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0095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43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随堂练习新人教版

3.1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 分子的基本性质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下列事实分别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1)湿衣服晒一段时间就会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气球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滴水里的分子数约为1.67×1021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右图A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能振荡)。

(1)写出你认为可能出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某位同学将两瓶气体如图B所示放置,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与A相同的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1.下列微粒结构图示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B.空气中的氧气与纯净的氧气化学性质不同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变

D.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3.用“分子”或“原子”填空: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是由________构成的,如铁、汞、________等;有的物质是由________构成的,如氮气、水、________等。

(2)氧化汞__________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氧化汞________分解成汞________和氧________,汞________直接构成汞,每两个氧________构成一个氧________,无数个氧________构成氧气。

4.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保持不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生成的新粒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

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____(填“可再分”或“不可再分”),原子________(填“可再分”或“不可再分”)。

5.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本身或种类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 分子的基本性质

1.D

2.

(1)分子在不断运动(或其他合理叙述)

(2)分子间有间隔或间隙

(3)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3.

(1)两瓶气体的颜色趋向一致(或两瓶气体都变成红棕色等合理叙述) 两种气体物质的分子都能运动,均匀扩散到两瓶中(或其他合理叙述)

(2)氮气的密度比氢气的密度大得多,聚集在下方,运动(或扩散)得慢

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1.B 2.D

3.

(1)原子 铜(或其他金属物质或稀有气体或碳、硫、磷等物质名称) 分子 氧气(或二氧化碳等合理物质名称)

(2)分子 分子 原子 原子 原子 原子 分子 分子

4.水分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必须答全) 氢分子 氧分子 可再分 不可再分

5.不变 改变 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或其他合理叙述)

配套练习

九年级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电灯通电发光②煤制成焦炭③干冰升华④石油分馏⑤烧制瓷器⑥铁钉生锈⑦用氢氧化钙配制澄清石灰水⑧粮食酿酒(  )

A.①⑤⑥⑦B.②④⑤⑥C.②⑤⑥⑧D.①④⑥⑧

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过滤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滴管用毕即插回

D.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3.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B.元素符号是Ga

C.属于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4.下列图象分别与各选项中的说法相对应(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氧化物

B.

可能是金属

C.

一定是混合物

D.

包含组成元素相同的不同物质

5.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及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作为燃料

B.碳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为保护气

D.石灰石受热分解,可用于制备生石灰

6.中国科学院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高性能锂空气电池,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2Li+O2

Li2O2,已知锂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物锂是金属单质

B.该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

C.Li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7.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将纸质垃圾焚烧处理

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废旧电池集中回收处理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

8.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  )

A.低碳生活B.打印碳粉C.碳素墨水D.石墨碳棒

9.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B.肥皂水可以使硬水软化

C.电解水时在负极得到氢气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0.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B.铜的性能优良,是很纯的铁

C.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3O4

D.波尔多液不可以在铁制容器中配制

 

二、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物体中含量较多的前四种元素是氧、碳、氢、氮

B.氯化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固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

C.NaOH和NaCl两种固体溶于水都会使溶液温度升高

D.饱和石灰水露置一段时间表面形成一层白膜(若水没有减少),该溶液仍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12.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行期间,将验证货物运输和推进剂在轨补加,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推进剂可分固体和液体两大类,其中硝酸甲酯是一种液体推进剂,化学式为CH3NO3,下列关于硝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甲酯属于氧化物

B.硝酸甲酯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3:

14:

48

C.硝酸甲酯是由8个原子构成的

D.硝酸甲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13.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图1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图2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

C.图3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

D.图4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14.某有机物6.0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5.已知:

”“

”“

”分别代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用微观示意图表示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如图所示中共有3种化合物分子

D.该图所示变化过程中原子发生了变化

1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7.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实验现象及结果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

B.

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

将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投入到盛有足量同种稀硫酸的两个容器中

D.

煅烧石灰石

18.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

B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更快

水分子间有空隙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

水分子受热变成了氧分子和氢分子

D

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

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

A.A、B.B、C.C、D.D、

19.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可作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D.性质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易被腐蚀,铅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是因为其性质不活泼

20.用实验探究Al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若提供的试剂只有:

CuCl2溶液、AlCl3溶液、Al、Cu和稀盐酸.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B.CuCl2溶液是不可或缺的试剂

C.选用两种合适的试剂即可实现实验目的

D.AlCl3溶液中加入Cu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三、(共29分)

21.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的角度:

空气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的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

①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  (填名称).

②如图1(氧原子结构示意图)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填标号).

a.表示原子核,带8个单位正电荷

b.氧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有8个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

c.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O2﹣)

③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如图2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  (填序号).

(3)从变化的角度:

已知:

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的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

体积,其主要成分是  .

(4)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  (填标号)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22.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议题是碳排放及全球气候变暖.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

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二氧化碳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  .如果CO2被封存在含氢氧化钙的地下咸水层中,则可转化为固态碳酸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合成气”(H2和CO的混合气体).用“合成气”为原料生产甲醇(CH4O)时,按照“绿色化学”原则,应调节“合成气”中H2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  .

23.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方法提纯A;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填字母代号);

(4)t1℃时,将30gA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t2℃时(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不变的是  (填序号);

A溶剂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D.以上都不变

(5)t2℃时,把A、B物质各30g加到5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  g该溶质.

24.我国古代将炉甘石(主要成分:

ZnCO3)、赤铜矿(主要成分:

Cu2O)和木炭粉为原料制得了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外观似黄金),其生产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赤铜矿中铜元素的化合价  .

(2)黄铜的硬度比铜和锌都  (填“大”或“小”)

(3)加热时,发生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①ZnCO3

ZnO+CO;

②2ZnO+C

2Zn+CO2↑;

③  (赤铜和木炭粉反应).

(4)气体A中,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另一种生成气体,它的化学式是  ,该气体的一种用途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鉴别黄铜和黄金有多种方法,用灼烧法鉴别产生的现象及结论是  .

 

四、(共21分)

25.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若用F和G装置连接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气体应从  (选填“d”或“c”)端通入,广口瓶内有一定量空气对测量结果是否有影响  (填“有”或“无”),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选填“b”或“c”)端通入,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的气泡  ,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4)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选用最佳的制取装置组合为  (填序号).

26.久置的铜制品表面能生成绿色的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铜生锈的条件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元素推测,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反应的结果.

【实验设计】兴趣小组同学取打磨光量的铜丝,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现象分析】若干天后,发现只有D瓶中的铜丝出现绿色的铜锈,其他瓶中的铜丝均无铜锈出现.

(1)实验B、C瓶中所使用的蒸馏水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

(2)B瓶与D瓶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结论】由上述四个实验可分析得出,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  共同作用的结果.

【拓展探究】以锈蚀严重的废铜屑为原料,回收制取纯铜.

查阅资料:

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Cu2(OH)2CO3

2CuO+H2O+CO2↑

如图是该兴趣小组设计的两种回收铜的实验方案:

【分析评价】①步骤Ⅱ反应过程中发生了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②步骤Ⅲ、Ⅳ、Ⅴ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③步骤Ⅴ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同一份废铜屑分别通过上述两种方案最终得到的铜的质量:

方案一  (填“>”或“=”或“<”)方案二.以上两种方案中,方案二优越于方案一,理由是  (任答一点).

 

五、计算题(共10分)

27.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铝镁合金的组成,取16g铝镁合金样品,将60g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三份依次加入样品中(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充分反应后,过滤出固体,将其洗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0.6

5.2

4.0

计算:

(1)该合金中,铝元素与镁元素的质量比为  .

(2)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电灯通电发光②煤制成焦炭③干冰升华④石油分馏⑤烧制瓷器⑥铁钉生锈⑦用氢氧化钙配制澄清石灰水⑧粮食酿酒(  )

A.①⑤⑥⑦B.②④⑤⑥C.②⑤⑥⑧D.①④⑥⑧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②煤制成焦炭⑤烧制瓷器⑥铁钉生锈⑧粮食酿酒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①点灯通电发光③干冰升华④石油分馏⑦用氢氧化钙配制澄清石灰水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过滤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滴管用毕即插回

D.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滴瓶上的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过滤时,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量筒量取液体进行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B.元素符号是Ga

C.属于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的种类的方法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

A.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则镓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可知信息:

镓元素符号是Ga,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有“钅”字旁,因此镓属于金属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可知信息:

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其单位为1,而非g.故D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的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4.下列图象分别与各选项中的说法相对应(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氧化物

B.

可能是金属

C.

一定是混合物

D.

包含组成元素相同的不同物质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分析;

B、根据金属的构成分析;

C、根据混合物的组成分析;

D、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组成元素.

【解答】解:

A、由A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组成元素有两种.如果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就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由B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B物质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所以,B不可能是金属.故B不正确;

C、C物质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由A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D物质是由两种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每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及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作为燃料

B.碳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为保护气

D.石灰石受热分解,可用于制备生石灰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常用盐的用途;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判断即可.

【解答】解:

A、氧气具有氧化性,但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为保护气,正确;

D、石灰石受热分解,可用于制备生石灰,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中国科学院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高性能锂空气电池,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2Li+O2

Li2O2,已知锂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物锂是金属单质

B.该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

C.Li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与能源;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

B、根据反应过程进行来分析;

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D、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解答】解:

A、锂是由金属元素锂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故A正确;

B、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故B正确;

C、Li2O2是化合物,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锂元素在钙化合物中显+1价,故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C错误;

D、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初中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