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班主任》赏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8850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心武《班主任》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刘心武《班主任》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心武《班主任》赏析.doc

《刘心武《班主任》赏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心武《班主任》赏析.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刘心武《班主任》赏析.doc

班主任(刘心武)

【思想内容】

·《班主任》是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

·刘心武在《班主任》中,以不凡的勇气和识见,通过两个表面上的好坏分明,实质上都被极左思想扭曲而畸形的中学生形象,揭露和批判了极左思想对青少年的毒害。

尤其是“好学生”谢惠敏的思想僵化,也达到了令人怵目惊心而非“救”不可的地步。

·《班主任》以接收小流氓宋宝琦为线索,满腔热情地赞颂了忧国忧民,关心青少年成长的张老师,揭露了“四人帮”毒害腐蚀青少年纯洁心灵的罪行,提出了清除“四人帮”所造成危害的急迫性,成功地刻画出在“四人帮”的反动路线干扰破坏下长大的一部分青少年的雕象。

·《班主任》控诉了十年浩劫造成的隐患,并为真实地反映“文革”生活打开了通道。

【人物分析】

1.班干部石红和班主任张俊石:

·他们在作品里是作者肯定与赞扬的对象,因为他们没有动不动就搬大道理或摆架子。

·他们都不用单纯的政治纲领认定《牛虻》一书的好坏,也不排斥宋宝琦,而是对任何事物或事件采取实际分析的态度。

·但是两人地位的不同使得两人的立场有细微的区别,例如石红表达个人观点有时也带着征求张俊石老师或父母的意思,相对要小心谨慎些;班主任张俊石的言行就显得斩钉截铁,果断得多,富有独立性。

·因为《班主任》是刘心武新时期的开篇之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新时期的开篇之作),所以作品里的“正面人物”形象,即班干部石红和班主任张俊石的描写,都显得很单薄,有概念化、说理化的倾向。

2.团支书谢惠敏:

·她是一个要求进步的孩子,她身上有着劳动人民闪光的一面。

例如她坚持“绝不能让贫下中农损失一粒麦子”的信念,让同学把偷偷带走的麦穗送回去。

·但是她作为班里的团支书,是一个很敏感的女生,尤其是涉及政治的问题,动不动就喜欢搬用政治大道理。

她很关注班上同学思想动态的发展,但是却没有了同龄人的纯真好动。

这在文中“她根本对任何球类活动都没有兴趣。

的确,谢惠敏除了随着大伙看看电影、唱唱每个阶段的推荐歌曲,几乎没有什么业余爱好。

”等语句里都有所暴露。

又例如她对张老师提出带领团员去参加爬山的活动时,第一反应是:

“爬山,那叫什么组织生活?

我们读的是批宋江的文章啊……”

·她盲目排斥宋宝琦、不理解石红与张老师,认为《牛虻》是落后书籍,并不是因为她从不读书,而恰恰相反,她只读“过滤”好的书,丧失了独立分析能力,她受到的是“左”的毒害,以致于颠倒了是非。

总体来说,谢惠敏是一个受害者,但是在她身上却不容易看到被伤害的痕迹,原因很简单——因为她的“受害”并不是肉体上的伤害,而是精神深处的,甚至连她也尚未醒悟。

3.后进生宋宝琦:

·其实他的家庭背景并不坏,但是家庭对他的约束与教育却并不好,这是他成为后进生的重要原因。

·文化水平低下,被笼统地贴标签认识,导致有些自暴自弃。

·他再最需要接受教育的时候赶上了“十年浩劫”,无止的运动使他随波逐流,在沉沦中失去判断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他认为《牛虻》不是好书。

他是需要拯救而非无药可救的对象。

△比较宋、谢二人:

作者把宋、谢作为一起受害的难兄难妹来写的。

如果把宋、谢二人比较一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

·如果说宋玉琦受害很深,那么谢慧敏该是更加一层。

因为,当党伸出手挽救她们的时候,宋宝琦已知道自己有错,他自己感到空虚、愚蠢,他可以“认罪”,对于犯错误的事,他是“再也不敢了!

”而谢慧敏则是有错不知错,她“还保持着‘四人帮’揪出前的习惯”,对她存在的缺点错误,一般地指出她是不会“领悟”的。

·谢慧敏和宋宝琦一样,同是四人帮反动路线统治的产物,不同的是,他们是两类不同的受害少年,她们身上有许多“四人帮”播下的病菌,病患甚重,但是她们并非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我们应当应着作者“救救孩子”的呼声,像张老师那样,对症下药,引导孩子们注目于更广阔的世界,使他们对人类全部文明成果产生兴趣,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强有力的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