514万吨,进口量近300万吨,总消费量810万吨;到2007年需求量900万吨,产能达到650万吨,进口量约250万吨,预计到2012年还会持续增长。

因此说还是有很大的空间来填补这个缺口。

(3)市场预测

我国一直是聚丙烯的进口大国,已有的聚丙烯装置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相距甚远。

虽然近年来不断有新的生产装置投入生产,产能增长速率较快,但市场需求强劲,聚丙烯自给率仍略呈下降趋势。

我国2004年末455万吨的聚丙烯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我国聚丙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