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9368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时期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时期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时期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时期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新时期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新时期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新时期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时期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时期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时期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5位班主任提供了38份个案分析;

参加座谈的学生23人,家长20人,教师32人。

二.调查实践及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详细分析,课题组讨论认为当前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农村中学生的父母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从调查中发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仅占7%,这些人主要是乡镇干部和中小学教师。

高中毕业的占11%,初中毕业的也仅占28%,初中以下文化的却占了54%。

究其原因,大多数家长自己读书的时代主要集中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那时,国家刚刚拨乱反正,初中毕业的人数也很少。

即使是初中毕业的家长,有些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影响,学到的知识很有限,加之“知识老化”的速度又相当快。

调查数据显示:

当下,农村家庭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

90%的家长关心学生的成绩,但在学生的习惯和为人上不够重视。

只知道要求学生做作业,甚至只要做作业,什么事都不让做,却以自己读书少不能辅导为由,不关心学生做作业的质量和数量,更不去思考学生怎么做作业。

个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至于如何学习、如何表现及行为习惯等什么都不想管,也不知道怎样管。

若几次过问学生得分数较低,则心灰意冷,不管不问了。

除了给钱孩子吃饱穿暖,其他全部听其自便,混完法定九年义务教育了事,高中拿个毕业证了事。

若是听说有关惠民政策,则多方打听,自己孩子有不有,若没有,则务必弄过明白。

因此,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为新时期的教育带来新情况、新问题,值得教育者深深的思考。

2.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父母爱的教育缺失。

众所周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推进,父母外出打工的人数不仅很多,而且还有增长的趋势。

有些父母在孩子满月就离开,让孩子“血浓于水”的亲情感应大打折扣,不免在后天的生长环境中,出现习惯、个性及性格的偏差。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人数高达53.7%,父母双方都在家的只占8.3%,其余的父母双方多数只有母亲一人在家。

在农村,本来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父母的外出和文化水平的偏低,无形就削弱了其家庭教育,导致了农村教育的严重滞后。

本次调查还发现:

初一年级家长双方都到外面务工的人数比初三要高出9个百分点,起点都不重视,何来美好的终点收获!

另外,在本校九年级x班,初一进校获得奖学金的人数占了整个年级12个班的1/8,初二则只有1/12。

调查发现:

成绩较好的学生,父母双方都在家的人数高达47.7%,而成绩较差的班级的学生,父母双方都在家的人数却只占5.6%。

究其原因,由于父母不在子女的身边,相当多数的家长产生了一种负疚感。

所以,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子女的一切要求,吃的穿的及不尽合理的物质竭力满足,助长了孩子不正当的消费观念,导致了孩子对学习的松懈,对游戏和网吧的迷恋。

调查还发现一种现象:

不少家长以没时间、怕打扰老师、自己孩子成绩不好不好意思等多种理由,不与老师沟通。

现在因多种原因,家庭走访的教育方式已趋于绝迹,老师与家长主要靠电话沟通,很多学生向老师报告家长电话不真实或家长换电话特别频繁,学校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受阻,家长不便与老师通电话沟通,学生处于管理的真空,严重制约着学生获得真正的教育。

在座谈中,很多班主任向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案例。

高一某班学生黄X,家庭条件不好,还是当地的建卡贫困户,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自己少吃少用,满足孩子在学校所需。

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不但经常骗取零花钱,学校补助的四千多元扶贫款,因迷恋上网,三个晚上就花光了。

这些钱干什么去了呢?

经调查:

网上虚拟游戏赚钱是主要开支,其次是吃零食。

老师打电话与家长联系,学生阳奉阴违,千里迢迢之外的家长也是无可奈何,也只能在电话中痛骂一顿。

也许有些人或说:

“老师没有负起教育的责任。

”试想我们现在的成人有多少经得起游戏的诱惑,网上赚钱、发红包等等,更何况无人监管的学生呢?

说实在的,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下,教师的教育在某些学生身上不奏效时,教师很可能就无能为力了,因为“安全第一”啊!

父母爱的教育是子女灵魂腐化的催化剂,是人生后天个性、性格及习惯养成的营养品。

3.隔代管理矛盾重重,家庭教育千疮百孔

当前农村,在父母都外出务工的这部分学生中,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理的高达47.7%。

很大一部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们在心中存在一种顾虑:

与孙子或外甥间又隔了一代人,对他们严格了,担心把他们得罪,与他们不好相处,子女把他们的孩子托付给自己,总得要给他们一个交代。

加之社会很多不良现象对孩子的潜移默化作用,以及孩子好奇心的驱使,任由孩子我行我素,还有不少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孩子严厉后,他们背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向父母告状,所以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们,也就体现出能放则放,没必要卖力去管教,今后也不会想到她们的福分,只要他们吃饱穿暖,有时还帮助孩子们包庇错误,放纵了家庭中对孩子们的有效教育。

有些家长也希望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在场镇或城市租屋,让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们带孩子读书,90%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们因文化水平和教育顾虑,仅表现为放学时间要到了,要为孩子做饭或到校门口去接孩子,至于孩子的学习、为人或生活习惯等一概不关心,甚至还有少部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本就有打牌的习惯,把学生送到学校里去了,自己就进茶馆娱乐去了,严重贻误了学生的教育。

因此隔代教育矛盾重重,一是隔代管理监护难,过于偏重溺爱;

二是隔代管理沟通难,零碎说教让孩子烦;

三是教育顾虑,由孩子任性发展。

仅有3.2%的学生认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关系自己的学习、知道自己的行为,能与他们和谐相处。

4.孩子教育的理解偏差,潜移默化的挫伤孩子的心灵

近来不少家长观念正在不断转变,要给自己子女创造好的条件,让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父母双方抽出一人,在场镇或城市租屋带孩子读书。

殊不知到了场镇或城市,成天就给孩子煮点饭,总感觉无所事事而无聊,总想找点事做,到超市、企业或私人摊点打工,但是拿了别人的薪水,就得为别人做事,有时时间抽不过来,就只得给孩子钱让他自己买吃的;

还有些带孩子的家长,闲着无所事事,又不想打工,有打牌的习惯。

孩子到学校了,自己就到茶馆赚“小快”去了,有时孩子放学回家,饭没做,给点钱让孩子买了吃后,做作业,自己仍然打牌。

这些现象满以为让孩子到了场镇或城市,到了相对繁华的地方,学生就能成绩好起来,自己从来不到学校与老师沟通,学生放学后,家长还在上班或娱乐,学生是在学习还是上网,无从知晓。

孩子教育理解上的偏差,潜移默化的挫伤了学生的心灵,特别值得家长们深思。

5.少数家庭过于信任孩子,单独留下子女在家,缺乏基本的家庭监督和引导。

有些家长认为,学生现在进了中学,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和自觉性了,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学生周一至周五在学校,周末要么自己独自一人在家,要么在其亲戚家中去。

这种情况在某校初二年级达到6.2%,十分危险,尤其是那种父母离异,判给男方由女方代养的学生,特别棘手,学生无生活保障,无安全保障。

如某校初二年级10班的李某某、王某某、沈某某、熊某某,初二9班的陶某某就是这种情况,在老师提供的材料和与学生的座谈中得知,周一至周五他们住在学校,周五下午至周日要么在自己家中,要么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其他的亲戚家中去,但多数是独自一人在家中,也很少去亲戚家中,也有父母与亲戚家关系不是很好,所以不去的。

这些学生小学时,因年龄小,无自理能力,至少委托某人照管,小学考试成绩还不错,进中学后无人监管,成绩由原来的全年级前50多名下降到全年级300名左右,问题十分严重。

问及他们平时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时,就是通过手机通话,父母告诉他们:

“我们在外打工挣钱,就是为你们,你们要听话,要好好学习。

”孩子都是以“我知道”、“我晓得”回答他们。

试想13、14岁的孩子能有如此强的自控能力吗?

况且不少家长,为了与学生沟通,不惜代价给孩子购买价值不菲的手机,以方便与孩子联系,好奇心很强的中学生,家长能从他们口中了解到真实情况吗?

还有老师不给他打电话,他们从来不打电话向老师过问学生学习及表现,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学生哪怕节约生活费,都要去购买一台手机,晚上玩、白天玩,甚至上课时玩,以寻求快乐、发泄兴趣。

当下的家庭走访因种种原因几乎绝迹,仅有的一点通讯沟通,缺乏直观的事实信息支撑,家庭、学校,家长、老师、学生间的信任感大打折扣,极大的伤害了教育的本质,主要在于家校协作教育的缺失和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愧疚所致。

家长、教师,家庭、学校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的教育策略。

6、家庭教育的智力投资缺乏,削弱学生学习意识和求学兴趣

虽然83.7%的农村家庭中学生都有自己的书房或卧室,但是97.7%的农村家庭中学生仅有学校学习相关课本和辅导资料,没有课外阅书籍;

99.8%的学生家长没有看过教育孩子或指导孩子的教育书籍;

97.7%的学生家长知道教育改革,但课程改革、招生考试改革一片空白;

95.9%的学生家长要求学生看书做作业,不让做家务,但对学生的学习一片茫然,不知所措。

77.3%的学生家长关注教育政策,尤其是惠民政策,希望学生成绩好、表现好、能力强,但在态度上,则是顺其自然。

以上种种现象,致使农村家庭教育形势十分严峻,没有家庭教育智力的投资,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求学兴趣丧失,家长往往以自己不能辅导,将学生托付并依赖于学校老师,自然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大打折扣,家长的忙碌,教师对学生及家庭状况的不解,学校与家庭沟通受限,电话交流的失真与事实面前的无助,让学校教育犯难,家庭教育无奈。

三.策略探索与思考

面对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中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特点,课题组讨论认为务必依据农村实际现状,结合城乡统筹、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探索家校共育的相应措施和对策,以便稳妥地巩固和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成果。

探索政府和社会对教育的支持与关心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人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

”孩子的教育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生的起步教育,高度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方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知识狂轰乱炸的21世纪,信息飞速发展,加之学生的好奇心和认识的不确定性,游戏厅、网吧等成了绝大部分学生的至爱,有些家长给学生购买手机,为学生上网玩游戏提供了方便,扭曲了学生的教育,隔代教育的矛盾及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们的教育顾虑,严重削弱家庭教育的深度,助长了学校教育的困惑与挑战。

政府有关部门应严格制定有关网络信息和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的管理机制,并协同社会各界强化监督和管理,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及接受教育的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探索农村家校共育的途径和方法,最大限度的落实家庭与学校的协同合作教育。

人生成长务必经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教育主阵地。

从成长历程来看,良好的家庭教育定会为学校教育减轻负担,定会接受社会优良现象的潜移默化影响,探索农村家校共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农村家校共育的教育途径构想

所为教育途径,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完成规定的教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渠道。

本课题研究中,通过调查、座谈和个案分析发现:

建立在信任和情感基础上,开发利用农村中学现有教育资源,落实家庭和学校协同合作教育的实践活动是农村中学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家长会短期培训、双休日家访实践活动、留守儿童的特别管理等活动。

信任滋生情感,情感强化信任,情感与信任相辅相成。

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子女、教师与家长相互带着情感而信任,有效落实教育本质内涵。

信任而不失控,情感要真。

爱而不溺,言而不虚,行而动情。

如何把握其尺度,以借用道德经启迪于家校共育的途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即“道生一,一是无极;

一生二,二是阴阳;

二生三,三是阴阳配合;

三生万物,万物是万事万物。

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

所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

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

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

强暴的人死无其所。

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告诉我们:

规律产生(效法)于事物自身的发展趋势(需求)。

不要主观的态度去看待,因为越在意越适得其反。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遵从道家的文化:

冷静而客观。

所以我们在落实家校共育的教育途径时,首先应建立一种适匀的状态。

(2)农村中学家校共育的教育方法构想

所谓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实现其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径。

本课题主要在于家庭和学校协同合作,共同落实中学生教育的基本策略。

调查分析中,通过问卷调查、家庭访问、个案分析等研究发现:

家庭走访、前途引领、以情触人、情感熏陶、信任挖掘、认识鼓励、意识唤醒、行动触及等方法能有效促进学生改变行为、端正态度、增强学习的动力。

①家庭走访法:

家庭走访法,即教师到学生家中登门家访的方法。

此法可以实地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家长对学生的希望和要求,更能增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与信任,以及家长与子女之间的理解与信任,但要注意的是充分挖掘学生的长处,少揭或不揭短板。

善意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不要让家长、学生认为教师家访就是告状,否则就失去了家庭走访的实际教育意义。

现在通讯飞速发展,家访已失去了它真正的教育意义,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电话通知家长;

家长偶尔关心学生,给老师打个电话问问情况等等,这种电话家访,对学生的了解仅是皮毛。

家庭走访不仅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状况,家长的希望和要求,从学生家庭生活、环境卫生、家庭家长学生的行动语言等细节,可以分析家庭教育状况、学生的行为习惯等,探寻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

 

②前途引领法:

前途引领法,即引领学生自我规划自己的前途目标,促进其生活学习行为。

现在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前途一片空白,笔者随意问了近十来个学生,“你毕业后怎么打算?

”所有的学生都回答的是“不晓得。

”现在的家庭教育都是要求子女如何如何的努力,如何如何的争气,但子女究竟怎样努力、怎样争气,一片茫然;

学校教师也是要求学生努力学习,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但学生怎样努力学习、怎样遵守纪律,也没有明确的指导,所以家长或教师在教育子女或学生时,不免针对其现状,帮助分析其优势,找出不足,选定其奋斗目标,明确告诉他,如何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围绕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懈奋斗,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③以情触人法:

以情触人法,即以情感触及对方的心灵,让其接受相应道理感悟,实现教育策略的方法。

此法对家长、对学生以及家长对学生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悟作用。

在当今社会,学生家庭经历十分复杂,孤儿、单亲、留守儿童、父母离异等等,不免导致对家长、对学生心灵的偏差,加之社会生活的压力、人际关系,尤其是农村家长认为的诸多不公不平现象,更容易引发相应矛盾,造成教育的负面影响。

无论怎样,任何人都应该相信情感是抚平心灵创伤的良药。

④情感熏陶法:

情感熏陶法,即用感情熏陶学生心灵,打开学生交流话匣,谈出内心话,落实对其的教育。

人本身就是情感丰富的高级动物,情感左右人的言行举止。

学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情感十分脆弱。

学生与学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师生之间、社会及朋友之间,教师、家长在教育学生(子女)时,应该兼顾学生身心感受,现身于人生之不易,做情感熏陶,让其感悟到父母的不易、老师的不易,以及社会生活和人生的不易,打开交流的话匣,谈出自己的内心话。

⑤信任挖掘法:

信任挖掘法,即挖掘学生对帮助人的信任感,打开心结,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初中生个性本就处于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状态,遇到什么事,总不愿意向家长、老师陈述,更多采取自己处理,同时也不愿意找到自己的不足或错误,家长、老师有时也深感无助。

这都是学生心中信任感的缺失而产生顾虑,担心暴露后会遭到惩罚,表现出搪塞或是干脆不做声,教师或家长面对这种情况。

先弄清楚学生的心理,从学生心灵感受出发,挖掘学生的信任感,能够消除学生的心结,敞开心扉,述说事情的前因后果,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⑥认识鼓励法:

认识鼓励法,即是首先肯定学生的认识和观点,逐步规范其不当之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规划自我,矫正行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会:

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当首先说出别人的不足后,无论你如何去肯定别人的优点,如何去恭维别人、表扬别人,都会无法挽回交流中的损失;

如果首先肯定别人的认识和观点,恭维、表扬别人,再谈出自己的观点或意见,与对方交流看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方法用在教育学生方面是十分凑效的。

⑦意识唤醒法:

意识唤醒法,即人类自我觉醒的认识和素养。

其包括自我意识、道德意识、学习意识、成长意识等等。

初中学生本来的自我认识都不足,好奇之心、依赖之心、玩性都相当突出。

家长和老师从学生自身实际、家庭实际及社会生活的现状给予适当的引导,唤醒对自我的认识,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做的我怎么做、不该做的我又该怎么做,强化生存意识的培养,定能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促进其健康成长。

3.创新农村教育激励机制,深化农村教育改革。

农村无论是地理条件,还是经济条件,以及环境条件、文化氛围、生活习惯、学生基础、家长素质等等,都是不可与城市一概而论的,教育的城乡统筹和均衡发展,是要有前提条件的。

虽然硬件设施和外部环境是一所学校的外在形象,但教育发展的实质并非硬件设施和外部环境,学校的办学特色、文化氛围和创新思维才是学校立足之本,所以,农村中学务必创新教育激励机制,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方能促进教育的城乡统筹和均衡发展。

(1)精心研制学校规划,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规划是学校发展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无论是短期的、中期的,还是长期的,都能确保学校发展的目标和航向,也才能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学校的发展不可“单打鼓,自划船。

”务必遵循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本质。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发展,尤其是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密切相连,促进人的健康成长。

把握时代特点、农村地理及经济条件和学校文化氛围,定能创造出自己学校的特色。

(2)城市与农村的合理比较,探索农村中学家校共育之路

城市家庭教育与农村家庭教育有着极大的差别,城市家庭中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城市文化氛围和家长的重视程度和重视方法远超农村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可利用教育资源和家庭辅导教育是农村家庭无可比拟的。

还有农村家庭教育中,大量的父母不在子女身边,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们文化水平更低和观念上的陈旧,家庭教育就更逊色于城市家庭教育。

所以,农村家校共育务必落实家庭走访、家长培训、留守儿童管理等突出家庭教育问题,积极探索教育方式方法,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3)创新家校共育教育激励机制,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成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激励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农村中学学生虽享受义务教育书杂费减免、住读生生活补助、营养改善等惠民政策,普通高中也有部分学费减免和困难补助等,家长教育负担有所减轻,利益驱使因素较强,真正的教育获益令人堪忧,比如住读生生活补助,本来只有住读生才能享受,有学生由住读生变成走读生后,其生活补助取消了,还质问老师凭什么取消了(况且不是所有的住读生都能享受),学生违纪了,班主任通知家长,家长反倒说:

“你们老师也闲穷爱富。

”教师享受了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教师补贴,但比起城市教师隐性收入还是微不足道的,尤其是城市生源优势和教师地位优势带来的精神享受,那是农村教师所不及的。

学校教育本身就带有顾虑,何谈家庭教育的关注与引导。

所以建立农村家校共育教育激励机制,迫在眉睫。

①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结合学校整体规划,梳理学校核心部门,完善相应规章制度,保障职能部门规范行为,合理办事,为学校教师树立标杆,增强团队意识和荣誉感。

②完善教师发展激励机制,激发教师自觉学习。

教师发展激励机制,应突出教师成长获得利益的心理和动机培养,体现创新和成效,让教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觉探索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③探索家校共育的协作激励机制,切实保障家校共育获得成效。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已颁布《重庆市中小学家校共育促进条例》,从家庭实施、学校指导、社会参与、保障激励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规定了家校共育协作机制,但关键在于如何落实、如何监督、如何评价、谁评价及效果的考核与运用如何呈现。

这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探索,学校教师自觉主动乐于指导,家庭家长和学生热情快乐接受,才能切实保障家校共育获得成效。

总之,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主阵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知识的狂轰乱炸和信息的迅速发展,时刻搅合着教育的三大阵地,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深刻为难着学校教育,易于接受社会教育的潜移默化影响。

强化家庭教育,提升学校教育,优化社会教育,是当下教育改革务必思考的核心工作,积极探索家校共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但愿本课题研究,能够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