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服务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8893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服务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服务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服务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服务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服务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服务教学大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服务教学大纲.doc

《中国传统文化服务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服务教学大纲.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传统文化服务教学大纲.doc

《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课程是提高职业培训校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门选修课程,课程主要任务是针对培训学员不同对象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主要特点及其传统文化与服务之间的关联性,并使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使学生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服务内涵。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的理念就是从培训学员的特点和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将教学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对学员队服务意识的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上。

1.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人文教育的不同期待,《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使学员的人文素养普遍获得提高,同时也要为学员提升服务意识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2.《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

设计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让学员有选择地学习,为学员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3.《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让学员根据自己职业特点完成5个模块左右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对文化现象进行辩证分析的方法,能够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能够正确理解华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

并且能从传统文化中感悟到道德意识的存在,理解传统文化中对道德的认识及方式。

(二)知识目标

1、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发展规律、所包含的道德观念内容范畴,深刻认识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传统文化资源在中国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外学习等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道德观,系统掌握中国传统哲学、宗教、礼俗等主要内容,特别是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要有一定的理解。

从而深层次理解道德及服务意识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

(三)素质目标

1、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员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素养和道德素养。

2、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员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其爱国主义精神。

正确认识道德观念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五、课程内容及教育教学要求

课程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讲授

 1

 第一单元

历史的天空:

中国传统文化

 目的要求 

1.了解什么是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 

2.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背景 

4.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1学时

 2

第二单元

生命的律动:

中国古代哲学

目的要求 

1.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特点和价值取向,熟悉中国传统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2.通过学习得到智慧的熏陶,并能够运用中国传统哲学分析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教学内容 

1.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特征和价值取向

2.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流派

3.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4.道德在古代哲学中的体现

2学时

3

第三单元

心灵的家园:

中国传统宗教

目的要求 

1.了解佛教、道教、儒教的创始、基本教义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能够正确认识和分析三教对中国人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政治生活带来的各种影响。

教学内容 

1.佛教的中国化

2.道教的创始与演绎

3.儒学的宗教化

4.道德在宗教中的体现

1学时

4

第四单元 大国的风范:

中国传统民俗与礼仪

目的要求 

1.了解中国传统礼仪的起源、本质、基本内容及其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2.能够感受中国传统礼仪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学会在现代社会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礼仪。

教学内容

1.中国传统礼仪的起源

2.传统礼仪是传统道德的一种载体

3.传统礼仪与个人修身养性

4.道德在民俗礼仪中的体现

 1学时

 5

第五单元多彩的生活: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目的要求 

1.感受茶文化的博大内涵,提升生活品位。

2.品味茶、酒、食文化现象,贯穿到生活中去,懂得欣赏茶、酒、食文化,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

3.道德与传统饮食中的体现

教学内容

1.穿越时空的茶香:

茶文化

2.横贯古今的滋味:

食文化

3.醉彻日月的酒韵:

酒文化

4.饮食文化中的道德体现

2学时

 

六、实施建议

(一)教材

教材:

<<中国文化史概要>>,谭家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二)参考书

1、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第1至4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979年;

2、张岱年主编,《中华大家读·哲学卷·中国文化的基本文献》,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3、向世陵主编,《中国哲学智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4、尹靖主编,《中华传统文化大观》,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2月;

5、张天祥,《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观》,辽宁,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

6、李锦全、冯达文主编,《中国哲学初步》,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

7、唐凯麟、曹刚,《重释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8、顾伟列著:

《中国文化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冯秀珍著:

《中华传统文化纲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10、朱耀廷:

《中国传统文化二十五讲》,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

11、张君劢:

《明日之中国文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2、郁沅著:

《中国古典美学初编》.长江文艺出版社;

13、王炯华等编:

《中国传统文化十二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4、李振纲著:

《文化忧思录》.河北大学出版社;

15、王国维著,《宋元戏曲史》,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16、曹萌著,《中国古代戏剧的传播与影响》,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一版;

17、金鸣绢著: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潘万木等著:

《简明中国传统文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詹石窗、盖建民主编:

《中国宗教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20、杨曾文、方广锠主编:

《佛教与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21、杨曾文主编:

《中国佛教基础知识》,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22、周立升、颜炳罡等著:

《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23、宗白华著:

《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

24、顾伟列著:

《中国文化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5、王积业、冯禹等著:

《中国传统文化大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6、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组编:

《新解红楼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7、林继富、王丹,《解释民俗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

28、杨存田,《中国风俗概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9、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98年12月第一版;

30、陶立,《民俗学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1987年第一版;

31、王国维著,《宋元戏曲史》,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32、曹萌著,《中国古代戏剧的传播与影响》,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一版;

33、余秋雨著,《中国戏剧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34、谢佩媛、李永田主编,李佳行编著,《曲》,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35、薛瑞兆著,《宋金戏剧史稿》,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3月北京第一版;

36、田根胜著,《近代戏剧家的传承与开拓》,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7月第一版;

37、刘彤:

《中国茶》,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10;

38、陶文瑜:

《茶馆》,花山文艺出版社,2005.5;

39、刘军茹:

《中国饮食》,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10;

40、赵荣光:

《中国饮食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

41、韩胜宝:

《华夏酒文化寻根》,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3;

(三)教学建议

五个单元可以相应设计为五个教学活动板块。

每个板块由教师主讲学时和学生自学学时构成。

在主讲学时内,教师除要完成基本讲授内容,还要对自学学时做出规划安排。

该安排包括:

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自学的主题内容与形式、组织与考核的办法等。

每个单元都要设置讨论题、思考题,以小组为单位在自学时间讨论。

建议教师采取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本提纲建议集中讨论学时为2学时,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学时,以不影响教学内容完成为限。

建议教师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组织现场教学或实地教学。

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做好记录,作为客观公正地评价与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

七、教学评价、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综合测评方法给定学生成绩。

综合测评方法强调动态考核与静态考核的结合、课内考核与课外考核的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的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结合。

建议扩大平时考核的比重,平时成绩给定比例可以为总成绩的50%。

本课程考核主张以多元化、全方位、持续性、民主化的考核方式取代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做法,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能力、科研能力纳入考核体系之中。

建议教师以每个单元为单位设计考核办法,组织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自我考评。

建议的学生成绩模式:

学生总成绩=期末卷面成绩(50%)+学生自评成绩(15%)+课堂表现成绩(35%,纪律、主动性、突出表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