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8687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9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词解:

1.其:

代词,他的。

3.契:

雕刻。

5.其:

2.遽:

立即,匆忙。

4.是:

指示代词,这儿。

6.惑:

迷惑,糊涂。

刻舟求剑,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意。

幼时记趣

沈复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见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

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在高低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把丛聚的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当做山丘,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掉

了。

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

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余:

我。

动作。

18.

邱:

同“丘”,土山。

童稚:

童年。

稚:

幼小。

同“僵”

,僵硬。

19.

壑:

山沟。

……的时候。

白色的。

20.

之:

代词,指“二虫斗草间”。

眼力。

用。

21.

拔:

移,搬开。

看清。

……的样子。

22.

盖:

这里是“原来是”的意

小。

在。

思。

结构助词,的。

地方。

23.

方:

正。

O匕上

16.

/、

代词,自己。

24.

神:

精神。

这里指“昂首观之”的

17.

以・

••…为:

把当作

三峡郦道元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贝U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无论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的路都被江水阻断了。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之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1.自:

2.略:

完全,全部

3.阙:

同“缺”。

4.自:

如果。

5.曦:

太阳。

6.至于:

到。

8.陵:

山陵。

9.沿:

顺流而下

巴东三峡巫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

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溯:

逆流而上。

贝表示轻微转折,不

25.

旦:

早晨。

绝:

断。

译。

26.

肃:

寂静。

或:

有。

:

急流的水。

27.

属:

连续。

宣:

宣布,传播。

深水。

28.

引:

延长。

虽:

即使。

极咼。

29.

凄异

凄凉,怪异。

奔:

奔驰的快马。

山峰。

30.

响:

回声。

不以:

不如。

冲荡。

31.

歌:

唱歌。

时:

季节。

的确,实在。

32.

三声

‘:

几声。

《梦溪笔谈》二则

沈括

以虫治虫原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译文: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

狗蝎"

,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

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词解:

"

傍不肯"

出现。

悉:

全,都。

其:

这样的。

动词,成为。

旬日:

十天。

衬音助词,不译

岁:

年成。

蔽:

遮蔽。

它的。

以:

因为。

大穰:

庄稼大丰收。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

“未布瓦,

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

“此易耳。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工匠师傅说:

“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喻皓笑着说:

“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

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

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词解:

据:

占据,

割据。

级:

层。

云:

说。

才。

患:

担心C

布:

铺。

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终了,完毕。

履:

走,踩踏。

指示代词,这。

便

持:

支撑。

贻:

赠给。

使坚实。

自:

自然。

|

把。

遵照。

伏:

同“服”。

问:

询问,打听。

于是,就。

精炼

、:

精熟。

此:

这。

但:

只。

打开。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

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觉得害怕,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

屠户再次扔骨头,刚才没得到骨头的狼停止了,但是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了。

骨头已经扔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

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快速地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砍了几刀把狼杀死。

他刚刚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从后面攻击屠户。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也把这只狼杀死了。

他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狼也够狡猾的了,可是转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是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1.止:

同“只”。

5.敌:

敌对,这里是胁迫、

10.倚:

靠。

2.缀:

连结,这里是紧跟的

攻击的意思。

11.弛:

放松,这里指卸下。

意思。

6.顾:

转头看,看见。

12.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

3.从:

跟随。

7.苫:

盖上。

13.眈眈:

注视的样子。

4.恐:

恐怕,担心。

8.蔽:

14.少时:

一会儿。

9.乃:

15.犬:

像狗一样。

16.久之:

很久。

之,调节

19.暇,空间。

23.尻:

屁股。

音节,无实意。

20.暴:

突然。

24.股:

大腿。

17.瞑:

闭眼。

21.毙:

杀死。

18.意:

神情、态度。

22.洞:

打洞。

关于狼的启示:

坏人的狡猾手段有很多,所以我们要锻炼出一双慧眼

关于屠夫的启示:

遇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我们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赵普

《宋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

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

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

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第:

府第,大的住宅。

阖:

关。

启:

竟日:

整天。

既:

已经。

发:

岸谷:

形容人严肃刚正。

8.忌克:

对人忌妒刻薄。

也作

“忌克”。

9.龌龊:

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10.循默:

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11.尝:

曾经

12.明日:

第二天。

13.亦:

还是。

14.碎裂: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碎裂。

15.颜色:

脸色。

16.乃:

17.卒:

终于

词解: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

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

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

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孑L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

“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

“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1.东:

到东方。

2.游:

游历。

3.辩斗:

辩论,争论

4.故:

原因,缘故。

5.以:

以为,认为。

6.去:

离。

7.日中:

中午。

8.车盖:

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9.及:

到了。

10.则:

11.为:

是。

12.沧沧凉凉:

清凉而略带寒

意、。

13.探汤:

把手伸到热水里。

汤,热水。

14.决:

判定。

15.孰:

谁。

16.汝:

你。

17.知:

同“智”,智慧。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1)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才会有所发现。

(2)说话要有理有据。

(3)要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4)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也有不知道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虚心学习。

(5)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6)学海无涯,我们应该树立终身的思考。

(7)学习两小儿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

黄鹤楼

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

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在鄂州城的西南角,有一座楼叫黄鹤楼。

《图经》上说:

“费祎成仙,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在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事情记载在《神仙传》上,事迹保存在《述异记》上。

观看黄鹤楼这座矗立着的楼宇,高大雄伟,高高耸立。

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

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的翅膀一样高高翘在房舍之上。

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黄鹤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

这里也是楚地和吴地山川胜迹最美的地方。

1.隅:

角落。

3.憩:

休息。

5.志:

记载。

2.者:

助词,表示肯定语气。

4.名:

命名。

6.巃嵸:

高耸的样子。

河汉:

银河。

10.闼:

门。

14.最:

副词作名词用,最好的

临:

面对。

11.霞敞:

高大宽敞。

事物。

翼:

名词作动词,像翅膀一

12.窥:

远眺。

15.临:

临近。

样咼翘。

13.井邑:

城乡。

于园

张岱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叫做五里铺,它是富人于五所建筑的园子。

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

那么门上的钥匙就不会拿出打开门上的锁来迎接客人。

葆生的叔叔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

园的主人处处殷勤招待我们。

于园中没有其他的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

堂屋前有两丈高的用石头堆砌的假山,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

后厅临近池塘,池塘里有奇异的山峰和陡峭的山沟,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起头来看莲花,反而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

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沟壑盘旋而下,好像螺蛳盘旋形的外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

再往后还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横跨在小河上。

水阁的四周,矮小的灌木生长茂盛,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人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

坐在阁子中,这里的境界使人感到舒坦、碧绿、幽深。

瓜洲的各个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放置在于园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词解

1.步:

同“埠”,水边停船之处。

13.数:

几。

26.蒙丛:

覆盖,丛生,草木茂

2.显:

显扬,有名声。

14.缘:

顺着,沿着。

盛的样子。

3.刺:

名帖。

这里做动词用,

15.以:

27.啾唧:

细小而碎杂的声音。

投下名帖。

16.实:

满满当当,没有空隙。

28.其:

代”水阁”。

4.得:

能够。

17.奇:

奇特。

29.颓然:

柔顺的样子,文中指

5.携:

带着。

18.临:

临近,靠近。

舒坦。

6.余:

19.绝:

极。

30.碧窈:

碧绿幽远,幽深的草

7.款:

殷勤招待。

20.壑:

木丛中。

8.之:

人称代词,我们。

21.绝壑:

陡峭的山沟。

31.诸:

众,各。

9.奇:

特殊的(地方)。

22.空:

空旷。

32.俱:

都。

10.磊:

堆砌。

23.槛:

栏杆。

33.以:

凭借。

11.磊石:

用各种各样的石块堆

24.幽阴深邃:

阴暗深远。

34.显:

砌成假山。

25.艇子:

小船。

.

35.至:

安置。

12.植:

栽种。

36.矣:

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37.憾:

心感不满。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

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因

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

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

)译文:

黔地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

它。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

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于是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

“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

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1.好事者:

喜欢多事的人。

2.船载以入:

用船载运(驴)进黔。

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3.至:

至叽

4.则:

表转折,却。

5.之:

代词,代驴。

6.庞然大物:

(虎觉得驴是)巨大的动物。

庞然,巨大的样子。

然,……的样子。

7.以为:

把……当作。

躲避,躲藏。

9.窥:

偷看。

10.稍:

逐渐地,渐渐地。

11.近: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2.慭慭然:

小心谨慎的样子。

13.莫相知:

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相:

一方对另一方,偏指另一方。

14.他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