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word.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822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word.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word.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word.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word.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word.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word.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word.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word.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word.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word.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word.docx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word.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word.docx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word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word)

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

1.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铁、锌、磷、碘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重金属中毒,可饮用大量牛奶、蛋清等缓解毒性

C.乙醇和氢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D.化学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磷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错误;

B、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重金属中毒,可饮用大量富含蛋白质得牛奶、蛋清等缓解毒性,正确;

C、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获得,氢气可以通过金属和酸反应、电解水等方式获取,都属于可再生能源,正确;

D、化学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正确。

故选A。

2.学习化学是为了形成正确的化学观。

下列有关化学的观点错误的是

A.摩拜单车、小黄车等共享单车有利于人们低碳出行,更好地保护环境

B.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C.焚烧秸秆不会造成雾霾

D.研制可降解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答案】C

【解析】

A、摩拜单车、小黄车等共享单车有利于人们低碳出行,有利于保护环境,正确;B、垃圾中有许多有用的资源,可分类回收综合利用,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正确;C、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错误;D、研制可降解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正确。

故选C。

3.下列关于CO和CO2说法正确的是

A.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可以作燃料

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D.CO能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是CO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具有可燃性;C.CO2和CO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经过压缩的固体CO2能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

考点: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4.小林査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

①2Na+Cl2

2NaCl②2Mg+CO2

2MgO+C,由此形成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A.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

C.反应①是化合反应

D.反应①可用于工业生产大量食盐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钠能够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该选项说法正确;

B、镁失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说明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①两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钠在氯气中燃烧能够生成氯化钠,但是不能用于生产食盐,这是因为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氯气有毒,并且生产成本很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5.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Z、W是有机物

B.X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0%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

CO2+2H2O

D.点燃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此分析有关的问题。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X、分别是Y是甲烷和氧气,生成物Z、W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CH4+2O2

CO2+2H2O.

【详解】

A、X是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物质Z是二氧化碳,虽然为含C化合物,但因结构、组成、性质都与无机物相似,故列为无机物;W是水,属于无机物。

故A说法错误。

B、X是甲烷,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B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

CO2+2H2O.故C说法正确。

D、X是甲烷,甲烷是可燃性的气体,在点燃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

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睛】

有机物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的有机化合物的简称,而无机物与有机化合物对应,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6.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同点是(  )

A.组成元素相同B.分子结构相同

C.化学性质相同D.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组成元素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1个一氧化碳分子比1个二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它们分子的结构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如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中元素均显﹣2价,由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显+2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7.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  )

A.红磷B.干冰C.乙醇D.铁锈

【答案】B

【解析】

【分析】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

【详解】

A、由图可知,X为单质,Y为化合物,Z为氧化物。

A.红磷为单质,故A不正确;

B、干冰为固体的二氧化碳,为氧化物,故B正确;

C、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故C不正确;

D、铁锈为混合物,故D不正确。

故选B。

8.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发生森林大火,火灾夺走了30位救火英雄的生命。

下列关于森林火灾应急处理措施或原因不合理的是(  )

A.砍掉或清理大火面前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达到隔离可燃物的目的

B.火灾初期,可选用覆土法,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

C.飞机播撤干冰,达到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目的

D.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详解】

A、发生火灾时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树枝等可燃物,可以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

B、覆土法,可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故B正确;

C、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C不正确;

D、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C。

【点睛】

灭火的原理有:

清除可燃物、使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

9.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B.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就可能发生爆炸

D.镁条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可用沙子灭火

【答案】B

【解析】

A、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这是正确的逃生方法,故A正确;B、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周围环境的温度,使其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错误;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就可能发生爆炸,应禁止烟火,故C正确;D、镁条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可用沙子灭火,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生成氧化镁和碳,故D正确。

点睛∶灭火原理之一是降低的是可燃物周围环境的温度,而不可能是物质的着火点。

 

10.对下图所示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铁丝能在

氧气中燃烧

C.②③对比说明物质

燃烧需要氧气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打开止水夹,水倒流进广口瓶且约占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A正确;B.铁丝能在氧气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产一种黑色固体,说明铁能在氧气中燃烧,故B正确;C.铜片上的红磷和氧气接触,不燃烧,水中白磷不和氧气接触,不燃烧,因此②③对比不能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故C错误;D.下方的蜡烛先熄灭,后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正确;故选C。

1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物质的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故加入菜叶是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A选项错误;

B、蜂窝煤的多孔可以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煤燃烧的更充分,减少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B选项正确;

C、高层建筑起火,千万不能乘电梯,因为建筑起火很可能造成断电,而且电梯间的通道往往是浓烟和火焰的集中的地方,C选项错误;

D、酒精能和水任意比例混合,用水只会增大火的燃烧面积,反而更危险,正确做法是用湿抹布或者细沙盖灭,D选项错误。

选B。

12.下列关于保护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环境污染B.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酸雨

C.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防止温室效应D.用土填埋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汞是有毒的金属,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环境污染,此选项正确;

B.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只是将废气排向高空,并不能除去废气,此选项错误;

C.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引起的,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并不能防止温室效应,此选项错误;

D.用土填埋废弃塑料,并不能除去废弃塑料,不能防止白色污染,此选项错误。

故选A。

1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③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反比.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实验.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

A.①②③B.②⑤⑥C.④⑤⑥D.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相同,故不正确;

②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故不正确;

③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所以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正比,故不正确;

④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洞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故要做灯火实验,故正确;

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故正确;

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故正确。

故选C。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减少煤的浪费

B.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可发生燃烧

C.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工业上将煤块粉碎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减少煤的浪费,正确;

B、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不一定就能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错误;

C、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错误;

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移除可燃物,错误。

故选A。

【点睛】

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

15.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氦等。

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是可燃物

B.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

C.石油不能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D.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选项石油是可燃物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石油不能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温度到石油的着火点以下;故答案选择D。

16.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C.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

1

D.苯完全燃烧产物有CO2和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6+1×6=78,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由苯的化学式C6H6可知,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6):

(1×6)=12:

1,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苯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特别注意质量比和个数比是否混淆。

17.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或避免火灾,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到,立即用湿布盖灭

D.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器着火,为了防止漏电而造成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炒菜时,油锅着火,不可用水浇灭,因为水浇下去会立即沸腾,而四处飞溅,应盖上锅盖,再熄灭火源,做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到,立即用湿布盖灭,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做法正确,故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大量的有毒气体,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尽可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根据灭火的原理:

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电器着火容易造成漏电,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处理;在灭火或逃生时一定要注意采取正确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18.用推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产生

B.瓶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小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氢气

【答案】A

【解析】

A、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没有气泡产生,错误;B、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瓶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小,正确;C、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正确;D、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是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要加热,可用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氢气,正确。

故选A。

故选B。

19.如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煤主要含有C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S等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故而煤不属于清洁燃料,错误;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加工而来的,是一种化工产品,正确;

C、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正确;

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正确.故选A.

 

20.下列有关空气及空气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O2,此方法是化学变化

B.N2可做保护气是因为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CO2能灭火,只利用了CO2的化学性质

D.CO和H2均有还原性、可燃性和毒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O2,没有新物质生成,故A不正确;

B、N2可做保护气是因为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B正确;

C、CO2能灭火,不仅利用了CO2的化学性质,还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物理性质,故C不正确;

D、CO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和毒性,H2有还原性、可燃性,但是没有毒,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化学性质:

稳定性、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