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瓶实验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9312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瓶实验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态瓶实验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态瓶实验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态瓶实验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态瓶实验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生态瓶实验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生态瓶实验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瓶实验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生态瓶实验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瓶实验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瓶实验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我上网查了一下,有说可以用过滤器的,我不知道怎么样用。

我爸爸说,过滤器是用来过滤固体的。

植物生长环境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05年10月调查地点:

自家室内调查内容:

蒜苗的生长情况调查人:

潘放调查记录:

调查结论:

植物所在的生存环境里,如果水分较多,那么它就会生长得较快,反之,如果土(既养料)较多,那么植物会生长得更为健康。

蒜苗是一种生长的比较快的植物,但很多植物需要3到5年才能长出叶子,如龙血树和银杉。

上表中的土代表土地和沙漠,水则代表沼泽、湖泊及海洋。

植物与环境

科学实验报告:

前期工作

实验人员:

王祖祺、高斯洋、王碧琳

主题:

植物与环境实验日期:

2005年9月26日实验计划:

1、清楚植物的名称;

2、调查植物的生存环境:

①看泥土是干燥的,还是湿润的;

②植物是否需要阳光;

③植物需要在阴凉的地方,还是在燥热的地方;

④要浇灌多少水;

(是否需要充足的水分)⑤浇水时,是要往页上浇水,还是往根部浇;

⑥植物生存的周边环境的温度大概是多少。

具体实施方案:

(与上面相对应)

①抓一把在植物附近的泥土,摸一摸。

如果是干燥的,就应该很硬(有时呈球状),捣碎时有声音;

如果是湿润的,就应该很软和很粘。

②找两棵同样的植物,一个放在背阴处,一个放在向阳处,看哪一个生长得更好!

③(方法同②)

④可以看周围的泥土质量,要是湿润的话,就可以知道要多浇水。

⑤可以咨询园丁师傅,问问他怎样浇;

或者,我们还可以看一看叶子上有没有水,要是有水的话,就可以知道是往叶子上浇水。

⑥(方法同⑤)

实验成果

实验日期:

2005年9月26日实践结果:

一、松树

1、泥土十分干燥;

2、基本上需要阳光。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

如果有阳光的话,松树会长得更好、更大。

而如果没有阳光的话,松树会长得很矮小,大部分松枝会枯黄;

3、生长在阴凉、燥热的地方都行;

4、不需要充足的水分,因为松树抗旱抗寒,不太需要经常浇灌;

5、浇水时要往根上浇;

6、温度大概在27~28度左右二、石榴树

1、泥土表面干燥,但里面还很湿润;

2、他们需要充足的阳光;

3、成年的树不太需要浇灌;

4、浇水时要往根上浇;

5、温度大概在28度左右。

6、小发现:

石榴向阳处很红,但背阴处却是青色或黄色的。

总结:

在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生长环境。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一根17厘米长的铅笔、一块橡皮泥(捏成半球形)、一块平滑的木板,一张和木板同样大小的白纸,指南针一个。

准备:

把白纸粘在木板上,再把铅笔用橡皮泥垂直地固定在木板上,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校园里(或家门口)选择一个始终能照到阳光的地方。

预测:

早晨和傍晚物体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实验过程:

1.根据已学的方位知识,再利用指南针确定太阳的方向,用简易的日影观察仪放在事先观察好的地方。

2.每隔1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

(测试时间是上午8点到8点50分)

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影子逐渐逐渐变短了,在10分钟内相差不是很多。

3.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记录一天中上午9点到下午5点之间的影长。

4.整理记录:

观察时间:

2007年10月12日

5.根据一天中铅笔影长变化的数据设置的柱状图。

单位:

厘米

9时10时11时12时13时14时15时16时17时时间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方向是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正午)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

同时在实验中也可以发现,影子逐渐变短的是上午,影子最短的是正午(正当头顶时),下午影子逐渐变长。

实验结果:

早晨和傍晚物体影子长,中午影子短,和预测一致。

注意点:

1.需要找一个平整、空旷的,阳光终日能照射到的地方。

2.利用事先做好的简易日影仪在指定的同一地点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竖着的铅笔不能倾斜。

3.利用指南针辨别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4.在量影长时尺与影子要平行(笔与橡皮泥连接处开始量)。

5.清晨初升的太阳和傍晚太阳偏西快落山时位置最低,影子最长,但要注意的当地12点,可能并不是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

这是因为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各地的经度不一样,昼夜到来的时间也就不一样,正午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我们这里是在12点左右影子最短。

研究水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篇二:

生态瓶实验报告

科目生态学实验姓名***系年级2011级生物基地学号日期同组者

【科学原理】

生态瓶是一个密封的生态系统,就像地球一样。

生态瓶由透明的玻璃球体组成,内有小鱼、藻类、细菌、经过滤的海水、gorgonia、小石及空气(gorgonia是无生命的树枝状物质)。

生态瓶中的小石代表地球的土地,有约三分二的水及三分一的空气,能量来源同样是阳光,当然还有生命:

鱼、藻及细菌。

gorgonia及小石为微生物提供藏身处,免被小鱼所吃,也为细菌提供生长地方,让其能作分解者分解生态系统中之废物。

生态瓶是密封的,因此不能加入任何食物或气体,唯一可进入系统的是光线,整个系统也是靠光线作能量推动的。

生态瓶内进行的生态循环代表着简化了的地球生态循环。

在生态瓶内,小鱼以绿藻为食,吸收绿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得以生存。

绿藻则依靠自身的叶绿素,利用阳光、水和小鱼呼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需要的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

小鱼排出的粪便由细菌分解,分解后的粪便正好是绿藻的肥料。

两者相辅相存,得以长期生存。

因此,生态瓶内的食物及气体皆可以不断的循环使用。

【材料用具】

1.矿泉水瓶(玻璃瓶更好):

无色透明;

2.水:

自然环境中的湖水(或隔夜的自来水);

3.沙子和碎石;

4.水草;

5.水生小动物:

鱼虫若干、螺数只(种类未知)、孔雀鱼一只、斑马鱼一只。

【制作方法】1.瓶子的准备

准备一个无色塑料瓶,第一次使用时,都要先把它清洗一下。

但不能用肥皂或去污剂来洗涤。

因为用这些化学物品洗涤后,塑料瓶上会有肥皂等残留物,它们将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会带来危害。

可用热水洗涤,必要时可加一些小苏打。

2.在瓶底装入一层沙子和碎石,并灌入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取一些沙子和小石子,然后用自来水冲洗,除去其中的尘土和脏物质,然后铺在瓶子底部替代淤泥,作用是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

无法获取自然水域水的,可以把自来水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晒两天以上,里面便会生长一些微生物。

3.在瓶子里‘种’上几棵水草

加入生态瓶中的植物一般为藻类,应该先将水加到位,然后再放植物,从而避免加水时把植物冲起来,加满水、种上水草的生态瓶一般要等待几个小时的时间,让水中的一些浑浊物沉淀下来,再开始放进水生动物。

4.放入水生小动物

放入一条孔雀鱼和一条斑马鱼。

大多数鱼都对水温的突然变化十分敏感,鱼被突然换到不同水温的水中后,容易死去。

因此,将鱼放进生态瓶也是有讲究的。

可以在原来鱼所在的水缸中放进一个塑料袋,将鱼转移到这个塑料袋中,然后连水连鱼一起转移到生态瓶中。

5.封闭生态瓶

将生态瓶的瓶口密封,然后将生态瓶放在阳光充足且阴凉的地方,要避免阳光直射。

【实验记录】

【注意事项】

1.塑料瓶第一次使用时,要先清洗一下。

2.制作生态瓶所用的水最好是自然环境下的湖水,因为自然环境中的水中含有可供小动物捕食的小的浮游动物,还含有多种细菌,可作为分解者分解生态系统中的废物;

也可以用自来水,但是要隔夜,这是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使自来水中的含氯化学物质分解除去。

3.切记不可放大型的鱼类,因为会比较消耗氧气,导致生态瓶无法维持较长时间。

4.将生态瓶放在阳光充足且阴凉的地方,要避免阳光直射。

篇三:

五年级科学实验单—设计生态瓶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四:

生态缸实验报告

目的要求

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基本原理

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

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应该注意,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

实验材料

金鱼4条,金鱼草,圆柱形玻璃缸(内壁直径:

),保鲜袋,牙膏,在阳台培养数个星期的水培植物的水,一块小石头

方法步骤

在生态缸内注入在阳台培养数个星期的水培植物的水,水面高__cm,并放入一些金鱼草,一块小石头,放入四条金鱼。

生态缸内部布置好后在生态缸口均匀涂上牙膏,再用保鲜袋(无需打开)平罩在玻璃钢上,并确保实验装置不漏气。

最后将生态缸放置到阳台(本人家阳台向北,冬季无太阳直射)每天观察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变化或明显变化,并且进行记录。

观察记录

第一天(1月30日)

鱼非常活跃,鱼嘴频繁地开合并缓缓横向移动鱼身,水较

浑浊,水草上浮,水草枝干斜倾。

第二天(1月31日)图为本人在确保装置密闭明显的变化:

容器中的水明显变清。

第三天(2月1日)

1月31日

2月1日鱼活动更活跃

明显的变化:

鱼的活动比1月31日观察时更活跃,有两条鱼从肛门起拖着长长的条状类似粪便的物体,长度分别为:

黑鱼约7厘米;

红鱼约4厘米。

另外一条红鱼时常上游至水面。

鱼多停留在水的中层。

条状类似粪便物消失。

生态缸顶部膜上凸。

第四天(2月2日)

生态缸顶部膜下凹。

缸低的粪便变绿。

且集中于小石头下。

植物稍有生长。

第五天(2月3日)

植物有所生长

第六天(2月4日)

第七天(2月5日)

三条鱼在水表呼吸,其中一条呼吸急促,这条鱼鱼身与水面呈几乎直角,鱼肚略微朝上。

除此三条外的另一条在距水面5~10厘米处,鱼头朝下,像在觅食。

第八天(2月6日)

四条鱼均在缸底活动,

2月5日呼吸急促的鱼未见其死亡。

实验结果分析

制作此生态缸时,由于使用的是在阳台培养数个星期的水培植物的水,因此,在这个密闭的生态系统中出了放入的金鱼、水草以外,水中还有一些微生物和细菌,所以,它是一个营养结构极为简单的生态系统。

在该生态系统中,水草在光照下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出了供他们自身利用之外,还可以供给金鱼等其他生物呼吸。

金鱼可以以水草或水中微生物为食,其排出物被微生物分解,并为水草提供养料。

微生物、细菌、金鱼呼吸放出的co2可供水草进行光合作用。

由此,在这个密闭的微型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既有物质循环,又有能量流动。

因此,该生态系统能保持不短的时间内的相对稳定。

讨论

一、设计时要考虑的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

二、生态缸经过三天时间才能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

2.5升的可乐瓶、剪刀、粗沙、细石、纱网、水草、绿藻、两只水蜗牛、胶皮

1、把2.5升的可乐瓶子用热水清洗后,用剪刀将其上部剪去

2、把一些粗沙和细石铺在纱网上,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3、把冲洗好的粗沙和细石均匀的铺在可乐瓶的底部

4、将自来水静止放置24小时,再放入瓶子中

5、待隔夜水放好后,再种上水草,用沙砾固定

6、将少量的绿藻放入瓶中

7、将以绿藻为食的两只水蜗牛放入可乐瓶子中

8、最后,用蜡油将可乐瓶子的开口上端密封起来

9、将瓶子放置于阳光充足且阴凉处

二、生态瓶制作根据

利用隔夜水,是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使自来水中的含氯化学物质分解除去。

这些沙砾的作用是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

三、观察情况

发现绿藻生长过多,于是减少日照时间,控制其发展

第四天:

水开始浑浊,发现瓶子内壁部有胶质状的卵

第五天:

水依旧浑浊,知道胶质状的卵是水蜗牛的卵,一只水牛死了

第六天:

另一只(最后一只)水牛也死了。

第七天:

内壁上水蜗牛的卵大多瘪了下去,还有一两个仍在坚持

第八天:

实验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