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庄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9542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庄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文学史《庄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文学史《庄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文学史《庄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文学史《庄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庄子》.doc

《中国文学史《庄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庄子》.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文学史《庄子》.doc

庄子寓言对后世思想的影响

《庄子》是先秦散文中最有文学价值的,是我国古代典集中的瑰宝,留给我们这些后人无尽的景仰。

而这本书的作者庄子更是一个让人心生敬仰的人,他赋予《庄子》寓言的哲学思想也带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大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所以,我在这儿就简单聊聊庄子语言对后世思想的想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以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

而“寓言”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寓言》里,《文心雕龙》中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那么,我也可以说“不见庄子,岂见寓言”。

臧克家曾说“寓言成为一种艺术,是从庄子开始的”,由此可见庄子寓言水平之高,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那它所起的影响也是其它寓言难以企及的!

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庄子·秋水》篇中写道:

“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意思是说得到什么并不欣然自喜,失掉什么并不忧愁烦恼,这是因为知道得与失没有定准的道理。

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是这个道理,得失只是一念之间,佛云“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这些东西只是一念之间,关键在于心,这就要锻炼我们的心智,考验它是否坚定,是否能承受得住外来的诱惑。

达·芬奇的荣辱观是重德轻财的,他说:

“美德的荣誉比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

“历来的士大夫阶层文化人,有些精神追求的人,往往在融入问题上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或士或隐,无所用心,如孔子所说: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能上能下,宠辱不计,只要顺势、顺心、顺意即可。

”①即使是那些有才有德的人,也很难正视自己的内心,真正做到“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而早在几千年前的庄子,却将这份随意,这份潇洒融入骨血之中,成为他的一个代表。

他在文中将他所悟所想告知世人,借以警醒世人,只可惜,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很多,但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恐怕那时庄子的那颗坚定、淡然的心也感到苦涩了吧!

而现在“商业社会,要真正做到完全脱离物质而一味追求人格高尚纯洁确实很难。

但要有了人格追求,起码可以活得轻松潇洒些,不为物所得,更不会为一次晋级、一次调房,一次涨薪而闹得不可开交,即使不争不闹心中也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也不会为功名利禄而趋炎附势,投其多好,出卖灵魂,丢失人格。

”②

就像姜诚所说要真正做到完全脱离物质而一味追求人格高尚纯洁的确是不可能的,但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不用追求人格高尚纯洁了,追求不了人格高尚纯洁了。

现实生活中,每个都曾不计得失地帮助过别人,都曾在“利”与“义”的抉择中选择了“义”,保住了人格。

孟子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在我看来,这“物质”与“精神追求”就是那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之物,它比鱼与熊掌更难抉择。

所以,庄子的“得而不喜失

而不忧”至今做到的屈指可数。

三毛也曾说过:

“得知我幸失之我命”,我们只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也许做不到前人的“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的宠辱不惊,但至少我们可以守住自己的心,让它更坚定。

不管做到与否,但庄子的“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的思想影响了我们,让我们沉思、感悟。

志存高远,审时度势

诸葛亮说过:

“志当存高远”,曹操说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王勃说过: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李清照说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冯梦龙说过: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自古以来,都在强调我们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来作为我们的人生目标指明我们今后的方向。

《庄子·逍遥游》写到: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大鹏要从北海飞到南海,期间所花费的时间和汗水是不可估计的,即使是对于这么一只背不知其几千里,翼若垂天之云的巨鸟来说也是一个大工程。

故庄子将鹏比成志向远大的超脱者,将蜩与学鸠比成眼界狭小的世俗者。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他指出眼界狭小的世俗者与志向远大的超脱者所处的环境不同,世俗者无法理解超脱者远大的理想,无法想象在他们那个小空间之外广阔的天地。

其实不管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鹏还是“决起而飞,抢榆枋”的蜩与学鸠,它们都尽了它们的力达到他们所能达到的目标,都付出了努力,都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过,只要尽了力那就可以无悔了。

“庄子生活在一个遥远的时代里,今人生活在一个世俗的社会中,但人们想上进取之心却一直没有改变,你也许能如大鹏般展翅九万里,事业一帆风顺,你也许只能像小雀飞行在低矮的树林之中,但‘全力以赴’,这正是我们人生所必须秉持的原则”。

③我们需要远大的理想来为我们的今后的人生指明方向,但是我们也要量力而行。

我们不仅要志存高远更要学会审时度势,懂得借势,就像大鹏鸟一般。

陈子安说过“我们发现,它是一只学过哲学的鸟,因为它知道事物是螺旋事发前进的,正像许多年前常被人应用的那句名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所以大鹏鸟“就像转弯弯的羊角尖一样地旋转而上,还得加上耸肩摇臀的扭曲推送上升法——类似爬虫类的前进方式,这种扭曲,便叫做‘扶摇’。

以羊角尖状夹着尾巴耸肩摇臀的这种爬行行为,便叫做‘扶摇羊角’。

虽然‘动作优美姿势难看’,但这头大鹏还是成功地爬到最高层,借着风势,万里远翔。

”⑤大鹏鸟之所以能成功不外乎两点:

一是借势,二是待机。

再借势之前,要学会待机,待机不是消极地等待时机,而是为时机的到来做好准备,一旦时机出现就要毫不犹豫地抓住。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说的就是这道理,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所以每一人都要做还准备,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让机会从身边溜走。

不责求人,自得其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的犯些错,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

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

知错不改只会导致人一次有一次的犯错而且越来越严重,直到将自己一步步推向悬崖然后坠落,那是真的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明知毛泽东的作战策略是正确的,但碍于王明博古左倾冒险主义占上风,不得不坚持错误的作战方针,结果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进行万里长征。

士季曾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真正做到的人并不多,但也不乏有人做到过,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不就是这样吗?

廉颇对蔺相如升职太快极不服气,就对他人说要给蔺相如好看,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没有与他计较,廉颇知道后,变负荆请罪。

故事简单易懂,其中蕴涵的道理,大家也都明白,还是那句话,真正做到的人却不多。

其实,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坦诚地面对自己觉得错误,然后再拿出勇气来解决它,更正它,那么这样不仅会弥补错误所带来的损失,也会给其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从而,让人能原谅你所犯的错误,为学习、事业、甚至是生活带来新的转变。

一个人既然能面对自己的错误,那就说明他是个极具勇气的人,一个有勇气的人不管做什么事,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他都会勇往直前,即使失败他也会重头来过,吸取教训,继续向前,那么终有一天他会成功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尤其是当人精神不佳的时候,最容易犯错,犯错不是主要的,关键是对待错误的态度。

如果你犯了错,千万不要试图狡辩,因为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现实,一再地解释只会让人认为你是给个胆小懦弱,不敢承担责任的人,留了这么一个印象给别人,那么以后不管做什么事儿,都无法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这对今后的人生是极为不利的。

经常有人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面子问题经常人与成功失之交臂,让人抱憾终生。

其实面子与认错并不矛盾,当你勇于面对你的错误,承认错误,换回来的绝不是嘲笑与讥讽,相反会赢得刮目相看与尊重。

孔夫子曾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我们要时常地审视自己,要做到对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说力求做到完美无缺,但也要让自己无怨无悔,这样,在晚年时就不会对往事充满遗憾。

与人为善,留人余地

《庄子·秋水》:

“物之生也,若骤则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

”其意思是:

万物的生长,犹如快马拉车奔腾驰骤一般,没有一个动作不再变化,没有一个时间不再移动。

由此可见,万物自有其定律,我们应该依照规律办事,不可逆天而行,更不能违背人理伦常。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至纯至善的,然而随着周围环境的影响,心灵不再至善至美,就像一张白纸不断地被涂上黑点一般,那么即使是再昂贵再纯白无暇的纸张也终有一天变得肮脏丑陋,然后直至无人问津。

所以我们就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但仅仅只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改正自身错误只能让白纸上的黑点不再增加而以,它依然不美观。

不过,我们可以让人忽略黑点,只记得纯白之处,这样一来就可以让纯白的地方更加纯白无暇,与人为善就是这么一个好办法。

自古以来,王朝更替都是充满血腥的,但每一任新的统治者对前朝的王室都会采取“继绝存亡”的政策,这样的做法就是与人为善。

然而到了曹操,他却彻底废除了这个政策,曹操不允许前朝统治者留下自己的血脉,以防他们东山再起。

这么一个不留余地的做法让曹操即使再有才能也值得到后人一个“枭雄”的评价,而非“英雄”。

由此得知,我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要与人为善,凡事不要做得太绝,给他人留下余地,这余地不仅是留给他人的,也是留给自己的。

有这么一寓言故事:

有一天,狼发现山脚下有个山洞,各种动物由此通过。

狼非常高兴,它想,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各种猎物了。

于是,它堵上了山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前来送死。

第一天,来了一只羊。

狼扑上去,羊拼命地逃跑。

突然,羊找到一个可以逃生的小偏洞,从小从小洞仓皇逃走了。

狼气急败坏地堵上了这个小偏洞,心想,再也不会功败垂成了吧?

第二天,来了一只兔子。

狼奋力追捕,结果,兔子从洞侧面更小的一个洞口逃生了。

于是,狼把类似大小的洞全堵住了,狼心想,这下万无一失了吧,别说羊、兔子,连鸡鸭等小动物也跑不了了。

第三天,来了一只松鼠。

狼飞奔过去,松鼠被追得上蹿下跳,最后,松鼠从洞顶的一个通道逃走了。

狼非常生气,于是,它把堵塞了山的里的所有窟窿,把山洞堵得严严实实。

狼对自己的措施十分满意。

第四天,来了一只老虎。

狼吓坏了,拔腿就跑,老虎穷追不舍。

狼在山洞里跑来跑去,由于没有出口,无法逃脱。

最终葬身虎腹。

不同的人从这个寓言悟出不同的道理,而我从里面明白了做人要留有余地,否则,不利的是自己。

凡事做得太绝的话,自己也没有转圜的余地,那么这一件事也很难成功,也会留给他人一个不好的印象,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戒贪戒欲,取财有道

姜诚说过,“富贵荣华,是人人都希望获得的,但无论什么事都不能过分。

月盈则亏,财富聚集的过多也同样会给自己带来损害。

一方面是自己因财富极多,骄横不可一世,恃财欺人;另一方面也会引起他人的嫉妒,或是坏人觊觎,产生了劫富的心。

中国人颇有点不换财多而患财不均的思想。

”细细一想,的确是如此。

现代人常说: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钱的确是一个好东西,但也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否则钱就会给我们带来的无尽的灾难,这要求我们戒贪戒欲。

古人常说:

“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⑥“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⑦“惟士之廉,犹女之洁,一朝点污,终身玷缺。

”⑧“宁为独立鹤,毋为两端鼠。

”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⑩贪欲是无止境的,犹如罂粟花一般,让人欲罢不能,虽明白它是有害的,但依然沉浸其中,不肯自拔。

也正因为这,自古以来贪官污吏从未被制止过,就像春秋有羊舌鲋,秦有赵高,汉有田蚡,唐有杨国忠,宋有贾似道,明有魏忠贤,而清有和珅,现代也有刘青山、张子善之辈。

他们并非真的缺钱,只是迷恋贪欲所带来的快感,喜欢沉浸在贪欲中的刺激。

许多贪官并不是一上任就想着搜刮民脂民膏的,他们都是满怀一腔热血,准备报效祖国,做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只可惜官场里灯红酒绿,在其中浮沉几年,就再也无法不被那奢靡的生活所吸引,一旦尝试,那贪欲就一点点腐蚀着原本那颗正直清明的心,然后贪欲越来越重,越来越不受控制,于是贪得越来越多,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终于,戴上了手铐在监狱里度过余生,然后感慨“我不想这样的,只是……”只是什么,只是忍受不了贪欲的诱惑,但为时已晚,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

因此,我们就得戒贪戒欲,不被欲望所掌控,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就不会感到遗憾。

正如前文所说: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我们的生活是缺少不了钱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择手段的去取得钱财。

古人云: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要用正当的合法的途径去获得钱财,这样的钱财我们才用的安心,花的放心。

《庄子》寓言中所包含的哲理并不止我所说的这几点,我所说的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寓言中教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在这花花世界里保持一颗宠辱不惊的心,如何不被外物所影响,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对待学习,如何……它对我们的影响原本不止这些,《庄子》寓言值得我们用尽一生去阅读去琢磨、去思索、去领悟,而《庄子》这本书就更值得我们去研读了。

它带给我们思想上的冲击和震撼,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一次革命。

也许现实中读过《庄子》的人并不多,但听说过《庄子》寓言的却不在少数,我相信寓言中的道理终有一天会像水滴石穿一般融进每一个人的心中,改变每一个人的思想,成为志存高远,与人为善的人,然后社会变得和谐美好。

注释:

①姜诚《那一个庄子》2007年7月出版中国华侨出版社第3页

②姜诚《那一个庄子》2007年7月出版中国华侨出版社第3页

③姜诚《那一个庄子》2007年7月出版中国华侨出版社第17页

④陈子安《庄子十八品》2008年1月出版浙江人民出版社第3页

⑤陈子安《庄子十八品》2008年1月出版浙江人民出版社第3页

⑥明朝宋楞《古今药石卷下》

⑦元朝佚名《冤家债主》

⑧明朝徐榜《宦游日记》

⑨明朝陈继儒《读书镜》卷二

⑩《孟子·滕文公下》

参考文献:

陈子安《庄子十八品》2008年1月浙江人民出版社

姜诚《那一个庄子》2007年7月中国华侨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