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数学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7443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数学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数学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数学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数学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数学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数学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数学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数学单元备课.docx

《小学二年数学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数学单元备课.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二年数学单元备课.docx

小学二年数学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

年级

二年级

学科

数学

内容

加与减

备课人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已经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个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这既是对以前学习加减法知识的延伸拓展,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及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一级运算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会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4.培养发现数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二单元

年级

二年级

学科

数学

内容

购物

备课人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大部分学生已有购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有如下特点:

1、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人民币额基础。

2、以课堂中的模拟购物活动为主线认识人民币。

教科书设计了很多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认识并熟悉人民币。

学生在模拟购物中,运用已有的加减法知识独立进行计算,体会付钱或找钱的方式的多样性。

3、在多样化的付款方式中发展学生数感。

教学目标:

1.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

2.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3.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及单位换算。

2、学会付钱、找钱。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三单元

年级

二年级

学科

数学

内容

数一数与乘法

备课人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丰富的数数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数的活动经验,并沟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重视借助直观模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活动中,感受相同数连加的特点,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具体情境或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能借助直观手段和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乘法产生的必要性。

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与乘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能结合画图和操作,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可内容的前后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数一数”活动中,感受相同数连加的特点,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具体情境或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能借助直观手段和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乘法产生的必要性。

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四单元

年级

二年

学科

数学

内容

图形的变化

备课人

何平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第四版教科书的新增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积累认识图形方面的经验。

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沟通图形和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平移。

旋转。

轴对称现象,为三年级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1、以动手操作为主线,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3、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图形,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五单元

年级

二年

学科

数学

内容

2~5的乘法口诀

备课人

何平

教材分析: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已经具备丰富的数数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阶段,也是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的基础。

本单元注意选择形式多样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例如,对口令。

数线圈。

圈一圈。

儿歌。

游戏等。

注重在实际应用中巩固乘法口诀,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创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能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7课时

第六单元

年级

二年

学科

数学

内容

测量

备课人

教材分析:

测量长度是指运用工具将被测物体长度与已知长度比较,从而得到测量的结果,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长度,并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安排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安排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多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长度单位,促进学生估测意识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测量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七单元

年级

二年

学科

数学

内容

分一分与除法

备课人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目标:

1经历一系列的分物活动,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分物经验。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会读写除法算式。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创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

11课时

第八单元

年级

二年

学科

数学

内容

6~9的乘法口诀

备课人

教材分析: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6~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初步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

2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九单元

年级

二年

学科

数学

内容

除法

备课人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

2体验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性,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除法的口算。

3在解决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创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

4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