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8537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

《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docx

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之有机实验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实验

【知识梳理】

1.操作:

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或集气瓶),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

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2.现象:

大约3min后,可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气体体积缩小,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体,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上升,可能有晶体析出(会生成HCl,增加了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的浓度)。

3.解释:

生成卤代烃

 

【知识梳理】

1.反应原料:

乙醇、浓硫酸

2.反应原理:

CH3CH2OH

CH2=CH2↑+H2O

副反应:

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C2H5OH+6H2SO4(浓)

6SO2↑+2CO2↑+9H2O

3.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

l+l

g(圆底烧瓶、酒精灯、温度计等)

收集装置:

排水法,不能用排空气法。

4.尾气处理:

点燃法

【深度讲解】

⑴配制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1:

3的混合液应注意:

应将浓硫酸缓缓注入乙醇并不断摇匀。

使用过量的浓硫酸可提高乙醇的利用率,增加乙烯的产量。

⑵温度计水银球(或液泡)应插入反应混和液,液面以下,但不能接触瓶底,以便控制反应温度为170℃。

⑶反应时应迅速升温到170℃。

(目的是为了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⑷为防止加热过程中液体爆沸,应在反应液中加少许碎瓷片。

⑸如控温不当,会发生副反应,是制得的乙烯中混有CO2、SO2、乙醚等杂质,必须通过浓NaOH溶液(或碱石灰)后,才能收集到比较纯净的乙烯。

⑹若实验时,已开始给浓硫酸跟乙醇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忽然记起要加碎瓷片,应先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后,在补加碎瓷片。

⑺浓硫酸的作用是:

催化剂、脱水剂。

⑻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反之,会导致水被倒吸。

要想不被倒要把水中的导管先拿出来

⑼点燃乙烯前要验纯。

典例1.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SO2。

某同学设计下列实验以确定上述混合气体中含有乙烯和SO2。

(1)I、II、III、IV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

I:

II:

III:

IV:

(请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A、品红B、NaOH溶液C、浓硫酸D、酸性KMnO4溶液

(2)能说明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3)使用装置II的目的是;

(4)使用装置III的目的是;

(5)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答案】

(1)A;B;A;D。

(2)装置I中品红溶液褪色可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SO2。

(3)除去SO2气体

(4)检验SO2是否除尽。

(5)装置(III)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IV)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乙烯。

 

【知识梳理】

1.反应原料:

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水(用饱和食盐水代替)

2.反应原理:

CaC2+2H2O

Ca(OH)2+CH≡CH↑

副反应:

CaS+2H2O

Ca(OH)2+H2S↑

Ca3P2+6H2O

3Ca(OH)2+2PH3↑

Ca3As2+6H2O

3Ca(OH)2+2AsH3↑

3.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

S+l

g

(广口瓶(或锥形瓶、烧瓶、大试管等)、分液漏斗等)

收集装置:

排水法。

4.尾气处理:

点燃法

【深度讲解】

⑴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制乙炔:

a.反应产物Ca(OH)2微溶于水,呈糊状堵塞反应容器,使水面难以升降;

b.反应速率快且放出大量的热,会损坏启普发生器。

⑵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应选用分液漏斗,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来控制产生乙炔的速度。

⑶电石与水反应剧烈,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可减缓反应速率,获得平稳的乙炔气流。

⑷由于电石中含有其他杂质(如:

CaS、Ca3P2、Ca3As2等)。

使制得的乙炔中含有(H2S、PH3、AsH3等)难闻的气体。

要想制得较纯净的CH≡CH可将气体通过盛有CuSO4溶液或NaOH溶液的洗气瓶。

⑸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

①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代替水(减小浓度)②分液漏斗控制流速③并加棉花,防止泡沫喷出。

【拓展】⑴由于电石中含有其他杂质(如:

CaS、Ca3P2、Ca3As2等)。

使制得的乙炔中含有(H2S、PH3、AsH3等)难闻的气体。

要想制得较纯净的CH≡CH可将气体通过盛有CuSO4溶液的洗气瓶。

⑵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来控制反应速率:

①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

②通过分液漏斗滴加饱和食盐水。

典例2.下图中的实验装置可用于制取乙炔。

请填空:

⑴图中,A管的作用是。

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⑵乙炔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乙炔发生了反应。

⑶乙炔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乙炔发生了反应。

⑷为了安全,点燃乙炔前应,

乙炔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是。

【答案】⑴控制电石与水的反应或停止。

CaC2+2H2O=Ca(OH)2+C2H2↑。

⑵高锰酸钾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或褪色,氧化。

⑶溴的CCl4溶液颜色变浅或褪色,加成。

⑷验纯,火焰明亮,带有浓烟。

【知识梳理】

(1)反应原料:

石蜡、氧化铝(或分子筛)

(2)原理:

CnH2n+2

Cn1H2n1+Cn2H2n2+2

(3)反应装置:

【深度讲解】

⑴氧化铝或分子筛的作用:

催化剂。

⑵装置Ⅱ中冷水的作用:

冷凝裂化气。

⑶装置Ⅱ中小试管中收集到的液体的成分有烷烃和烯烃。

⑷装置Ⅲ中小试管中的现象是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知识梳理】

1.反应原料:

原油

2.反应原理:

利用加热和冷凝(蒸馏),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馏分。

3.反应装置:

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器(冷凝管)、锥形瓶等。

【深度讲解】

⑴温度计水银球(或液泡)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略低处,测定的是馏分蒸气的温度。

⑵冷凝器中冷凝水的流向与气流反向相反,应从下口入水上口出水。

⑶为防止爆沸,反应混合液中需加入少量碎瓷片。

 

1.(2016天津)下列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制乙炔的发生装置

蒸馏时的接收装置

除去SO2中的少量HCl

准确量取一定体积K2Cr2O7标准溶液

2.(2015重庆)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3.(2015四川)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4.(2014北京)用右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由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①中实验

②中现象

A

铁粉与水蒸气加热

肥皂水冒泡

B

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

酚酞溶液变红

C

NaHCO3固体受热分解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

Br2的CCl4溶液褪色

 

5.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

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一l30

9

-1l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b.加快反应速度c.防止乙醇挥发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b.浓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各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b.氢氧化钠溶液c.碘化钠溶液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

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6.有学生用五氧化二磷作为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催化剂,进行相关实验。

按右表所示的量和反应条件在三颈瓶中加入一定量P2O5,并注入95%的乙醇,并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

P2O5

95%乙醇量

加热方式

实验1

2g

4mL

酒精灯

实验2

2g

4mL

水浴70℃

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实验现象

三颈瓶

收集瓶

试管

实验1

酒精加入时,立刻放出大量的白雾,开始有气泡产生,当用酒精灯加热时,气泡加快生成并沸腾,生成粘稠状液体。

有无色液体

溶液褪色

实验2

酒精加入时,有少量白雾生成,当用水浴加热时,不产生气泡,反应一个小时,反应瓶内生成粘稠状液体

有无色液体

溶液不褪色

根据上述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乙醇制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2)上图装置中冷凝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进水口为(填“a”或“b”)______,浓硫酸的作用是。

(3)实验1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物质是___________。

(4)实验2中,水浴加热所需仪器有、(加热、夹持仪器、石棉网除外)。

(5)三颈瓶、收集瓶中的液体经检验为磷酸三乙酯,写出三颈瓶中生成磷酸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P2O5在实验1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实验1、2可以推断:

①以P2O5作为催化剂获得乙烯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

②P2O5与95%乙醇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的有机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反应。

7.在实验室里用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乙烯,再用溴与乙烯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

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130

9

-116

(1)用下列仪器制备1,2-二溴乙烷。

如果气体流向为从左到右,则正确的连接顺序是(短接口或橡皮管均已略去):

   经A

(1)插入A中,  接A

(2),A(3)接  接  接  接  (填大写字母代号)。

(2)温度计水银球的正确位置是        。

a、支管口处b、液面上方      c、液面以下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   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     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E,其主要目的是         ;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

8.下面是实验室制乙烯并检验其性质的装置图,请回答:

(1)写出圆底烧瓶中反应的方程式,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

(2)烧瓶中混合液逐渐变黑,并产生某些无机杂质气体,写出产生杂质气体的化学方程

式:

(3)为了检验乙烯的生成,试管中应盛放,现象为;

(4)洗瓶中盛放的试剂为,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C

【解析】A.因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应选用分液漏斗,以便控制水的流速,错误;B.接收馏分的锥形瓶构成了密封环境,会因气压过大而造成安全事故,错误;C.氯化氢能够与饱和亚硫酸氢钠反应,被吸收,二氧化硫不反应,正确;D.量取一定体积K2Cr2O7标准溶液应该选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下端的乳胶管能够被腐蚀,错误;故选C。

2.【答案】A

3.【答案】C

【解析】A、视线应平视,俯视使浓度偏大;B、氯气要和饱和碳酸氢钠反应,应用饱和食盐水;D、电石产生的气体中混有H2S等杂质气体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选C。

4.【答案】A

【解析】A、肥皂水冒泡,只能说明有气体在右侧试管内产生,在初始加热时,排出的空气也会使肥皂水冒泡,故不能证明铁粉与水蒸气发生反应,证明产生氢气现象应为生成大量气泡并上浮,点燃有爆鸣声;B、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物,通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气体产生,能证实反应发生,故不选;C、碳酸氢钠受热,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二氧化碳,能证实反应发生,故不选;D、石蜡油主要成分是18个碳以上的烷烃,其蒸气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在碎瓷片上受热后,产生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有含不饱和键的新物质生成,能证明发生了反应,故不选;答案为A。

5.【答案】⑴d⑵c⑶溴的颜色完全褪去⑷下⑸b⑹蒸馏⑺避免溴大量挥发;产品1,2—二溴乙烷的熔点(凝固点)低,过度冷却会凝固而堵塞导管。

【解析】

⑴因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故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的原因,是减少副产物乙醚的生成。

⑵因装置C的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故应选碱性的NaOH溶液。

⑶是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反应结束时溴已经反应完,明显的现象是溴的颜色褪去。

⑷由表中数据可知,1,2—二溴乙烷的密度大于水,因而在下层。

⑸溴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可用NaOH溶液洗涤;虽然也能与碘化钠溶液反应,但生成的I2也溶于1,2—二溴乙烷。

⑹根据表中数据,乙醚沸点低,可通过蒸馏除去(不能用蒸发,乙醚不能散发到空气中)。

⑺溴易挥发,冷水可减少挥发。

但如果用冰水冷却会使产品凝固而堵塞导管。

6.【答案】

(1)

(2)冷凝导气,b,除水(干燥)。

(3)乙烯。

(4)大烧杯、温度计。

(5)

,反应物和催化剂

(6)较高温度下或直接加热酯化反应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题中所给出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方程式为

(2)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导气。

进出口为下进上出,故进水口为b。

浓硫酸的作用是除水。

(3)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物质是制备出来的乙烯。

(4)水浴加热所需仪器有大烧杯、温度计。

(5)根据题中信息分析,三颈瓶中生成磷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6)①以P2O5作为催化剂获得乙烯的反应条件是较高温度下或直接加热。

②P2O5与95%乙醇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的有机反应的类型是酯化反应。

7.【答案】

(1)B D C F E G    

(2)c

(3)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4)下

(5)b

(6)蒸馏

(7)避免溴大量挥发  

产品1,2二溴乙烷的熔点(凝固点)低,过度冷却会凝固而堵塞导管。

考点:

乙烯的制备及反应

8.【答案】

(1)CH3CH2OH

CH2=CH2↑+H2O消去反应

(2)C+2H2SO4(浓)

CO2↑+2SO2↑+2H2O

(3)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褪色

(4)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C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