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乃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之本.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0842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约乃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之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简约乃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之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简约乃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之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简约乃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之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简约乃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之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简约乃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之本.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简约乃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之本.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约乃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之本.doc

《简约乃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之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约乃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之本.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简约乃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之本.doc

简约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本

———《商不变规律》教学案例的对比研究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数学课堂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的单一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师角色从主导者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内容从纯数学化到生活化……然而,现在的课堂似乎又走进了一个新的误区:

教师津津乐道于教学过程的精雕细琢,看似完美的课堂实质是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无法真正彻底发挥;小组合作的滥用、生活化的过分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度渲染,结果使课堂“肥胖臃肿”丧失活力,难以找到学科特有的“数学味”。

“大道至简”,把复杂的数学知识教得简单,使学生学得轻松,让数学课散发数学特有的魅力,才是数学课追求的目标。

下面就结合《商不变规律》的两个教学案例,谈谈“简约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本”。

一、童话故事情境PK已有知识情境——情境创设要常态、合理、有效。

【案例1】——童话故事情境

师: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

今天上课的地方变了,同学没变。

生:

今天上课的地方变大了,听课的老师多了。

师:

是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变与不变的现象,其实,我们的数学中也存在着变与不变的现象。

师:

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

(播放录音)话说花果山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树下坐着猴子,他们在等猴王来分桃子。

猴王说:

“给你们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吧。

”一只小猴叫道:

“太少了,太少了。

”猴王说:

“那好吧,给你们40个桃子,平均分给10只小猴,怎么样?

”小猴还是说:

“不够,不够。

”猴王说:

“那给你们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小猴。

”小猴得寸进尺,抓抓脑袋,试探地说:

“大王,请您开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啊?

”猴王一拍胸脯,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

“那好吧,给你们800个桃,平均分给200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

”这时小猴笑了,猴王也笑了。

师:

猴王和小猴的笑,谁的笑是聪明一笑呢?

学完今天这节课大家一定能够明白。

【案例2】——已有知识情境

1、师:

今天我们来研究除法运算中的规律。

2、学生视算12÷3=50÷10=100÷5=

120÷30=60÷15=360÷90=

3、口算三组题

A组10÷2=B组8÷4=C组200÷2=

40÷4=16÷4=200÷10=

180÷60=160÷4=200÷20=

280÷40=320÷4=200÷4=

4、你有什么发现?

(B组中除数不变,C组中被除数不变)

被除数都是200时,除数和商有什么关系?

当除数不变时,被除数和商又是怎样变化的?

5、还有什么情况会发生?

(商不变的情况)

《商不变的规律》是一堂十分精典的课,不少名家上过。

案例1采用了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情境——猴王分桃,再从中提取数学信息,进行商不变规律的研究。

这个情境粗看似乎无懈可击,但仔细想来,该情境包含了某些不合理的因素,有些牵强附会:

先是给2只小猴分桃,然后给10只小猴分桃,再给20只小猴分桃,最后给200只小猴分桃,学生头脑中会不会有“为什么四次分桃中小猴的只数不一样呢,到底给几只小猴分桃?

”的疑问呢?

相比之下,案例2则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今天我们来研究除法运算中的规律”,然后采用视算、口算的计算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不变,再一句“还有什么情况会发生?

”引出了要探究的问题。

这样的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把学生带到一个更大的知识背景中,给学生提供了完整的数学知识系统,有利于学生感知商不变的规律是除法运算中的特殊现象。

情境不只是数学教学亮丽的包装,它是联系生活现实与数学逻辑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将凝固的课程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命形态的重要载体。

以上两个情境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已有知识情境从数学到数学,直接明了,突出了数学的简洁之美,比童话故事情境更常态、更合理、更有效。

二、步步引导与精雕细琢PK适时点拨与粗放生成——新知探究设计要简要、内容要开放、过程要体现动态生成。

【案例1】——步步引导与精雕细琢

1、师:

同学们,从刚才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这些数学信息。

第一次:

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

第二次:

40个桃子平均分给10只小猴

第三次:

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小猴

第四次:

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小猴

师: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分别算出猴王四次分桃,每只猴子分得几个桃子吗?

生:

学生口算。

教师板书。

①8÷2=4

②40÷10=4

③80÷20=4

④800÷200=4

2、师: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四个算式的商有什么特点?

生:

商不变,商都是4

师:

那什么有了变化?

生:

被除数和除数

师:

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商才不变呢?

我们不妨来研究一下。

3、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研究,边研究边填写研究报告单1和2,教师指导。

<报告单1>把2、3、4式分别和第1式相比较:

1、40÷10=4与8÷2=4相比,被除数除数,商不变。

2、80÷20=4与8÷2=4相比,被除数除数,商不变。

3、800÷200=2与8÷2=4相比,被除数除数,商不变。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你的发现吗?

通过观察,我发现:

<报告单2>则把1、2、3式分别和第4式相比较。

4、师:

请小组汇报各自的发现。

生:

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生:

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师:

哪位同学能把这两句话概括成一句话?

生:

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师:

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

请你们根据80÷20=4,再举几个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的例子,看商变不变?

生:

16÷4=4、32÷8=4……

师: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思考,小组合作研究,证实了:

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我们给它取个名字

(教师板书:

商不变的规律)

【案例2】——适时点拨与粗放生成

8÷4=212÷3=4

16÷(8)=260÷15=4

160÷(80)=2120÷30=4

320÷(160)=2360÷90=4

1、从以上算式中挑选一组研究“什么时候商不变?

”以同桌为一小组进行研究。

研究完后,两人认为结论一样就把结论写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结论,教师作合理引导和概括。

3、小结商不变的规律,并板书课题:

商不变的规律

从案例1中不难看出教师设计的精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确实学得不错,对商不变的规律有了较好的认识,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但我们深究,就会发现,学生其实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你看,学生该怎么样观察,在两张报告单中都有十分具体的规定,这就等于教师把每一步都预设好了,学生只要跟着做就可以,学生的能动性太小,主体地位明显体现不够。

这种‘乒乓球式’的小步子教学,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谈何培养?

案例2在学生对除法运算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不变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让学生从两组商不变的算式挑选一组进行研究,没有给学生过多的提示,只是让学生两人讨论好了,就把研究的结论写下来。

汇报交流时,学生说自己的研究结论,教师适时点拨,逐步得出结论。

就设计而言,案例2确实不如案例1精细,但远比案例1开放度大,这种适度的粗放,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受限制小,能动性大。

在体验、感悟中,商不变的规律在学生头脑中生成,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

对比以上两个环节,我们可以得出,‘步步引导与精雕细琢’预设太强,环节太细,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主体性体现不够;‘适时点拨与粗放生成’体现了数学的简要,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得到落实,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侧重知识掌握PK知识掌握与方法引领并重——巩固应用要知识与方法并重。

【案例1】——侧重知识掌握

师:

老师准备了几道题,考考大家会不会被迷惑。

敢挑战吗?

1、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填数。

200÷20=(200×4)÷(20×)

2800÷400=(2800÷)÷(400÷100)

40÷8=(40○)÷(8○)

师:

里可以填0吗?

为什么?

师:

谁能把商不变的规律补充完整?

生:

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2、游戏——找朋友。

发给学生一些算式卡片,算式得数相同的为朋友。

师:

对照这几个题目,你觉得“商不变的规律”中,哪几个词很重要?

生:

同时相同商

3、口算比赛(从上而下)

     72÷9=36÷3=80÷4=  

     720÷90=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4、师:

大家完成的这么好,你们觉得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有什么好处呢?

生:

做题快,做题简便。

师:

对了,老师编了个顺口溜,“商不变,用处大,简便算法需要它”。

大家都来说一遍——

5、解决问题:

学校图书馆有40000册图书,全校师生约2000人,平均每人大约拥有几册图书?

6、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谁能不看黑板说一说“商不变的规律”?

7、出示一个趣味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360000000000÷90000000000=

【案例2】——知识掌握与方法引领并重

1、我们现在就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算一算,比一比,想一想〉

 72÷9=36÷3=80÷4=  

   720÷90=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订正时,让学生选一组说说为什么结果都是一样的?

2、会算了也要会讲。

〈判断对错〉

(1)如果被除数乘6,除数也乘6,商不变会。

()

(2)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增加6,商不变会。

()

(3)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减少6,商不变会。

()

(4)如果被除数缩小6倍,除数扩大6倍,商不变会。

()

在交流时,强调用“举反例”的方法做判断题很有效。

3、想一想,怎样算方便?

560÷80=1500÷300= 2800÷700=

师:

第3题等于4,你这么快是怎么想的?

生:

我把2800和700的两个0都去掉,当成28÷7就方便多了。

师:

为什么两个0都要去掉呀?

生:

因为它们都有两个0,去掉了就等于同时缩小100倍。

4、找规律填数。

6

30

60

240

2

10

20

40

待学生回答前两个空后,教师问:

如果我在下面的方框里填a,上面的方框里又该填什么呢?

5、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还会联想到什么?

生:

被除数不变的规律、除数不变的规律、积不变的规律、差不变的规律、和不变的规律。

师:

自己研究一下,很有意思。

6、商不变的规律在生活中也有用,请同学们解决最后一道题:

儿童玩具厂生产了2900只小玩具,要求200只装一箱,可以装几箱?

还剩下多少只?

在讨论到底还剩下多少只时,老师强调验算的方法。

案例1新授后有12分钟的时间供学生巩固应用,案例2则有16分钟的时间,这与案例2新知探究的系统、粗放、生成不无关系。

应该说案例1及案例2练习设计的针对性都很强,层次上体现了由易到难,从基础到综合。

但在细节的处理上,可以看出两位教师理念上的区别。

案例1中,教师侧重于知识的掌握及应用,在思考方法上没有涉及。

案例2中,教师不仅重视学生对商不变这一规律的掌握与应用,还特别注重方法的指导,如判断题中的举反例的方法,应用题中的验算的方法,花时不多,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长期下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会大大提高。

两个案例的比较,知识掌握与方法引领并重的巩固应用过程虽然少了些形式,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简单有效。

从以上情境创设、新知探究、巩固应用三个回合的PK中,我们可以发现,简约的数学课堂是常态的,简洁的,有效的。

事实上,课堂教学回归简约化,是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的。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

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

数学大师丘成桐先生说过:

数学之美在于简约严谨。

简约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一种教学理念;简约并不是简单的压缩和简化,相反,它是一种更深广的丰富,寓丰富于简单之中。

“简约”给人的是一种明了、凝炼的感觉,在去繁就简的同时,却保留了事物本身经典的部分。

让我们在“以生为本”的指导下,将各种知识模块有机整合,用最低的教学成本获取最大的教学收益,真正做到“简简单单教数学,扎扎实实促发展。

参考文献:

许卫兵———《追寻简约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