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8033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文言文Word文件下载.docx

4.重视教育、从容、镇定、忠诚、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注意:

内集:

家庭集会。

或:

有人。

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

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

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这句话的意思是“郗超经常作为桓温的主谋,谢安和王坦之去见桓温,桓温让郗超藏在帐子中听他们谈话”,据此可断句为:

郗超常为温谋主/安与坦之见温/温使超卧帐中听其言。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

差可拟:

差不多可以相比。

惧:

害怕。

211.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甲文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可见谢安是个重视子女教育的人。

乙文中“谢安则神色不变,说:

‘晋朝国运的存亡,取决于此行。

’”“谢安从容就座”“当时天子年幼力弱,外边又有强臣,谢安与王坦之竭尽忠诚辅佐护卫,最终使晋王室得以安稳。

”可以看出谢安的从容、镇定与忠诚,他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

【点睛】

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一会儿,雪下得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

“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说: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谢太傅高兴地笑了。

这就是谢太傅大哥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公元373年,长期驻扎在外、独揽军政大权十几年的大司马桓温,突然宣称要回京师朝见皇帝,朝廷下诏书要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前往新亭迎接。

当时京城的人都非常恐慌,很多人认为桓温此次进京别有用心,是要杀掉王坦之、谢安,改朝换代,自立为皇帝。

王坦之非常恐惧和担心,只有谢安神色不变,说:

“晋朝的存亡,就看我们此行的结果了。

”桓温到了,百官都跪拜在道路两边迎接。

桓温大摆兵阵然后接见大臣,凡是有名望的都胆战心惊深怕被叫到。

轮到王坦之和谢安了,王坦之紧张的大汗淋漓,连手板都拿倒了。

只有谢安淡定从容,落座后,对桓温说:

“我听说守道的诸侯都是守卫在国家的四方,明公何须在影壁后面埋伏人呢!

”桓温笑着说:

“我也是听说京师不稳,不得已才这样的。

”乘机下令让手下人撤走,和谢安谈笑交谈了很长时间。

郗超经常作为桓温的主谋,谢安和王坦之去见桓温,桓温让郗超藏在帐子中听他们谈话。

风吹开了帐子,谢安笑着说:

“郗超可谓入帐之宾。

”当时天子年幼力弱,外边又有强臣,谢安与王坦之竭尽忠诚辅佐护卫,最终使晋王室得以安稳。

2.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

”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

“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

高尚的德行。

②嘿:

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征辟(bì

):

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为蒲亭长(___________)

(2)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__)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2处)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翻译句子。

(1)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彭端淑《为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孟子>

三则》)

4.仇香有哪些“至行”?

请概括。

1.

(1)担任

(2)栖息,停留

2.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

(1)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2)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

(3)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

(1)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

(2)亲民(3)不慕名利(4)讲究仪容仪表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需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本题中,“为”翻译成:

担当,“集”翻译成:

栖息,停留。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以根据文言虚词、语气词以及句意进行做答。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翻译为:

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据此断句为: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以及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

(1)句难度不大,奉:

俸禄;

以:

用,译文:

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2)句中的鄙翻译为边,边界,需要注意它的反问语气,译文: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

(3)句是省略句,要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译文: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文中“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等句子可以归纳出仇香的“至行”,即品德高尚、不慕名利、善于说服别人、讲究礼仪。

有一个叫仇香的陈留人,虽德行高尚,但沉默寡言,乡里无人知道他。

年龄四十岁时,担任蒲亭亭长。

有个叫陈元的老百姓,一个人和母亲同住,他的母亲向仇香控告陈元忤逆不孝。

仇香吃惊地说:

“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说明他不是一个恶人,只不过没有受到教化,不知道如何做罢了。

你年轻时守寡,抚养孤儿,劳苦一生,而今年纪已老,怎能为了一时的恼怒,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

陈元的母亲哭泣着起身告辞。

于是仇香亲自来到陈元家里,教导伦理孝道,讲解祸福的道理。

陈元感动省悟,终于成为孝子。

考城县令王奂听说了这件事,说:

“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百里之内的县府官职,不是大贤的道路。

”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

仇香在太学学成,回归乡里,即令是在闲暇无事的时候,也一定是衣服整齐。

平常,从来看不见仇香因喜怒而改变声音脸色。

他不接受官府的征聘,后来在家里去世。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

俱)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

隐耀;

淫雨通:

霪雨)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

(2)去国怀乡(__________)

(3)宠辱偕忘(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1.

(1)同“嘱”,嘱托

(2)离开(3)一起

2.

(1)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3.C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

“属”,通假字,同“嘱”,意为“嘱托”;

“去”,古今异义,今义为“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古义为“离开”;

“偕”,本义即为“一起”。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99.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此,这;

大观,雄伟景象;

备,详尽。

(2)尝,曾经;

求,探求;

古仁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

或,或许;

何,为什么。

3.C.“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是错误的,应是表现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的情感变化”。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

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

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

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

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

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

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

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

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4.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 

,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闰月,权亲攻皖城。

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

“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

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①危之。

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②;

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

”权从之。

蒙荐甘宁升城督。

宁手持练,身缘③城,为士卒先。

既而张辽④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

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窃:

私下里,私自。

②拔:

攻下;

攻取。

③缘:

攀援。

④张辽:

曹军将领。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权谓吕蒙曰(___________)

(2)见往事耳(________)

(3)权从之 

(________)(4)闻城已拔(_________)

2.下面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结友而别 

人不知 

而不愠

B.但当涉猎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诸将欲作土山 

将以攻宋

D.不能甚固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翻译下面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

______________

(2)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吕蒙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1.对……说了解听从听说

2.B

3.你说你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敌人城防已经修好,援兵必定到来,我们将不能夺取(皖城)。

4.甲文:

①鲁肃的惊叹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学有所成;

②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乙文:

①吕蒙推荐的甘宁身先士卒,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善荐人才;

②“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印证了吕蒙“外援必至”、“不移时可拔”的论断,侧面衬托出他的战略眼光,料事如神。

③孙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侧面表现出吕蒙的才略过人。

1.试题分析: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见”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46.试题分析:

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

B项中“但”皆是“只”的意思。

3.试题分析:

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

“务”“孰”“若”“备”“外”“图”,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4.试题分析:

注意题中的答点提示“侧面描写”,根据所学所记了解什么是“侧面描写”,即不直接描写对像,而以写他物来衬托描写对象。

阅读两文,梳理内容,找到“侧面描写”的内容分析其作用。

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

燕策一》)

注释:

①涓人:

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

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

白白费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策之不以其道  

(2)是马也

(3)反以报君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3.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1.

(1)鞭打(用鞭子打,驱使)

(2)这样(3)同“返”(返回)(4) 买

2.

(1)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2)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

3.《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

《千里之马》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策”是名词用如动词,“鞭打”;

“市”是古今异义词,“买”的意思。

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1)句中的“其(表反诘)、无马(没有千里马)、其(表感叹)、也(表判断)”几个词是赋分点;

(2)句中的“且(尚且)、况(何况)、生马(活的马)”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没有伯乐,所以只能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由此,联想到具有才能的人,因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

《千里之马》一文中,因为君主渴求“千里马(人才)”,涓人用“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君主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使得“千里马”能够脱颖而出。

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2)我听说古时的一位君人,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三年也没买到。

一位太监对他说:

'

请允许我去寻求它。

国君派遣他去了。

三个月后获得千里马,马已死,用五百金买了死马的头,返回去把此事回报国君。

国君很生气,道:

我所要购求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还花费了五百金买它呢?

太监答道:

死马尚且要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

天下必定认为大王您是能出高价买马的人,千里马现在就会到来了。

于是不到一年,千里马来了好几匹。

6.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汪圣锡应辰端明①,本玉山县弓手子。

喻樗②子材为尉,尝授诸子学。

呼视之,状貌伟然,不类常儿。

问:

“能属对否?

”曰:

“能。

“马蹄踏破青青草。

”应声曰:

“龙爪拿开白白云。

”喻大惊异,曰:

“他日必为伟器。

”留授之学,且许妻以子。

后从张横浦③游,学益进。

年十八,魁天下。

天资强敏,记问绝人。

其帅福州,始谒庙,有妪持牒立道左命取视之累千百言皆枝赘不根。

即好谕曰:

“事不可行也。

”妪呼曰:

“乞详状。

”公笑曰:

“尔谓吾不详耶?

”驻车还其牒,诵之不差一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