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术史教案.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0838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3.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美术史教案.doc(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

XLVIII

西方美术史

《西方美术史》课程讲义

教师薛峰

教材选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西方美术史的相关知识和理论。

通过西方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的美术作品。

2.通过讲授和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一些基本方法和理论,并对一些与西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对相关钻也的学

习。

教学方法:

1.针对学生专业的特点,教学主要以作品赏析为主,以理论讲解为辅,让学生多看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去体会每个时代的西方美术的发展状况,以此增强学生对不同时代和地区的艺术风格特点的理解。

2.根据课时安排,在每个单元结束的时候(也可以在授课之前),播放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影像资料,促进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对作品的体会。

3.授课结束后为学生介绍本课题相关的参考书目,布置一些思考题,使有兴趣的同学能够谨向深入的思考和学习;并根据情况适当的设置一些讨论课,使学生就某些西方美术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所需教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幻灯机(幻灯片)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能够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在作品分析的时候能够调动自己的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兴趣的同学能够阅读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考试安排:

1.考试形式将根据教务处规定进行。

2.考试分数包括平时成绩和卷面两个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20%,卷面成绩占80%。

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出勤率和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

第一章史前艺术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史前美术的酝酿与诞生、史前美术的基本特征、作品鉴赏。

2.理解洞穴壁画的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洞穴壁画的功能

三、教学方法:

讲授、欣赏

四、教学过程:

(一)史前艺术概念

1.史前艺术(PrehistoricArt)是指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之前,或者是历史上没有文字记载之前所创造的人类先民的艺术。

2.主要分期:

旧石器时代奥瑞纳文化

佩里戈尔文化

梭鲁特文化

马格德林文化

3.原始遗存的分类:

洞穴艺术、小型雕塑。

(二)洞穴艺术

洞穴艺术(CavePainting),是指涂绘在岩洞深处的绘画,也包或在那里发现的浮雕。

1.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

世界最古的绘画旧石器时代(约二万年前)的奥瑞纳文化和马格德林文化的绘画,是在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和尘法国蒙地亚克的拉斯珂洞穴中的壁画。

壁画的内容是马鹿、熊等富有现实感的动物,也有极其粗糙的人像。

2.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

法国的拉斯科洞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是最为著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窟壁画遗址。

在这些洞穴里,原始时代的人们用木炭、红土以及动物脂肪油与粘土调制成的颜料,精心描绘了许多野牛、鹿、山羊等动物,其中最大的牡牛长达5米。

狩猎是原始人主要的生产劳动,他们把野兽当作认识自然的主要对象。

阿尔塔米拉洞内描绘了一头受伤的野牛,它圆睁怒目,伸出双角,力图作最后的反击。

奔放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刻画出野牛顽强的生命力,人们甚至会感觉到它的肌肉在颤动,与这只受伤的野牛并列着的还有30多个动物形象,都是先勾线条后涂颜料。

很难想象这些生动的形象竟是由那些手握石斧、捕食野兽的原始人类创作的。

(二)洞穴壁画的功能

1.第1种假说是狩猎——巫术。

2.第2种假说是洞穴壁画是个人艺术形式的表现。

3.第3种假说认为是对四期的动物的哀悼.

4.第4种假说认为洞穴壁画具有教育意义.

5.第5种假说认为洞穴壁画与图腾崇拜有关.

6.第6种假说认为洞穴壁画是表现生殖繁衍.

7.第7种假说认为是对环境的美化.

(三)原始雕塑

维伦多夫的维纳斯(VenusofWillendorf),又称维朗多尔夫的维纳斯,是一座11.1厘米(4又3/8英寸)高的女性小雕塑,该雕塑于1908年由考古学家约瑟夫·松鲍蒂(JosefSzombathy)在奥地利维伦多夫(Willendorf)附近一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

雕像由一块非本地的、带有红赭色彩的鲕粒石灰石雕刻而成。

1990年,借助地层的重新分析修订,一般估计该雕塑雕刻于西元前22,000至24,000年。

关于其起源、创作方法和文化含义人们几乎一无所知。

名字中的维纳斯并非指其是一现实主义雕塑,而是对妇女形象的理想化描绘。

雕像的阴户、乳房以及肿胀的下腹令人印象深刻,这些特征都与旺盛的生育能力密切相关。

引起鲜明对比的是雕像短小的四肢,和手臂折于乳房前,雕像的脸部无法看见,她的头部为编制物,许多眼睛或是某种头饰所环绕。

克里斯托弗·维特科姆(ChristopherWitcombe)曾指出,“使用讽刺性的幽默将这座小调像鉴定为‘维纳斯’至少满足了某些对远古,对妇女和对某些体验的假定感觉”。

同时,另一位当时的专家勉强将她鉴定为一位在老欧洲的旧石器时代地球之母女神。

一些人认为,她的肥硕身材是代表了其在猎人社会中较高的身份地位,另外她明显强盛的生育能力可能也是安全和成功的标志。

雕像的腿部并未设计为能让雕像站立的形态,因此有人推测雕像是用于手持而非简单放置观赏之用。

以致一些考古学家认为她并非是生殖女神而仅仅是一个带来好运的符咒。

更有人认为其可能是设计作用于插入阴道,以乞求带来旺盛的生殖力。

维伦多夫的维纳斯现是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historischesMuseum)的收藏品之一。

在此雕塑发现及命名后,又发现了多个类似或其他形式的艺术品。

它们全部都被认为与维纳斯雕塑相关。

思考题:

原始洞穴壁画的功能是什么?

第二章爱琴艺术

一、教学目的:

了解爱琴美术的酝酿与诞生、爱琴美术的基本特征、作品鉴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克里特与迈锡尼艺术

三、教学方法:

讲授、欣赏

四、教学过程:

(一)“爱琴文明”背景

希腊爱琴地区很早就有人类活动。

在北希腊的卡尔息狄斯地区曾发现早期人类头骨,有的学者认为属于尼人类型。

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散见于希腊半岛。

南希腊阿哥利斯地区的弗朗克提洞穴中有约公元前7000年的中石器时代遗址,居民捕捉海鱼,并使用黑曜石制作的石器。

新石器时代的居住地分布于希腊本土和爱琴海诸岛,最早的时间可推至公元前6000年前,著名的遗址有马其顿的新尼可米底亚、色萨利的塞斯克罗和克里特的克诺索斯等。

新石器时代各处居民的生活方式大致相同,种植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驯养绵羊、山羊、猪等家畜,崇拜象征丰产的泥塑女神像。

值得注意的是,希腊缺乏坚硬的燧石,新石器文化各处居民多以黑曜石制造具有较锋利边缘的石器,而黑曜石只产于基克拉迪斯群岛的米洛斯岛。

这说明早在公元前6000—7000年间,爱琴海上就开始了互通有无的往来。

公元前3000年代初,希腊爱琴地区进入早期青铜时代。

公元前2000年代则为中、晚期青铜时代,先在克里特、后在希腊半岛出现了最早的文明和国家,统称爱琴文明。

古代希腊的历史几个阶段:

古代希腊的历史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1)爱琴文明或克里特、迈锡尼文明时代(公元前20—12世纪);

(2)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9世纪);

(3)古风时代(公元前8—6世纪);

(4)古典时代(公元前5—4世纪中期);

(5)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世纪晚期—公元前34年)。

(二)米诺斯艺术

1.米诺斯(Minos)艺术的背景

克里特(Crete)城市国家的兴起克里特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约始于公元前6000年,以后发展较平稳,居民多居洞穴中。

公元前2500年后,铜器、青铜器逐渐增多,匕首占很大比重。

冶金术大概由小亚和基克拉迪斯群岛传来。

石瓶、印章、黄金饰物的制作引人注目。

公元前2500年左右,有来自北非的移民迁至南克里特,与当地居民相混合。

从埃及输入了蓝釉陶珠、彩瓶、象牙和装饰品。

但克里特文化从一开始就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复制和模仿,而是加以吸收改造,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2.发展分期:

约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出现了最初的国家。

克里特文明的最大特征是宫殿的修筑,每个城市国家多围绕王宫而形成,宫廷是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克里特易发生地震,由于天灾人祸,各地王宫多遭到过破坏和进行重建。

学者们根据这一特点将克里特文化的发展分成:

前王宫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代);

古王宫时期(约公元前2000—1700年);

新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700—1450或1380年);

后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450或1380—1100年)。

3.克诺索斯(Knossos)王宫

目前所知有关克里特文明的考古资料,有一半以上都来自这座王宫。

新王宫时期,此宫曾多次遭到破坏(可能和地震有关),但每次破坏后都修造得更为宏伟富丽,最后落成的王宫是一组围绕中央庭院的多层楼房建筑群,面积达2.2万平方米,宫内厅堂房间总数在1500间以上,楼层密接,梯道走廊曲折复杂,厅堂错落,天井众多,布置不求对称,出奇制巧,外人难觅其究竟,因此古希腊神话传说中誉之为“迷宫”。

现在王宫遗址已得到充分发掘和部份复原,其建筑总体呈长方形,按米诺斯宫室的通例,四周不设围墙望楼,全宫以长方形中央庭院为中心(长60、宽30米),倚山而建,地势西高东低,因此庭院以西楼房有两三层,以东楼房则有四五层,从东麓远望王宫,但见层楼高耸,门窗敝廊参差罗列,其景观为古代王宫所罕见。

庭院西面楼房主要用于办公集会、祭祀和库存财物,东面楼房则是寝宫、客厅、学校与作坊。

各层各处都有楼梯相连,尤以庭院东面的中央大楼梯最为宏伟,它有天井取光,三面构成柱廊,梯道宽阔,彩绘艳丽,被誉为王宫建筑最杰出的纪念物。

其旁之双斧大厅分内外两室,以折叠门扇相隔,冬可保暖夏可通风,显示米诺斯建筑的灵巧。

厅旁的王后寝宫则是一套典型的米诺斯豪华住房,内壁绘有海豚戏水的壁画,优美雅致,相连小间有浴室和冲水厕所,这种卫生设备在古代是独一无二的。

和建筑的高度水平相仿,王宫各处的壁画也是古代艺术的上乘之作,显示了克里特文明注重灵巧秀逸的特色,和东方各国的威严沉重有别。

(三)迈锡尼(Mycenae)艺术

1.迈锡尼文明的兴起和繁荣

迈锡尼人和克里特的米诺斯人不是同一民族,他们的语言属印欧语系,是从欧洲内陆由北而南进入希腊的。

迈锡尼人是希腊人中最早到来的一支,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定居于伯罗奔尼撒半岛。

此时克里特已建立米诺斯文明,希腊本土的迈锡尼人则比较落后,虽已进入铜器时代,犹未建立国家,因此他们是在克里特直接影响下逐渐向文明过渡,到公元前1600年才称王立国。

迈锡尼城是迈锡尼文明的中心,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

附近还有梯林斯城,是直属于迈锡尼的一个军事要塞。

它们构成迈锡尼王国,在希腊诸国中最称强大。

2.防御建筑

城堡有宏伟壮观的“狮门”(以刻有双狮拱卫一柱的浮雕得名),城内建豪华王宫。

城堡下面平川地带有广阔的市区,富商大贾和百业工匠居住其间,其繁荣富庶当不下于克里特的克诺索斯。

在海外贸易方面,迈锡尼较克里特也是有过之无不及。

埃及、叙利亚、腓尼基、塞浦路斯以及意大利南部、利巴拉群岛等地都有迈锡尼陶器出土,数量皆超过各地曾发现的克里特陶器。

在爱琴地区和希腊本土,迈锡尼文明的分布也较克里特文明为广泛、众多,现已发现的当地大大小小的迈锡尼文明遗址在1000以上。

(四)诗诗与文明

荷马史诗是《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合称。

相传是公元前九世纪一位叫荷马的盲诗人所作。

荷马史诗被称为欧洲文学的老祖宗,是西方古代文艺技巧高度发展的结晶。

三千多年来,许多学者研究这两部史诗,单就研究结果印成的书,就可以自成一个小图书馆。

1.《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的意思是:

“关于伊利昂的史诗”。

希腊人称“特洛伊”为“伊利昂”。

特洛伊是小亚细亚西北岸赫勒斯滂海峡(现称达达尼尔海峡)入口处的一个城市,商业繁荣、土地肥沃,富遮而美丽。

特洛伊战争的是起因,相传是因为“不和的金苹果”。

2.《奥德赛》

“奥德赛”的意思是:

“关于俄底修斯的故事”。

描写了希腊军英雄俄底修斯献计攻破特洛伊城后还乡的故事。

这个故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海上的漂泊10年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回乡后复仇的故事。

3.荷马史诗的主题思想

史诗的主题思想是歌颂氏族社会的英雄,因而只要代表氏族理想的英雄,不管属于战争的哪一方,都在歌颂之列。

《伊利亚特》的基调是把战争看成正当、合理、伟大的事业,但同时又描与了战争的残酷、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人民的厌战反战情绪,并通过英雄们的凄惨结局,隐约地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

《奥德赛》是歌颂英雄们在与大自然和社会作斗争中,表现出的勇敢机智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时期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具有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的很高价值。

这部史诗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

这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不免带有局限性。

参考书目:

《剑桥艺术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版

影像资料:

《爱琴海古文明》国家地理杂志

思考题:

1.卫城的建筑特色是什么?

2.米诺斯与迈锡尼艺术的区别?

第三章古希腊艺术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古代希腊艺术产生的背景、分期有所了解和认识。

2.理解古代希腊建筑艺术和雕塑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希腊式的美学价值

三、教学方法:

讲授、欣赏

四、教学过程:

(一)希腊艺术的诞生

公元前500年~323年,是希腊的古典时期,是艺术、文学、哲学和政治高度繁荣昌盛的时代,在这期间它与波斯和马其顿这两大强敌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希腊人在对波斯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一种合作精神由于这一胜利在各个城邦中被激发出来,同时由于雅典的军队在抗击所谓的野蛮人时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于是,在战后的城邦联盟中雅典便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

社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希腊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

希腊美术尤其是雕塑与建筑艺术,构成了古希腊美术的高峰。

古希腊的雕塑艺术与建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古希腊的社会制度、美学价值、审美观念、社会风尚等密不可分。

1.古希腊的社会制度

古希腊实行的既不是东方那种君主至上的、森严的官吏制度,也不是效法埃及法老那种神权与宗教式统治,而是采取了一种以城邦为单位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公民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贵族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和自由民都有权参加、发言和表决,城邦的统治者从公民议会中民主选举产生。

这种奴隶制民主政治,最关键、最重要的是直接民主制度,即城邦的政治民主主权属于全体自由民,它不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议会或代表大会来治理国家,而是由自由民直接参与城邦的治理。

由于古希腊的这种主权在民与直接民主的制度,公民可以听取政治家们的演说和辩论、参与讨论内政外交大事、选举或者罢免官员、决定祭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古代哲学与雄辩术的发展。

在自由民的心目中,国家只不过是一座神庙林立的卫城,在这里埋葬着创业英雄的遗骨,供奉着本民族的神像,不仅有供集会的广场、娱乐的剧场、锻炼的健身场,还有从事公共事务或者哲学研究的健美、朴素、勇敢的自由民,以及侍候他们并从事着耕种等生产工作的奴隶。

这就是一切!

希腊人的社会制度体现了对人的(虽然是有限的)尊重,赋予了公民创造的自由,激发了每个公民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创造热情,有利于求得自身的健美、和谐与全面发展。

温克尔曼在《古代艺术史》中所说的,“自由随时都有它的宝座”。

所以,希腊人可以同时是诗人、哲学家、批评家,是行政长官、祭司、法官,也是公民、运动员和战士。

所以,希腊的艺术也是为生活的美化与欢乐而存在的。

在希腊人看来,一个人既有思想、又有意志,而且有活泼、敏捷的身体才算是真实的人,乐观、开朗的他们把人生看作行乐,甚至连最严肃的思想和政治制度也都变成了愉快的东西,他们生性充满了对自然、对人生、对生命的豁达开朗、朴素天真的信念。

在他们的思想里没有荒诞的信仰和迷信,在他们的生活中只有与神灵同乐,为神展示健美的体魄,为神而装点城邦,用艺术与诗歌创作辉煌的作品,使人暂时脱离现实生活来与神一起分享快乐。

2.希腊式的美学价值

希腊人为西方艺术提供了一种“古典美”的理想典范。

他们把宇宙视为一个整体、完整的神圣秩序,“宇宙”(cosmos)一词本身就包含了“和谐、数量、秩序”的意思。

早期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指出,数是音乐和宇宙天体运行的共同规则,它象征着音乐和宇宙的和谐,而人本身就是一个和谐体,一旦遇到外界的和谐,便产生感应、共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德谟克利特有一句名言说“人是一个小宇宙”。

在希腊人看来,美的东西是整体的各个部分取得调和关系而产生的,而求得这种调和的美则直接来源于人体,人体是宇宙这一大秩序中的小宇宙、小秩序。

他们相信,人体是美的,它是真、善、美的最好统一,它体现了宇宙间所能发现的智慧与秩序,是一切善与美的本源。

所以,艺术家们把这种观念推而广之到建筑、雕塑艺术等各个方面,以人体雕塑表现其心目中的神的形象,并以此象征宇宙的神圣秩序。

古希腊雕刻家们一再探索人体的标准比例,其目的也是在寻求一种人体标准来表现美。

雕塑家波里克里托斯专门研究了人体各部分间的比例,写成了《法则》一书,明确指出了人体各方面的比例对称数据,如健壮的人体身高为七个头长(7:

1),雕像的重心集中在一只脚上,另一只脚放松,能使整个身体的肌肉和筋的紧张与松弛变化突出,也能使整个形象更富于表现力。

在波利克里托斯的代表作《荷矛者》中,他就以头与全身1:

8的比例塑造了高贵而肃穆的理想人体形象。

(二)古希腊艺术产生的条件:

贸易与航海造就了坚强的意志,机智勇敢和勇于探索的性格;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要求公民有健壮的体格与完美的心灵;温和的气候使运动员裸体竟放为艺术家对人体美有较早的领悟;“神人同形同往”的神话是艺术的土壤。

文克尔曼总结他对希腊艺术研究的结果说:

希腊艺术达到卓越成就的原因,一部分在于天气的影响。

一部分在于希腊人的政治体制和机构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情况。

(三)古希腊艺术的分期

古希腊艺术的分期依照风格可以分为:

荷马时期(11BC——8BC年)

古风时期(800BC——500BC年)

古典时期(500BC——429BC年)

希腊化时期(330BC——30BC年)

(四)古代希腊建筑

1.雅典卫城

雅典卫城是雅典的守护神雅典娜女神的神庙,同时也是雅典帝国全盛时代的象征。

雅典卫城建立的时间大约在影响深远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前期,也是雅典帝国最光荣,强大的时候,当时雅典不仅国力强大,而且拥有发达的文化艺术成就,美轮美奂的卫城体现了这点。

2.巴特农神庙

巴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

它建于公元前447-438年,是伯里克利当政时代重建卫城山工程中的重点项目。

巴特农神庙是希腊祭祀诸神之庙,以祭祀雅典娜为主,又称“雅典娜巴特农神庙”。

“巴特农”原意为“处女宫”,因它祀奉的雅典娜女神是处女,故又称“雅典娜处女庙”。

它建于公元前447—432年。

设计人为伊克谛诺斯和卡里克拉特。

整个建筑工程是在大雕刻家菲狄亚斯的指导和监督下完成的,神庙的雕刻都为菲狄亚斯和他的弟子所创作。

巴特农神庙坐落在卫城的最高处,从雅典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它那宏伟庄严的形象。

神庙位于雅典老城区卫城山的中心,坐落在山上的最高点。

它外形呈长方形,长228英尺,宽101英尺,由46根多立克式环形立柱构成柱廊。

神庙的主体为两个大厅,两旁各倚一座有6根多立克圆柱的门厅。

东边的门厅通向内殿,殿内原来供奉着巨大的雅典娜女神,但是,这一杰作在公元5世纪失踪。

中楣饰带是由92块白色大理石装饰而成的,上面有描述希腊神话的浮雕。

东西庙顶的山墙上也有精美的浮雕。

巴特农神庙被认为是多立克式建筑艺术的极品,有“希腊国宝”之称。

它采用典型的长方形的列柱回廊式形制。

列柱采用多利克柱式,东西两面各为八根列柱,两侧各为17根列柱。

每根柱高10.43米,由11块鼓形大理石垒成。

神庙的柱头、瓦当,整个檐部和雕刻,都施以红蓝为主的浓重色彩,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充满灿烂夺目的光彩。

巴特农神庙自公元五世纪后几经天灾人祸,先仅存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

(五)古代希腊雕塑

《掷铁饼者》就是现存流传最广的艺术杰作之一,也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

《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其中,雕塑选择的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抛出的一刹那,有着强烈的“引而不发”的吸引力。

虽然是一件静止的雕塑,但艺术家把握住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达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

掷铁饼的强烈动感与雕像的稳定感结合得非常好。

雕像的重心落在右腿上,因此右腿成了使整个雕像身体自由屈伸和旋转的轴心,同时又保持了雕像的稳定性。

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象一张拉满弦的弓,带动了身体的弯曲,呈现出不稳定状态,但高举的铁饼又把人体全部的运动统一了起来,使人们又体会到了暂时的平衡。

整尊雕像充满了连贯的运动感和节奏感,突破了艺术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传递了运动的意念,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

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

这个作品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显示出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

雕塑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虽然原作已经失传,但我们仍能从复制品中感受到那生命力爆发的强烈震撼,也是我们研究古希腊雕刻的重要资料。

《米诺斯的维纳斯》

维纳斯的雕塑是断臂的。

但对于是当初就没有雕塑双臂,还是后来断掉的,却鲜为人知。

不久前,有人发现上世纪法国舰长杜蒙-居维尔的回忆录,才解开了这个100多年来的谜。

维纳斯是希腊米洛农民伊奥尔科斯1820年春天刨地时掘获的。

出土时的维纳斯右臂下垂,手扶衣衿,左上臂伸过头,握着一只苹果。

当时法国驻米洛领事路易斯-布勒斯特得知此事后,赶往伊奥尔科斯住处,表示要以高价收买此塑像,并获得了伊奥尔科斯的应允。

但由于手头没有足够的现金,只好派居维尔连夜赶往君士坦丁堡报告法国大使。

大使听完汇报后立即命令秘书带了一笔巨款随居维尔连夜前往米洛洽购女神像,却不知农民伊奥尔科斯此时已将神像卖给了一位希腊商人,而且已经装船外运。

居维尔当即决定以武力截夺。

英国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也派舰艇赶来争夺,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混战中雕塑的双臂不幸被砸断,从此,维纳斯就成了一个断臂女神。

现在该雕像收藏在法国卢浮宫。

100多年来,很少有人知道维纳斯雕像断臂之前的形象。

后来在旧档案中发现了杜蒙·居维尔的回忆录,它记述了居维尔是最初在伊奥尔科斯家看到的完整雕像:

维纳斯右臂下垂手扶衣衿,左臂上伸过头,握着一只苹果,双耳还悬有耳环。

然而至今无人能将此雕像复原。

参考书目:

《希腊艺术手册》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版

影像资料:

《古希腊雕塑建筑》欧美文化艺术博览

思考题:

古希腊艺术的特点?

第四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