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7061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酸碱盐考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1)pH越小,酸性越强。

当酸溶液被稀释时,溶液pH变大,但不会变成碱性,所以稀释后溶液的pH不会大于7。

反之,pH越大,碱性越强。

当碱溶液稀释时,溶液pH变小,但不会变成酸性,所以稀释后溶液的pH不会小于7。

(2)并不是所有的盐溶液pH都等于7。

如NaCl、K2SO4等溶液,pH=7,而Na2CO3溶液pH>

7。

2.结合下表中所列物质的pH判断,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变色、变蓝的是(D)

物质

酱油

厕所清洁剂

血浆

牙膏

肥皂水

橘汁

草木灰水

柠檬汁

pH

4.8

1.7

7.4

8.2

9.2

3.5

10.6

2.5

A.柠檬汁、食盐水、厕所清洁剂B.牙膏、蒸馏水、肥皂水

C.草木灰、蒸馏水、柠檬汁D.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

3.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物质:

3.下面列举的是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你认为数据不合理的是(A)

A.胃液的pH=12B.橙汁的pH=4C.肥皂水的pH=11D.醋酸的pH=3

4、酸雨:

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

5.6的雨水为酸雨

5、pH的测定方法

用玻璃棒蘸(或用胶头滴管吸取)被子测溶液在pH试纸上,把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出溶液的pH(通常取整数)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要注意:

(1)不能直接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污染试剂。

(2)不能将pH试纸润湿,否则,等测溶液被稀释,测量不准确。

(3)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可将pH试纸润湿再用。

6、溶液的pH可以发生改变,我们可以通过向溶液中加入酸溶液或者加入碱

溶液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

要使溶

液的pH升高,可以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碱溶液;

要使溶液的pH降低,可以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酸溶液(或加少量的水)。

4.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D)

A.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

B.pH试纸先用水润湿再浸入待测液

C.pH试纸浸液后过一会儿观察

D.用玻棒蘸取待测液涂于pH试纸上,马上观察

5.将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图正确表示PH变化的是(A)

1、酸:

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

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1.下列各组离子属于酸电离产生的是(A)

A.H+、NO3—、SO42—B.OH—、Ba2+

C.Na+、H+、SO42—D.Na+、Cl—、Ba2+

2.下列物质具有相同酸根离子的是(D)

A.Na2SO4Na2SO3B.KMnO4K2MnO4

C.KClO3KClD.FeSO4Fe2(SO4)3

2、酸的共性: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

五大通性:

酸的通性

一般规律

跟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跟活泼金属反应

酸+金属→盐+氢气:

2HCl+Fe=FeCl2+H2↑

跟碱性氧化物反应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6HCl+Fe2O3=2FeCl3+3H2O

跟碱反应(中和)

酸+碱→盐+水:

2HCl+Cu(OH)2=CuCl2+H2O

跟某些盐反应

酸+盐→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

H2SO4+BaCl2=2HCl+BaSO4↓

3、常见的酸的性质比较:

颜色

气味

挥发性

吸水性、脱水性

腐蚀性

在空气中

检验试剂

盐酸

刺激性

白雾,变轻

AgNO3溶液

硝酸

硫酸

变重

BaCl2溶液

1.盐酸:

纯净的盐酸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工业用盐酸因含有FeCl3等杂质而常呈黄色。

2.硝酸:

浓硝酸具有腐蚀性,见光分解,故实验室中浓硝酸应盛放在棕色瓶子内。

3.硫酸:

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液体,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脱水性: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点在纸上或火柴梗上,可观察到纸上或火柴梗炭化而变黑。

吸水性:

浓硫酸如果敞口放置,由于它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增加,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如:

NH3不能用来干燥还原性气体,如:

H2S)

浓硫酸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在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把浓硫酸慢慢地沿玻璃棒或容器壁倒入水里,并不时地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

1.有浓盐酸、氢氧化钠、石灰水三种物质的溶液长期存放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小的物质是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因发生化学变化溶液质量增大的物质是_氢氧化钠_。

2.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A)

A.淀粉遇到碘水呈蓝色,所以与碘水作用呈现蓝色的物质中含有淀粉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有一些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是金属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1、碱:

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

H2O)

2、可溶性碱的四大通性:

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可溶性碱的通性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无色酚酞变红

跟酸性氧化物反应

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2NaOH+CO2=Na2CO3+H2O

跟酸反应(中和)

2HCl+NaOH=NaCl+H2O

跟某些可溶性盐反应

碱+盐→新碱+新盐(复分解):

2NaOH+CuSO4=Cu(OH)2↓+Na2SO4

3、难溶性碱:

难溶性碱

跟酸反应

2HCl+Cu(OH)2=CuCl2+H2O

受热分解

碱→氧化物+水:

Cu(OH)2=CuO+H2O

溶碱有四种:

铵钾钠和钡。

NH3.H20、K0H、Na0H、Ba(0H)2

4、中和反应:

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实质:

实质是酸电离的H+与碱电离的OH-结合成中性的水。

H++OH-=H2O

应用:

1)改良土壤:

农业上用熟石灰[Ca(OH)2]降低土壤的酸性,达到改良酸性土壤的目的。

2)精制石油:

石油工业上用氢氧化钠[NaOH]中和过量的硫酸[H2SO4];

3)治疗疾病:

医学上用氢氧化铝[Al(OH)3]中和过多的胃酸。

1.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5、常见碱的性质: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俗称

苛性碱、火碱、烧碱

消石灰、熟石灰

物理性质

白色块状,易溶于水,易潮解,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强腐蚀性。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用途

制肥皂;

石油、造纸、纺织、印染

降低土壤酸度;

建筑材料等

6、氢氧化钠

易潮解:

实验室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因为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不仅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还易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类气体,如:

CO2、SO2、H2S、HCl)

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只用水,如何区分硝酸铵,氯化钠,氢氧化钠固体:

硝酸铵溶于水为吸热,氯化钠不变,氢氧化钠为放热。

7、氢氧化钙

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8、气体的干燥剂

干燥剂

可干燥的气体

不能干燥的气体

酸性

H2SO4

H2、O2、CO、CO2、HCl、CH4、N2、SO2

NH3

中性

无水氯化钙

除NH3外的其他气体

碱性

固体NaOH、碱石灰、生石灰

H2、O2、N2、CO、CH、CH4、NH3

CO2、SO2、HCl

1.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A)

A.酒精乙醇C2H6OB.纯碱氢氧化钠NaOH

C.熟石灰氧化钙CaOD.铜绿氢氧化铜Cu2(OH)2CO3

2.下列曲线正确的是(B)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下列关于氢氧化钠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A.该溶液能导电

B.该溶液pH>

7

C.该溶液均一、稳定

D.该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4.氢氧化钠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

(1)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使表面覆盖一层溶液(这一现象又叫“潮解”);

它还能吸收空气中的CO2,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NaOH+CO2=Na2CO3+H2O 。

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

(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在常温下,氢氧化钠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地发生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NaOH==X+H2O,试推断X的化学式为Na2SiO3。

1、盐:

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

氯化钠、碳酸钠

1.按一定的特点或规律对物质进行分类,给化学学习与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

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氧化物—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C)

A.HClOHClMg(OH)2MgCl2

B.CO2H2CO3CaCO3Ca(HCO3)2

C.H2OHNO3NH3·

H2ONH4NO3

D.SO3NaHSO4NaOHNa2SO4

2.下列关于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只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物质叫盐

B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物质叫盐

C盐在组成上一定有金属元素

D电解质电离时,能产生H+的化合物是酸

E正盐一定没有氢元素

盐的水溶液pH不一定等于7

Na2CO3、NaHCO3pH>

7

NaHSO4pH<

NaCl、KNO3pH=7

2、盐的化学性质:

(1)跟某些金属反应:

置换反应(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判断)

Cu+2AgNO3=2Ag+Cu(NO3)2

(2)盐与酸生成新盐和新酸

产生气体:

2HCl+Na2CO3=2NaCl+H2O+CO2↑

产生沉淀:

AgNO3+HCl=AgCl↓+HNO3

(3)盐与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2NaOH+CuSO4=Cu(OH)2↓+Na2SO4

(4)盐与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

AgNO3+NaCl=AgCl↓+NaNO3

3、几种常见的盐及其用途

氯化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食盐

纯碱、苏打

小苏打

大理石、石灰石

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细小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溶解性小于碳酸钠。

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主要用途:

1.氯化钠:

制取金属钠、苛性钠、纯碱、硫酸钠、盐酸、氯气、杀虫剂、制生理盐水(0.9%)、杀菌、食用、防腐

2.碳酸氢钠:

发面包、制汽水和做灭火剂

3.碳酸钙:

建筑材料、制水泥和玻璃、制生石灰、炼铁的助熔剂

4.碳酸钠:

制造玻璃、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品、发酵;

从水溶液中析出时,晶体含有结晶水,化学式是Na2CO3•10H2O,易风化

Na2CO3•10H2O=Na2CO3+10H2O

“潮解”和结晶水合物的“风化”相同吗?

风化:

结晶水合物在干燥的空气中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属化学变化。

潮解:

一些固体物质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固体表面逐渐形成溶液的现象—在初中范围内主要是物理变化。

常见碱盐的溶解性表

 

OH

NO3

Cl

SO4

CO3

NH4+

K+

Na+

Ba2+

Ca2+

Mg2+

Al3+

Zn2+

Fe2+

Fe3+

Cu2+

Ag+

---

1.酒家在发酵面团中加入某种物质揉和,既能使蒸出的面包疏松多孔,有能除去面团中的酸,该物质可能是

A.白糖B.NaHCO3C.NaOHD.CH3COOH

2.以下是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究后的结果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灵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C、用纯碱可除去表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

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

发生条件:

当产物中有气体、水或者沉淀生成,此反应就发生。

常见六种离子的鉴定方法:

离子

选择试剂

实验现象

H+

石蕊(铁、Na2CO3)

变红

OH-

Cl-

AgNO3和稀HNO3

生成一种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SO42-

Ba(NO3)2和稀HNO3

CO32-

HCl和澄清石灰水

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aOH和红色石蕊试纸

生成一种能使润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1.除杂

解答除杂类题型的注意事项:

“不增”:

不增加新的杂质。

“不减”:

不能把主要成分反应掉。

“易分离”:

生成物中最好有容易分离的沉淀或气体或水等物质。

1.下列各选项中,括号内物质是除出杂质所用的试剂(适量),其中错误的是(A)

A.CuSO4中混有NaCl(AgNO3溶液)B.铜粉中混有铁粉(盐酸)

C.H2中混有CO2(NaOH溶液)D.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铁粉)

2.下表是各物质所含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

A

氯化钠溶液

氯化镁

加入适量烧碱溶液,再过滤

B

硝酸钠溶液

硫酸钠

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再过滤

C

熟石灰

石灰石

高温煅烧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过澄清石灰水

2.离子共存的判断

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条件(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规律):

1.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

2.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

3.生成弱电解质的物质;

4.发生双水解反应;

5.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6.发生络合反应;

3.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C)

A.SO42-、Cl-、Na+、H+B.K+、SO42-、Cu2+、N03-

C.Cl-、K+、SO42-、Na+D.Ca2+、Cl-、CO32-、Na+

4.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C)

A.BaCl2NaClH2SO4B.H2SO4NaClNa2CO3

C.Na2SO4KNO3NaOHD.NaOHH2SO4HCl

5.能在pH为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D)

A.FeCl3、CuSO4、NaCIB.BaCI2、Na2SO4、NaOH

C.CaCl2、Na2CO3、AgNO3D.K2SO4、NaNO3、NH4Cl

6.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

A.CaCl2HClNaNO3B.KOHHCl(NH4)2SO4

C.K2CO3Ba(NO3)2NaOHD.FeCl3NaClKNO3

3.物质鉴别

用一种试剂就能把NaCl、NH4Cl、Na2SO4三种溶液区别开,这种试剂是(D)

A、AgNO3溶液B、NaOH溶液

C、BaCl2溶液D、Ba(OH)2溶液

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C)

A.HClCuCl2NaNO3Na2SO4B.BaCl2Na2CO3HCl(NH4)2CO3

C.FeCl3HClNaClNaOHD.Na2CO3Na2SO4HClH2SO4

9.下列物质的转变,不能一步实现的是(B)

A.KCl→KNO3B.Fe(NO3)2→AgNO3

C.SO3→Na2SO4D.H2→Cu

4.组成推断

10.在甲、乙两种溶液中,共有H+、Ag+、K+、Ba2+、OH-、Cl-、NO3-、CO32-八种离子,两种溶液中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已知甲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则甲溶液中所含的离子应该是OH-Cl-CO32-K+;

乙溶液:

H+Ag+Ba2+NO3-。

11.有一包白色固体A,可能是由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几种,取少量A做如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试用化学式填空:

(1)白色沉淀B是CaCO3,D是BaCO3。

(2)白色固体A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为FeCl3Na2SO4。

(3)若白色固体A中只含有二种物质,它们是CaCO3Ba(OH)2

(4)白色固体A还有哪些可能的组成:

①CaCO3Ba(OH)2NaOH②CaCO3Ba(OH)2BaCl2

③CaCO3Ba(OH)2NaOHBaCl2④

12.为了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和MgSO4,从Na2CO3溶液、稀盐酸、Ba(NO3)2溶液、K2CO3溶液、Ba(OH)2溶液中,选择A、B、C三种试剂,按下图步骤实验:

(1)A、B、C三种试剂中溶质的化学式是ABa(OH)2BK2CO3CHCl

(2)实验I中加过量A的目的是使溶液中的Mg2+完全沉淀,有关化学方程式:

(3)实验II中加过量B的目的是使溶液中的SO42-完全沉淀,有关化学方程式:

(4)实验III中,试剂加到PH=7为适量,才能得较净的KCl溶液。

1常见化学肥料

化肥种类

缺乏时的表现

氮肥

尿素、氨水、铵盐、硝酸盐

植物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

磷肥

磷矿粉等

生长迟缓,产量降低

钾肥

硫酸钾、氯化钾

抗病虫害能力下降,茎秆软弱

复合肥料

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硝酸钾

2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看外观:

氮肥和钾肥为白色晶体,磷肥为灰白色粉末

加水:

氮肥和钾肥全都溶,磷肥大部分不溶于水

灼烧:

氮肥可燃烧,钾肥不燃烧

加熟石灰:

氮肥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钾肥无刺激性气味产生。

1.某星期天,小明同学回家发现自家田里的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就向其父母提出了一条合理化建议:

明年应在小麦生长期增施抗倒伏的化肥,你认为增施的化肥是(D)

A.NH4NO3B.CO(NH2)2

C.Ca(H2PO4)2D.KCl

2.沈阳市正在筹建2006年“世园会”,其中园艺范围包括建一个“百菜园”,为此准备了一些化肥待用。

以下所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

A.KNO3B.NH4NO3C.K2CO3D.(NH4)2SO4

3.为研究化肥对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相同条件下,在实验室田地里施用等量有效成分的化肥,对小麦的产量进行对比研究。

下表(“√”表示施用化肥,“×

”表示没有施用化肥)显示三年实验的结果:

实验用田

施用化肥情况

小麦收成的

相对产量

田地1

×

1.0

田地2

2.2

田地3

1.2

田地4

3.9

根据上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

A.氮肥可增加小麦的产量

B.没有施肥,小麦不能生长

C.对于增加小麦的收成,氮肥比钾肥效果好

D.同时施用含N、P、K的化肥可获得最大的小麦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