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7807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ocx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

江苏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

Codeofcivilairdefenceworksforurbanresidentialdistrictplanningandconstruction

2011-xx-xx发布2011-xx-xx实施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江苏省民防局

江苏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

(DBXXXXX-2011)

主编部门:

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批准部门: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江苏省民防局

施行日期:

2011年X月X日

XXXXX出版社

2011南京

前言

经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民防局批准,由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组织,解放军理工大学主编,南京市地下工程设计院、南京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参编,共同编制了《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开展了广泛调查研究,并对调研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同时参考了有关的标准、规范、规定,征求了省市规划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单位、人防主管部门和人防工程设计单位的意见。

本规范重点确定了城市各级别居住区的人防工程配建面积指标,对各类人防工程功能与布局做出规定,并对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中人防工程建设要求的表达形式做出了规定。

本规范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民防局负责管理,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解放军理工大学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江苏省标准设计站组织发行。

因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和人防工程建设实践存在差异,在试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人防工程系(地址:

南京市海福巷1号,邮编:

210007)。

本规范主编部门、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部门:

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主编单位:

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

参编单位:

南京市地下工程设计院

南京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

陈志龙徐利国尹峰张劲吴畏

龚华栋郭东军杨红禹吴步旭余有山

张敏之李薇董文俊蓝健于倩

主要审查人:

蒋永生朱海啸朱富坤刘光寰王文娟

吕晓宁陈平袁学新殷友兰朱菊燕

王荣玉

目次

1总则1

2术语3

3配建面积标准6

4功能与布局要求7

4.1大型居住区7

4.2居住区9

4.3居住小区10

4.4居住组团12

4.5其它规定13

5设置要求15

5.1家庭避难所15

5.2人员掩蔽工程15

5.3医疗救护工程16

5.4防空专业队工程16

5.5配套工程16

附录A成果要求18

附录B用词说明19

1总则

1.0.1为指导城市居住区人民防空(以下简称人防)工程规划设计,增强居住区防空、防灾能力,结合我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防工程建设现状,制定本规范。

1.0.2本省行政区域内县级(含)以上城市新建、改造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建设均应执行本规范。

县级以下城镇的居住区人防工程建设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1.0.3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建设应贯彻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以“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体系完整”为目标,并应遵循下列要求:

1综合考虑所在城市设防标准、经济发展、居住区所处的环境条件,符合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人防工程规划的要求;

2居住区人防工程尽量连通,形成网络;

3满足居民就近掩蔽。

1.0.4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包括人员掩蔽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及配套工程。

1.0.5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建设应注重平战结合、平灾结合。

1.0.6城市居住区规模按规划居住人口分为大型居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四级,按表1.0.6确定。

表1.0.6城市居住区分级标准(人)

级别

大型居住区

居住区

居住小区

居住组团

人口

>80000

30000~50000

10000~15000

1000~3000

1.0.7城市居住区人口规模介于表1.0.6确定的各级指标之间时,除配建下一级应配建的各类人防工程以外,还应根据所增加的人数,增配高一级的有关项目及增加有关指标。

1.0.8城市居住区按用地性质分为一类居住区、二类居住区、三类居住区。

1.0.9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建设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以及当地人防工程建设管理规定。

2术语

2.0.1城市居住区urbanresidentialdistrict

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0.2居住小区residentialquarter一般称小区,是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0.3居住组团housingcluster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0.4一类居住区first-classresidentialdistrict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居住区。

2.0.5二类居住区second-classresidentialdistrict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居住区。

2.0.6三类居住区third-classresidentialdistrict

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居住区。

2.0.7保障类居住区supportability-typeresidentialdistrict

在二、三类居住用地中,通过土地划拨建设、设有一定准入机制的政策性居住用地,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其他保障性住房等。

2.0.8人防工程civilairdefenceworks

具有预定战时防空功能的地下防护建筑,包括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防指挥、医疗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2.0.9指挥工程commandworks

战时城市防空袭行动中,供指挥人员实施指挥的人防工程。

2.0.10医疗救护工程woksofmedicaltreatmentandrescue

战时对伤员独立进行早期救治工作的人防工程。

按照医疗分级和任务的不同,医疗救护工程可分为中心医院、急救医院、救护站等。

2.0.11人员掩蔽工程personnelshelter

主要用于保障人员掩蔽的人防工程。

2.0.12防空专业队工程serviceteamforcivilairdefence

保障防空专业队(即按专业组成的担负人民防空勤务的组织,其中包括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消防、防化防疫、通信、运输、治安等专业队)掩蔽和执行某些勤务的人防工程。

2.0.13配套工程indemnificatoryworks

指战时的保障性人防工程(即除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和人员掩蔽工程以外的其他人防工程),主要包括人防物资库、人防汽车库、食品站等。

2.0.14人防工程建筑面积floorareaofcivilairdefenceworks

人防工程各层外边缘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2.0.15人防物资库storehouseofcivilairdefence

为战时储存粮食、医药、油料和其他必需物资的人防工程。

2.0.16家庭避难所familyshelter

用于战争、灾害发生时,保障家庭人员掩蔽的地下建筑,一般构筑在住宅下方,也可构筑于家庭院落内部。

3配建面积标准

3.0.1一类居住区低层住宅

表3.0.1一类居住区低层住宅人防工程配建面积指标

类型

家庭面积指标

(建筑面积,㎡)

独立住宅

20~40

联排住宅

15~30

3.0.2二、三类居住区人防工程配建面积指标按表3.0.2确定。

表3.0.2二、三类居住区人防工程配建面积指标(建筑面积,㎡/人)

居住区类型

城市设防等级

大型居住区

居住区

居住小区

居住组团

省会城市

2.4

2.2

2.0

1.8

国家一、二类

2.2

2.2

2.0

1.8

国家三类

2.0

1.8

1.5

县级市

1.8

1.5

1.5

3.0.3保障类居住区人防工程配建面积指标按表3.0.3确定。

表3.0.3保障类居住区人防工程配建面积指标(建筑面积,㎡/人)

居住区类型

城市设防等级

大型居住区

居住区

居住小区

居住组团

省会城市

2.0

2.0

1.8

1.8

国家一、二类

2.0

1.8

1.6

1.5

国家三类

1.8

1.5

1.5

县级市

1.5

1.5

1.3

4功能与布局要求

4.1大型居住区

4.1.1二、三

表4.1.1二、三类大型居住区人防工程功能配置指标(建筑面积,㎡/人)

分类指标

城市类别

指挥

工程

医疗救护

工程

防空专业队工程

人员掩蔽

工程

配套工程

总指标

省会城市

按要求配置1处

0.1

0.2

1.8

0.3

2.4

国家一、二类

0.08

0.12

0.2

2.2

4.1.2保障

表4.1.2保障类大型居住区人防工程功能配置指标(建筑面积,㎡/人)

分类指标

城市类别

指挥

工程

医疗救护

工程

防空专业队工程

人员掩蔽

工程

配套工程

总指标

省会城市

按要求配置1处

0.08

0.12

1.6

0.2

2.0

国家一、二类

0.08

0.12

0.2

2.0

4.1.3大型居住区人防指挥工程宜结合街道办公场所或社区行政中心就近布置。

其建筑面积应不小于1200平方米,防护标准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4.1.4大型居住区医疗救护工程配置与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1省会城市大型居住区应配建急救医院1处,国家一、二类设防城市大型居住区宜配建急救医院1处。

急救医院结合区域内地面医疗设施布置,建筑面积不小于2200平方米;

2救护站宜结合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置,建筑面积不小于1200平方米;

3急救医院、救护站防护标准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4.1.5大型居住区防空专业队工程配置与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类防空专业队工程保障服务半径应小于3000米;

2防空专业队工程类型以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治安、消防为主;

3防空专业队工程总规模按规划居住人口人均指标控制,各类防空专业队工程规模按比例控制,具体按表4.1.5-3确定。

表4.1.5-3大型居住区防空专业队工程配置表

防空专业队工程

类型

比例(%)

布局要求

抢险抢修

45%

根据保障范围,宜分散布置

医疗救护

20%

结合社区行政服务中心或人员密集区布置

治安

20%

消防

15%

结合消防疏散通道就近布置,可仅考虑专业队员掩蔽部

合计

100%

4.1.6大型居住区配套工程配置与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1配套工程主要包括物资库、食品站、区域电站及区域供水站等工程;

2配套工程人均指标包括物资库、食品站,区域电站及区域供水站面积不计入人均配套工程指标。

工程配置要求按表4.1.6-2确定。

表4.1.6-2大型居住区配套工程配置表

工程类型

比例(%)

布局要求

物资库

60~70%

宜结合平时地下仓储、商业设施集中布置

食品站

30~40%

合计

100%

4.2居住区

4.2.1二、三

表4.2.1二、三类居住区人防工程功能配置指标(建筑面积,㎡/人)

分类指标

城市类别

医疗救护

工程

防空专业队工程

人员掩蔽

工程

配套工程

总指标

省会城市

0.08

0.12

1.8

0.2

2.2

国家一、二类

0.08

0.12

0.2

2.2

国家三类

0.08

0.12

1.6

0.2

2.0

县级城市(区)

0.04

0.06

0.1

1.8

4.2.2保障

表4.2.2保障类居住区人防工程功能配置指标(建筑面积,㎡/人)

分类指标

城市类别

医疗救护

工程

防空专业队工程

人员掩蔽

工程

配套工程

总指标

省会城市

0.05

0.1

1.7

0.15

2.0

国家一、二类

0.04

0.06

1.6

0.1

1.8

国家三类

0.04

0.06

0.1

1.8

县级城市(区)

1.5

1.5

4.2.3居住区医疗救护工程以救护站为主,应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筑面积不小于1200平方米,防护标准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4.2.4

表4.2.4居住区防空专业队工程配置表

人均指标

工程所占比例

人均防空专业队工程面积指标(建筑面积,㎡/人)

0.06

0.1

0.12

抢险抢修专业队工程

100%

80%

60%

医疗救护专业队工程

20%

20%

治安专业队工程

20%

消防专业队工程

4.2.5居住区配套工程配置与布局要求按大型居住区的相关规定执行。

4.3居住小区

4.3.1二、三

表4.3.1二、三类居住小区人防工程功能配置指标(建筑面积,㎡/人)

分类指标

城市类别

医疗救护

工程

专业队

工程

人员掩蔽

工程

配套工程

总指标

省会城市

0.15

0.15

1.5

0.2

2.0

国家一、二类

0.15

0.15

0.2

2.0

国家三类

0.1

1.5

0.2

1.8

县级城市(区)

1.5

1.5

4.3.2保障

表4.3.2保障类居住小区人防工程功能配置指标(建筑面积,㎡/人)

分类指标

城市类别

医疗救护

工程

防空专业队工程

人员掩蔽

工程

配套工程

总指标

省会城市

0.1

1.5

0.2

1.8

国家一、二类

1.5

0.1

1.6

国家三类

1.5

1.5

县级城市(区)

1.5

1.5

4.3.3防护标准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4.3.4居住小区防空专业队工程规模按规划居住人口人均指标控制,功能以抢险抢修专业队工程为主。

4.3.5居住小区配套工程以物资库、食品站为主,其中物资库宜占70%,食品站宜占30%。

4.4居住组团

4.4.1二、三

表4.4.1二、三类居住组团人防工程功能配置指标(建筑面积,㎡/人)

分类指标

城市类别

医疗救护

工程

防空专业队工程

人员掩蔽

工程

配套工程

总指标

省会城市

1.5

0.3

1.8

国家一、二类

0.3

1.8

国家三类

1.5

1.5

县级城市(区)

1.5

1.5

4.4.2保障

表4.4.2保障类居住组团人防工程功能配置指标(建筑面积,㎡/人)

分类指标

城市类别

医疗救护

工程

防空专业队工程

人员掩蔽

工程

配套工程

总指标

省会城市

1.5

0.3

1.8

国家一、二类

1.5

1.5

国家三类

1.5

县级城市(区)

1.3

1.3

4.4.3居住组团配套工程以物资库为主,可与人员掩蔽工程合并设置。

4.5其它规定

4.5.1城市居住区人员掩蔽工程布局应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即200米以内或步行少于10分钟。

4.5.2同一地块或组团内部的中高层以上、组团式布局的居住区,人防工程应相互连通。

4.5.3城市居住区除结合地面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以外,还应利用居住区中心绿地、广场下的地下空间建设公共人防工程,并宜与相邻建筑物下的人防工程连通。

4.5.4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应注重发挥平时效益,宜与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

表4.5.4人防工程与其它公共服务设施相结合配置表

人防工程类别

公共服务

设施类别

医疗救护

工程

防空专业队

工程

人员掩蔽

工程

配套工程

教育设施

医疗卫生

文化体育

商业服务

金融邮电

社区服务

市政公用

行政管理

注:

●代表应结合,◎代表宜结合,○代表不宜结合。

4.5.5居住区人防工程室外出入口设置除满足防护要求以外,还应与居住区地面交通、景观绿化相协调。

5设置要求

5.1家庭避难所

5.1.1家庭避难所宜建设在一类住宅下方或院落内,其抗力可按防地面建筑倒塌荷载计算,且周边侧墙、顶板、底板均应采用钢筋砼结构,厚度不小于250mm。

5.1.2家庭避难所应至少有1个人员出入口,出入口应设置一道防护密闭门,大小应满足家庭人员平时和战时进出要求。

有条件时应设置室外出入口,没有条件设置室外出入口时,口部应采取防倒塌措施。

5.1.3家庭避难所内应设置小型除尘滤毒设备,并宜储备个人防化器材。

5.2人员掩蔽工程

5.2.1人员掩蔽工程的防护标准,应根据城市总体防护要求,结合居住区所在区位确定。

5.2.2结合战时室外主要出入口修建的地面建筑小品(伪装房),应采用轻型结构阻燃防火材料,层数不应超过两层。

5.2.3居住区内附建式人防工程应将楼梯间作为室内出入口,多层建筑不宜在楼梯间采取战时封堵措施,高层建筑楼梯间严禁采取战时封堵措施。

5.2.4居住区设有多层地下空间,且人员掩蔽工程设于底层时,应至少设置一个直接通向地面的出入口。

5.2.5大型人员掩蔽工程(建筑面积超过10000㎡)位于地面建筑倒塌范围外的通风竖井,宜设置为预备安全出入口。

5.3医疗救护工程

5.3.1医疗救护工程宜结合居住区医疗卫生设施配置。

5.3.2医疗救护工程的战时主要出入口应单独设置在地面建筑倒塌范围以外,口部应直接通向居住区小区级以上道路。

5.4防空专业队工程

5.4.1防空专业队工程宜采用单建式工程。

5.4.2防空专业队工程出入口应单独设置在建筑物倒塌范围以外,并应直接与居住区内主要干道连接。

5.5配套工程

5.5.1

表5.5.1配套工程设置表

居住区规模

工程类型

大型居住区

居住区

居住小区

居住组团

物资库

食品站

注:

●代表应配置,◎代表宜配置,○代表不宜配置。

5.5.2在居住区部分人员掩蔽单元内部,亦可局部结合设置配套工程,但宜有明确的功能分区。

附录A成果要求

A.0.1含居住用地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确定居住区地块的人防工程规划指标,并统一纳入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指标中,其配置内容应符合本规范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

A.0.2城市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应明确人防工程配置要求。

A.0.3各类人防工程配置指标应纳入规划地块控制指标中,并对规划单元各居住区地块人防工程配建指标进行汇总。

A.0.4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图则中,应包括人防工程配置内容。

附录B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用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要求或规定”或“应按……执行”。

江苏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

(DBXXXXX-2011)

条文说明

目次

1总则22

2术语25

3配建面积标准27

4功能与布局要求32

4.1大型居住区32

4.2居住区35

4.3居住小区36

4.4居住组团36

4.5其它规定37

5设置要求40

5.1家庭避难所40

5.2人员掩蔽工程40

5.3医疗救护工程41

5.4防空专业队工程42

5.5配套工程42

1总则

1.0.1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作为居住区的一项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对于居民在战时和平时突发灾害性事件中的防护掩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带动城市居住区规模不断扩大。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阶段理应有明确的配套建设指标,从而为居住区人防工程的建设起到控制引导作用。

本规范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将国家、省、市有关人防工程建设标准,融入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使居住区人防工程建设在规划阶段就能够有效控制和落实。

1.0.2本规范作为江苏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各规划设计单位在进行本省行政区域内县级(含)以上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规划设计工作中,必须执行本规范。

同时,在我省一些较发达地区的县级以下城镇,城乡一体化发展较快,城乡差别已经不明显,其居住区人防工程建设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1.0.3我国人防工程建设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坚持与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现阶段,城市居住区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将占城市建设总量的重要部分。

居住区人防工程要想充分发挥综合防护效能,必须以“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体系完整”为目标,同时还应遵循下列要求:

1综合考虑所在城市设防标准、经济发展、居住区所处的环境条件,符合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

城市人防工程总体规划中基本确定了居住区人防工程的建设指标和布局要点,根据城市设防等级,确定了甲、乙类人防工程建设区域。

同时居住区人防工程建设也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住区所处的周边环境条件有关。

2居住区人防工程尽量连通,形成网络。

人防工程相互连通形成网络化,可大大提高单个人防工程的生存概率,提高人防工程的整体防护效能,同时有利于人员从地下疏散。

同时有条件的,尽可能与人防干道或大型人防工程预留连通口。

3满足居民就近掩蔽。

人防工程的服务半径必须满足相关技术规定,避免一些项目为片面追求人防工程集中建设,有利于平时开发利用,却不顾工程的可达性。

1.0.4人防工程按战时功能可分为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及配套工程。

城市居住区内部一般不考虑设置指挥工程,有街道办事处驻地的除外。

1.0.5居住区人防工程建设和功能尽可能与平时防灾相结合,与平时功能开发相适应。

居住区人防工程应该纳入到平时防灾空间体系中,因其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