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6997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

1、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注释《诗经·小雅·小》时就用过“课程”一词

2、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也说道“课程”,如说“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3、小学语文课程的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

一是学校课程表内开设的语文学科的各项课程,包含“语文”、“写字”、“阅读”、“习作”等;

二是学校计划并实施的课外活动,如结合语文课的学习,可以“组织参观访问、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活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朗读、书法等课外兴趣小组”等

三是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规校风以及融洽的师生、学生间的人际关系等积极影响。

意义:

树立大语文观

4、我国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演变(填空选择)

(1)“国文”时期:

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语文课程,但有漫长的儿童识字、语句训练和习作八股文的历史。

在小学独立设置语文科,始于1902年。

1903年颁布并实施的《奏定学堂章程》在课程方面,除读经科外,5年的初等小学设中国文字科,教学内容是识字、读文、作文;4年的高等小学设中国文学科,教学内容有读文、作文、写字、习官话。

1907年清政颁布了《奏定女子小学课堂章程》,从此,“国文”科的名称见于法令。

语文与经学、史学、伦理学分离,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小学开设,又有较为明确的教学目的,这在我国语文课程发展史上,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国语”时期

胡适认为这一举措(P5)将中国教育的革新至少提前了20年。

当时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于1923年颁布了我国第一课程纲要——《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

(3)“语文”时期D2

新中国成立后,新组建的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确定小学国语科以华北解放区的《国语》课本为蓝本进行修订,供全国使用,并把修订后的《国语》改为《语文》。

对此,在1950年出版的《编辑大意》里解释道:

“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

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

这套课本不用‘国文’或‘国语’的旧名称,改称‘语文课本’。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央成立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着手进行语文课程改革。

1956年开始将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小学语文课程的第一次重大改革。

60年代初期,继续进行“文道之争”的讨论。

因而对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比较到位,并且重视“双基”(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90年代初期,经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科学地把握了小学语文课程性质,并对“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达成共识。

(4)“新语文”时期D1

1997年由《北京文学》引发的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忧思”涉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理念、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各个方面。

20世纪末的忧虑与反思

5、由于人们的理解不同,“语文”实际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解释。

P18D2

“语言文字”说(小学)

“语言文章”说(中学)

“语言文学”说(高中)

以上三种解释中占主导地位的、最有权威性的是“语言文字”说。

“语”就是口头语言,“言”就是书面语言。

6、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选)

(1)学科性质的认识

1956年

1963年5月

1978年2月

1986年12月

1992年1月

建国以后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50

7、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内涵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小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的培育和提高要关注以下七项要素:

(1)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2)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3)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4)发展思维;(5)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6)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7)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是最为“基本”的两个要素,在这七项要素中尤为重要。

D4

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1)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注意内容的价值取向

(2)关注学习的多元反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开放系统”:

从语文课程的内容构成来说,语文课程本身是个“开放的系统”,它海纳百川。

美国学者早就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话。

语文课程的“生态系统”:

营造这一生态系统,要构建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就需要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个部分组成,以及相互间的互相生成。

(1)教师和学生为语文课程生态系统中的两个主体。

(2)教材和环境为语文课程生态系统中的两个客体。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一语中的,早就提醒我们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

8、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演变(选)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制定并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或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主要有8部。

(1)1950年8月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2)1956年10月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重视发展小学生的语言

注重文学因素的教学

明确提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3)1963年5月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吸收了从1959年至1961年长达三年的文道之争的成果,第一次明确指明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

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后来被称为“双基”训练

重视阅读与写作,强调多读多练

重视课文的朗读与背诵,并规定了各年级的背诵量

(4)1978年2月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育大纲(试行草案)》

(5)1986年12月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特色内容有:

第一次科学揭示、完整表述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第一次反映出语文课程与教学之功能

第一次完整表达小学语文教学目的

扩大了汉语拼音的功能,使之得以全面发挥

适当降低作文教学要求

(6)1992年6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7)2000年3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9、小学语文新课程目标体系(填)

语文新课程的目标体系由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组成,每个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提出要求。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过程和方法”的意义:

D2

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和体验;注重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

9、编制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

(选、填)P51

全面:

(课程目标:

并列式、交融式)、适度、具体、分层

10、编制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程序:

(1)教学目标的编制步骤

#通览教材、学习课表,弄清所教篇目的内容要点及其在单元和教材体系中的位置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所学内容的相对独立性,按课后习题的要求,确定若干要点作为授课的教学目标

#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所学课文在认知目标上细分为不同层次;再依据这个划分标准,确定学生对个内容要点掌握的水平层次

#对每一学习水平的活动形式,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用可以观测到的外显行为方式描述出来

#列出双向细目式的课文教学目标。

根据目标要求选择对应问题,作为检测学生对要点掌握与否的形成性测试题

(2)教学目标的陈述,一个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说明具体的行为

#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

#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11、蒙学读本《急就篇》:

+40

西汉时期的教材,为西汉元帝的史官所作,是我国最早的识字课本。

主要内容包括“姓氏名字”、“服器百物”、“文学法理”三部分。

主要特点是生字密度大,全书共2144个字。

二是整齐押韵,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三是包含比较丰富的知识,把汉字学习融入介绍人文知识之中。

12、《千字文》周光嗣梁武帝大同年间

《三字经》王应麟宋代

《百家姓》佚名宋代初年

13、国语教科书

《开明国语读本》丰子恺作图

突出儿童本位,有浓厚的儿童文学色彩,图文并茂,便于学习

全套书共12册,还配有教师用书(叶圣陶编纂的影响最大的一套教材)

14、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使用D2

(1)胸中有“书”

通览全套教材,了解编排体系

通读全册教材,把握基本结构

研究整组教材,掌握训练序列与重点

逐课琢磨,吃透教材

(2)心中有“标”

(3)目中有“人”

(4)用中有“法”

(5)用中求“活”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概念框架

15、按照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还可以把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素材性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小学语文课程的素材和来源,比如语文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各方面的因素,都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

16、小学语文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内涵:

自主性学习的基本品质是主动性

自主性学习的核心品质是独立性

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护的学习

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很多,最为常用的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一定的策略:

建立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和技能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17、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概述

措施D8

(1)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教师指导,学生尝试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教师质疑,培养能力

(2)课内课外相结合

课前诱导、课后辅导、课外延伸

(3)群体与个体相结合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方式和途径D2

开设学法指导课、总结学习过程、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拟定并执行学习常规、

进行学法信息交流。

18、小学语文教学规律D2

(1)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

语文学习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确是紧密联系,须与不离的。

(2)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

学家罗常培早在1947年就指出: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

(3)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同步#

语言的积累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40年代叶圣陶与夏丐尊合著的《阅读与写作》提出“语感说”。

D2

王先生对语感的界定为:

社会的人对言语的感受与反应。

具体地说,“语感就是在视听当下不假思索地从感知语音、字形所表示的意义的能力。

”D4

王尚文先生将语感分为:

听读型语感和说写型语感两大类D1

韦志成先生将语感分为最基本的三类:

规范感、得体感和情味感。

D1

(4)语言学习离不开言语的实践#D3

听、说、读、写是言语实践的基本方式。

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即听、说、读、写的技能才能逐渐得到培养与提高。

1964叶圣陶“听、说、读、写”并用,语文教学基本特征:

语文基本功训练

19、讲读法D2、自学法、练习法

讲读法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

教师往往寥寥数语就讲清一个问题,或点破难点,说清关键,是学生对课文“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并“因道悟文”,掌握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要领。

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探究能力。

运用讲读法注意:

一要抓住重点,少讲,精讲

二要揭示规律,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

三要注意语言的表现力

20、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的方式:

时间关系上看:

雁行式和鱼贯式

角色关系上看:

主辅式和主从式

语文教学能力:

分析教材、设计教材、课堂应变、语言表达

21、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P145D1

22、吕叔湘曾于1978年3月16日在《人民日报》上刊文《语文教学的两个迫切问题》批评的话,我们至今没忘。

23、重视说课活动(简答、论述)

小学语文说课的主要内容包括:

(1)说教材:

课题、教材内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理由、以及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方法)

(2)说教法

(3)说学法

(4)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中心内容,主要包括说教学环节,说主要做法、说重要提问、说时间分配、说练习设计、说课堂小结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5)说媒体设计(板书设计)

24、主要的教学行为:

D1

预习指导:

提出预习要求交给预习的方法预习要有检查

25、听课d2

做好听课前的充分准备(心理准备资料准备听课准备)

听课时要“眼”、“耳”、“手”、“脑”并用

评课

一般来说,评课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学生活动、教师素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26、教学质量评价(学的方面):

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D2

27、识字、写字教学的关注点:

D无数

(1)音形义相结合(借助拼音学字音,形声字,声旁助记;多音字,据词定音;音近字,比较辨析)

(2)字理与心理结合

(3)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蒙学经验结合(韵语识字的经验,读书识字的经验,重视写字经验)

识字的三套工具:

28、教师教学发音常用的方法有:

D2

引导法:

在教难发的声母韵母时,用口语的语音或已学过、容易发音的声母或韵母为引导,引出这个字母的正确读音。

例如教声母zh,可以让学生发准“树枝”的zhi,然后要求学生尽量缩短zhi后面的拖音,便是zh的读音。

29、D2纵观新课标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识字教学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学“识字课文”识字,二是随课文识字。

集中识字:

识字教材编排的一种形象,把音形义有联系的字集中学习,有利于提高识字效率,增加学生的负担。

30、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

第一:

笔画部件分析法第二:

利用造字规律识字法

第三:

形象识字法第四:

形近比较法

31、字义教学是识字教学的核心

第一:

直观演示法第二:

组词造句法

第三:

注解释义法第四:

比较辨析法

32、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

D1

33、(名解)阅读能力,是指接收和理解书面材料的意义和内容的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学习经验,接受教育,增长才干的一种重要的能力,阅读能力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重要因素。

阅读能力包括:

认读、理解、记忆、速度等几个要素。

阅读教学目标: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突出了多读、重视了积累。

突出了能力的培养。

34、D2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必须具备以下两条:

第一:

具备阅读的基本能力(理解词句、理清条理、归纳中心、体会感情、把握思路等正确并有创见的解读文本的能力)

第二:

初步形成正确的阅读策略(初步形成浏览、略读、精读的方法,初步具备整体上把握自己阅读方向,正确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

35、阅读教学理论的关注点:

读思结合

读写结合

对话教学:

d2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话”的内容和要求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对话过程

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对话的过程

语感培养

D1整体把握:

整体把握课文包括从整体上感知其内容、结构、写法等,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才能更好地对课文的重点进行布局的揣摩,才能达到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扩大视野、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36、D2词语教学的方法:

理解词语是词语教学的重点,积累和运用词语诗词与教学的关键。

1、词语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词义教学上。

第一、掌握时机,精心设计第二、因词定法,区别对待第三、由例及类,交给方法

37、D2分段中还要交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1)临近段落归并法

(2)重点突破发,即抓重点段分段(3)整体分割法

38、这位教师指导学生概括段意时,一是抓住主要内容;二是兼顾上下文的段意;三是注意年级特点

39、概括段意的方法:

(1)取舍法

(2)摘句法:

有的段落里有现成的可概括段意的句子,就摘录取用(3)串联法

40、背诵的方法:

D2

(1)理清课文的线索便于记忆

(2)帮助学生寻找和建立记忆的“支撑点”

(3)克服记忆的难点

(4)采用尝试回忆法

(5)整体法和部分法相结合

41、复述的三种形式:

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D2

42、D2精细地读、反复地读、从语言到内容全面地把握、深入地理解就是精读;略读就是粗略地读

略读的方法:

浏览式的略读方法、检索式的略读方法、筛选式的略读方法

43、变序教学就是打破逐段讲读的程序,不按课文结构顺序,直接切入,直奔课文的中心或重点组织教学D2

44、《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只笼统地提出了纪实习作和想象习作两种

45、D2习作教学的基本经验与方法:

(论)

(1)习作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

(2)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

(3)习作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

(4)习作训练应遵循从说到写的顺序

46、习作教学的环节包括:

命题、指导、批改、评讲D2

47、D1倾听能力:

一二、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三四、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五六、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要素:

记忆力、理解、辨析、注意力

48、口语交际的类型:

d2

“介绍”类、“独白”类、“交往”类、“表演”类、“讨论”类

49、D3口语交际的指导法:

(1)寻找贴近小学生生活的话题(密切联系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学生有话可说)

(2)精心创设交际情景

(3)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或多向互动

(对于显性互动话题,操作起来比较容易,训练时,学生弄清这个话题的提示要求,扮演特定交际环境中那个角色,按照提示问题的顺序,连说话带动作表演起来,就可以进入互动状态。

对于隐性互动话题,由于互动性不十分明显,双向互动往往被忽视,极容易把口语交际课上成听说训练课,一人讲,大家听。

需要教师积极引导,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交际情境中互动起来)

(4)优化口语交际流程

(5)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D3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因此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开展多种实践渠道,让学生在多种口语交际实践中,学会交际,提高能力。

案例《打电话》交际训练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还要重视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0、综合性学习的意义、类型:

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

应该以活动为主要展开形式,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资源

51、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设计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处理:

教材内容的心理化、教材内容的简约化、教材内容的问题化、教材内容的操作化、教材内容的结构化、教材内容灵动化

四个层面研究一篇课文的意义:

语言符号层、艺术形象层、内在意蕴层、社会意义层

52、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设计:

(分)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就是教学程序或教学流程,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复杂系统。

具有开放性,教师摒弃了繁琐的分析,通过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又具有系统性。

(分)系统化设计的教学过程应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相对集中、切合实际,这是结构的“主”

(2)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形成教学层次,构成教学坡度,这是结构的“序”

(3)重视及时反馈,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交流,这是结构的“网络”

(4)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是结构的“枢纽”

5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关注点:

A关注体验D3

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主体把握和理解事物的本来意义及其引申意义的心理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建议、评价三部分中多次提到体验问题,并以“情感体验”、“独特体验”、和“审美体验”等体验类词语表述课程理念,以强调学生“感受了什么”、“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

教学中,体验学习虽是复杂的、多层次、多角度的,但其体验的过程和方式有规律可循,一般来说,可选择并设计如下体验学习活动:

朗读体验、表演体验

生活体验D3语文来源于儿童生活与社会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

正如叶圣陶所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

”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学生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去解读课程、构建意义,他们不但是课程意义的接受者,更是课程内涵的主动构建者。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广开生活源泉,构建充满儿童情趣的生活化课堂,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文内容和谐共振,从而实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意义构建。

想象体验

B关注对话C关注整合

54、合理分析考试结果

考试结果的等级评价:

激励性评语已采用实际评价

55、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的内涵:

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方式

56、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的构成:

设计说明、系列作品、反思记录D4以上

语文课程标准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课程性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4+

3、课程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共七点)

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最基本的两个方面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往往是多元的。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1

4、总体目标与内容: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

(1)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1

(2)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1

(3)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2

5、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

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4+

阅读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2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2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2

5、人事科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2

6、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2

写话

7、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

第二学段:

识字写字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4+

阅读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