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7972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docx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

第一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与总体特征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根本特点

一、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十年

(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的文学发展

识记:

(1)第一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五四”时期的文学。

(2)“五四”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

(3)“五四”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4)1921年以后涌现出的文学刊物和新文学社团。

(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的文学发展

识记:

(1)第二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左翼时期的文学。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及其理论主张。

(3)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的主要参与者及其论争的焦点。

(4)左翼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5)30年代出现的主要文学流派。

(三)第三个十年(1938—1949)的文学发展

识记:

(1)第三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抗战初期的文学与解放战争时期文学。

(2)抗战初期以街头诗、独幕剧等为代表的文学创作实践。

(3)解放区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4)国统区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5)现代文学阶段结束和当代文学阶段开始的标志。

二、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

识记:

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

第二节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重要特色

一、当代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十七年文学

识记:

(1)“十七年文学”是指从1949年到1966年“文革”开始前这段时期的文学。

(2)“十七年文学”的基本特征。

(3)“十七年文学”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二)“文革”时期的文学

识记:

(1)“文革”期间的文学,有不同的两个部分:

一是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作品;二是秘密或半秘密状态写作和传播的作品,通常称为“地下文学”。

(2)公开发表的小说的代表作。

(3)《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八个“样板戏”。

(三)新时期的文学

识记:

(1)新时期文学是指从“文革”结束后到80年代中期十年左右时间里的文学。

(2)新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四)最近十年的文学。

识记:

最近十年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创作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二、当代文学的重要特色:

识记:

当代文学的重要特色。

第二章五四文学革命的爆发及初期新文学创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和意义,着重掌握《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的新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了解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思潮的论战,掌握新文学初期诗歌、小说、话剧、散文的创作实绩。

第一节 五四文学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一、晚清文学的繁荣与五四文学革命

领会:

现代文学与近代文学之间的密切关联。

二、西方文学的译介与五四文学革命

领会:

“五四”时期对外国文学的介绍所发挥的进步作用。

三、《新青年》与文学革命的正式提出

识记:

(1)《新青年》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主编是陈独秀。

(2)1917年《新青年》上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拉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大幕。

领会:

《新青年》在整个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四、文白之争及新旧文学的较量

识记:

(1)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来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

(2)向新文化进行反扑的封建复古派主要有两个:

“学衡派”和“甲寅派”。

(3)“学衡派”的代表人物、刊物及理论主张。

(4)“甲寅派”的代表人物、刊物及理论主张。

第二节 新文学初期的创作实践

一、白话新诗的尝试与开局

识记:

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等人对白话新诗的创作尝试。

领会:

现代白话诗在各种新文学文体中与传统相差最大的原因。

二、现代小说的创新与初成

识记:

(1)最能显示文学革命实绩的是鲁迅的小说。

(2)积极尝试白话小说的还有陈衡哲、胡适以及《新潮》作家群,包括汪敬熙、罗家伦、杨振声、俞平伯、叶绍钧等。

3、话剧形式的引入与演进

识记:

(1)1906年话剧剧团春柳社成立,他们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第三幕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

(2)胡适1919年3月发表于《新青年》上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中国现代第一部刊载于正式刊物的话剧创作。

(3)1921年5月在北京成立了“五四”文学革命后最早的话剧社团“民众戏剧社”,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

四、现代散文的发生与发展

识记:

(1)1918年4月《新青年》开辟了“随感录”专栏,刊发“随感录”式的短小的时评或杂感。

(2)《新青年》“随感录”作者群。

(3)周作人对“美文”的倡导。

领会:

五四时期现代散文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三章 鲁迅创作的根本价值及文学史意义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鲁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特别对鲁迅作品中的“立人”思想要有所领会;重点掌握鲁迅现实题材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题材的小说集《故事新编》,抒情叙事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以及杂文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第一节 鲁迅的生平思想及文学志向

识记: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领会:

哪些因素决定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根本价值取向。

第二节 现实题材的小说集《呐喊》、《彷徨》

一、《呐喊》、《彷徨》概述

识记:

《呐喊》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初版,收入鲁迅1918年4月至1922年10月所作短篇小说14篇;《彷徨》1926年8月由北新书局出版,收鲁迅1924年2月至1925年12月所作的短篇小说11篇。

分析:

(1)《呐喊》、《彷徨》的主要思想成就。

(2)《呐喊》、《彷徨》的主要艺术成就。

二、最初的三篇小说: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

识记:

《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第四卷第5号,是鲁迅的第一篇用白话写成的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上第一篇真正现代意义的短篇小说。

领会:

《药》的双线结构以及这种结构的效果。

分析:

(1)《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的象征意义。

(2)《孔乙己》中孔乙己形象的思想蕴涵。

三、不朽的名作《阿Q正传》

识记:

《阿Q正传》最初连载于《晨报副刊》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署名巴人。

领会:

阿Q精神胜利法的主要体现。

分析:

(1)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

(2)《阿Q正传》的思想蕴涵和艺术成就。

四、探索妇女解放问题的《伤逝》、《祝福》与《离婚》

识记:

《伤逝》、《祝福》、《离婚》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领会:

(1)《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的典型意义。

(2)《离婚》中女主人公爱姑的形象蕴涵。

分析:

《伤逝》的思想意义与艺术成就。

第三节 历史题材的小说集《故事新编》

识记:

《故事新编》1936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

除“序言”外,收入了《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8篇历史小说。

领会:

《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分析:

《故事新编》在整体上所体现出的历史与现实相交融的特点。

第四节 抒情叙事散文集《野草》与《朝花夕拾》

一、《野草》的思想和艺术

识记:

《野草》开创了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先河,1927年出版。

领会:

《过客》的艺术特点。

分析:

《秋夜》的思想蕴涵及其中各种形象的象征意义。

二、《朝花夕拾》的思想和艺术

识记:

《朝花夕拾》是鲁迅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的10篇回忆性散文的结集,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了解鲁迅生平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分析:

《朝花夕拾》的艺术成就。

第五节 社会众生像的艺术记录——浩瀚的杂文创作

识记:

鲁迅的杂文,结集的共有14本,包括《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

此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篇》中也有许多杂文,鲁迅一生写作的杂文,数量达百余万字。

领会:

鲁迅杂文的思想成就。

分析:

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

第四章 郭沫若新诗的开创性和历史剧的独创性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郭沫若的人生道路、美学主张和文学创作过程,识记郭沫若诗歌和历史剧创作概况,重点掌握《凤凰涅盘》、《屈原》等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

领会郭沫若诗剧合一的浪漫主义风格。

第一节 诗剧合一的浪漫主义特质

识记:

(1)郭沫若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2)创造社成立的经过。

领会:

(1)郭沫若创作的根本特点。

(2)郭沫若的美学主张。

第二节 开创一代诗风的《女神》

一、《女神》

识记:

(1)《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是中国的第一部具有真正现代意义的新诗集。

(2)《凤凰涅盘》、《天狗》、《晨安》、《炉中煤》等是《女神》中的代表性诗篇。

分析:

《女神》集中体现出的郭沫若新诗创作的主要特点。

二、《凤凰涅盘》

领会:

《凤凰涅盘》的思想意义

分析:

《凤凰涅盘》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第三节 独具慧识与创新的《屈原》

领会:

郭沫若独特的历史剧观。

分析:

历史剧《屈原》的思想蕴涵与艺术成就。

第五章四大文学社团的贡献与影响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众多新文学社团的相关基本知识;掌握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创造社为艺术的文学主张、新月社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语丝社对散文多元形态的贡献;重点掌握各个社团的代表作家如叶绍钧、冰心、朱自清、许地山、郁达夫、闻一多、徐志摩、周作人的创作实践;理解和认识这些社团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影响。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

一、文学研究会概述

识记:

文学研究会成立的经过及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

二、叶绍钧的创作实践

识记:

(1)叶绍钧的创作概况。

(2)《倪焕之》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较有份量的、直接反映“五四”以后的时代形势及其对知识分子命运深刻影响的长篇小说。

三、冰心的创作实践

识记:

(1)冰心的创作概况。

(2)“爱”是冰心创作的核心思想内容。

冰心的“爱的哲学”主要是对母爱、童真与大自然的讴歌。

领会:

冰心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及每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四、朱自清的创作实践

识记:

(1)朱自清的创作概况。

(2)《背影》、《给亡妇》、《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是朱自清最负盛名的散文名篇。

领会:

《背影》抒发的父子深情。

分析: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

第二节 创造社为艺术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

一、创造社概述

识记:

创造社成立的经过及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

二、郁达夫的创作实践

识记:

(1)郁达夫的创作概况。

(2)1921年10月出版的《沉沦》,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分析:

《沈沦》的思想意义及其体现的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第三节 新月社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

一、新月社概述

识记:

(1)新月社成立的经过。

(2)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领会:

新月社新格律诗理论提出的背景。

二、闻一多的诗歌创作

识记:

闻一多的创作概况。

领会:

以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为主要内容的闻一多的“三美”主张。

分析:

以《死水》为代表的闻一多诗歌的艺术风格。

三、徐志摩的诗歌创作

识记:

徐志摩的创作概况。

分析:

徐志摩诗歌独特的艺术追求。

第四节 语丝社对散文多元形态的贡献

一、语丝社概述

识记:

(1)语丝社成立的经过。

(2)语丝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散文创作为主的作家群体,语丝社最具代表性的创作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创作,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创作。

(3)“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是:

排旧除新、放纵而谈、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

二、周作人的创作实践

识记:

(1)周作人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2)周作人对“美文”的倡导与创作。

领会:

周作人散文前后期的不同特点。

分析:

周作人散文创作的艺术风格。

第六章 革命文学的兴起与30年代的文学思潮流派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20年代末关于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了解30年代初“左联”成立的经过、主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掌握左翼代表作家蒋光赤、柔石、张天翼、沙汀、艾芜等的创作;掌握萧军、萧红及东北作家群的创作;了解30年代文坛的繁荣局面;掌握废名等“京派”作家的创作风格;掌握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

第一节 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

识记:

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者是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主要有郭沫若、成仿吾、蒋光慈、钱杏邨等。

领会:

(1)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

(2)革命文学论争的影响与意义。

第二节 “左联”的成立及左翼作家群的创作

一、“左联”成立的经过、主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

识记:

“左联”成立的经过。

领会:

(1)“左联”的历史贡献。

(2)“左联”的历史局限

二、萧军、萧红及东北作家群的创作

识记:

(1)萧军、萧红的创作概况。

领会:

(1)萧军小说强悍、粗犷而又沉毅的特色。

(2)萧红小说散文化的特点。

分析:

(1)《生死场》、《呼兰河传》各自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

第三节 “京派”、“海派”及30年代文坛的繁荣

一、30年代文坛的繁荣局面

识记:

(1)30年代主要的小说创作流派:

社会剖析派、“京派”和现代派(包括心理分析派和新感觉派)。

(2)各流派的代表作家及艺术追求。

领会:

30年代文坛繁荣局面的原因及表现。

二、“京派”文学

识记:

(1)“京派”文学共同的审美追求。

(2)废名、萧干的创作概况。

分析:

废名小说《菱荡》的艺术特色。

第七章 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等人的小说创作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等人的小说创作概况,领会这几位作家创作的根本特点和不同的艺术风格,掌握《子夜》、《家》、《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边城》等几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一节《子夜》及茅盾对现代长篇小说的贡献

一、茅盾小说创作概况

识记:

(1)茅盾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2)《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子夜》中的人物形象。

领会:

(1)茅盾小说创作的四个阶段及每一阶段的特点。

(2)茅盾小说的总体特点。

(3)《林家铺子》的思想主题。

(4)“农村三部曲”共同的思想主题。

二、《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的贡献

识记:

(1)《子夜》原名《夕阳》,1933年由上海光明书店出版。

(2)《子夜》标志着茅盾创作的一个高峰,它继承了由鲁迅奠定的现实主义传统,把长篇写实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里程。

分析:

(1)《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发展的贡献。

(2)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形象的典型意义。

第二节《家》及巴金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识记:

(1)巴金的创作概况。

(2)《家》、《寒夜》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领会:

(1)巴金创作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及每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2)巴金小说创作的总体特点。

(3)从“激流三部曲”到《寒夜》巴金风格的发展深化。

分析:

(1)《家》中的觉慧、觉新等人物形象。

第三节《骆驼祥子》及老舍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识记:

(1)老舍的创作概况。

(2)《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小说中人物形象。

领会:

(1)老舍创作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及每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2)老舍小说创作的总体特点。

(3)老舍小说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分析:

(1)《骆驼祥子》中祥子、虎妞形象的典型意义。

(2)《四世同堂》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第四节《边城》及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一、《边城》:

沈从文的审美理想和执着追求

识记:

(1)沈从文的创作概况。

(2)《边城》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领会:

(1)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总体特点。

(2)为什么说《边城》中的老船夫是人性“善”的化身。

(3)沈从文是如何在“边城”世界里寄托个人美好的社会理想的。

分析:

(1)《边城》、《萧萧》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

(2)为什么说《边城》中的翠翠是人性“美”的化身。

(3)《边城》所体现的沈从文小说的风格特色。

二、风格的难以概括即沈从文的风格

领会:

沈从文小说创作独特的审美追求和的艺术个性。

第八章 曹禺、夏衍、田汉等人的戏剧创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曹禺文学创作道路及其主要话剧创作的基本情况,识记曹禺剧作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重点掌握《雷雨》、《日出》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以及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熟练掌握夏衍、田汉剧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第一节《雷雨》、《日出》及曹禺剧作的艺术风格

一、曹禺戏剧创作概况

识记:

(1)曹禺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2)曹禺的“四大名剧”包括《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

领会:

曹禺戏剧创作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有多方面的因素。

二、《雷雨》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

识记:

(1)四幕剧《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完成于1933年,1934年《文学季刊》第3期全文刊载。

1936年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正式出版单行本。

(2)《雷雨》中的人物形象。

领会:

《雷雨》在展示家庭悲剧和社会悲剧的同时,还表现了一种更为复杂、更为深刻的命运的悲剧。

分析:

(1)《雷雨》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

(2)周朴园、蘩漪等形象的典型意义。

三、《日出》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

识记:

(1)四幕剧《日出》是曹禺的第二部重要剧作,最初发表在1936年《文季月刊》第1至第4期,同年1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2)《日出》中的人物形象。

领会:

从《雷雨》到《日出》曹禺剧作的发展变化。

分析:

陈白露形象的典型意义。

四、《原野》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

识记:

(1)三幕剧《原野》创作于1936年,1937年8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2)《原野》中的人物形象。

(3)《原野》是曹禺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描写“农村”题材。

领会:

(1)《原野》如何体现了曹禺剧作独特的一以贯之的追求。

(2)《原野》在哪些方面受到了美国作家奥尼尔《琼斯皇》的影响。

五、曹禺剧作的艺术风格

分析:

曹禺剧作所体现出的艺术风格。

第二节 夏衍、田汉等人剧作的艺术风格

一、《上海屋檐下》及夏衍剧作的基本风格

识记:

夏衍的创作概况。

分析:

(1)《上海屋檐下》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2)夏衍剧作的基本风格。

第九章 臧克家、戴望舒、艾青等人的诗歌创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臧克家、戴望舒、艾青等人诗歌创作的概况,领会他们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掌握《雨巷》、《老马》、《大堰河——我的褓姆》等重要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了解现代派诗歌与街头诗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 戴望舒与现代派诗歌的发展

一、30年代现代派诗歌出现的背景及特点

领会:

(1)30年代现代派诗歌出现的背景及特点。

(2)现代诗派对中国新诗发展的贡献。

二、《雨巷》及戴望舒诗歌的基本特点

识记:

(1)戴望舒的创作概况。

(2)1928年,戴望舒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诗篇《雨巷》,由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名。

领会:

戴望舒诗歌所受到的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双重影响。

分析:

(1)《雨巷》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

(2)戴望舒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

第二节 臧克家等人诗作的风格特色

一、《老马》及臧克家诗作的基本风格

识记:

(1)臧克家的创作概况。

(2)臧克家被称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

领会:

臧克家诗歌“意新语工”艺术追求。

分析:

(1)《老马》一诗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点。

(2)臧克家诗歌的基本风格。

二、田间街头诗歌的风格特色

识记:

(1)田间的创作概况。

(2)闻一多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

领会:

田间诗歌“鼓点式”的特点。

分析:

《给战斗者》、《她也要杀人》的主题蕴涵与艺术特点。

第三节 艾青:

现代诗歌的又一个高峰

识记:

(1)艾青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2)《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色彩的抒情诗。

领会:

(1)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是艾青诗歌创作最重要的审美追求。

(2)艾青诗歌既植根于现实土壤,又洋溢着浪漫主义激情的特色。

分析:

(1)《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

(2)艾青诗歌的独特风格。

(3)为什么说艾青的诗歌是继郭沫若以后中国现代新诗的第二座高峰。

第十一章 赵树理、孙犁等解放区文学创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赵树理、孙犁创作的相关基本知识,掌握《小二黑结婚》、《荷花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掌握赵树理小说在写农村生活、刻画农民形象以及追求民族风格等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掌握孙犁小说在刻画农村女性形象,以及纤丽的笔触与真诚感情相融合等方面体现出的独特风格;掌握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掌握《王贵与李香香》、《白毛女》等作品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第一节 赵树理、孙犁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一、《小二黑结婚》及赵树理小说的基本风格

识记:

(1)赵树理的创作概况。

(2)《小二黑结婚》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解放区最早出现的一部现实主义力作。

(3)《小二黑结婚》中的人物形象。

领会:

《小二黑结婚》如何创造了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审美趣味的艺术形式。

分析:

(1)赵树理的小说的民族风格。

第二节 丁玲、周立波等人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及丁玲小说的主要价值

识记:

(1)丁玲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2)《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

(1)《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思想主题的深刻性。

(2)《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艺术特色。

二、《暴风骤雨》及周立波小说的风格特色

识记:

(1)周立波的创作概况。

(2)《暴风骤雨》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

《暴风骤雨》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第三节 《王贵与李香香》、《白毛女》等解放区的诗歌和戏剧

一、《王贵与李香香》:

现代叙事长诗的新探索

识记:

李季的创作概况。

领会:

《王贵与李香香》为我国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发展做出的贡献。

分析:

《王贵与李香香》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二、《白毛女》:

现代新歌剧的新尝试

识记:

《白毛女》是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编演的,由贺敬之、丁毅执笔完成,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部大型歌剧。

领会:

(1)《白毛女》人物和环境的典型化特点。

(2)《白毛女》是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新的歌剧样式。

分析:

《白毛女》表现的时代主题。

第十二章 钱钟书、张爱玲等国统区文学创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统区文学创作的概况,领会钱钟书、张爱玲等人的创作风格,识记国统区文学创作的重要作品,重点掌握《围城》、《传奇》、《流言》、《马凡陀的山歌》这几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掌握国统区讽刺文学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 钱钟书和他的《围城》

一、钱钟书的创作概况及基本风格

识记:

钱钟书的创作概况。

领会:

钱钟书小说高超的讽刺幽默色彩。

二、《围城》的思想蕴涵与哲学意蕴

识记:

《围城》最初连载于上海《文艺复兴》1946年第2期至1947年第6期,1947年由上海晨光公司出版单行本。

领会:

“围城”的含义。

分析:

(1)《围城》的思想意蕴。

(2)《围城》的艺术成就。

(3)《围城》塑造的一群现代新儒典型意义。

第二节 张爱玲的《传奇》与《流言》

一、《传奇》及张爱玲小说的独特风格

识记:

(1)张爱玲的创作概况。

(2)《金锁记》、《倾城之恋》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领会:

张爱玲小说传奇性的故事以及弥漫于其中的梦魇般的氛围。

分析:

(1)《金锁记》的悲剧意蕴与艺术特色。

(2)《倾城之恋》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

二、《流言》及张爱玲散文的艺术价值

识记:

《自己的文章》、《中国人的宗教》等是张爱玲散文的名篇。

领会:

张爱玲散文对“私语”诉说模式成功运用。

第三节 “七月”派的诗歌和小说

识记:

(1)“七月”派概况。

(2)“七月”派诗歌和小说的代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