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0001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络与文学

蒋德均

近年来,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新技术,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也为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的创作与传播、阅读与批评注入了新希望与愿景。

那么,网络究竟能否让日益边缘化的文学艺术重现昔日的辉煌与荣光呢?

当前,尽管互联网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对人们的生活与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自然也影响并改变着作家的书写与思维方式和读者的阅读心理与欣赏习惯。

因此,作家必须与时俱进,了解、学习并掌握互联网技术,自觉运用电子媒介,改变书写方式和固有思维习惯。

正如评论家吴思敬指出:

“诗歌传播新媒体的出现,是诗歌传播史上的一次深刻变革,它在改变了诗歌创作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诗人书写与思维的方式,并直接与间接地改变着当代诗歌的形态。

然而,互联网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尽管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标志性事件,但它只是也只能改变文学艺术的创作、传播、保存、阅读的形态,却无法改变文学艺术本身的内在审美属性。

无论纸质媒介也好,电子媒介也罢,还是多媒体技术也好,它们都只是文学艺术存在的一种形式或方式、一种媒介或载体、一个平台或途径,文学艺术的本质属性依然是创新与唯美。

就像评论家吴骏晨所说的:

“诗歌的本质,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是人对自身以及环境的思考,是向人性深处挖掘的结果。

网络,只是一个载体,它和其他的出版媒介没有什么不同,其作用是使得诗歌作品多了一条通往读者的渠道。

”我也同意诗人黄梵所说的:

“我不认为网络可以改变诗歌,网络的便捷并不等于诗歌的便捷,只要是用语言写诗,网络便不可能侵蚀诗歌的界限。

伟大的诗艺、诗歌精神,不会因媒介不同有所改变。

当然,网络等多媒体技术为文学艺术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机会,可以也能够极大地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为文学艺术催生新的美学因子和艺术元素。

网络作为虚拟空间,为作者的写作、发表、修改、保存等都提供了空前未有的方便和及时,也为作品的阅读、批评、存储等提供了空前的方便和时速,尤其是超链接技术的运用使文学的阅读视野空间迅速扩大和极度方便。

同时,网络写作可以根据写作者写作意愿和美学追求,自由地加入音乐、绘画、游戏、动漫等其他艺术元素,使文学艺术获得了全新的活力与生机。

然而,它的隐蔽性、便捷性、自由性也使其写作群体素质良莠不齐,作品质量参差不一,甚至出现由写作软件生成的大量口水诗歌、随机散文等垃圾文本,广遭人们诟病。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和电子时代的到来,人类所能企及的物质空间极大地扩展,可触及的文化与技术领域不断拓宽,文学艺术的传媒和传播方式也同时得到革命性的丰富和发展。

但是我们始终认为文学艺术的价值绝不以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的不同或先进与否论高下,文学艺术存在的意义仍要取决于它对人的智能的开启、精神世界的涵养以及对现实存在审视和终极指向的关怀与思考。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03月11日第07版)

1.下面对文中有关“互联网”的解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互联网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也为文学艺术的创作与传播、阅读与批评注入了新希望与愿景。

B.互联网的出现影响并改变着作家的书写与思维方式和读者的阅读心理与欣赏习惯,它能让日益边缘化的文学艺术重现昔日的辉煌与荣光。

C.互联网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对人们的生活与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

D.互联网促使作家必须与时俱进,了解、学习并掌握新技术,自觉运用电子媒介,改变书写方式和固有思维习惯。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评论家吴思敬认为,当代诗歌的形态因受互联网技术影响而变化,传播新媒体使诗歌传播发生了一次深刻变革,改变了诗歌创作方式,改变着诗人书写与思维的方式。

B.互联网虽然无法改变文学艺术的本质属性,但能改变文学艺术的形态,让文学艺术的创作、传播、保存、阅读方式多种多样,如纸质的,电子的,多媒体的等等。

C.伟大的诗艺、诗歌精神,不会因媒介不同有所改变。

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网络便不可能侵蚀诗歌的界限,网络使诗歌作品只是多了一条通往读者的渠道。

D.网络写作的隐蔽性、便捷性、自由性使写作群体素质良莠不齐,作品质量参差不一,甚至有人还写出了大量口水诗歌、随机散文等垃圾文本。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互联网为作者的写作、发表、修改、保存等都提供了空前未有的方便和及时,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写博客、发微博、对话聊天等。

B.文学艺术之所以能获得全新的活力与生机,是因为网络为文学艺术催生了新的美学因子和艺术元素,写作者可以根据自己意愿和美学追求加入音乐、绘画、动漫等其他艺术元素。

C.人类所能企及的物质空间极大地扩展,可触及的文化与技术领域不断拓宽,文学艺术的传媒和传播方式也同时得到革命性的丰富和发展,现代工业文明和电子时代由此到来了。

D.因为对人的智能的开启、精神世界的涵养以及对现实存在审视和终极指向的关怀与思考决定着文学艺术存在的意义,所以文学艺术的价值的高下不能从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层面来判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

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

“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

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萧何曰: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高祖竟酒,后。

吕公曰: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

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吕公曰:

“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卒与刘季。

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

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

老父相吕后曰:

“夫人天下贵人。

”令相两子,见孝惠,曰:

“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

”相鲁元,亦皆贵。

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高祖问,曰:

“未远。

”乃追及,问老父。

老父曰:

“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

”高祖乃谢曰:

“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高祖常徭咸阳,纵观    纵:

听任

B.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易:

交换

C.吕后因哺之哺:

给人吃

D.诚如父言,不敢忘德诚:

果真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季雄心勃勃的一组是(3分)(  )

①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②大丈夫当如此也

③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④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⑤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

⑥高祖乃谢曰:

“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A.②④⑥       B.②⑤⑥

C.①④⑤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高祖本纪》中对刘季的出身和相貌的记述颇具传奇色彩。

刘季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

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从事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普通事务。

B.高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吕公到县令家避难,大小官吏都筹备贺礼前往祝贺贵客到来,高祖亦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携万钱前往,令吕公等人大为吃惊。

C.吕公擅长给人相面,一见到高祖,便认定高祖有显贵之相,对其敬重有加,虽然吕夫人强烈反对吕公擅定女儿的终身大事,但是吕公最终仍执意将女儿嫁给了刘季。

D.高祖为亭长的时候,就有显贵的预兆。

一老者看见吕后与儿女在田中耕作,告诉刘季的妻子将来会因为自己的儿子而显贵,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孝惠皇帝。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5分)

(2)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除夕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

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

此时,诗人正寄寓石头驿,正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

支离:

流离多病。

8.“寒灯独可亲”表现了怎样的处境和心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9.颈联中的上句既然写了“悲”,而下句为何又写“笑”?

请简要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2)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3)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小说,完成

(1)~(4)题。

米龙老爹

莫泊桑

喜笑颜开的生活在火雨下面出现了,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蔚蓝的天色一直和地平线相接。

男人,年约四十的强健汉子,端详他房屋边的一枝没有结实的葡萄藤,它曲折得像一条蛇,在屋檐下面沿着墙伸展。

他说:

“老爹这枝葡萄,今年发芽的时候并不迟,也许可以结果子了。

那枝葡萄,正种在老爹从前被人枪杀的地方。

那是1870年的事。

普军的参谋处驻扎在这个田庄上。

庄主米龙老爹,竭力款待他们,安置他们。

一个月以来,每天夜晚,普兵总有好些骑兵失踪。

这类的暗杀举动,仿佛是同样的人干的,然而普兵没有法子破案。

但是某一天早上,他们瞧见了米龙老爹躺在自己的马房里,脸上有一道刀伤。

两个刺穿了肚子的普国骑兵被寻着了。

其中一个,手里还握着他那把血迹模糊的马刀。

可见他曾经格斗过。

那老头子被人带过来了。

团长用法国话发言了:

“米龙老爹,您知道今天早上在伽尔卫尔附近寻着的那两个骑兵是谁杀的吗?

”那老翁干脆地答道:

“是我。

”团长吃了一惊。

缄默了一会,双眼盯着这个被逮捕的人了。

米龙老爹用他那种乡下人发呆的神气安闲自在地待着,双眼如同向他那个教区的神父说话似的低着没有抬起来。

这老翁的一家人:

儿子约翰、儿媳妇和两个孙子,都惊惶失措地立在他后面十步内外的地方。

团长接着又说:

“您可也知道这一月以来,每天早上,我们部队里那些被人在田里寻着的侦察兵是被谁杀的吗?

老翁用同样的乡愚式的安闲自在态度回答:

“是我。

“您是怎样动手干的,告诉我吧。

“我现在哪儿还知道?

我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团长接着说:

“我通知您,您非全盘告诉我们不可。

您很可以立刻就打定主意。

您从前怎样开始的呢?

那汉子向着他那些立在后面注意的家属不放心地瞧了一眼,又迟疑了一会儿,后来突然打定了主意:

“我记得那是某一天夜晚,您和您的弟兄们,用过我250多个金法郎的草料和一条牛两只羊。

我当时想到他们就是接连再来拿我一百个,我一样要向他们讨回来。

并且那时候我心上还有别样的盘算,等会儿我再对您说。

我望见了你们有一个骑兵坐在壕沟边抽烟斗。

我取下了我的镰刀,跪着脚从后面掩过去。

蓦地一下,只有一下,我就如同割下一把小麦似的割下了他的脑袋。

我那时就有了我的打算。

我剥下了他全身的服装。

那老翁不做声了,那些感到惊惶的军官面面相觑了。

后来讯问又开始了,下文就是他们所得的口供:

那汉子干了这次谋杀敌兵的勾当,心里就存着这个观念:

“杀些普鲁士人吧!

普军听凭他随意出入,因为他对于战胜者的退让是用很多的服从和殷勤态度表示的,他学会了几句必要的德国话。

他穿上了那个死兵的服装,躲在矮树丛里。

骑兵走过来了。

等到相隔不过十来步,米龙老爹就横在大路上像受了伤似地爬着走,一面用德国话喊着:

“救命呀!

”骑兵勒住了马,明白那是一个失了坐骑的德国兵,以为他受了伤,刚刚俯着身躯去看这个素不认识的人,肚皮却吃了米龙老爹的马刀。

但是,被审的前一天,那两个被他袭击的人,其中有一个在老翁的脸上割了一刀。

口供完了之后,他突然抬起头自负地瞧着那些普鲁士军官。

“账算清了,我一共杀了16个,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我从前打过仗。

从前也就是你们杀了我的爹,你们又杀了我的小儿子。

从前你们欠了我的账,现在我讨清楚了。

我们现在是收支两讫。

老翁挺起了关节不良的脊梁,并且用一种谦逊的英雄姿态在胸前叉起了两只胳膊。

团长站起来走到米龙老爹身边,低声向他说:

“也许有个法子救您性命,就是要……”

但是那老翁绝不听,向着战胜的军官竖直了两只眼睛,这时候,一阵微风揽动了他头颅上的那些稀少的头发,他终于鼓起了他的胸膛,向那普鲁士人劈面唾了一些唾沫。

团长呆了,扬起一只手,而那汉子又向他脸上唾了第二次。

不到一分钟,那个始终安闲自在的老翁被人推到了墙边,那时候他才向着他的长子约翰、他的儿媳妇和他的两个孙子微笑了一阵,立刻被枪决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位叫米龙的老翁在德国进攻法国时,冒着巨大的风险,背着敌人在夜里勇杀德国巡逻兵的故事。

B.“别样的盘算”是指米龙老爹在敌军驻扎到他的家乡时就盘算好了的要杀死十六个敌军为自己的父亲及小儿子报仇这件事。

C.这篇小说从生者的回忆转入正题,先提出普军官兵屡遭夜袭的奇案,后回叙米龙老爹的英雄事迹,把—个简短的故事写得回环多姿。

D.米龙老爹两次向敌团长吐唾沫及审问时“挺起关节不良的脊梁,并且用一种谦逊的英雄姿态在胸前叉起了两只胳膊”的细节描写,表现老爹视死如归的精神。

E.米龙老爹被捕后,竟然非常痛快地坦承了自己杀人的事实,这体现了米龙老爹作为一个农民所固有的质朴诚实、不会撒谎的本性。

(2)小说开头对丰收在望的景象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米龙老爹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4)本文的叙述人称有多次变化,请分析有哪些变化?

对此有人认为好,有人认为不好,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文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人  物

[罗马尼亚]扬·伯耶舒

有许多好奇的读者曾问我,我作品中的那些人物是怎么挖掘出来的,我从哪里搜集到了素材,获得了灵感。

我的回答简单而又干脆:

主要来源于生活。

我只要去大街上走几小时,衣袋中就会装入一个新的题材,这篇文章的人物马上就会出现了。

前几天,当我带着自己的小狗散步时,我在伊科阿纳公园中碰到了这个人物。

我的小狗名叫乔尼,是只鬈毛狗。

它很讨人爱,正因为如此,在我们占据的那张长椅上,很快就坐上了一位肤色略黑、服饰考究的中年妇女。

她先是逗我的小狗,而后又同我聊了起来。

我们闲谈中涉及的问题,总的来说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例如什么气候啊,土豆生长情况啊,足球比赛啊,动物啊。

她的用意在于突然地向我提出一个令人忐忑不安的问题:

我是否幸福。

“很难说清,”我红着脸说,像个害羞的少年,“我认为首先应该讨论一下。

”“那还用说,”她答道,“既然您对幸福有自己的见解,请您说来听听。

”“不行,”我回答说,“我并没有准备谈这个问题。

另外,我甚至连幸福的基本含义都弄不清,对此我还在继续思考。

一下子我对此人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我愿意同她聊下去,尽管我的小狗冻得直打寒战。

在这儿我是否能为我的小说找到个人物?

我心里暗自盘算,让我试试。

“您是否幸福呢?

”我以她刚才问我的问题反问她,当然是想激激她。

“先生,”她说,“我非常感谢您提出的问题。

每天傍晚我都到这个公园里来,我并不只是需要呼吸新鲜空气,因为新鲜空气打开窗户就能呼吸到。

我到公园里来是因为我迫切需要同人们接触,可是我不得不承认很少有人,男的或女的,有兴趣问我是否幸福。

我想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好吧,我可以坦率地告诉您,我不幸福。

在我的童年我曾有过幸福,那时父母视我为掌上明珠,我脸颊上印满了他们成百上千个吻,他们说我就是他们生活中的幸福。

可随即我就发现,他们爱我只是因为我是个健康的人。

当他们见我病了,就不再爱我了。

“什么病?

”我怯怯地问。

“噢,是一种很怪的病,几乎没人晓得这种病,我也不愿谈起它,尽管现在我已经痊愈了。

不过,我还是满足您的好奇心。

我得的这种病的表现就是不懂得什么叫隐喻,也就是说不能按隐喻的真正意思去做。

我只会照隐喻的表面意思去做。

给您解释一下。

“请您说下去。

”我惊奇地怔住了。

“比如,妈妈对我说:

‘你去套套你哥哥的话,看看他这头小驴都干了什么。

’我就试着去查找哥哥的心思,结果在家里搅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更不要提一天人家叫我去缠住某人,我竟把那人搞得心烦意乱了。

最后,我还能说什么呢?

我的病给父母找了许多麻烦。

于是他们就开始虐待我,骂我,惩罚我。

为此,我小时候就从家里逃了出来,在外边流浪了很多年。

我是那样的孤独,没有哪个人能理解我……”

她的自述颇带有书面语言的特点。

正当我对这个人的兴趣正浓,急切盼望听到下文时,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位警察,他很客气地对这个女人说:

“您跟我来一下。

我竭力抗议,但得到的只是严厉的劝告:

“您不要多管闲事!

”没办法,我只好夹起小狗回家了。

我向妻子十分愤慨地讲述了我的遭遇。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我”坚定认为,作家创作时产生的灵感,写故事所用的素材和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来源于生活。

这种认识为我在寻找人物时被偷做了铺垫。

B.“我”对那个中年妇女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的原因是,闲谈中涉及了十分广泛的问题。

她对“我”产生兴趣的原因是我的小狗。

C.“我”与中年妇女谈“幸福”各有目的:

“我”想找写作的素材,为自己的小说找到个人物;中年妇女要吸引我的注意力,以达到偷窃的目的。

D.警察听到那妇女的话后识出了她的破绽,认为她的言行不符合其身份,便把她带到了警察局。

E.作品的结尾颇有欧·亨利的味道,既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那个妇女含糊其辞地说起她的“病”,已为结局埋下了伏笔。

(2)小说为何多次提到“狗”?

请简要分析。

(6分)

(3)文中的“我”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写的是关于“偷窃”的故事,却不以“偷”为题,而以“人物”为题,你认为哪一个标题更合适?

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原定于3月22-23日在博览广场举行的2013春季汽车展示会,延期至3月23~24日举行,这一日之长让车迷颇为失望。

B.从对“德先生赛先生”的深情呼唤,到“华北之大放不下一张平静书桌”的抗战宣言;从“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到驰援芦山地震灾区的青春足迹,一代代青年用无所不为的奋斗,锻造着时代的精神气质。

C.全省对养殖场、活禽交易市场等重点场所进行了禽类H7亚型禽流感监测,同时对2918名禽类接触高危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均未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请大家不要谈虎色变。

D.故宫宫廷部研究馆员郭福祥介绍,因游客徒手击碎窗户玻璃而跌落受损的翊坤宫正殿展室临窗陈设的一座文物钟表将在修复后改头换面出现在游客面前。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省长强调用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切实转变发展观,下大力气,认真解决联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B.灯谜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汉语的魅力,我国许多地方至今还流行着猜灯谜、闹元宵。

C.因为外围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可能会明显放大,因此,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会更差。

D.近来,欧洲多个国家遭遇暴雪袭击,有些地区最低温度甚至达到了10年以来的最低点,这让人们对气候变暖的说法产生了怀疑。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现代汉语词典》说,国学就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

按照这个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且,还可以这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此类推,______________,“国学”是可以包罗万象的。

①凡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只要能够进入“学术文化”圈子的东西都可以叫做“国学”

②只要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就可以叫做“国学”

③只有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才叫“国学”

④中国非传统的学术文化和非中国的学术文化都不叫做“国学”

⑤医学、数学、天文学(星相学)、化学(炼丹术)都不排除在外

A.③①⑤②④B.②④③⑤①

C.③④②⑤①D.②⑤③④①

16.(2013·四川省南充市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请根据下面报道内容,在结尾处写出调查显示的结果,并针对上述情况拟写一条公益宣传语。

(6分)

《天津日报》记者张雯婧报道,据调查数据显示:

89.4%的小学生和77.9%的中学生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应该提倡。

对于学习用品没有用完或用坏就更换新的,从不这样的小学生占50.1%,中学生占35.1%。

对于一些新款的文具、玩具和其他时尚物品等,选择不购买的小学生占41.6%,中学生仅占33.5%。

答:

(1)调查结果显示:

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公益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7.阅读下面一段话,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三句,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5分)

生活中出现了那么多的东西使人眼花缭乱,让人眼红耳热,又令人无所适从。

当越来越多的新奇事物令我们无从选择时,我们为何不选择拒绝呢?

有拒绝才有追求:

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王府井,有一间修钢笔的铺面。

修钢笔的老人拥有这间铺面的产权,但生意惨淡,收入微薄。

有人劝他:

“你把铺面租出去,每月租金就有5000多元,自己省心省力,为什么非要自己经营呢?

”老人说:

“每月虽然少了一些收入,但这并不影响我的生活质量。

我这儿是全北京唯一专修钢笔的铺面,喜欢钢笔的北京人差不多都知道我。

我能为那么多的人服务,不比我一个月多挣几千元更重要吗?

我活了70多岁,知道我最需要啥。

我不仅是经营生意,也是在经营我自己。

老人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为恼火,说:

“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个贵人。

沛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

较之第一人称更能把故事说清楚,这样就把一个简短的故事写得回环多姿。

(3

物”为题,恰能很好地突出我在现实生活中的幼稚无知,进而深化了主题。

③从读者接受角度看,以“人物”为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