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小学六年级知识点总复习及概念.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1050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小学六年级知识点总复习及概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小学六年级知识点总复习及概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小学六年级知识点总复习及概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小学六年级知识点总复习及概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小学六年级知识点总复习及概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小学六年级知识点总复习及概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小学六年级知识点总复习及概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小学六年级知识点总复习及概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小学六年级知识点总复习及概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小学六年级知识点总复习及概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小学六年级知识点总复习及概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小学六年级知识点总复习及概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小学六年级知识点总复习及概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小学六年级知识点总复习及概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小学六年级知识点总复习及概念.docx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小学六年级知识点总复习及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小学六年级知识点总复习及概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小学六年级知识点总复习及概念.docx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资料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

一、重要知识点

1、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

其中像剪刀、扳手等构造简单的又叫【简单机械】,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

2、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原理】。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分别是【支点—支撑并使杠杆围绕转到的位置;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点;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点。

4、杠杆的分类:

【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费力杠杆—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使用杠杆不一定省力【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切纸刀、园林剪等;费力杠杠——手术剪、镊子、筷子等;不省力不费力杠杠—

—订书机、跷跷板、天平】

5、杠杆尺的钩码怎么挂才平衡?

(1)如果两边只挂一个点,只要两边挂的钩码数与它离支点的格数相乘的积相等就行。

(2) 如果挂1个点以上,杠杆尺两边各个点上的钩码数和格数的乘积的和要相等。

左边【2×2=4】【右边1×4=4】 左边【2×1+1×1=3】右边【1×3=3】

6、【“称砣虽小,能压千斤”】是杠杆类工具运用的一个典型事例,生活中的实例还有:

羊角锤、尖嘴钳、各种剪刀、镊子、开瓶器等。

【小杆秤三点:

提绳—

—支点;秤盘——阻力点;秤砣——用力点】

7、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且可以转动的装置叫【轮轴】,生活中常见轮轴有:

【门把手、汽车的方向盘,水龙头,扳手,螺丝刀等】。

轮轴的作用:

【A、在轮上用力带动轴省力B、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费力。

】【当轮轴的轴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螺丝刀刀柄越粗越省力】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名称:

动滑轮

定滑轮

滑轮组

作用:

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

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

既能省力,又能

的方向。

不能省力。

变力的方向。

9、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使用动滑轮能省多少力,关键看连接动滑轮的绳子有几段,2段,则用力为原来的1/2,四段则用力为原来的1/4。

如下图,判断:

用力为重物的1/2 用力为重物的1/2 用力为重物的1/3 用力为重物的1/410、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东西叫【斜面】,【斜面都能省力。

而且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省力情况越不明显】。

【盘山公路、螺丝钉、各种

刀类的刀刃】都是运用了斜面的原理。

11、自行车是【简单、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其运用的主要机械有:

【杠杆

——刹车;轮轴——车把、脚蹬子;斜面——螺丝钉】。

12、自行车是靠【链条和齿轮】的配合将人的力量传递给自行车。

【变速自行车:

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快,但费力;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慢,但省力】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一、重要知识点

1、许多房屋和桥梁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的,

【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

2、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和横梁的【宽度、厚度、形状、材料】等有关。

其中【横梁厚度】能更大的影响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所以横梁一般【立着放】。

3、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可以看出【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4、【改变形状】也可以大大地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改变形状其实是减少材料(宽度)而增加(厚度)】。

如生活中常运用到的形状【“拱形”、“工”、“V”、“L”、“T”、“U”、“口”、“圆顶形”、“球形”等】

5、拱形也是【减少宽度】而【增加厚度】

6、增加横梁抗弯度能力的方法有【加宽、加厚、变形】,其中【变形】最好,既增加抗弯曲能又【节省材料】

7、拱形承重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产生一个【向外】推得力。

抵住这个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压力。

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

8、【圆顶形】可以看成是若干拱形的组合,它们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应用】:

安全帽、鸡蛋、悉尼歌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头骨、肋骨、足弓、龟壳、葱管、饮料瓶等。

【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9、人的头骨近似【球形】,可以更好的保护大脑。

10、像铁塔这样的【骨架式】结构叫作【框架结构】。

起重机架、输电线铁塔都是一种框架式结构。

11、【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框架结构的基本形状,【三角形】比四边形稳定,

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12、四边形框架不稳定,在四边形框架中加一根斜杆,变成三角形可以加固四边形框架,【斜杆的作用是“拉”或“推”,使框架不变形】。

13、高塔不易倒的原因: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利用三角形、抗风性强】

14、桥的结构分类:

【拱桥、直梁桥、框架桥、拉索桥、浮桥】等

15、桥面在拱下方的桥作用:

【1、桥面拉住拱足,抵消外推力,减少桥墩负担;

2、桥面低而平坦;3、桥下宽阔】

16、拉索桥由【桥面、桥塔、钢缆】三部分组成。

【钢缆】是承重的主要部件。

拉索桥的优点是【跨度大】。

—【江阴大桥】:

跨度——1385米;

【杭州湾跨海大桥】:

跨度——36千米。

第三单元:

能量

一、重要知识点

1、【电能生磁】——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首次发现了这个现象。

奥斯特将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磁针【偏转】,断开电流,磁针【复位】

2、奥斯特的发现【电生磁】,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3、由【线圈和指南针】组成的叫做【电流检测器】,可以用来来检测电池有没有电,以及小电动机有没有发出电来。

4、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

【断电】磁性【消失】。

5、电磁铁与一般磁铁的相同点:

【有南、北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有磁性】。

电磁铁与一般磁铁的不同点:

【1、电磁铁的南、北两极可以改变;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3、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控制】

6、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方向、电池正负极接法】有关。

改变电磁铁南、北两极的方法:

【1、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2、改变电池的正负级接法)】两种方法其实都是改变电流方向。

7、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流大小】等有关。

增加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增加线圈圈数,2、增加电流的大小(电池的数量)。

8、【铁芯粗细、铁芯长短、线圈到铁芯的距离等】对电磁铁磁力大小有一定影响。

9、制作强力电磁铁:

【线圈的数量多,电流的强度强,线圈与铁芯的距离近等】

10、因为电路短路,导线较短,所以电磁铁很耗电,不要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11、电动机的组成:

【外壳;转子;后盖】。

其中外壳内有一对【磁铁】;转子包括【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

12、电动机的转子其实就是【电磁铁】,上面有【3组】线圈。

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应该叫他【发电机】了。

区别:

【电动机——电能转化成动能】

【发电机——动能转化成电能】

13、换向器的作用:

【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14、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它的工作原理是:

【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电动机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工作基本原理【相同】。

15、能量形式可分为【动能(机械能)、热能、光能、声能、电能、化学能(内能)、核能(原子能)等】。

我们把与运动有关的能量叫【动能】,把储存在食物和化学能中的能量叫【化学能】。

16、所有的用电器都是【电能转化器】,能够将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17、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18、电能都有其他能量转化而,如:

【风能、动能、化学能、原子能】等。

19、【石油、天然气和煤】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除了节约能源,还要寻求新能源,如:

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潮汐能、沼气等。

20、煤是由【远古植物】经过长期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的;

石油、天然气是由【远古低等生物】转化来的,它们最终都来自于【太阳能】。

用电器名称

可以做的工作

输入能量形式

输出能量形式

电灯

照明

光(热)

电视机

观看节目

光、声(热)

电冰箱

保鲜、冷冻

空调

调节温度

电能

洗衣机

洗衣服

电饭煲

烧饭

电磁炉

炒菜

热、磁

电吹风

吹干头发

热(风)

双手摩擦

弯折铁丝所有燃烧放鞭炮电动机

动能——热能

动能——热能化学能——热、光

化学能——动、光、声、热

电能——动能

电能的来源和转化

能量转化器

来源

输出地能量

普通电池

化学能

光电池

太阳能

蓄电池

风力发电站

化学能

风能(机械能)

电能

水力发电站

水能(机械能)

核电站

核能(原子能)

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一、重要知识点

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超过【200万种】;估计地球存在物种应为【200万——400万】种。

2、常见的动物有:

【蚯蚓、蜈蚣、小鸟、七星瓢虫、苍蝇、蝗虫等】;常见的植物有【凤仙花、狗尾草、杜鹃花、松树、柏树等】;

3、龙泉市树:

【红豆树(花梨木)】龙泉市花【“花中君子、香花之王”——兰花】

4、科学家常常要对一个【区域】的动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

5、中国稀有动植物分布:

【扬子鳄——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藏羚羊——青藏高原】;

【珙桐——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白鳍豚——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等】;

【大熊猫——四川、陕西、甘肃等】;

【亚洲象——云南等地】;

6、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

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

7、根据是否开花可分为【开花植物】、【不开花植物】;开花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8、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30多万】种,【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在不开花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9、【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家根据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10、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身体中有脊椎的叫【脊椎动物】;包括鱼类、鸟类、哺乳类、爬行动物和两栖

动物

身体中无脊椎的叫【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节支动物、软体动物等

11、昆虫类———【像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鱼类————【终身生活水中、用鳃呼吸】;

鸟类————【身体上长羽毛】;

哺乳动物——【胎生(直接生小动物)、哺乳】

12、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种类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

【昆虫】又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达【100多万】种,约占【80℅】

13、人的形状特征有【眼皮、前额发际、耳垂、下颌、嘴唇】等,将各种形状特征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不同相貌的人,所以,

【世界上没有相貌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

【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生物,甚至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14、各种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功能】都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如:

水葫芦,叶柄膨大——水生环境 松树(针形叶)——山地干燥环境仙人掌(刺状叶)——沙漠环境 香蕉树(叶扩大)——热带雨林苍耳果实——勾住动物皮毛 莲的莲蓬——载运果实漂浮

蒲公英果实——随风传播 鸭子的脚蹼——适于游泳

猫的眼睛和肉垫——捉老鼠 毒蛾鲜艳的色彩——警告天敌小鸟纺锤形身体、骨骼中空等——适于飞行

15、【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特征,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16、【伯格曼法则】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的器官【越小】。

17、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对人类生存】、【对其它生物生存】、【对维护地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生活的环境。

18、生物多样性指的是生物圈的所有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它包含三个层次:

【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中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

19、生物生存是【自然赋予】的权利,不是【人类赋予】的权利。

20、【《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行,全世界有【180多】个国家是《生物多样性条约》的缔约国。

21、每年的【5月22日】被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22、大自然运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来选择和淘汰生物。

23、生物的生存权利包括【阳光、水域、地域】等基本生存条件和不同生物通过

【食物链】【食物网】彼此构成的相互依存条件。

(六下)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第一课《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

凡是具有这样特点的东西,就有放大作用,如:

(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露珠)等。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最大。

4.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

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一个个小点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

由(色彩点)组成。

6.(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

蟋蟀的耳朵在

(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蛾类的(羽状触角),蝶类的(棒状触角),蝗虫的(丝状触角),天牛的(鞭状触角);蝇、蜻蜓的(复眼);苍蝇在玻璃上不滑落,这跟它的(脚的构造)有关等。

2.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

(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3.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晶体组成),如许多岩石就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花岗岩就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

3.不是所有的固体都是晶体,如:

(玻璃、珍珠、面粉、松香、琥珀、塑料、纸张)等就不是晶体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食盐、白糖的晶体是(立方体),味精的晶体是(柱状)。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5.制造晶体的方法:

①减少水分;②降低温度。

第四课《怎样放得更大》: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并且用它发现了(微生物)。

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4.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第五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

1.显微镜的构造一般包括:

(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反光镜)等;使用的步骤主要包括:

(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用显微镜观察时,移动载玻片的方向和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4.洋葱表皮上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5.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制作步骤:

①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水;②用镊子取下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上展开;③把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④从标本边缘滴一滴碘酒给标本染色。

第六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

1.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

(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2.(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

第七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水中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喇叭虫、眼虫)等。

2.我们可以用(干草)培养微生物。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微生物)具有

(生物)的特征,如:

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4.微生物玻片标本的制作步骤:

①取少量脱脂棉交织成网状放在载玻片上;②在棉纤维上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

放棉纤维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第八课《微小世界和我们》:

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如:

①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②克隆生物;

③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④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2.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

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肉眼 ——能看清大于五分之一毫米大小的物体,如昆虫等

放大镜——能看清小于五分之一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如晶体等

光学显微镜——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能看清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等

《资料库》:

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

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3.(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即(远视眼镜,也叫老花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了。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把物体的图像

(缩小)了。

4.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是由(荷兰詹森父子)制成的,这架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

5.草履虫的繁殖方式是先将身体拉长,接着从中部分裂成两部分,最后每部分形成一个幼小的草履虫——分裂繁殖。

6.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空气、电、火、声音)等也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都在不断变化,有些变化比较缓慢,现象不明显,有些变化比较激烈,现象明显。

2.物质是(变化)的,有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物质的变化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如:

(豆子和沙子的实验、湿衣服凉干、汽油挥发、积沙成塔、滴水成冰)的变化等。

3.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

(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百炼成钢、食物腐败、粮食酿酒)的变化等。

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麦芽糖,所以咀嚼米饭会有甜味。

淀粉→麦芽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含有淀粉的食物有:

(米饭、馒头、番薯、马铃薯、玉米)等。

第四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用手摸玻璃杯外壁,(感觉比原来凉一点),同时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物质,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马上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它具有(比同体积的空气重、不支持燃烧、无色无味)等性质。

第五课《铁生锈了》: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和铁锈在(颜色、硬度、光泽、导电性、手感、是否能被磁铁吸引)等方面都不同。

2.铁是(灰白色、硬度高、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好、光滑、能被磁铁吸引);

3.铁锈是(红褐色、硬度低、没有金属光泽、不导电、粗糙、不能被磁铁吸引、容易脱落)。

第六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反应现象:

(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蓝色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杯底有沉淀物)。

2.(化学变化)常会伴随各种现象,如:

发光发热(蜡烛的燃烧);产生气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改变颜色(淀粉上滴碘酒,铁生锈);产生沉淀物(硫酸铜溶液中放入铁钉)。

3.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判断的唯一标准是有没有产生新物质。

第七课《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1.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即(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2.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是(隔绝水分和空气),如在(铁器外面涂上油漆;把铁器放在干燥的地方;制成不易生锈的合金)等。

第八课《物质变化和我们》:

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

物质变化有两类: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3.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又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