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选读第二次作业.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7978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选读第二次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学经典选读第二次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学经典选读第二次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学经典选读第二次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学经典选读第二次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选读第二次作业.doc

《国学经典选读第二次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选读第二次作业.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学经典选读第二次作业.doc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

一、   翻译下列经典语句(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

提示:

 以下10句是从十章内容中选出的,每一章选了一段,需要全面学习。

1.樊迟问知。

子曰: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P4

 答:

樊迟问什么叫“知”。

孔子答:

“把心力专一放在使人民走向善与德的道义上,敬畏鬼神而保持高远的距离不随意亲昵,这样叫做‘知’了。

”又问什么是“仁”,孔子答:

“仁爱之人先独自承担并为他人奉献与付出然后会有所收获,这样可叫‘仁’了。

” 

2.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

“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P15

答:

子张向孔子请教仁。

孔子说:

“能够将五种品德施行天下,便是仁人了!

”“哪五种?

”孔子说:

“恭敬、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勤敏则做事易见功效,慈惠则足以用人。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P33

 答:

喜怒哀乐没有发作时,叫做中;喜怒哀乐情绪表现出来的时候,都恰到好处,叫做和。

君子能够做到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做到和,天下才能归于道。

能够做到中与和,天地都会赋予他应有的位置,万物就会在中和中发育生长。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养生主》P50

答: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会搞得困顿不堪!

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精疲力竭了。

 

 5.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P61

 答:

孔子说:

“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在内心做自我反省而引以为戒。

” 

 6.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P80

答:

孔子说:

“富裕和显贵是人们都想的,但用不合仁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有它;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依仁德应该得到,就不去摆脱它。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做君子呢?

哪怕是一顿饭的工夫君子也不会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危急的时刻也必须按仁德去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困顿挫折时,也一定会按仁德办事。

 7.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邪?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所迷,其日固久。

(《老子》第五十八篇)P92

答:

灾祸隐藏了幸福到来。

幸福也伏着灾祸。

有谁能了解它的究竟,有谁能认识这些真理?

所以,本来是正直的道理,人们却认为那是奇谈怪论;本来是善意的教导,人们却认为那是妖怪的行为。

因此使世人迷惑于邪正善恶的分辨中,这种日子已经很久了。

 

 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有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P105

 答:

明白心灵的归宿,然后就有了确定的志向。

有了确定的志向,然后心才会静,心静而后生活才能安定,生活安定而后才能静心思虑,静心思虑而后才能有所得。

万物皆有本末,诸事皆有始终,知道其先后因果,就近于“道”了。

  9.子夏曰:

“君子有三变: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论语·子张》)P120

答:

子夏说:

“与有德人相处会发现他有很多不同的样貌:

远远瞻望,会觉得他外貌庄重自持,而令人不敢在其面前嬉笑轻浮;再与他亲近时,会发现他慈祥和蔼,如春风温煦;若听闻他的教诲,则句句确切严正,都是励人心的话。

  10.事莫大乎无悔。

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

(《荀子·议兵》)P143

答:

做事莫过于没有后悔。

事情做到没有后悔就可以了,成功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

二、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何谓“中庸之道”?

请结合实际生活谈一谈中庸之道是如何帮助人们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P41

 答:

中庸,就是关于恰到好处的常理,或者“中庸”就是用中、中行的意思。

中庸之道主要是讲思维方式,中庸的思维方式即是要求人们在任何条件下做恰当的事,也就是恰到好处地作为与恰到好处地不作为。

(联系实际生活来谈一谈)

2.何谓学习之道?

谈一谈对“有教无类”的理解?

(P68)

 

答:

所谓学习之道就是学习的方法,包括学习理念、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来的。

“有教无类”,其实就是说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

孔子的学生中就是各种阶层的人都有,所以他主张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孔子收学生,不拘类别,贫富贵贱贤愚都收。

不管是行了入门之礼,列为弟子的还是那些没有列为弟子的,孔子都尽力解答他们的问题。

其实,在我们的工作中也是这样的,每年的新生入学,生源参差不齐。

不管是差生还是优秀生,既然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就要尽心尽力的去教导他们。

在同一个花园里,不是牡丹花才开花,“满园花开才是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

对待优秀学生,要发扬他的长处,使之取得更大的进步;对待所谓的差生,也要认真分析总结,归纳出学生基础薄弱之处,进行针对性的巩固和提高,帮助他取得学习的进步;对待占大多数的中等学生,我们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同样的关怀,让每个孩子都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教育平等的理念,对我国及人类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何谓“内圣外庸”?

谈谈你自己的理解。

(P148)

答:

“内圣外庸”是指人的内心世界在道德层面可以人人成为尧舜,但是人因为各种机缘不同未必都能成为尧舜。

即使尧舜在我的处境中也和我一样。

因此只要我们在精神上达到尧舜的境界就是圣人,而不一定人人都要在功业上有尧舜的造化。

中国古代最理想的境界就是“内圣外王”、“天人合一”。

然而这一境界似乎又太高,所以,稍次之的境界“内圣外庸”也成了人们的追求。

一个人只有内在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才可以施行王道。

每个人都可以以德性修养为出发点,凭借自身“圣”之德力悦服、取信于人。

人生的价值应是重内轻外,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王天下”,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内修才德,在各自岗位做出优异的成绩,“内圣外庸”可以成为每一个普遍人的人生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