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0466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docx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要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第1课、我在成长

1.我们的身体在成长过程中,身高长高了,体重增加了。

2.九-十岁(或十-十一岁)这一年间长得特别快,这是你已经进入了青春期的标志。

除了这段时间,人还有一个生长高峰期,就是从出生到一岁这一年间。

3、收集成长的证据。

如:

身高、体重的数据;从小到大的照片;出生时的脚印;小衣服;小鞋子;每年的体检卡等等。

第2课、悄悄发生的变化

1.青春期是我们儿童向成年人过度的时期。

女孩大约从十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微晚一些。

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2.P5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1)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2)智力水平迅猛增长;(3)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并能作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易与老师、家长对立;(5)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3.P6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变化。

4、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她)将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第3课人生之旅

1.人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婴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2.在斯芬克司之谜中,聪明勇敢的俄狄浦斯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幼年、成年、老年三个阶段。

3.怎样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根据父母的身高预测自己长大的身高,根据现在的身高预测自己长大的身高,根据自己的脚长预测自己长大的身高。

第4课踏上健康之路

1、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体格发育增长明显。

伴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的年龄也不断提前。

2、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怎么做?

(1)注意个人卫生。

(2)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

(3)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

(4)加强体育锻炼。

(5)不迷恋电脑。

(6)科学用脑。

3、科学用脑五素:

(1)动静结合

(2)课程交替(3)反复强化(4)勤于思考(5)适当休息

4、保证充足的睡眠:

1-2年级10-11小时;3-6年级10小时;初中9小时。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第1课生物的遗传现象

1.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有或多或少保持着相似的特征,这种特征称为遗传。

2、遗传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3、动植物都有遗传现象。

4、有关遗传的谚语或俗语: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等

第二课生物的变异现象

1.子代与你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称为变异,变异普遍存在。

2.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为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另一种是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3、变异也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4、有关遗传的谚语或俗语:

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

第3课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1.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发现了在自然状态下,同类植物杂交的遗传和变异规律。

2、科学家们认为,除了因父母的结合会出现变异外,生物体自身也可能产生变异,有的变异对生物是有害的,有的变异对生物是有益的,还有些变异既无害叶无益。

3、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他培养出了杂交水稻新品种。

4.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如X射线照射种子。

第三单元进化

第1课消失了的恐龙

1、在恐龙展上我认识了:

棱背龙、似鸡龙、梁龙、异齿龙、霸王龙等

2.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生的,恐龙是一种爬行动物。

3、恐龙已经灭绝了,它的模型、图片和影片是根据恐龙化石复制出来的。

第2课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1.我们可以通过恐龙的化石了解恐龙,除了恐龙化石,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其他化石。

如:

羽毛化石、鱼化石、琥珀中的昆虫化石、虾化石、足迹化石、蕨类植物化石、蜻蜓化石、三叶虫化石、等

2.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3.化石的形成:

当动物死亡后,软体组织被分解,骨骼、牙齿等坚硬组织被保存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坚硬组织被沉积层包围,并被矿物化;数千年后,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已经形成的化石上升到接近地表的地方;岩石的侵蚀和坍塌使化石暴露出来。

4.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岩石中,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化石比做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页中的特殊文字,想要读懂这些文字并不那么容易。

7.科学家发现:

(1)许多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种类在地球上已经不存在了。

如:

渡渡鸟、奇虾、恐龙等

(2)现在的一些生物与远古的生物相比,变化不大。

(3)不同地层中的一些化石有些相似,其实他们是一种生物,被称为“活化石”。

如大熊猫、银杏、白鳍豚、蟑螂等只是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在50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马的身躯增大了,它的趾由4个变为1个,牙齿也改变了,以适应啃吃草原上的草的需要。

(4)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而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则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才出现。

(5)海豚和非洲黑猩猩身体某些部位的骨骼排列基本相同。

8.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科学家们做出了种种解释,这些解释有的被证明是正确的,有的被证明是错误。

第3课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1.达尔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

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

2.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发展起来的,现存的各种生物拥有的共同的祖先。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被淘汰,这种规律叫做自然选择。

4.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的发展着,进化着。

5、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6、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巨大古生物化石宝库。

7、澄江动物化石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祖先的化石。

从他们生活的时代表明,生命从单细胞形成向多细胞形成的演变是一个十分突然的过程,并不像达尔文认为的那样,是缓慢的、渐进的。

因此,澄江生物群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提出了挑战。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

第1课寻找生物的家园

1、蓝色的地球是生物的共同家园,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家园。

2.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3、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可以生活在一起,有的可能成为很好的朋友,有的却可能成为敌人。

4.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分为:

相互合作(如:

小丑鱼和海葵、蜜蜂和花、啄木鸟和树、鳄鱼和鳄鸟)、敌对关系(如:

熊和鱼、小鸟和虫、蝇和捕蝇草)。

第2课有利于生存的本来

1.不同生物生存的本领:

A因为其独特的外形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地储存水分。

这样的外形特征是在长期适应沙漠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

B骆驼的驼峰中储存了大量的水,在沙漠地带可以为它提供水。

C在阳光或月光的照射小,犹豫斑马身上的黑白颜色吸收和反射线的强弱不同,能破坏和散发身形的轮廓。

从草地里望去,很难与周围的环境区分开来,从而给敌人造成错觉,保护其免受更多的攻击。

第3课有趣的食物链

1.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的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画食物链。

2.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动物。

3.地球上有一类生物专门“吃”动植物残骸或废弃的食物,同时还留下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质,它们有一个荣誉称号──大自然的清洁工,科学家称它们为分解者。

如:

蘑菇、蚯蚓、屎壳郎、霉菌等

4、食物链上除了分解者以外,还有两类生物,即自己制造食物生产者和以其他生物为食的消费者。

5.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他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就存在着很多条食物链。

很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

6.根据所提供的图,画出图上生物间的食物链。

7、如果生物界中没有了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

如果生物界中没有了分解者,复杂的有机物将无法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也就没有了供绿色植物利用而再制造有机物,食物链将会破坏,生产者、消费者会灭绝。

第4课生态平衡

1.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做生存平衡。

2.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3、日常生活中,生态平衡经常遭到人为破坏。

如:

过度放牧、喷洒农药、过度捕捞、毁林开荒,等等。

4、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保护动植物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方面。

5、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生态平衡?

答:

植树造林、保护生物(做各种喂鸟器)、建立生态工程等等

6、桑基鱼塘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

第一课

1.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者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

任何东西只要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2.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能以不同的方式被储存和应用。

在生活中,各种能量的作用有:

光能可以使植物生长、发电、照明等;热能可以将水烧开、取暖、电灯发光等;电能可以使电灯发亮、电脑工作、使人致死等;食物中的化学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运动等;声能可以使纸片震动、鼓膜震动等。

3.如果没有能量,人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第2课能量的转换

1.能量的一个重要特点:

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2、打开电视机,电能转换成了光能和热能;搓一搓手,化学能转换成了声能和热能。

3.实验④:

点燃火柴和花生米,说说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是化学能转换成了光能和热能。

7.模式图中能量是怎样转换的:

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转换成机械能转换成电能转换成热能。

第3课能源

1.家中和工家业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还有一些能源是可以再生的,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它们被称为可再生性能源。

2.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矿物燃料所占的比例相当大,而这些能源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

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速度极快,并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第4课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

空调温度设置不当;日益增多的机动车;“长明灯”等

2、太阳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太阳能。

因此,可以说,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

无穷无尽的太阳能,不仅给了我们绿色植物,给了我们煤炭、石油和地球上的生命,而且将成为未来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3、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

海洋潮汐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

4、辽阔的海洋是上最大的能源库,人们称海洋潮汐为“蓝色的煤海”。

5.怎样节约能量:

使用荧光灯、太阳能热水器、人走灯灭、不用流水冲拖把、等。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

第1课拓展

1、拓展的成语: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

2、我们要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尽可能拓展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更多的现象,探究更多的问题。

这样。

我们就像滚雪球那样,知识越来越多,本来越来越强。

第2课应用

1.懂得科学知识是一种本领,能把学到的科学原理应用到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领。

不但能够提高我们做事情的效率;而且有可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2.历史上一些把科学原理应用到制作上的例子:

张衡、瓦特、法拉第。

3.张衡利用地震波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发明了地动仪;18世纪英国发明家瓦特根据蒸汽产生动力的原理,制造出了蒸汽机;19世纪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磁感应产生电的原理,人们把这个原理应用在水能、风能、火能、核能的发电上。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一、填空题

1、人在一生中的两次生长高峰:

一是、(从出生到1岁)、二是从(10.。

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2、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女生的青春期大约从(10岁)开始,男孩稍晚一些,大约从(11)岁开始进入青春期,(14)岁开始变声。

3、在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变化。

4、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5、青春期除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点是性发育的开始

6、在青春期我们的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7、青春期的重要标志是女性的月经初潮和男性的首次遗精。

8、(吸烟)和(酗酒)是少年健康的大敌。

9、人的一生大约可分为七个阶段:

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10、古希腊神话故事在“斯芬克斯之谜”中,很形象的把人的一生大致划分为(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三个时期。

11、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有三种方法:

根据(父母的身高预测);根据(自己现在的身高预测);根据(自己的脚长预测)。

12、在学习中要注意科学用脑,科学用脑的五要素是:

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13、我们要养成勤洗澡、勤洗手、不挖鼻孔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4、青春期要注意营养,其中就要合理安排每天进餐的次数和时间。

15、学习时,我们应该注意书写、阅读姿势的正确,还应该注意采光与照明,这些都有利于我们的眼睛健康。

16、健康的锻炼方式有:

游泳、跑步、踢球。

17、小学1-2年级睡眠10-—11小时3-6年级睡眠10小时、初中生睡眠9小时,高中生睡眠8.。

5小时、成人睡眠8小时)。

.

18、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我们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青少年身高平均增长,男女生分别达到6·9厘米和5·5厘米。

体重增长,男女生分别达到6·6千克和4·5千克。

19、伴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年龄也不断提前。

20、青春期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女孩要注意经期卫生,不穿高跟鞋;男孩不要刮胡须,因为会损伤毛狼,使细菌进入人体。

那么女生要正确对待与异性的交往,这时的你们将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二、简答题

1、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注意些什么?

答:

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个人卫生)、(注意学习姿势与及用眼卫生)(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不迷恋电脑),(科学用脑)。

2、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答:

(1)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2)青春期男孩和女孩智力水平会迅猛提高(3)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

(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易于老师、家长对立。

(5)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

(6)青春期我们的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一、填空题

1、动、植物的子代与父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动、植物的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如“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

3、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4、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之,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5、孟德尔是著名的遗传学家,孟德尔被人们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发现了在自然状态下,同类植物杂交的遗传和变异的规律。

6、袁隆平被人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7、变异它可分为:

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这两种形式。

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如果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8、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

如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

9、遗传使物种相对稳定,变异是物种存在差别。

10、有关遗传现象的谚语和俗语有:

(1)“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2)“种豆得豆,种瓜得瓜”;(3)“物生自类本种”。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二子会打洞”。

11、有关变异的谚语或俗语如:

“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黄鼠狼生鼠辈,一代不如一代”;“龙生九子,个个不同”;“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桔生淮南为桔,生于淮北为枳”。

二、简答题

美国有一位牧民,他在自己的羊群中发现了一只短腿背长的羊。

这只羊长得像猎犬,连最低的养狼也跨不过去。

后来,他培育出了一种腿短背长的良种羊——安康羊。

他利用偶然发现的现象,培育出新品种,这其中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

羊群中有腿短背长的羊是因为变异的缘故,这位牧民游利用遗传规律,让这种变异遗传下去。

三单元《进化》

一、填空题

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现的。

2、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

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3、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地层比作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页中特殊的文字。

4、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5、现在的一些生物与远古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大,科学家称他们为”活化石“。

我国常见的活化石有大熊猫、白鳍豚、银杏、蟑螂、水杉、扬子鳄等。

6、达尔文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是自然讯泽的结果,并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世界的巨著《物种起源》。

7、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这生存了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8、达尔文认为,生物是由非生物到生物,生物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的发展变化,达尔文生物进化的观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经典理论。

9、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动物进化的顺序是:

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

10、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11、云南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对达尔文的经典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

12、化石的形成过程:

:

动物死亡→被沉积层包围→矿物化→地壳运动→接近地表。

二、简答题

1、印度洋南部某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里的植物都长得很矮小,甚至贴着地面生长。

你能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对此现象做出解释吗?

答: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由于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高大的植物容易被刮倒甚至折断,只有那些矮小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就形成了岛屿上“植物长得矮小,甚至贴着地面生长”的现象。

2、什么是自然选择?

举例说明。

答: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如:

羊在森林里唯一的天敌是狼,狼在夜间里捕食,经常捕捉到那些显眼的白色绵羊,很快森林里的绵羊都是黑色的。

3、为什么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

非洲沙狐狸的耳朵长而大?

答:

极地冷,耳朵短而圆减少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少了热量的散失,有利于保暖!

非洲热,耳朵长而大,有利于散热!

四单元《共同的家》

一、填空题

1、蓝色的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2、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

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3、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可以在一起生活,有些可能成为很好的伙伴(朋友),有些却可能成为敌人。

4、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之间会形成相互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相互合作关系的有:

小丑鱼和(海葵)、蜜蜂和(花)、啄木鸟和(树木)、鳄鱼和(鳄鸟)、鸟和(果实)

敌对关系的有关系:

熊吃鱼、小鸟吃昆虫、捕蝇草吃昆虫。

5、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能在沙漠生存是因为它耐干旱、耐高温的本领。

蝎子也能在沙漠生存。

6、骆驼脚掌(宽大)、脚垫(厚实),有利于在滚烫的沙漠行走;鼻孔可(关闭)、睫毛(粗长)可抵御风沙;驼峰可贮存(水分)和(能量)等适应沙漠行走的特征。

7、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身上的条纹可以让它在草原上不易被敌人发现,以保护自己,免受更多的攻击。

8、动植物的生存本领是其适应环境的结果。

★9、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10、食物链的源头是(植物),终点是(凶猛的动物)。

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11、地球上有一类专门“吃”动植物的残骸或废弃的食物,同时还留下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质,它们有一个荣誉称号----大自然的清洁工,即分解者。

如蘑菇、蚯蚓、屎壳郎、霉菌等。

12、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的叫生产者。

如:

玉米、柳树、小麦、白菜、小草等。

13、以其它食物为食的叫消费者。

如:

蜘蛛、老虎等。

14、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网状,叫食物网。

15、★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人类

1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

17、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是巨大的灾难。

18、日常生活中,生态平衡经常遭到人为的破坏。

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有:

(过度放牧)、(大量喷洒农药)以及(过度捕捞)、(占耕地建厂房)、(捕杀野生动物)等。

19、保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保护生态平衡的措施有:

植树造林、少喷洒农药、禁止捕杀野生动物、不乱砍伐树木、退耕还林。

20、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目前,中国已建有22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1、保护动植物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方面。

22、建设生态工程包括:

(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

(桑基鱼塘)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它通过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肥桑,实现了资源的平衡利用。

二、简答题

1、请你结合下面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

1906年美国亚利桑那州地方政府为了保护体态优美的白尾鹿,大量捕杀其天敌。

1925年白尾鹿数量增长到自然状态数量的60倍,这时,许多鹿被饿死,另一些长得既小还不健康。

饥饿的鹿越来越靠近人类的居住地吃农作物、灌木等,直接影响依靠这些植物生存的鸟类和小动物。

(1)造成白尾鹿数量过大的原因是什么?

答;是因为人们大量捕杀白尾鹿的天敌美洲狮和狼,使鹿大量繁殖超过自然状态的几十倍,而草食的缺乏又无法供养鹿,而长得既小还不健康。

(2)如果你是一位生态学家,你将建议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答:

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食物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建议人们:

一是猎鹿减少鹿的数量,停止捕杀鹿的天敌;二是引入鹿的天敌减少鹿的数量,尽快使森林恢复生态平衡。

2、请你结合下面提供的材料谈谈你有什么想法。

我国于1958年曾经发动过一场闻名于世的歼灭麻雀的战争,原因是麻雀啄食宝贵的粮食,它与老鼠、苍蝇、蚊子一起被称为“四害”,那场动用了几亿人的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一时麻雀濒于灭绝。

想不到的是:

从那以后几年内果树虫害数量猛增,水果减产。

原来麻雀不仅吃粮食,也吃害虫。

花费一些粮食以饲养害虫的天敌是值得的,人们从此取得教训,把麻雀从“四害”中除名。

答:

食物链和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