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7036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

大学语文复习题

《大同》课后练习

1.选择题

(1)《大同》一文选自是(  )。

A.《论语》    B.《孟子》

C.《礼记》    D.《尚书》

答案:

C

(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物质文明建设B.精神文明建设

C.人事制度D.所有制形式

答案:

D

2.填空题

《大同》: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_guàn__。

3.翻译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答: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修习亲睦。

《忆菊》课后练习

1.选择题:

(1)使闻一多产生最初的民主思想的学校是()。

A.北大B.清华

C.丹佛阿罗拉多大学D.北京艺术专科学校

答案:

B

(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新诗早期发展的三大流派的一项是()。

A.格律派B.自由派

C.抒情派D.象征派

答案:

C

2.填空题

(1)闻一多在20世纪40年代的那些演说明显是激情多

于理性,而他在清华时期的那些文章和演讲现在看来倒是非常冷静的。

他在《清华周刊革新底宣言》中还阐明了批评精神所应遵守的五个条件。

这五个条件是:

(1)鼓励善良;

(2)注重建设;(3)务避激愤;(4)力矫浮夸;(5)删除琐碎。

(2)闻一多在艺术上追求“三美”,他发表的《死水》一诗,努力想把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统统溶于诗中。

3.思考题:

诗人“忆菊”包含几层意思?

答:

诗人“忆菊”,首先赞美菊花之自然美。

阅读《忆菊》,我们仿佛置身菊花的海洋,在诗人的笔下,开遍祖国深秋的菊花不但品种繁多,色彩斑斓,而且千姿百态,生机活力。

追忆菊花之美,必然会联系着盛开菊花的故乡、祖国,因此,诗人忆菊,由赞美菊花自然形态美,转而去开掘菊花中所凝聚的文化积淀,赋予菊花“东方底花”的民族文化印记。

不仅如此,诗人忆菊,还因为菊花和我们民族文化的创造者,那些“东方底诗魂”,有着一样高洁的襟怀,是他们人格之美的象征。

至此,在诗人的视野里,菊花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诗人赞美着“祖国底花”,赞美着“如花的祖国”。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练习

1.选择题

(1)下列属于编年体通史的是( C )

A.《史记》B.《汉书》  

C.《资治通鉴》D.《三国志》

(2)主持编纂《资治通鉴》的是( B )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司马相如  D.司马懿

(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主要是通过(A)方式进行叙事的。

A.对话 B.议论  C.铺陈  D.对比

2.填空题

(1)“侵暴吾地,系累吾民”中“系累”的意思是( 捆绑或俘虏 )

(2)“制国有常,利民为本”的“常”的意思是( 纲常 )

(3)课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选自(《资治通鉴》)。

3.简答题

赵武灵王和公子成分别代表了变革和保守的两面,他们分别阐述了自己主张的哪几项理由?

你觉得公子成听服于赵武灵王的原因又有哪些?

答:

公子成的理由:

中原大都为礼乐中心,不能效法蛮夷之道,否则人心不服。

赵武灵王的理由:

(1)加强军备可以抵御外辱;

(2)前有中山国侵鄗的历史教训;(3)叔父保守,拘泥于旧俗。

公子成听服于武灵王的原因:

(1)武灵王使之请之在先,又亲自前往劝说,能礼遇自己;

(2)武灵王从国家大局利益为重,言之有理。

《伤逝》课后练习

1.选择题

(1)以下集子不是鲁迅小说集的是(D)。

A《呐喊》  B《彷徨》

C《故事新编》D《朝花夕拾》

(2)鲁迅唯一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是(C)。

A《祝福》  B《药》

C《伤逝》  D《一件小事》

(3)“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这句人生感悟出自小说(C)。

A《阿Q正传》  B《祝福》

C《伤逝》   D《孔乙己》

(4)《伤逝》中的主人公是(A)。

A涓生、子君 B迅哥儿、闰土

C华老栓、夏瑜D涓生、阿随

2.填空题

(1)鲁迅《伤逝》的副标题是。

(涓生的手记)

(2)鲁迅《伤逝》最早收入他的小说集。

(《彷徨》)

(3)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端,要从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开始。

(《狂人日记》)

(4)鲁迅《伤逝》的主人公喊出了个性解放的呼声:

“,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我是我自己的)

(5)《伤逝》的写作年代在。

(1925年)

3.简答题

(1)简述《伤逝》的故事内容。

答:

略。

(2)简析造成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

答:

造成涓生、子君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他们当时所处的封建、守旧、冷酷、庸俗、无聊的社会环境,和所面临的生存(经济)压力。

但二人的爱情之所以成为悲剧,与他们自身的弱点也是分不开的。

尽管他们因相爱而同居,从精神到物质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他们对于爱情的理解却过于狭窄,未能正确认识爱情在全部人生中的位置,以至于在组成家庭的目标实现后,没有了新的人生的动力,生活失去了应有的光彩。

为此,作品提出了“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的观点。

同时,涓生、子君缺乏对社会的清醒的认识,忽略了环境对个人爱情生活的制约作用,尤其是忽视了获得生存权的重要,缺乏韧性战斗的思想准备,以至于在突如其来的经济打击面前惊慌失措。

作品由“人必先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的点题之笔,提出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的关系问题。

《西绪福斯神话》课后练习

1.选择题

(1)西绪福斯神话来源于()。

A.印度神话B.希腊神话C.罗马神话D.中国神话

答案:

B

(2)加谬的代表哲学思想是()。

A.浪漫主义B.荒谬C.后现代D.抽象

答案:

B

(3)西绪福斯是()英雄。

A.战斗B.爱情C.复仇D.荒谬

答案:

D

2.填空题

(1)1957年,加缪以“阐释了我们这一代人类良心的难题”而获得了_____奖。

答案:

诺贝尔文学

(2)西绪福斯是____________的象征。

答案:

荒诞

(3)《西绪福斯神话》是加谬_________哲学的代表性作品,系统表现了_______。

答案:

存在主义;荒诞主题

3.研习与思考

(1)能否选择中国的神话传说或寓言故事阐发其哲学意蕴?

答:

例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和“吴刚伐桂”等。

(2)分析作品中的西绪福斯形象。

答:

a.人类荒谬命运的象征与缩影;b.体现了加缪所主张的反抗精神。

(3)为什么说“应当想象西绪福斯是幸福的”?

答:

a.西绪福斯在对荒谬的反抗中获得了生命的意

义;b.我们目睹和感受着命运的荒谬,以及西绪福斯的反抗,“应当”获得深刻的启示,从而把对西绪福斯和我们自身荒谬的反抗视为“幸福”。

(4)作品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

a.作品的构思以著名神话为基础;b.西绪福斯的

形象鲜明、生动,使人印象深刻;c.语言简洁有力,饱含深厚的哲思、诗意与激情。

《老子》五章课后练习

1.填空题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国人。

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他写作《道德经》五千言,又称《老子》,是道家思想的经典。

(2)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命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3)老子有句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老子学说的思想精华。

(4)在政治上,老子倡导“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2.名句背诵: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3.简答题

(1)老子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①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②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老子》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老子善于譬喻论证,如将“上善”比作水,将“人之道”与“天之道”对比等。

《老子》的语言韵散结合,辞意洗练,行文参差错落,局势连环而多变,文气流畅而富有诗意,抽象的哲理和思辩的命题通过美的语言表达了出来,是古代哲学思想最精彩的表达形式之一。

(3)孔子与老子“道”之异同。

孔子之道,是一种最世俗之道,他关注的不是一种形式应不应该存在,而是它存在就该按照最合理的存在形式存在,所以孔子首先就肯定一种存在,再求寻道。

而老子之道,直接就针对整个宇宙应该遵循的道,在老子看来,道无五行,所以他的道至简,也是至真的。

《回答》课后练习练习

 1.填空题

 

(1)北岛的《回答》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除北岛之外,其他著名的“朦胧派”代表诗人还有(舒婷、顾城、海子、江河)等。

 

(2)1978年10月,(北岛)和芒克创办《今天》杂志,成为“朦胧诗”的旗帜人物。

 (3)北岛是中国现代作家,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诗选》、散文集(《失败之书》)和小说(《波动》)等。

 2.简答题

 

(1)《回答》要表现的思想主题是什么?

 答:

诗中展现了悲愤之极的冷峻,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

诗篇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现实,对矛盾重重、险恶丛生的社会发出了愤怒的质疑,并庄严地向世界

宣告了“我不相信”的回答。

(2)本诗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答:

①诗歌总体特征上可以概括为象征诗。

 诗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满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语意曲折的象征、隐喻、比喻等,使诗作既明快、晓畅,又含蕴丰厚,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②艺术手段上,象征、隐喻的运用迫于环境险恶的不得已,基本上呈现出比照性的描写。

在他的笔下,政治的黑暗犹如漆黑的无所不在的夜,生活的束缚好比四处张开的网,

希望的境界成了被堤岸阻隔的黎明,而觉醒者恰如被河水包围的孤独的岛屿。

通过象征、暗示,诗人的主观境界过渡到了诗的世界。

象征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北岛的诗里被普遍运用,表明了诗人丰富的再造性想象力。

 

③北岛的诗歌染上了一层阴冷的色彩,给人以冷峻凄怆的感觉。

北岛诗歌的冷峻气床虽不是象征主义的直接感染,但他却从生命感受这个共同层次上验证了现代艺术的本质。

 (3)本诗为何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其社会价值是什么?

 答:

《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

北岛在20世纪80年代初接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他通过所倾心的意象的接组和叠加,撞击和转换,通过所谓的超越时空的蒙太奇剪接,成功地将一个理想的艺术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

民族文化传统、时代的哲学氛围、沉重的理想生活的渴求成为他诗歌的主题。

他的诗歌基本上是由两组对立因素构成的象征意境,他用这些象征性诗歌形象再真实不过地传达出了一个充满压抑感的生活氛围,也表现了重压之下,生存意愿和发展要求仍然存在着的人对苦难现实的心理反叛。

 研习与思考 

1.分析《回答》的精神特征及抒情主人公的人格形象。

答:

(1)怀疑、理性和批判精神,以及对未来的信念。

(2)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战斗精神和青年战士勇敢不屈的人格力量。

 2. 谈谈这首诗意象创造的特点。

 答:

(1)鲜明、独特和坚实。

(2)意象之间的拼接、跳跃和组合,营造成复杂的、富有张力的意象结构。

(3)通过意象表达感情。

 3.为什么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答:

这是诗人对荒诞而又丑恶的历史与现实的冷峻概括,也体现了诗人不同流俗的、勇敢的战斗豪情与牺牲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后练习

1.选择题

(1)“格物致知”的思想出自(  )

A.《大学》B.《中庸》

C.《论语》D.《孟子》

答案:

A

  

(2)丁肇中教授获得诺贝尔奖的时间是(  )

A.1957B.1959

C.1976D.1977

答案:

C  

2.填空题

(1)第三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家的华裔科学家是()。

答案:

丁肇中

(2)被誉为“物理学界十一月革命”的是()领导的夸克研究。

答案:

丁肇中

3.简答题

(1)课文中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答案要点:

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己”,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的。

(2)丁教授认为古代“格物致知”思想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世说新语》课后练习

1.选择题

(1)《世说新语》的编著者是南朝宋著名文学家(  )

A.刘孝标B.刘义庆C.刘向D.刘伶

答案:

B

(2)下列作家中,没有给《世说新语》做注释的是(  )

A.余嘉锡B.徐震谔C.胡适D.杨勇答案:

C

(3)下列哪个门类,不属于孔门四科()

A德行 B.言语C.政事D.容止

答案:

D

2.填空题

(1)《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

刘宋宗室临川王()撰,梁()注。

今传本分为()篇。

答案:

刘义庆、刘孝标、36

(2)()评价《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事则高筒瑰奇。

答案:

鲁迅

研习与思考

1.阅读《世说新语》,为其中的36门分类写出简单的说明或定义。

答:

建议浏览徐振堮《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4)。

2.收集《世说新语》中描写谢安的文字,结合阅读《晋书·谢安传》,谈谈谢安的人物性格。

或从《世说新语》中自选一个人物来作类似的研究。

答:

略。

3.谈谈你所理解的魏晋风度。

注意从当时崇尚对人物风度的审美现象入手,把握魏晋时期对人性、人的精神状态的审美追求,以及由此体现出的人的个性意识的觉醒。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课后练习

1.填空题

  

(1)《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作者是()。

  答案:

辛弃疾

 

(2)辛弃疾的字是()。

  答案:

幼安。

2.简答题

(1)简述《摸鱼儿》中主要用了哪个典故?

陈皇后为了博得武帝宠幸,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的典故。

(2)试析“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

影射那些暂时得势、以谄媚进谗为务的小人,警告他们终将化为历史的尘土。

3.思考题

A.“以文为词”是辛词的突出特点,其中用典便是最突出的表现之一,辛词用典逐层深入,与言志抒情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说说这种现象在《摸鱼儿》中的表现。

答:

这首词用了“长门事”、“玉环”、“飞燕”三个典故,看似互不相干,实则在对南宋朝廷的讽喻中有机结合起来,由“娥眉见妒”的感慨串联起来,以古托今,表达了个人仕途失意的怨恨和对当局昏庸的愤懑。

B.清人吴衡照评论苏、辛词:

“东坡之心地光明磊落,忠爱根于生性,故词极超旷,而意极和平;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机会不来,故词极豪雄,而意极悲郁。

苏辛两家,各自不同。

”试举苏轼、辛弃疾两家的词作为例加以说明。

答:

抓住以下三点:

(1)苏词清旷放逸,富于文人雅士之美;辛词雄豪悲慨,别具英雄侠客之风。

(2)苏词的豪放在气势的宏伟,意蕴的丰赡;辛词的豪放则在于多宏大内容,多生活悲慨。

(3)苏词天趣独到,无迹可寻;辛词则手法多样,可作具体落实。

《论语》十二章课后练习

1.选择题

  “而”的用法主要有“顺接”和“转接”两种,下列各句中的“而”表“转接”是(C)

A.温故而知新B.敏而好学C.学而不思则罔D.学而识之

2.填空题

①《论语》一书的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们,全书共20篇,体例主要有(语录体)、(对话体)、(叙述体)三种。

②多学而识之中“识”的读音为(zhì)。

3.翻译题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答案:

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②《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答案:

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怨上级。

  4.简答题

简要说明课文中关于学习的主要内容。

 答案: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关于学习态度。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自己对学习知识的要求十分强烈,他也同时这样要求他的学生。

同时,孔子还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

最著名的莫过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他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其三,关于学习内容。

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

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

  其四,关于学习的目的。

孔子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为己之学”,追求自我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