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枣核市比赛获奖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904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枣核市比赛获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枣核市比赛获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枣核市比赛获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枣核市比赛获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枣核市比赛获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枣核市比赛获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枣核市比赛获奖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枣核市比赛获奖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枣核市比赛获奖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枣核市比赛获奖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枣核市比赛获奖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枣核市比赛获奖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枣核市比赛获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枣核市比赛获奖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枣核市比赛获奖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枣核市比赛获奖教案

《28*枣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涨”。

   

2.能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首先明白“枣核”指的是什么,然后运用词语联想课文内容的方法掌握故事梗概,弄清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情来表现枣核的品质的。

 

2.结合关键词句的提示,复述故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枣核聪明和勇敢品质。

 

教学重点:

1.运用词语联想课文内容的方法掌握故事梗概。

 

2.弄清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情来表现枣核的品质的,并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作者是怎样写出枣核的聪明和勇敢的。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PPT出示:

光头强)师:

这是谁?

你看到他会想到谁?

 

2.PPT出示:

阳。

(预设情景如下) 

师:

这个字读什么?

 

生:

(yáng) 

师:

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什么?

 

生:

太阳、阳光…… 

师:

那当你看到“太阳、阳光”你又会想到什么?

 

生:

晴朗的天气、暖和、温暖、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师:

刚才我们通过一个“阳”字想到了“太阳、阳光”,又通过“太阳、阳光”想到了“晴朗的天气、暖和、温暖、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这种想有什么特点?

 

生:

一个连着一个,由这个想到另外很多的事物。

 

师:

这种想我们称之为“联想”。

好玩吗?

 

师:

下面我们再来进行联想。

(板书:

枣)大家一起读一下这个字,读到这“枣”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

枣子、大枣、枣核…… 

师:

刚才有同学说到到“枣核”(此时在“枣”字后面板书:

核),那你知道枣核是什么吗?

 

生:

枣子的核。

 

师:

(PPT出示:

牲口、官府、县衙门、折腾)请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语。

当你读到枣核这个词的时候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

我想到了课文《枣核》 

师:

你可真厉害。

那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枣核》这篇课文。

(就此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解题 

师:

课文中写的“枣核”是什么?

(是一个孩子)这让你联想到了课文的哪个自然段?

 

生:

第一自然段。

 

抽生读第一自然段,指导“叹着气说……”这一句的朗读。

 

师:

他为什么叫枣核?

这里其实写的是枣核的什么?

(枣核的身世及名字的由来) 

师:

看来大家课前预习的不错呀?

下面我要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同学们敢接受检查吗?

 

【设计意图:

意在让学生明白文中的枣核是一个像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孩子的名字叫枣核,也就是枣核的身世及名字的由来,为学习枣核的品质作铺垫】 

(二)检查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PPT) 

1.出示以下字词,学生认读。

(分两个层次出现:

一是本课要求会认读的生字词,二是课文中带了拼音的其它生字词) 

枣核   夫妻    爹娘   扶犁   折腾   困得很   

牲口   官府   善罢甘休   涨得通红  勤快   大旱   

县衙门   衙役   不信咧  争辩   拴牛   缰绳  

吆喝   搜人   岂能  铁链  塞进   钱褡   

通过指名读和齐读等方式,订正字音。

 

2.多音字:

涨(zhàng)(饱涨)(zhǎng)(涨潮) 

折(zhē)(折腾)(zhé)(打折)(shé)(折本) 

(三)初步感受枣核的品质。

 

1.师:

开始我们已经知道了枣核就是像枣核那么大的一个孩子。

 

在他的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呢?

他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在文中用波浪线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 

生:

(预设)勤快、聪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板书) 

找到的句子可能是第三自然段第一句和第四自然段第一句。

学生读出来后,教师PPT出示句子:

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师:

这个句子既写了勤快也写了聪明,包涵了两个品质,请大家看一下“勤快”是在这句话的前面的文段中写的还是这句话后面的文段中写的?

 

生:

找出描写“勤快”的段落并朗读。

同时让学生知道枣核的勤快体现在:

天天干活,会扶犁、能赶驴、能打柴。

(板书:

天天干活、扶犁、赶驴、打柴) 

师:

“聪明”是在这句话的前面的文段中写的还是这句话后面的文段中写的?

其实当我们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知道它既概括了上文的内容,也告诉了我们下文将要写的内容,这样的句子叫做过渡句。

(让学生知晓这是一个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让学生明白课文主要就是从勤快和聪明这两个品质来写枣核的) 

句式训练:

不光……也……(学生说话练习) 

三、借助联想,感悟理解 

(一)借助关键词句,联想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1.PPT出示“愁得很”,师:

你会联想到谁在发愁?

(大伙儿)他们为什么发愁?

 

师:

这个时候谁站出来了?

他说了什么?

其他人是什么反应?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的对话) 

2.PPT出示:

“吆喝”,师:

你会联想到谁在哪里吆喝?

那他是怎样吆喝的?

(学生模仿吆喝并做动作)请大家快速小声的读一读第六七自段,找一找:

枣核吆喝了几次?

 

师:

枣核吆喝了几次?

(3次)师:

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吆喝的?

衙役们是什么反应,结果怎样?

(让学生读出相关语句) 

第二次、第三次同上。

 

师:

枣核为什么要吆喝三次?

(等衙役困乏后好牵回牛驴)这里写出了枣核的什么品质?

(聪明)还能够看出什么?

(学生自.由说,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

勇敢) 

3.师:

以上作者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出枣核聪明和勇敢的?

(板书:

救回牲口) 

4.PPT出示:

“牲口是我牵的……”,师:

你联想到了什么?

(枣核站出来主动承担) 

师:

读一读枣核说的那句话,这里写出了枣核的什么品质?

(敢做敢当) 

5.PPT出示:

“铁链、钱褡”,师:

你联想到了什么?

(衙役们用铁链绑枣核,结果枣核从铁链缝蹦了出来,只好把他装进钱褡里) 

6.PPT出示:

县官鼻子都气歪了,师:

你联想到了哪里?

(第十二自然段) 

师:

读到这里的时候也觉得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机灵、勇敢) 

师:

县官的鼻子是真的气歪了吗?

(体会夸张的手法) 

7.PPT出示“荡秋千、大摇大摆”,师:

看到这两个词,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回答并读句子。

 

读到这里的时候也觉得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聪明、机智) 8.师:

刚才我们通过对“牲口是我牵的……”“铁链、钱褡”“县官鼻子都气歪了”“荡秋千、大摇大摆”这些词句的联想,作者实际上又是写了一件什么事来反映枣核的聪明、机智的呢?

(板书:

智斗县官) 

【设计意图:

一是通过联想,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尤其是对话,为后边复述故事作铺垫;二是通过对关键词句的阅读,理解文法和枣核品质。

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四、结合板书、指导复述。

 

过渡:

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但是故事的主人公枣核“人小志气大,英雄出少年”的形象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请你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1.复述方法小提示:

 

(1)复述之前,我们先在脑海里想想这个故事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

 

(2)罗列出可参照的关键词,利用词语来联想内容。

 

(3)复述不是完全照着课文背诵,而是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可以有所取舍,但要突出重点,必要时可加入自己的想象。

 

2.(再次出示关键词句)教师对照关键词句,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复述。

 

3.抽生当场复述(如果课堂上没有时间,就让学生课外完成)。

 

【设计意图:

复述是学生要掌握的学习方法之一,在这里给予复述的方法提示很有必要。

整个过程由扶到放,让学生学会复述。

】 

五、课堂延伸、续编故事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2.枣核大摇大摆的离开了县衙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课后把你想到的故事写下来。

【设计意图:

落实单元目标】 

板书设计:

 

28.  枣核 

枣核那么大的孩子    身世及名字的由来 天天干活、扶犁      

勤劳             赶驴、打柴 

救回牲口             聪明            

 顺利脱险             勇敢             

敢作敢当 机智 

《28*枣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核、牲”等8个生字,借助抓重点词、图片等方法理解“善罢甘休”“钱褡”。

 

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重要情节,体会枣核的聪明。

 

3.能借助示意图,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展开想象,尝试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重要情节,体会枣核的聪明。

  

【教学过程】 

板块一:

链接预习,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故事大意 

1.词语评价  感受人物形象 

(1)导语:

今天季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一篇民间故事《枣核》,通过预习,枣核和我们大家最大的不相同是什么?

 

预设:

枣核个子小 

(2)你能用一个词来评价一下枣核吗?

 

预设:

枣核不光勤快,而且聪明。

 

(3)文中还有哪些人物?

并用一个词来评价他们。

 

衙役、县官:

蛮横无理、卑鄙等     

2.借用方法  学习词语 

预设:

 

难读词语:

  折腾       牲口      涨得通红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不理解词语:

  善罢甘休      钱褡    

“善罢甘休”——抓重点词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

 “钱褡”——借助图片理解词语  

3.内容梳理 用自己的话复述主要内容  

(1)出示预习单,梳理文章内容       

重要情节:

A.折腾衙役 救出牲口           

B.戏弄衙役 惩罚县官 

(2)根据示意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 

【设计意图】三下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自己预习课文的能力,利用“课前预习单”及时了解预习情况,基于学习起点进行教学,渗透“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精抓难点,提高效率。

  

板块二:

借助示意图,用自己的话复述重要情节 

(一)用自己的话复述重要情节“折腾衙役” 

1.默读4-7自然段,找找文中哪一部分是具体写了“枣核折腾衙役”的过程,并想想他用了什么办法?

 

预设:

 

(1)课文6-7自然段具体写了“枣核折腾衙役”。

 

(2)枣核的办法:

利用小个子,不断吆喝,吵衙役不能好好睡觉。

——板书三个“吆喝” 

2.自主尝试,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进行复述。

 

3.微课讲解“用自己的话”复述的方法:

留、改;微课采用“交流平台”的方式。

 

第一步:

 留。

留下看出“枣核聪明”的句子 

衙役牵走庄稼人的牲口。

   

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

哦喝!

”大声吆喝着赶驴。

 

衙役们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

“哦喝!

哦喝!

” 可刚躺下,又听到吆喝声。

  

第二步:

留。

留下衙役们反应的句子。

 

衙役们从梦里跳了起来,惊慌地喊着:

“有人进来牵驴啦!

有人进来牵驴啦!

”他

们拿着大刀长枪到处搜人。

 

于是衙役们又跳了起来,还是没搜到人。

 

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得很,又一个衙役头子说:

“不用管它,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在作怪,咱们睡咱们的觉吧。

” 

第三步:

改。

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进行复述。

 

如:

衙役们从梦里跳了起来,惊慌地喊着:

“有人进来牵驴啦!

有人进来牵驴啦!

他们拿着大刀长枪到处搜人。

 

改为:

衙役们从梦里跳了起来,一边惊慌地喊着,一边拿着大刀长枪到处搜人。

   

4.运用方法,用自己的话复述“枣核折腾衙役”——复述给同桌听,指名展示复述。

    

(二)自主训练,用自己的话复述“戏弄衙役、惩治县官” 

1.默读8-13自然段,梳理“枣核惩罚县官”的故事情节。

 

(1)默读,你想先留下什么?

划一划。

 

预设:

先留下看出枣核聪明的句子?

 

(2)从这些句子中,看到枣核利用自己个子小,善于“蹦”,戏弄了衙役、惩罚了县官。

——板书三个“蹦” 

预设:

 

枣核蹦出来说:

“牲口是我牵的,你们要怎么样?

” 

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里来,怎么也打不着。

 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

  

(3)根据现在留下的内容,你接着还要留下什么?

怎么改呢?

请自主练习。

 

(4)根据准备,用自己的话复述“戏弄衙役、惩治县官” 

(5)同桌互听复述,并用上“复述评分卡”打星。

——同桌互相复述,指名上台展示复述成果。

 

“戏弄衙役 惩罚县官”复述评价卡

姓名                       

【设计意图】复述是一种主动建构语言的过程,但也要防止学生用“低质量的语言”去改课文中“高质量的语言”,因此,设计这个环节。

旨在通过“留”下写枣核聪明的句子,一方面是梳理了故事的顺序,另一方面,也让故事中“高质量的语言”留下。

通过“改”的方法,引导孩子用“高质量的语言”去改课文中“高质量的语言”,突破“用自己的话说”这个教学难点。

 

板块三:

借助示意图,用自己的话复述整个故事  

1.看着整个故事的示意图,自己准备梳理。

——(示意图见板书) 

2.用自己的话复述整个故事。

 

评价要求:

A.按顺序           

B.抓重点           

C.用自己的话 

【设计意图】在第二板块中,抓重点情节进行复述训练之后,再回到整体,既是梳理了整个故事的内容,又再一次感受了枣核那么聪明这个人物形象。

 

3.枣核大摇大摆离开县衙后,还会发生哪些事情呢?

请展开你们的想象。

 

预设思路例举:

 

思路一:

从文本枣核的角度,讲枣核回到村子里发生的事; 

评价要求 

得★情况 

按顺序 ★★  

抓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 

总  分 得了(   )★ 

思路二:

从故事板块来说,枣核还会经历怎样的事情?

他又是怎么做的?

 还可以发散思维,想象基点:

合理。

 

【设计意图】课文的目标中有“尝试续编故事”,这个环节设计的定位是提供续编的大概思路,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续编故事要合情合理”。

  

【板书】 

枣核   

聪明 

衙役牵走庄稼人的牲口。

   

枣核折腾衙役,救出牲口。

 

枣核戏弄衙役,惩罚县官。

 

枣核安全脱险。

 

按顺序 

抓重点 

用自己的话复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