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0756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水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水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水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水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水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水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水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水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水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水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水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doc

《水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doc

G242米脂县城过境公路改建工程LM-1合同段

G242米脂过境公路改建工程LM-1合同段

水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榆林市凤城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G242米脂县城过境公路改建工程LM-1项目经理部

2017年7月29日

一、编制依据

1、《242国道米脂县城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施工图。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5、《242国道米脂县城过境公路路面工程作业指导书》

二、施工方法和试验目的

水泥稳定碎石采用集中拌和,摊铺机摊铺作业,通过试验段主要确定如下内容

1、施工配合比验证:

(1)调试拌和机,分别称出拌缸中不同规格的碎石、水泥、水的重量,测量其计量的准确性;

(2)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

(3)检查混合料含水率、集料级配、水泥剂量、7d无侧限抗压强度。

2、确定松铺系数。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1)混合料配合比的控制;

(2)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包括摊铺机的行进速度、摊铺厚度的控制方式等等;

(3)含水率控制方法;

(4)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5、严密组织拌和、运输、碾压等工序,缩短延迟时间。

三、试验路段位置

根据路面施工设计图纸结合现场情况,试验段选定榆高路(榆林沟至高渠)被交线,即主线K0+530.168被交线,被交线桩号K0+000--K0+467.11,长度为467.11m,水稳基层宽度7.8m,总面积3764m2,厚度20cm。

四、时间安排

2017年7月30日-2017年7月30日

五、试验段开工前准备工作

1、配合比报告:

目前已完成水稳底基层所有原材料及配合比报告试验审批工作,底基层水泥剂量4.5%,粉煤灰剂量7%,最大标准干密度2.245g/cm,最佳含水量5.6%。

2、施工机械:

拌和站配备WBC600加强型水稳拌和楼1套进行拌料,5台装载机上料,配备16台自卸车进行混合料运输;

施工现场采用两台三一1200摊铺机呈梯队联合进行摊铺,采用2台13TSTR130C型双钢轮双驱双振压路机初压、3台22T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和1台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复压、1台30TXP302型胶轮压路机终压,在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交通封闭,并覆盖洒水养生。

3、施工人员及工队:

试验段各部位人员分工见下表:

序号

姓名

职 务

分 工

1

姬建东

常务副经理

现场总负责

2

吴泽

项目副经理

进度、安全负责人

3

郝永平

项目总工

技术、质量负责人

4

高有旺

质检工程师

质检、现场技术负责人

5

余小平

生产经理

施工负责人

6

陈永生

试验室主任

试验负责人

7

辛瑜

测量技术员

平面控制

8

鱼永永

路面技术员

高程控制

9

卜凤军

施工员

现场施工负责人

10

王常伟

拌合站长

拌和站负责人

11

陈建军

施工队长

水稳施工队负责人

12

折海有

安全员

安全负责人

六、试验段施工流程及施工方案

1、施工工艺流程

试验检测

确定配合比

准备下承层

测量放样

模板安装、挂线

拌合

运输

摊铺

检测、碾压

验收检测

检测、养生

合格

2、施工方案

(1)下承层的检查和准备

在水稳基层施工前,对下承层进行外观检查及清扫。

在进行水稳基层铺筑前视路面干湿情况,如比较干燥用水车雾状喷洒,以工作面湿润没有积水为度。

(2)测量放样

试验段按每10米测放左中右3点测放中线、边线,钉红布钉子做为测高程和模板放线的标志;试验段松铺系数1.35,测左中右3点路床高程,按压实厚度20cm,松铺厚度27cm;测量人员应定点分别测量路床高程,摊铺后的高程及每遍碾压后的高程,做好测量记录,以进行最终评价。

(3)支模、挂钢铰线

施工队对所有人员按支模、挂钢铰线、指挥卸料、摊铺、碾压等工作内容进行分工,支模工人按边线测量标志放线支模,打三角撑支撑牢固;挂钢铰线工人,按高程测量人员提供的高度,并加6米铝杠高度挂钢铰线,中线高程控制,沿中线方向拉线,采用铝合金导梁及可调支架,支设行进式铝合金导梁控制中线高程。

(4)混合料的拌和

拌和站提前进行拌和楼调试、试拌工作,确定各档材料的进料比例、速度、及精度,确定结合料的进料比例和精度,使混合料的级配、含水率、水泥剂量等达到规定要求;

每天开拌前,检查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施工配合比,外加水与天然含水率的总和宜比最佳含水率略高。

每天拌和站开拌后,拌和站试验人员及时检测水泥剂量、含水率、级配等指标,使出料达到设计配合比要求;拌和好的混合料最佳含水率应比最佳含水率高0.5%,大风和高温天气可比最佳含水率高1%

拌和站派专人负责登记每车拌和时间、出场时间、回场时间等数据,做好记录。

每天拌和机停拌后,对拌锅内壁、搅拌桨叶及出料口进行清理。

(5)运输

运料车队在拌和前提前进场等候,做好辆日常维护工作,检查车辆完好情况,装料前清理干净车底车厢,并设专人检查;

运料车按序排队装料,不得拥挤,料车受料时前后移动,分3次受料,避免离析,料车受料后,用棉被覆盖,进入施工现场摊铺机前方等候,待前车即将卸完时,揭开棉被,准备卸料。

运料车到达摊铺机前10—30cm空档停车等候,由摊铺机前进顶推向前行驶,并缓慢卸料,防止碰撞摊铺机;

(6)摊铺

摊铺前,检查摊铺机各部位运转情况;

两台摊铺机联合摊铺,前后错开呈梯队前进,前方摊铺机两侧伸出电脑探测器,边线沿钢丝顶面行进,中线沿导梁行进,后方摊铺机,边线沿钢丝顶面行进,中间用滑靴沿前机铺好的水稳面行进;

固定摊铺机行走速度和振捣频率,行走速度暂定为2米/分钟,振捣频率暂定为4档,不得随意变换速度和振捣频率;

运料车到达现场4-6车后,摊铺机开始摊铺,保证摊铺机匀速连续摊铺;摊铺机摊铺前,洒水湿润受料斗后,并再次洒湿路床;之后,摊铺机开始受料摊铺,前进摊铺,摊铺过程中尽量减少扰料次料,拢料时一般收拢到2/3,以减少离析。

摊铺机螺旋分料器匀速不间歇旋转送料,且全部埋入混合料中。

摊铺机前设专人指挥卸料,设专人控制两侧电脑探测器,摊铺机后设专人检查混合料离析消除、杂物清除等工作,并设专人控制摊铺高度、平整度等项目,采用6米长铝合金杠控制;

摊铺现场派专人登记运料车到达时间、摊铺时间、碾压时间。

(7)碾压

开压前检查各型压路机运转情况;双钢轮、胶轮压路机开工前检查水箱、水泵、洒水喷头及循环水路,确保正常运转,以防备高温环境表面干燥及时补洒水,同时配备1台高压水车做为备用,准备好水管等设施。

混合料摊铺后尽快进行碾压,一次碾压长度宜为40—50米,设专人指挥,碾压段落界线分明,并设置分界标志,接茬复压长度不小于2米,压路机每次前进到段落接茬时要错轮,形成斜接茬。

碾压分为静压、复压、终压,配备2台双钢轮前进静压,后退振动初压,复压配备3台22T压路机、1台26T压路机进行碾压,共设定两种机械组合碾压方式,第一种方案:

全部采用22T压路机碾压4遍;第二种方案:

22T压路机碾压3遍、26T压路机紧跟碾压1遍;终压采用胶轮压路机碾压2遍。

压实机械组合及碾压遍数表

初压

复压

终压

方案1

STR130C

静压1遍

振动1遍

22T振压4遍

XP302静压2遍

方案2

STR130C

静压1遍

振动1遍

22T振压3遍

26T振压1遍

XP302静压2遍

压路机每次碾压横向重叠30—50cm,压实时,要先起步后起振,停机时先停振后停机。

碾压时压路机的行驶速度:

第1-2遍为1.5km/h,以后各遍按2-3km/h控制。

所有压路机倒车换档要轻且平顺,不要拉动铺筑层。

第一遍初步稳压后,倒车尽量原路返回。

换档在已压好的段落上进行,在未碾压的一头换档,倒车位置应错开,出现拥包时,派专人铲平。

压路机错开停放,错开距离3米以上,严禁将压路机停在已碾压好的路段上,以免破坏结构层。

严禁在未完成或正在碾压的工作面上停车、“调头”和急刹车,保证其表面不受破坏。

现场试验人员及时对每种组合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每1遍后的压实度进行检测,直到压实度达到要求,底基层压实度要求97%。

摊铺后技术员做好摊铺机摊铺时间、各型压路机碾压时间等记录,以确定最终的作业段长度。

混合料从加水拌和到碾压完成的时间宜控制在3小时以内,最长不超过5小时。

(8)接头处理

施工到最后,人工整平末端,进行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

再次施工前用3米直尺靠量挖除不合格部分,切除面应是一条直线并与线路保持垂直,且无松散离析现象,重新架设摊铺机进行摊铺。

碾压接头可进行横压和斜压,并安排专人用3米直尺进行靠量处理,保证接头处的平整度。

(9)检测:

试验室做好人员分工,除拌和站、现场试验检测工作外,还应做好7d无侧限强度制件等试验工作。

养生7d后,钻芯取样,评价芯样外观,对完整芯样制作标准试件,测定强度。

(10)养生:

摊铺碾压完成后,覆盖土工布,洒水车采用喷雾式洒水养生7天,洒水车洒不到处采用人工洒水养生。

养生期设专人进行交通管制,禁止一切车辆行驶,养生结束后,禁止一切车辆超载通行,并采取措施避免车辆集中快速通行。

(11)试验段各项检测指标频率为正常施工路段的2倍。

七、试验段控制要点

(1)压实度的控制

首先要保证原材料按照配合比的要求固定料场和料源;混合料的拌合严格按照配合比的要求进行配料;混合料摊铺后,专人负责指挥,在最佳含水量的状态下进行碾压,严格按拟定的方案进行压路机组合、碾压方式及遍数进行碾压,以便总结出最佳压路机组合、碾压方式及遍数。

压路机调配应合理,碾压要及时,碾压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压路机振幅、速度、错轮等参数。

(2)平整度的控制

影响粒料摊铺平整度的因素很多,首先要保证混合料的级配在规定的范围内;摊铺时,摊铺机应缓慢、连续、匀速前进,卸料过程中运料车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压路机初压时速度尽量减慢,以免推移过大。

在施工过程中,派专人用3米直尺跟踪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局部平整度不合格的地方,用人工铲平或洒补新料,然后继续碾压,直到达到规范要求为止。

(3)混合料离析的控制

因配合比设计为骨架密实型结构,大料较多容易产生离析。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相关工序,以减少离析。

拌和站产量控制在标准产量的80%以内,拌和时应连续均匀,不得出现混合料空料现象;拌和站出料时应在备满一储存仓后才进行卸料,装车时运输车应前后移动,以减少混合料离析;卸料时料斗应慢慢升起,升到一半时先停下,等把料基本摊完后再上升,减少卸料产生的离析;摊铺机的混合料高度几乎要没过螺旋叶片,且全长一致;螺旋布料器在全部工作时间内低速、匀速转动,避免高速、停顿和启动;对摊铺后出现的窝、条、带等离析现象及时进行铲除、换料、撒料处理。

八、试验段数据采集与整理

1、机械及人员组合和合理性检验

在施工现场安排具有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试验段的施工过程来进行论证和检验,以求达到合理的机械人员组合。

2、机械配备及使用效率统计

(1)拌和场设专人对拌和站运转时间、产量,每车料出场时间,料车返回时间进行统计。

(2)摊铺现场对料车到场时间,摊铺机运转时间,摊铺速度,料车离开时间进行统计。

(3)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确定拌和站产量与摊铺机行走速度的匹配关系,同时需考虑到料车行走路线和运距的影响,在正常施工中应适当增加运输车辆。

3、确定混合料配合比的控制与验证。

(1)在拌和站和摊铺现场取样进行水泥剂量和含水量的检测,出现偏差及时进行调整。

使水泥剂量和含水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取样进行筛份试验,用以检测混合料的级配组成。

4、松铺系数测定

(1)在下承层设置测量点位,用水平仪(两台)测出各点原地面高程;

(2)在摊铺后测出对应点位的松铺高程,计算出各点的松铺厚度;

(3)在碾压结束后测出对应点的压实高程,计算出各点的压实厚度;

(4)计算出各点的松铺系数=松铺厚度/压实厚度,舍去偏差较大和两台仪器出入较大的点位后取平均值为松铺系数。

5、压实度测定及碾压设备组合及遍数的确定

压实度测定采用灌砂法,在试验段施工前应对灌砂筒、标准砂进行标定,在单钢轮压路机振压3遍、4遍后分别对结构层进行压实度检测,当压实度达到标准后用胶轮压路机进行光面至无明显轮迹,并对最终结构层进行检测。

检测人员要做好压实机械组合、压实遍数的详细记录,为合理的碾压遍数分析提供数据。

压实度测定点位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如选择在结构层边角部或结构层表面有明显低洼和离析处要作详细说明。

6、试验段铺筑完成后,汇总所有的资料数据,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论证,写出总结报告。

榆林市凤城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