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7848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7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docx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指导建议

编号:

备课时间:

认识东南西北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P2~3例1,“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1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培养区分空间方向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2.能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四、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五、教学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知识以及生活中有关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经验。

2.原型:

教科书呈现的学生在操场上辨认四个方向的的活动情境。

3.探究的问题:

学校内的建筑物在校园的哪一面?

六、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参考

个性化备课

(一)唤起与生成

出示P2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就站在天安门广场内,请用已学过的前、后、左、右来描述天安门广场内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老师指出用前后左右描述建筑物的位置,由于同学们观察的方向不同,描述就不同。

3.生成问题。

我们除了可以用前、后、左、右描述建筑物的位置,还可以用方向来描述。

你知道有哪些方向吗?

在交流的基础上揭示学习内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板书课题:

东南西北

(二)探究与解决

1.认识东。

(1)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说一说,早晨太阳在什么方向。

学生回答后并用手指一指东。

(2)让学生任意转身,辨认东。

请你向后转,再指一指,东在哪?

再请你向右转,东在哪?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集体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小结:

不管我们怎么转,东这个方向永远不变。

东面的位置是确定的,不会随着我们身体的转动而变化的。

2.认识西、北、南。

先让学生说说西北南三个方向。

再让学生面向东站好,告诉学生他们背对着的方向是西;再让学生伸开双臂,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然后辨认四个方向。

3.介绍儿歌,分清东南西北。

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可以帮助我们分清东南西北。

出示儿歌,学生齐读: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指一位同学面朝东,一边用手指着方向一边读儿歌。

然后学生集体说儿歌,指方向。

4.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说出学校内建筑物在校园的哪一面。

5.P3做一做。

(1)先让一组学生进行演示,其他同学观察,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2)学生小组内合作指方向,全班交流。

体会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三)训练与应用

带学生回教室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1.老师先指出一个方向,让学生辨认其他方向。

2.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室,和同桌说一说,教室的东、南、西、北分别有什么?

再集体交流。

(四)小结与提高

1.今天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有什么好办法分清东、南、西、北?

2.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五)课外延伸

回家看看自己家的东、南、西、北有什么建筑物?

说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

柴树英审定:

孙钦举)

教学反思:

 

编号:

备课时间:

位置和方向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P9例5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第3~6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在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的路线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辨别空间方向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和行走的路线。

四、教学难点:

正确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和行走的路线。

五、教学要素:

1.已有的知识经验:

(1)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知识。

(2)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3)生活中有关方位知识的经验和识图经验。

2.原型:

教科书呈现的动物园导游图。

3.探究的问题:

(1)在动物园导游图上,飞禽馆在动物园的什么位置?

(2)从大门出发去飞禽馆可以怎样走?

六、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参考

个性化备课

(一)唤起与生成

1.说一说,我们认识了哪八个方向?

2.在教室里指出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3.生成问题。

出示例5动物园导游图。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数学信息,根据已有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在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飞禽馆在动物园的什么位置?

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

(二)探究与解决

探究一:

飞禽馆在动物园的什么位置?

1.让学生先说一说。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全班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明确在确定飞禽馆的位置时要先确定方向。

即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

并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方向北说出其它七个方向。

4.根据地图上的方向指生说一说动物园内其他场馆的位置。

5.归纳总结:

以动物园的中心为参照点,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各场馆的位置。

探究二:

从大门出发去飞禽馆可以怎样走?

1.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图上画出从大门到飞禽馆的路线。

2.小组讨论。

小组内交流不同的路线。

3.全班交流,共同小结。

交流时让学生对照导游图说出小组的意见,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

从大门出发,去飞禽馆的路线有:

路线一:

可以先向北走到狮山,再向东北走。

路线二:

可以先向东北走到长颈鹿馆,再向北到金鱼馆,再向北就到飞禽馆。

路线三:

可以先向北到狮山,再向东到金鱼馆,再向北到飞禽馆……

4.你还想游览哪个景点?

在图上画出游览路线,并说一说。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全班交流订正(找几生说一说)。

(三)训练与应用

1.P9“做一做”。

(1)让学生说一说从火车站到动物园该按怎样的方向和路线走?

(2)让学生说一说从动物园到火车站该按怎样的方向和路线走?

一来一回两条路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独立思考后发言,全班交流。

(路线一致,但方向恰恰相反。

(3)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从任意一站出发到另外一站的行车路线。

2.教科书练习二第3~6题。

(1)第3题让学生根据图中有关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完成。

(2)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图,找到自家家乡的位置。

再在小组内分别说一说这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相对于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3)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四)小结与提高

结合学习内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位置和方向。

师生从学到的知识、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小结,对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设计:

潘欣审定:

柴树英)

教学反思:

 

编号:

备课时间:

口算除法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P13~15例1,“做一做”和练习三第1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算理,并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整千、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口算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五、教学要素:

1.已有的知识经验:

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2.原型:

(1)赵伯伯3次运60箱黄瓜,平均每次运的箱数。

(2)叔叔3次运600箱西红柿,平均每次运的箱数。

(3)李阿姨3次运240箱青椒,平均每次运的箱数。

3.探究的问题:

(1)赵伯伯3次运60箱黄瓜,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3次运600箱西红柿,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3次运240箱青椒,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六、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参考

个性化备课

(一)唤起与生成

1.口答。

80里有()个十

400里有()个百

3000里有()个千

2.口算。

36÷624÷430×3600×6

48÷872÷9400×22000×3

在口算时,让学生说一说①口算“36÷6”是怎样算的;②“30×3”、“600×6”、“2000×3”是怎样口算的。

3.生成问题。

出示13页主题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3次运600箱西红柿,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3次运240箱青椒,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二)探究与解决

探究一:

赵伯伯3次运60箱黄瓜,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1.生列出算式:

60÷3=______(箱)

先让学生思考后试做。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方法:

20×3=60,60÷3=20;6÷3=2,60÷3=20;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让学生动手利用小棒、圆片、或回形针等摆一摆,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就是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所以是20。

3.基本练习,掌握算理。

40÷280÷490÷3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探究二:

王叔叔3次运600箱西红柿,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生列出算式:

600÷3=______(箱)

1.独立思考口算方法。

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口算600÷3。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600除以3就是把6个百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2个百,所以是200。

4.补充练习,举一反三。

600÷2500÷5800÷2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是怎样口

算的。

探究三:

李阿姨3次运240箱青椒,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生列出算式:

240÷3=______(箱)

1.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方法。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有两种方法:

3×80=240,240÷3=80;240是24个十,24个十除以3等于8个十,所以240÷3=80。

4.补充练习,举一反三。

160÷4280÷7360÷6

学生独立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

5.归纳概括,形成结论。

通过学习你认为如何口算几十、几百、几千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几十、几百、几千除以一位数,就等于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除以一位数,得数是几十、几百、几千。

(三)训练与应用

1.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并说算理。

2.练习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并说其中几题的算理,重点说9000÷3的算理。

3.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4.知识介绍:

除号的由来

(四)小结与提高

1.小结学习的收获:

口算除法的方法。

并板书课题:

口算除法

2.评价学习的表现。

(设计:

柴树英审定:

孙晓强)

教学反思:

 

编号:

备课时间:

笔算除法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P19~20例1、例2,“做一做”1、2题和练习四1~4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概括能力、运算能力以及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和热爱劳动的教育,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四、教学难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算理。

五、教学要素:

1.已有的知识经验:

(1)口算除法。

(2)除法竖式。

2.原型:

(1)三

(1)班和三

(2)班共种树42棵,三年级平均每班种树的棵数。

(2)四

(1)班和四

(2)班共种树52棵,四年级平均每班种树的棵数。

3.探究的问题:

(1)三

(1)班和三

(2)班共种树42棵,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2)四

(1)班和四

(2)班共种树52棵,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六、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参考

个性化备课

(一)唤起与生成

1.口算。

40÷8=150÷5=600÷3=

240÷6=280÷7=360÷6=

3500÷7=2100÷3=

2.用竖式计算。

8÷217÷5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出示19页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发现的数学信息。

根据三年级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师板书)

(二)探究与解决

1.探究一: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学生口头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42÷2=(棵)

(1)独立思考,想出解决方法。

先让学生思考后试做。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做法:

口算:

40÷2=20,2÷2=1,20+1=21;用竖式计算。

(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让学生拿出4捆零2根小棒,平均分成2堆,应

该先分什么,再分什么?

让学生具体分一分,启发学生想一想:

如何用竖式表示出分的过程。

结合分的过程,老师板书竖式,让学生明确先分整捆的,先将4捆平均分成2堆,所以在笔算时先用2去除十位上的4,每堆2捆,商2应该写在十位上,然后再分单根的,所以再用2去除个位上的2,每堆1根,商1应该写在个位上。

(3)初步练习,强化算理。

完成20页“做一做”的第1题,指名板演,并说出为什么这样算。

2.探究二:

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根据P19情境图上有关四年级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能用除法竖式解决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四年级平均每个班植树多少棵?

列式为:

52÷2=(棵)。

(1)独立试做。

(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①让学生自己动手把5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

②小组讨论:

这道题分小棒时与例1有什么不同?

十位除后余1怎么办?

③结合操作,完成竖式。

(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以后还有余数,要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合起来继续除。

3.补充事例,举一反三。

课本20页做一做第2题后4道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是怎么做的。

4.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

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有余数,就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并起来继续除。

(三)训练与应用

1.教材20页“做一做”第2题前4题。

独立完成,指几题让学生说计算过程。

2.练习四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指名让学生说一说错误的原因,教师还可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补充一些典型错例。

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3.练习四第3、4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小结与提高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加以概括。

2.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你的表现如何?

你有什么体会?

3.你对今天谁的表现最为满意?

以后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4.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增添了一项新的本领,我们会用竖式计算商是两位数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师板书课题),并且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后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相信同学们会学得更好。

(设计:

潘欣审定:

柴树英)

教学反思:

 

编号:

备课时间: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P22例3,“做一做”和练习五第1、5、6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并体会估算和笔算的特点。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的笔算方法。

五、教学要素:

1.已有的知识经验:

(1)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2)(口算)除法估算。

(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2.原型:

一共有238张照片,每页相册可插6张,要插的页数。

3.探究的问题:

一共有238张照片,每页相册可插6张,要插多少页?

六、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参考

个性化备课

(一)唤起与生成

1.唤起旧知。

(1)口算。

420÷2420÷690÷3

900÷3320÷8120÷6

(2)笔算。

56÷484÷7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2.生成问题。

出示教科书P22例3情境图。

让学生看情境图说数学信息,并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教师板书问题:

要插多少页?

(二)探究与解决

1.引导学生审题、列式。

教师板书算式:

238÷6=

2.估算,并说出估算过程。

238≈240240÷6=40,大约要插40页。

3.笔算238÷6=

(1)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2)小组内交流以下问题:

出示小黑板。

①238÷6,先用6去除几?

②当2个百除以6,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③23个十除以6,商应写在哪位上,为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完善板书。

238÷6先用6去除百位上的2,当百位上的2不够除,应将百位上的2与十位上的3合并,看成23个十来计算,23个十除以6得3个十,所以3应写在十位上,然后将余下的5个十和8个一合并,58除以6得9个一余下4个一,9应写在个位上。

(4)比较笔算结果和估算结果。

使学生体会用不同的算法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可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5)补充事例,强化算理。

先估一估,再用竖式计算。

156÷3434÷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算理。

(6)归纳概括,形成结论。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说如何计算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吗?

先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相互补充与完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

当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应将百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合并,看成几十个十来计算,因此商的首位应在十位上。

4.问题延伸。

出示教科书P22“想一想”。

(1)学生独立解答,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小组内商量一下。

(2)全班交流。

①利用例3中已算出的结果:

24×2﹥39﹥24;

②利用乘法计算:

24×6=144,24页只能插144张照片,144﹤238﹤144×2,所以,一本相册不够,2本可以。

交流时使学生感受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3)根据学生交流,提问:

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通过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明确直接利用例3的结果比较简单。

(三)训练与应用

1.练习五第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使学生明确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要先观察最高位上的数,用它与除数比大小。

若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则商是两位数;若百位上的数大于除数,则商是三位数。

2.练习五第5题。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集体订正。

3.练习五第6题。

先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与提高

1.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通过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你有哪些收获?

2.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设计:

孙钦举审定:

孙钦刚)

教学反思:

 

编号:

备课时间:

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一)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P28~29例5、例6,“做一做”和练习七第1~4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过程,探索并掌握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有0、商的中间或末尾也有0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教学重点: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意,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四、教学难点:

理解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经验:

(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原型:

(1)教科书呈现的28页的情境图。

(2)李思家3个月用电309千瓦时,平均每月的用电数;万青家3个月用电420千瓦时,平均每月的用电数。

3.探究的问题:

(1)0个西瓜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西瓜?

(2)李思家3个月用电309千瓦时,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

万青家3个月用电420千瓦时,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参考

个性化备课

(一)唤起与生成

1.口算。

28÷2240÷836÷3

0×1242×014×0

2.笔算。

372÷6805÷7

指两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3.出示P28的情境图。

(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讲“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2)指一生在全班讲故事。

(3)引出数学问题:

①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

②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

三个人一个西瓜也分不到怎样用算式表示?

(二)探究与解决

探究一:

0个西瓜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西瓜?

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0个西瓜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西瓜?

(生:

0个)你会用算式表示吗?

2.同桌交流各自的想法。

3.全班交流。

指生汇报,教师板书:

0÷3=0,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4.让学生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教师随机板书算式,引导学生概括得出: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教师板书: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探究二:

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

出示例6统计表,指生说信息,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309÷3420÷3。

1.309÷3=

(1)学生尝试计算。

你会用竖式计算309÷3的结果吗?

学生尝试计算。

(2)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展示交流。

①展示竖式。

指生板演并让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试算的过程。

②对比竖式。

根据学生笔算情况,把正确的与错误的、竖式简便的和不简便的进行对照,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

被除数十位上的0÷3=0,这个0一定要写,0起占位的作用。

由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因此,写竖式时,可省略用0做被除数的这一过程,直接在这一位上商0,得出竖式的简便写法。

(4)P29做一做的前两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420÷3=

(1)学生尝试计算。

你会用竖式计算420÷3的结果吗?

来试一试。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展示交流。

①展示竖式。

指生板演并让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试算的过程。

②对比竖式。

你以为用竖式计算时,怎样书写更简便?

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

计算420÷3时,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而个位又是0,就不用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商0就可以了。

(4)P29做一做的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