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三》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946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三》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三》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三》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三》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三》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三》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三》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三)》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设计图案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欣赏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设计图案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理解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创作图案。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展示一些美丽的图案。

看了这几幅图,从中你发现了哪些学过的图形?

同时你有什么感受?

它们像什么?

二、想一想,涂一涂

1.作品欣赏,小组讨论每幅作品都用了什么图形。

风车:

看看由哪种图形组成,用了几个这样的图形。

兔子:

看看用了哪几种图形,这几种图形是怎样组合的。

金鱼:

看看用了哪几种图形,这几种图形是怎样组合的。

万花筒:

看看用了哪几种图形,这几种图形是怎样组合的。

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图形来编织美丽的图案。

2.这几个图形在和大家玩捉迷藏游戏呢,你能从下面这些图中找出它们吗?

(课本第43页“练一练”第1题)

出示第一幅图。

请你按要求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并涂上颜色,看谁找得快,涂得漂亮。

涂完后在小组内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

出示第二幅图。

认识六边形:

六边形的特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

在图形中找出六边形,并涂上颜色。

展示学生作品。

3.出示第三、四幅图。

放手让学生用认识六边形的方法自主认识梯形和菱形。

学生交流,全班归纳。

4.我们今天学习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找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

三、自主创作。

1.在点子图上利用所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个图案,互相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并比一比谁设计的图案最漂亮?

(完成课本第43页“练一练”第2题)

2.摆一摆。

用三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摆两个△,最少用几根小棒?

摆三个呢?

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

小组合作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材简析]:

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

“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

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谈话:

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

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

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

(3)提问:

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①按照“0”、“·”、“8”、“0”的`次序按键。

②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4)尝试计算。

(5)集体校对。

提问:

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的想法可能有:

①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

②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

③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

④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

2、完成“试一试”

(1)提问:

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

(2)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3)小结:

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

[设计意图: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为确保计算的快捷和正确,核对和验算很重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获得准确灵活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有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

(2)交流计算的注意点。

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

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练习九第6题

(1)提问:

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

(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

(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

3、练习九第8题

(1)理解题意。

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

(2)思考:

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再指名回答。

在交流中明确:

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5元减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

让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它的余额?

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

(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

(5)拓展延伸。

谈话:

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帐本。

设想一下,如果要你来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设计这张统计表?

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记好经济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

[设计意图:

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开支情况,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并且联系生活用数学,让学生学记经济帐,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练习九第9题

(1)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

(2)汇报结果。

前三题的答案依次是1·89、2·889、3·8889。

(3)提问:

观察一下,这三题的答案有什么规律?

学生的想法可能有:

①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

每个数的末尾都是9。

②小数中间“8”的个数和个位上的数一样。

(4)根据这些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一些计算中的规律,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结论的意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是一门有规律的科学,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用计算器计算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7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