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8836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产业经济跟踪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工业增速小幅回落 投资下滑出口虚高4

新上项目增速放缓 基建投资仍是主力6

钢铁需求小幅回暖 基建投资仍是主力7

房地产投资现回暖 受财政影响难持续11

制造业供需差拉大 投资增长整体疲弱14

汽车销售持续向好 新能源车或成亮点16

PPI降幅收窄 大宗商品价格有所上升18

12月国内产业政策一览19

工业增速小幅回落 投资下滑出口虚高

从三驾马车的情况下来看,11月,消费是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增长有所回落,出口增速水分较大。

  其中,11月出口同比增长12.7%,较10月回升了7.1个百分点,但值得关注的是,11月的出口交货值增速仅为5.8%,较10月有0.3个百分点的下降,这说明当前出口额增速水分非常大,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投资方面,11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15%,较10月下降了1.23个百分点,消费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72%,较10月小幅回升了0.42个百分点,去除掉通胀因素后,实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10月上升了0.57个百分点,年底消费势头正趋暖。

  从三大门类来看工业情况的话,11月采矿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5.6%,较10月上升了1.3个百分点。

11月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供暖期,对煤炭等能源需求上升是上拉采掘业工业增加值增速的主要原因。

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11%,较10月下降了0.4个百分点;

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6.9%,较10月下滑了1个百分点。

这一指标直接反应了实体经济的增长态势,它的持续下降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已经明显放缓。

主要行业增加值增速

单位:

%

10月

11月

较上月变动情况

汽车制造业

18.2

20.3

2.1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8.7

10.3

1.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1.8

12.8

1

纺织业

7.8

8.2

0.4

通用设备制造业

9.7

9.9

0.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2.5

12.4

-0.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1.3

-0.5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6.6

6.1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1

调用中宏统计数据库30条数据

  从主要行业的工业增加值来看,10个行业中有5个行业增速有所下降。

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依然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7.8%,下降了2.1个百分点,其次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均下降了0.5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12.4%,下降了0.1个百分点。

新上项目增速放缓 基建投资仍是主力

  2013年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9128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9.9%,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延续了10月份的下降趋势。

  从隶属关系来看,1-11月,中央投资增长13.4%,与1-10月相比大幅上升了5.3个百分点;

地方投资增长依然维持较高水平,为20.2%,但与1-10月相比小幅下降了0.6个百分点。

中央投资开始发力,地方投资稳中有降。

  从施工项目情况来看,1-11月,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7.9%,较1-10月下降了0.3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4.3%,较1-10月下降了0.1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6%,较1-10月明显回升了5.1个百分点。

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与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势上出现了背离,这主要是由于产能过剩的影响,完成额新增部分并未真正投入使用。

所以,此次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的反弹是对过去两个月的回调,未来投资回落的总趋势难改。

主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制造业

19.1

18.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1.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8.5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7.2

17.7

0.5

采矿业

12.3

12

-0.3

15.6

15

-0.6

14.8

14

-0.8

建筑业

-6.9

-6.5

教育

18.7

18.1

卫生和社会工作

22.9

22.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6.9

24.4

-2.5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8.1

-8.5

-0.4

调用中宏统计数据库36条数据

  从行业的情况来看,投资占比最大的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8.6%,较10月下降了0.5个百分点,是下拉投资增速的主要原因,而基建投资是支撑投资增长的主力,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2%和28.5%,均与10月持平,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7.7%,较10月上升了0.5个百分点。

从行业数据来看,目前在出口低迷、消费不足的情况下,投资依然是“稳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是基建投资,对支撑经济起着重要作用。

  不过,从总量上来看,当前投资的主体依然是地方政府,但今年前11个月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9.9%,处于过去10年同期次低水平,仅比2009年1-11月高出2.2个百分点,同时,地方性融资平台债台高筑,2014年又是还款高峰,可预见的地方金融体系风险已经摆在眼前,在“稳增长”的同时,金融风险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钢铁需求小幅回暖 基建投资仍是主力

钢铁行业上下游情况

%累计

2013年1-10月

2013年1-11月

变动情况

上游

采矿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

6.5

6.4

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额同比增速

7.6

10.1

2.5

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同比增速

10.9

0.8

中游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

10.4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3.1

2.2

-0.9

下游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

19.2

19.5

0.3

基础设施相关行业投资增速

0.0

制造业相关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

9.2

9.3

0.1

13.5

14.3

3.6

4.3

0.7

10.6

11.2

调用中宏统计数据库42条数据

  从上游行业的情况来看:

  钢铁行业上游基本保持稳定增长。

一方面,采掘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4%,较1-10月下降了0.1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有所放缓。

自今年三季度份以来,这一增速就在持续下滑,已经从6月的7.3%下降到当前的6.4%,下降幅度达到0.9个百分点。

当前,经济整体放缓对上游能源需求明显减少,今年前11个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仅为9.7%,远不及去年同期的14%的水平,采掘业也因此正经历着较为低迷的时期。

不过,1-11月增速的下降幅度较1-10月有所缩窄,这表明上游企业对未来短期内的生产预期正在回暖。

另一方面,从铁矿砂进口量增速的回暖也能看出这一点,1-11月,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同比增长10.9%,较1-10月上升了0.8个百分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进口额增速上升了2.5个百分点,远大于进口量,未来必须警惕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的上升,对国内消费价格的整体影响。

  从中游行业的情况来看:

  1-11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较1-10月下降了0.9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明显扩大,1-11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0.1%,较1-10月下降了0.3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也有所扩大。

  从下游行业的情况来看:

  房地产方面,1-11月房地产投资增长19.5%,较1-10月上升了0.3个百分点,而同期的新屋开工面积同比增长了11.5%,较1-10月大幅上升了5个百分点,这对钢材需求的拉动无疑是一大利好,但目前,房屋销售额和销售量增速均持续回落,因此,未来新屋开工乃至整个房地产业对钢铁需求回暖能否持续值得担心。

  基建方面,1-11月,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17.7%,较1-10月上升了0.5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同比增长21.2%,与1-10月持平,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28.5%,与1-10月持平,整体来看基建投资稳定增长,而且增速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的19.9%,是目前钢铁需求的主力。

目前,整体经济疲弱,外需低迷,消费难有改善,投资仍然是“稳增长”的主要动力,基建投资受政府引导,可控性较强,是目前最有效的稳增长引擎,而且,从11月的情况来看,中央投资已经开始发力,2014年一季度,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消耗过剩钢铁产能的态势仍将持续。

  制造业方面,汽车制造业增速维持了前10个月的上升势头,同比增长14.3%,较前10个月上升了0.8个百分点,同时,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也持续回暖,较前10个月上升了0.7个百分点,但增速依然低迷,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受年底购物季影响有小幅回暖,但增速仍然偏弱,通用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基本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从总体情况来看,上游原材料相关行业对未来生产预期有所回暖,下游钢铁需求也有上升,但目前钢铁企业库存依然偏高,库存的消耗还需要一些时间,因此上下游的利好还没能传导到钢铁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和投资均延续回落态势。

  从钢材产量的情况来看:

  今年1-11月,钢材产量同比增长11.5%,较前10个月下降了0.1个百分点,产量基本保持稳定。

目前,虽然钢铁价格处于历史低点,但受产能集中释放影响,钢铁企业只能被动生产,因此,钢铁产量仍然保持中等偏上增速。

  不久前,国务院出台《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提出化解产能过剩工作路线图。

目前,我国已经提出在五年内压缩8000万吨以上的钢铁产能总量,占目前全国钢铁产能的8%左右。

去产能化,已经成为钢铁业的中长期目标。

  传统钢铁大省山东、安徽等地,明确提出对国家严控的钢铁等五大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不再审批新增项目、不再上马新产能;

2013年11月底,河北省在唐山、邯郸、承德等地启动化解过剩产能行动,第一天就拆除8家钢铁企业高炉10座、转炉16座,共减少炼铁产能456万吨、炼钢产能680万吨。

  但对于“去过剩产能化”能否一帆风顺,钢铁业界持谨慎态度。

从2008年开始形成4亿吨巨大产能,其中80%没有经过国家审批无序建设,也是目前过剩产能的主要来源。

而地方政府受本地GDP、财政收入、就业等考核指标影响,也为这种无序扩张推波助澜。

  目前,全国粗钢日产量仍然维持在200万吨左右水平,钢厂实质性减产成为现实还有待观察。

很多钢铁业界专家和企业负责人说,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钢铁过剩产能压缩就存在一个“越淘越多”魔咒。

  十多年来国家针对钢铁业产能过剩问题先后实施了几轮宏观调控。

但行政审批干预式的钢铁产能调控,淘汰钢铁产能的衡量标准主要是对产能和规模,奉行“淘小保大”的原则。

不仅没能遏制钢铁业产能迅猛扩张,产能反而“越淘越多”。

一家规模在淘汰线以下的钢企,市场反应、盈利情况、环境保护均良好,但规模达不到政策的“生存线”就会面临淘汰。

为了能合法生存,钢企只能扩大规模,不仅造成企业经营困难,无形之中更新增大量产能。

因此,中国式产能过剩问题的根源,不在经济在体制,可谓知易行难。

因此破解中国式产能过剩顽症,不仅要调控市场,更亟须调控的是政府。

房地产投资现回暖 受财政影响难持续

  2013年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7412亿元,同比增长19.5%,增速比1-10月份上升了0.3个百分点。

其中,住宅投资53112亿元,增长19.1%,增速上升0.2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8.6%。

前11个月,房地产投资出现小幅回暖,但同时,房地产销售情况并没有好转迹象,投资回暖未来难以持续。

  具体来看,房屋新开工面积181055万平方米,增长11.5%,增速提高5个百分点;

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31849万平方米,增长10.0%。

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477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9%,较1-10月份上升了13.5个百分点;

当前,房地产销售情况并未好转,而房地产商拿地热情都异常反弹回升,这表明当前房企的拿地行为并非需求引导,而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持续低迷,需要房企多拿地以缓解财政紧张。

  从销售情况来看,1-11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108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8%,增速比1-10月份回落1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额69946亿元,增长30.7%,增速比1-10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地方财政收入持续下滑,1-11月,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仅为9.9%,处于过去10年同期次低水平,仅比2009年1-11月高出2.2个百分点,同时,地方性融资平台债台高筑,2014年又是还款高峰,12月30日,审计署发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性债务(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余额17.89万亿元,财政收入减少加上如此巨量的债务负担,地方政府财政紧张程度可见一斑。

  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推地甩地迫在眉睫,这才形成了11月土地购置面积大幅反弹的情况。

但这一态势将引来更大的风险,一方面,土地依赖症不可持续,另一方面,房企拿地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内贷款和利用外资,目前国内贷款同比增速已经高达33.8%,并且呈上升态势,但房地产调控短期内不会放松,加之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金融风险与日俱增。

2014年,一旦外部经济再次发生波动,热钱撤离楼市,引发泡沫的破灭,金融体系将遭到重创。

  从房地产价格的情况来看,新建商品住宅方面,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个,持平的城市有3个,上涨的城市有66个。

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1.3%,最低为下降0.5%。

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个,上涨的城市有69个。

11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21.9%,最低为下降1.2%。

二手住宅方面,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个,持平的城市有5个,上涨的城市有63个。

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1.2%,最低为下降0.8%。

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个,持平的城市有1个,上涨的城市有68个。

11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20.1%,最低为下降5.7%。

  从资金来源看,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09475亿元,同比增长27.6%,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

其中,国内贷款17667亿元,增长33.8%;

利用外资475亿元,增长28.0%;

自筹资金42742亿元,增长20.8%;

其他资金48592亿元,增长31.9%。

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30534亿元,增长32.1%;

个人按揭贷款12657亿元,增长36.5%。

制造业供需差拉大 投资增长整体疲弱

  11月份官方PMI为51.4%,与10月持平,其中,产出继续上升,而新订单延续下滑趋势,供给差拉大,表现在库存方面,产成品库存上升明显,达到2.3个百分点。

  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PMI为52.4%,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上,为19个月以来的最高点;

中型企业PMI为50.2%,与上月持平,连续2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小型企业PMI为48.3%,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连续4个月小幅回落。

  从订单的情况来看,新订单指数为52.3%,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反映制造业外贸情况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6%,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进口指数为50.5%,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从生产的情况来看,生产指数为54.5%,比上月略升0.1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回升,为2012年5月以来的最高点。

  从库存的情况来看,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8%,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

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7.9%,比上月回升2.3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下。

  11月,新出口订单小幅回暖主要受年底假日因素影响,但制造业需求整体依然疲弱,目前,投资仍是稳增长的主动力,特别是基建投资,对大中型企业有一定的拉动力,但对小企业拉动力非常有限,也因此就形成了中国大中小型规模企业的经营情况逐渐分化的态势,小型企业的复苏力度较弱,从目前看来,该趋势仍然存在,且在短期内还将持续。

  投资来看,制造业投资小幅回暖。

1-11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8.6%,较1-10月下降了0.5个百分点。

  从各行业的贡献率来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对制造业投资的贡献最大,为1.75个百分点,其次是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与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贡献最低,仅分别为0.68和0.55个百分点。

  目前,受产能过剩影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与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速放缓,贡献率也偏低,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比如能源类等,受经济整体放缓影响,虽然贡献依然较高,但增速有所放缓。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整体保持稳定。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按行业分)

2013年10月

2013年11月

贡献率

/

14.5

14.4

1.76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0.55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3.6

22.8

0.68

24.5

23.1

-1.4

1.28

专用设备制造业

19.6

19.3

1.29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9.4

10.2

1.16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1.6

22

1.02

调用中宏统计数据库32条数据

汽车销售持续向好 新能源车或成亮点

  1-11月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较1-10月下降了0.6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有所扩大。

同期,汽车业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较前10个月回升了0.8个百分点。

  从产量的情况来看,前11个月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8.1%,较前10个月上升了0.9个百分点。

  从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汽车产销情况来看,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3年11月,汽车产销呈稳定增长,月度产销创新记录。

1-11月,汽车产销双双超过去年全年,同比增幅较前10个月继续回升。

1-11月,汽车产销1998.93万辆和1986.01万辆,同比增长14.34%和13.53%。

其中乘用车产销1630.29万辆和1615.18万辆,同比增长15.78%和15.10%;

商用车产销368.64万辆和370.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